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失眠的穴位![]() 1、然谷穴(肾经)、少海穴(心经) 肾经的然谷穴可以治疗阴虚火旺型的失眠,同时揉揉心经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揉肾经时,最好把心经也揉揉,因为心肾是相通的,效果能达到极致。肾经和心经其实是一条经,在胳膊上叫心经,在腿上叫肾经。 少海穴主要功能是滋阴降火。夜里热燥、出汗、心痛、手臂麻、手颤、失眠、两肋痛、牙龈肿痛都有效果。 2、风市穴(胆经) 风市穴治疗失眠,要用拔罐的方法,在风市穴上拔罐10分钟就会犯困。 3、间使穴(心包经) 有醒神开窍、化痰吸风的作用,治老年痴呆、失眠、健忘、脑中风等症。 4、大陵穴(心包经) 大陵穴健脾养心,对失眠、消化不良、急性胃痛、足跟痛疗效很好。是心包经的原穴。 5、神门穴(心经) 神门穴是心经第一要穴,既是俞穴,又是原穴,主治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手腕痛等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失眠、腕关节炎、头痛眩晕、血压高,也是一个止抽的要穴。 主治尿道炎、膀胱炎、腹痛腹胀、脚气、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症。 7、血海穴(脾经) 主治风疹、股内侧痛、贫血、高血压、失眠、头痛、食欲不振、便秘、脚气等症。 8、阴郄穴(心经) 主治心痛、心律不齐、惊悸、失眠、盗汗、吐血、急性舌肌麻痹、神经衰弱、鼻出血、胃出血、子宫内膜炎等症。 9、天柱穴(膀胱经) 主治头痛、鼻塞流涕、鼻炎、耳鸣、落枕、咽喉肿痛、肩背痛、咽喉炎、失眠、健忘、癔病、癫狂、热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症。 10、心俞穴(膀胱经) 主治心痛、惊悸、冠心病、咳嗽、吐血、盗汗、失眠、头晕、躁郁症、健忘、神经衰弱、肩臂疼痛、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症。 11、申脉穴(膀胱经) 主注头痛、眩晕、目赤痛、癫狂、失眠、腰腿酸痛、足部关节炎、精神分裂症等症。 12、涌泉穴(肾经) 主流头痛、头昏、目眩、咽喉肿痛、失音、小便不利、小儿惊风、昏迷、呕吐、中暑、休克、失眠、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狂等症. 13、筑宾穴(肾经) 主治癫狂、疝气、呕吐、头痛、失眠、意识不清、晕车、小腿疼痛、肾炎、膀胱炎、腰痛等。 主治头痛、失眠、齿痛、颊肿、腮腺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耳后痛、口眼歪斜、痢疾、癫痫、面神经麻痹等症。 15、本神穴(胆经) 主治头痛、目眩、痫症、失眠、小儿惊风、偏瘫等症。是治神志病的重要穴位。 16、风池穴(胆经)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肿痛、目视不明、鼻塞、耳鸣、癫痫、失眠、中风、热病、痢疾、痛经、小儿惊风、高血压、视神经萎缩、半身不遂等症。 17、足窍阴穴(胆经)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热病、失眠、肋痛、咳逆、月经不调、多梦等症。 18、行间穴(肝经)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肋痛、咳嗽、呕血、胃痛、腹痛、遗尿、小便不利、带下、疝气、月经不调、中风、失眠、癫痫、神经衰弱症。 19、太冲穴(肝经)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肝炎、肠炎、肋痛、乳腺炎、月经不调、疝气、小便不利、小儿惊风、下肢麻痹、高血压、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病。 20、风府穴(督脉)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失眠、健忘、高血压等症。此穴是治疗感冒的要穴。 21、神庭穴(督脉) 主治头痛、眩晕、泪囊炎、结膜炎、鼻炎、记忆力减退、失眠、惊悸、癫痫、精神分裂等症。 22、气海穴(任脉) 主治腹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疝气、水肿、泄泻、便秘、肠炎、膀胱炎、遗尿、频尿、肾炎、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23、中脘穴(任脉) 主治胃痛、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呕吐、吞酸、腹胀、肠鸣、泄泻、痢疾、黄疸、饮食不化、食物中毒、失眠、便秘、子宫脱垂、癫狂等症。 24、鸠尾穴(任脉) 主治心胸痛、心悸、手脚冰冷、腹胀、腹泻、翻胃、胃痛、胃神经痛、胃炎、食欲不振、失眠、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癔病等症。 经外奇穴又简称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穴位。 25、四神聪穴(经外奇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等病。 26、印堂穴(奇穴) 主治头痛、头重、眩晕、口眼歪斜、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