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子银行规模或达20万亿风险“堰塞湖”待解

 小石岭 2013-01-04

影子银行规模或达20万亿风险“堰塞湖”待解

 

2012年年末华夏银行理财经理私售理财产品风波,引爆了隐匿于台下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问题。而更早之前的中诚信托一30亿元信托计划涉险,则冲击了信托行业刚性兑付的行业“潜规则”。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的相继“出事”,宣示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对于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多家机构的预测普遍在20万亿元上下。如此巨大的规模或许意味着,2012年零星爆发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无法按期兑付事件也许只是一个前奏,2013年乃至2014年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集中于三种形式的融资。第一类是银行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第三类则是民间金融。根据中金公司的估算,理财产品方面,预计2012年末理财产品余额将达到7万亿元,同比增长53%。部分理财产品资产池涉及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等,从而规避了监管层对信贷规模、拨备等的管控。信托资产方面,银监会非银部数据显示,截至201211月底,全行业管理信托资产已经扩张至6.98万亿元。民间金融方面,2011年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链条断裂,凸显出民间借贷快速发展中的一些风险。受此前风险暴露影响,预计2012年规模有所萎缩,余额将降至3万亿元左右。即使对这三种“影子银行”简单加总,2012年末规模估计就达到约20万亿元。而中国目前GDP规模也只有约50万亿元。数量上判断,中国的“影子银行”已经十分庞大。中金公司认为,我国“影子银行”的迅速扩张,主要带来四个方面的问题:风险缺乏有效监管;造成无风险利率定价错误;政府部门参与到“影子银行”体系中,对私人部门资金造成挤压;信贷量、M2等货币数量指标意义下降。有分析人士建议称,究其本质原因,“影子银行”膨胀在于利率管制。“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实际上是各方对利率管制的一种突破。从这一逻辑出发,与其限制“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不如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第一财经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