分享

变无奈为有奈,化奈何为何奈

 nizijun 2013-01-03

变无奈为有奈,化奈何为何奈

   我们每个人每个时刻都会面对许多无奈的人和事。

  我们从出生到长大、老去,我们的长辈亲朋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我们的痛从溃烂到结痂,精神在风雨伤痛中研磨,由一个蛋清的鲜嫩到枯树的老年皱斑。我们在成长、在离散旧人和结识新人舍得不同的个体的悲欢离合中老大、成熟,以至生命厚重到不能行走。

  我们对亲朋的失去,很多情况下表现得脆弱不堪、无能为力。这种惨痛告诫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爱我我爱的人。莫待无花空折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们这种痛悔的真实写照。

  无奈有相对和绝对之分。如自然灾害、亲朋故去,是我们永远的痛,绝对的无奈。只能做有的放矢的预防和时候的哀思。

  有的则是看似无奈实则可以化解的事情。如我们暂时处于困难和穷困,我们努力奋争,方法适当,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变贫弱为富强,变粗俗为儒雅等等。

  我们面对无奈,要小事讲风度,大事讲原则。如果路遇醉鬼,他向你无故爆出粗口,你怎么办?拔刀而起,挺身而斗?NO!大没有必要!试问,如果一个疯狗对着你狂吠,难道我们也要回过头和它对吠吗?!(笑话!当然不会!)对猥琐卑劣之徒,我们以狗视之,足矣!老百姓有句话“好鞋不踏臭屎”,也是这个意思。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逺也。

  不同的人群,社会对他和自我的要求标准不同。同一层面,可以情理而论;不同层面,不可以情理论。有时有理未必就有同情。

  话说天宝年间,一秀才去市场买大白菜,5个铜板一斤,秀才买了七斤,卖菜的农夫向秀才要36个铜板,秀才不解,明明是五七三十五,可菜农非说是五七三十六,二人因此争执不下。官司打到县衙,县官问明情由,判令菜农无事,可以退堂。喝令衙役将秀才打而是大板。秀才大喊冤枉。打过之后,县官亲自造访秀才,问询秀才是否知道为何打他。秀才依然迷惑不解,请明示。县官说菜农没有文化,即使故意诈你,又有什么?!你和菜农大吵大闹,还到县衙明论是非,仅因区区一个铜板,你使天下读书人丢尽颜面,不打你难道打菜农不成?!一席话使秀才如梦初醒,连连称是。

  再则,如果父母和你无理取闹,做出伤害子女的事情,难道子女就可以针锋相对地施以报复吗?!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忍让有度,得理让人。

  对有些卑劣之人,我们一味忍让,只会助长他们作恶多端的凶焰,此时,我们唯有迎头痛击,方可抑灭之。也像雷锋日记中写的“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对待他们,也许只有“残酷”,才能将其灵魂拯救天堂。

  在与善良相处中,即使确认对方错了,知错了,切不可“宜将剩勇追穷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得饶人处且饶人,放人一天生路,于人于己,还是和谐的。党还有坦白从宽的政策呢,何况我们!

  有些无奈,由争议而起。毋庸讳言,人的知识、阅历、生活环境不同,即使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同一个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认识,有时不是用一个对错可以结论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情绪,对待事物的看法是会不同的。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最好的说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之谓也。

  对待事情,我们要把握好轻重缓急,才能不乱不惑。记得一个卖烧饼的大哥和人争论赤壁之战曹操带领大军的事,别人说带领三十万,烧饼大哥说是三十五万,为此争论不休。也顾不上打烧饼了。别人提醒他烧饼糊了,他大急:“即使全部烧饼不卖又有什么?!可惜了五万大军啊!”这当然是一个笑话,究其实,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不常常和他一样可笑吗?只是不自知罢了。

  我们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就不同。不管你是个多么独立的人,在感情上依旧会去依赖。或许你已经拥有了它,或许它正在来的路上,抑或许你爱不到、不能爱……这其中包含很多无奈、心酸和苦涩。其实,缘份到了,伸手抓住,缘份未到,就让自己精彩。我们走在路上,其实就是走在心里……

  生命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无可奈何。这是一种难言的伤痛、深深的悲哀。

  既然无可奈何,就只有调整心态坦然接受,把过去的日历撕掉重头开始;用理性的双手抚慰受伤的心灵,让时间的水流冲淡悲伤的记忆。

  既然无可奈何,就让它雨打风吹过,让那些无可奈何的人和事,对我们也无可奈何!!
 
                                                 来源 文章阅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