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诚实是我的底气

 伟天英 2013-01-04

诚实是我的底气

  NLP导读:你是不是会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上网呢?你想着心情不爽随便吐槽一下也不为过吧,结果吐槽沦为彻底的论战和谩骂,搞得自己心情越来越不堪负重,在唇枪舌战中已经失去了理智,自控力完全不管用。我们变得容易生气,这是我对这个时代的人的观察所得。为什么容易生气呢?

  你是不是会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上网呢?你想着心情不爽随便吐槽一下也不为过吧,结果吐槽沦为彻底的论战和谩骂,搞得自己心情越来越不堪负重,在唇枪舌战中已经失去了理智,自控力完全不管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个孤立的位置上,好像拥有一个与世绝缘的小天地,自顾自的说话,也不愿意与别人对话,拒绝对话,要么你说的一切都是错,要么你说的一切都是对,不是膜拜就是敌视,没有第三条路径可走。

  我们变得容易生气,这是我对这个时代的人的观察所得。为什么容易生气呢?因为我们开始长大,渐渐发现了一个真理:我们唯一拥有的生命,却不容我们所掌握。我们无力改变世界,也无法改变自己。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改变世界呢?让世界变得更符合我们内心的愿景,这几乎是人类的天性。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世界。我们根本无法知晓别人心中的确切想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并不是相通的。这也成了人类最大的局限。

  所幸的是,人类是群居的社群动物,漫长的500万年之久的集体生活不仅让人类相扶相依得而生存,也逐渐演化出了社群规则、语言和文化。我们知道无法准确获知对方的内心,但我们有沟通的工具——语言。

  现代语言和过去的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古老的语种失传了,有些语种随着人类文明的昌明由简到繁。我这里对语言的定义很笼统,包括了文字、图画、表情、动作等表达。语言,是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际建立起联系的工具。熟读古典文学,特别是外国的名着就知道,语言有时候透露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古典文学中经常上演的桥段就是通过语言来暗示或者交代了主人公的社会地位,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士应该是如何说话的,一个社会下层的人又是怎么说话的。

  读过保罗.福塞尔《格调》这本书的人也许会说,这是每个不同社会等级人群身上特有的气质与格调。的确每一个人说话的方式、习惯无形中透露着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习得语言,语言也表现了一个人的思维发展水平。所以我特别欣赏那些口齿伶俐、具有演讲天赋的人,也很钦佩文字如行云流水且逻辑顺畅、观点独立的作家。有时阅读到一篇温暖的行文,感觉就像被冬日里稀缺的阳光抚摸着身躯,很舒适;有时我们又会去寻找朋友聊聊家常,与知己倾诉内心,与同好一起钻研学习,甚至为了真理而不惜对辩。

  人生无不是各种关系的聚合,我们有各自的家庭关系要处理,也有亲朋好友的关系要打点,更有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要建立。一个人说话的方式与习惯,就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手段,怎么说话得体?说什么话?如果表达得更准确?这些都不外乎人情,社会是一块打磨我们的岩石,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圆融。棱角是要有的,太过锋利反而适得其反,让所有人不敢靠近。圆融与圆滑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真挚的待人,后者是虚伪的待人。赞美与吹捧、真诚与做作、诚实与欺骗迟早会被鉴别出来,也会令人厌恶。我有一位当记者的朋友,他采访过很多对象,有些人回答的很圆滑,好像什么都说了却又是什么都没说;难得见到真正的大家,不摆谱子架子,待人是真诚的,与之一番话语如沐春风。

  确实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各式各样的人,它们是那么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身上以至于我们很难觉察到自己的美德、抑或丑陋。语言帮助过我们与外界沟通,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让我们去伤害别人。讥讽、辱骂、侮辱、嘲笑……那也是我们语言的一部分。尤其在这个浮躁让人感到力不从心的时代,自嘲体、网络语言暴力的流行,反应了这个时代下的群体心理。

  我并不认为在陌生的网络人际中,充斥着语言暴力是一种稀松常态。时常听到身边的人这么说:网上就是这样的,随他们去的。你当心被人喷成人生导师。我笑了笑说,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来误解我呢?这和他们自己的想法有关吧。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丧失了爱的能力。没有爱的能力,内心才会越来越狭隘,无法宽容,一触即发,时常暴躁易怒,最后枯竭。其实这个爱的能力,就是我前文提及的待人真诚。

  要去真诚待人,说来简单却也很难。当自己被自我所设限,实际上是没有自我的。因为人并不是孤立的脱离了任何关系的人,人的一生都处于各种关系当中。认识到自己的方位所在才能处置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有些人很难真诚地对待别人,他曾经被欺骗过,有过创伤,如果拒绝愈合,就会一直恐惧与人交往,与人相处都心有戚戚焉;也有的人把关系看做达成目的手段,所以他与人交往是功利性的,这必然导致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欲望和目标而做作、虚伪、扭捏作态。无法对别人真诚,亦即无法做到开放心态,平等地对话,接纳观点。我们很难做到不图回报的交往,但我以为反而这是加注在关系中的沉重包袱,人与人的关系就不再变得简单纯净,人与人的关系真的变成了中国人固定模式中的定义“靠关系、潜规则”。

  中国过去是熟人社会,除了宗族血缘关系之外,其余的熟人关系都是目的明确的利用。难道我们真的是很难真诚地接纳别人嘛?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我想这是肯定的,因而真诚也成了中国社会语境下特别稀缺的美德。盛气凌人、挑唆、轻佻,这种对人的态度本身就不是对事的,由此也不利于观点的交流交换。为什么你的观点没人听?反而大家注意到的是你的态度呢?语言中包含着个人强烈的情感,任何不同的措辞、修饰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智慧。

  我想要让自己的认知改变的第一步,首先是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开始,更没有未来。反思首先是对自己的真诚,对自己不都不真诚,又如何反思?又如何真诚地对待别人?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不是凭空而来,它是要我去做一个诚实的人。我迟迟没能提笔写写自己对许多问题的思考,是因为我深怕有人指摘我说教,我怎么就突然变得心虚了呢?写要写的问心无愧,如果我有说的不对,别人会提出来,我要想想,假如他有道理,那我改正就是,这就是交流和收获。这就是真诚的待人,接纳别人从接纳自己开始。诚实是我的底气,不自卑也不自以为是,遇到挫折也不因此而气馁,多好。

  我的阅读有限,有些地方尚缺领悟力,所以我不拒绝对话,只有开放的心态才是真善的,封闭自己是无法获得成长的,如果我想要学到更多的东西,就需要平等地对话,即便观点无法认同,那也是做过认真仔细探讨的。挽救每一次几乎眼看要堕落成谩骂的辩论,就是放下自身的优越感。这样,人与人的心灵,又可以说是相通的了。于是我释怀了,轻松惬意了,突然觉得,在这个冬日阳光转即消失的下午,那些凋零衰败的枯木老叶,也变得可爱宜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