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私密独白”版式诞生已近两年。我们力求在每个星期的整版长篇里,揭示当代人丰富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因而所选取的文章,既有反映情爱世界惶惑躁动的,也的反映家庭伦理变迁的;既有办公室的故事,又有个人生活的自嚼;既有儿女情长的悱恻,也有事业风雨的百味……
    或许真的拨动了读者的隐秘心弦,或许真的寻找到了知音,每期文章刊出后,编辑部都是电话,来信不断。
    意犹未尽,读之愿酣。应广大读者要求,编者把两年来反响最强烈的文章汇集成册出版。
    所收文章,大多是被编者囿于报纸版面篇幅而“狠心”删节前“原汁原味”的模样。
    我们心存感激,“私密独白”能取得现在的收获,是无数位“她”或“他”的倾力支持;是作者、读者和编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从前,特别是现在,编者内心最大的不安是惟恐辜负了读者的热切期望。这也是继续办好“私密独白”的一个动力。

解剖社会变迁在人生的折射


   
(代序)

   
《北京晚报》总编辑肖培

  从一开始,北京晚报《私密独白》就没有定位在探寻个人隐私上,而是立足于解剖社会变迁在人生的折射。
  一次,日本几家媒体的记者联合采访我时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同20年前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告诉他们两个概念,四个字,即“多样”和“机会”。当代中国社会进入了经济所有制形式、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发展形态;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于是,人生便呈现出在“多样”中“选择”的状态。社会发展的进程越是加速,人生的迁移越是频繁。作为记者,我们有责任记录下这变革时代中,个体人生所走过的这一段路程,以及他们在个人情感世界所体味到的一切。这也是传媒对时代作出的交代。
  进入90年代末期,与世界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这时,体制的转换把几乎所有的公民都抛向社会,带进市场。不同所有制间的板块式挤压,不同企业之间竞争挤压,不同生存观念之间的冲撞,瞬间就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人物的命运。以往人们生活在一个单位或企业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这一网络是纵向的,简单的;而今天,市场打开了单位人、社会人、市场中人的三维空间,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多样的人生机遇,从未像现今这样时时要做出生活选择。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资讯、观念、流行,以及生活方式都与国际潮流形成迅速的互动。《私密独白》选择这个时代中的公务员、商人、推销员、下岗人……作为解剖的“标本”,会给对现实社会的研究留下一个个人物案例。因为,社会变迁,烙印在人的生活上,同时又恰是由于个人的变化而最终实现了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折射在人的生命过程中,首先表现为观念的冲突。固守与突围,因袭与出轨,坚定与惶惑,以及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人们在生活中有所眷恋,有所追求。这样的人生读来不免有些苦涩,使读者难以获得从一而终的解答,然而,读者在阅读他人的同时,也剖白自己,体味自己,解读自己,正是由此,《秘密独白》一直是北京晚报阅读率很高的版面。这又为未来的社会学者研究这一段历史,提供了挖掘社会心态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