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类型
2013-01-03 | 阅:  转:  |  分享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1.名词附加语(定语不当)例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次序:(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例2: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附近”移到“许多”前面)例3: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2.动词的附加语(状语不当)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的同他交谈。)例2: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前面)3.虚词的位置有些副词和连词是可以有几个位置的,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下面句子是安排得不恰当的例子。例1: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到“趁现在”前)例2: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是“沸腾”,不能“呼啸”)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意见”。)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三.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2)缺谓语例如:可见对工人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作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3)缺宾语例如: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缺少宾语,因为“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完整的结构应是“走上······的道路”。)2.赘余(1)堆砌例如: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2)重复例如: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3)可有可无例如: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四.结构混乱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要有这种结构,时而要有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例如: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醒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例如: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3.中途易辙例如:杜重远以《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应该改作“因为杜重量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4.反客为主??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作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例如:蔬菜被病虫侵害,往往影响生长,甚至会死亡。(第一、第三句的主语是“蔬菜”,第二句的主语就变成“病虫侵害”了,结构混乱。第二句可以改为“生长会受到影响”。)五、表意不明????表意不明分为“费解”和“歧义”。“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都是表达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1.费解????????????例如: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的归途中要做的事”。)2.歧义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的对象可能是狗,也可能是猎人)六.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没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2.范围不清例如:他们一面拼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地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3.强加因果例如: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4.主客体倒置例如: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解题技巧探讨】归纳几点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1.语感审读法语感,即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在做题时,首先要逐字逐词地读句,在初读时,就要调动语感,先从感性上觉察出句子的毛病,看读起来是否拗口、别扭、然后再从语法、逻辑等方面作分析比较,辨明病因,进行修改。2.造句类比法如果在读一个句子时发现句子或句子的某一部分与语感发生冲突(感到别扭),而又一时无法判定有无毛病,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分析,这样就容易看出是否错和错在什么地方。如“他有浓厚的虚荣心,不愿去扫街道。”画线处是否有毛病?由于“浓厚的爱国心”“浓厚的上进心”都不能用,所以画线处也不当。又如“我们今天学习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狭隘的目的”,读到画线处可能感到别扭,可选几个类似的结构来分析:“为了参加足球比赛为目的”,“为实现理想为目的”等,从几个相同结构中可看出这种结构是有语病的,“为了”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3.语法分析法这是最主要的方法。对于复杂的单句,可用找主干的方法,检查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清晰、合理,主、谓、宾搭配是否恰当;然后再依次检查附加成分的结构、搭配、语序、用语等方面。对于复句,重点在于检查分句间的关系、层次、句序是否合理,表意是否清晰;检查关联词使用是否配套,是否得当等。4.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就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进行检查,看语句表达是否得当,句意关系是否合适。如: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这个句子用“凡是······都”言过其实,不符合生活事实可改为“大多”,删去“都”就行了。改病句的原则是保持原意,少改,可根据病句类型进行增、删、换、调,修改后不仅要句子通顺,而且力争简练。





























献花(0)
+1
(本文系mournerx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