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熙载夜宴图》:怀抱奇志为何反如此颓废

 笑熬浆糊糊 2013-01-04

 

    除了宋齐丘之外,南唐第二个著名臣子就是韩熙载,之所以把他重点拿出来讲一下,主要是本人认为此人可以作为南唐臣子的典型个案,他人生轨迹的嬗变过程,可以看作南唐国祚的人格投影。

    韩熙载这个人之所以留名于世,并非因为什么重大事件或者过人才智,更主要靠的是顾闳中的那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之所以要画这幅长卷作品,是因为李煜曾想要任命韩熙载为宰相,但是听说他帷薄不修——生活作风比较混乱,那时候没有照相机,就派了两个写实绘画高手到韩府,要他们记录下韩熙载的生活情形。

    这一次政治偷窥,却造就了一幅千古名画,也使得本该籍籍无名的韩熙载名满天下。

    长卷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听琵琶”,韩熙载头戴轻纱高帽,趺坐床榻,面前弹琵琶的女子梳高髻,头簪花,长裙彩帔,抱着琵琶在专注弹奏。客人们要么在专注倾听,要么神情投入,似乎在回味什么,只有韩熙载表情淡然,漫不经心,似乎心里有什么事情化解不开。

    接下来是“赏舞”。身材纤巧的王屋山正在娴熟地起舞,韩熙载站了起来,双眉紧锁,亲自击鼓伴奏,身边的客人和着拍子抚掌。这部分匪夷所思地出现了一个低头沉思的和尚,他和韩熙载的表情,彻底冲淡了喜庆轻松的气氛。

    接下来的“小憩”后,是“清吹”。韩熙载身穿白色单衣,袒胸露乳盘坐在椅子上,手摇纨扇,面色肃穆,似乎想起了什么遥远的事情。

    最后一幕,曲终人散,客人或者作别离开,或者留下来和侍女大胆调笑……

    与众人的放荡轻佻形成明显对比的是,韩熙载独立当庭,怅然所失地遥望着远方……

    在这幅长卷里,南唐官员奢靡安逸的生活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画面里的主人公似乎和整个气氛格格不入,表情始终“烟笼寒水”,有一种淡淡的忧愁……晚年的韩熙载,正如南唐后期,壮志湮灭无影,纵有金戈铁马万卷韬略,也唯有沉醉于夜夜笙歌。

    在奢侈的纸醉金迷之下,是一个敏感迷茫的乃至于沧桑沮丧的灵魂。

    年轻时候的韩熙载不是这样的,那会他和所有自以为身怀利器的年轻人一样,以天下为己任,“怀抱奇志,行有异操”。因为父亲涉嫌造反,他只好流窜江南,出发之前,与好朋友李谷比赛自吹自擂,韩熙载说:“如果江东用我做宰相,我一定可以长驱直取中原!”李谷毫不示弱:“如果中原用我做宰相,取江南易如反掌!”

    两个年轻人吹完牛皮就匆匆作别,不料到了江南,韩熙载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礼遇。当时还是杨溥当政,韩熙载就给杨溥写了一封求职信,写得气势磅礴锋芒毕露,完全没有求职者应该具备的正常谦逊,简单来说,重点是讲述了人才的重要,然后表示自己就是个大大的人才:“某爰思幼稚,便异诸童。竹马蒿弓,固罔亲于好弄;杏坛槐里,宁不倦于修身。但励志以为文,每栖身而学武。得麟经于泗水,宁怪异图;授豹略于邳垠,方酣勇战。”

    韩熙载认为,自己从小就是个文武双全的天才少年。

    实权人物徐知诰为人谨慎隐忍,所以很不看好这个北方来的年轻人,认为他除了夸夸其谈之外,没什么真才实学,再加上韩熙载颇为自负,为人狂放不羁,不能团结大多数同志,所以一直很不得志。

    而在此之前的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死不瞑目的徐温,终于还是死了!徐温的次子徐知询奔赴金陵,承袭了父亲的职位。次年徐知诰设计诱捕,将徐知询软禁起来,然后令自己儿子李景通(就是后来的中主李 )留在扬州辅佐,自己则学习徐温,到金陵遥控指挥。

    从此,徐知诰开始了他翻云覆雨的权臣生涯。当他达到一个臣子荣誉和权力的顶峰之后,有一天对着镜子,手抚白须叹息道:“真乃时不我待,此物无情,功业成而吾老矣!”手下那帮人收到信号后,马上行动起来,开始制造舆论。

    正如在前面所说的,自古以来说服老百姓最好的方法就是散布一些神神鬼鬼的小道消息,而且你还要遮遮掩掩,这样他们的兴趣就更大,义务担当起了宣传员。于是,“江北杨花作雪飞,江南李树玉团枝。李花结子可怜在,不似杨花无了期”成了十大金曲榜首,被满街传唱到烂了大街。这首歌预示了朝气蓬勃的“李”将要替代没有结果的“杨”。

    显然,此处的“杨”指的是吴王杨溥,“李”是哪一位呢?

    这就是徐知诰的如意算盘,他确实眼热金灿灿的皇位,但是为了维护皇权的纯正“血统”,他必须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自己是“龙种”。于是,他瞄上了刚刚灭亡的大唐,认定自己是唐室吴王李恪的后代,所以后来扔掉“徐”姓,改名“李?N”。
    此“李”就是“江南李树玉团枝”的那个“李”。

    与此同时,街上出现了一个头戴黄冠、束发蓄须的疯癫道人,手举一把钓竿,钓着一只肥大的木头鲤鱼,反复唱着:“……盟津鲤鱼死欲尽,濠梁鲤鱼始惊人……为甚竿头挑着走?世间难寻识鱼人。”

    还记得吧,李昇当初就是濠州开元寺里的一个小沙弥,所以,他就是“始惊人”的那条“濠梁鲤鱼”。凡事有一有二一般就会有三,很快,一个老和尚夜半不知何故忽然疯狂撞钟,搞得全城人民失眠,几乎引起暴动。

    把和尚找来一问,和尚说,晚上没事干,忽然灵机一动,得到一首好诗。《毛诗》序里说:心里有想法就会形成语言,语言如果说不清楚,就要叹息感慨,如果感慨还不能表达,就唱歌,唱歌不得劲,就只能跳舞了。我这首诗实在是太彪悍了,所以我就跳舞来表达,于是就撞钟了。和尚一板一眼,很严肃地回答。徐知诰(当时还没有改名,但已经有预案了)看老人家一把年纪了,也不是刻意恶搞,就问:“你作的什么诗?读来听听。”

    和尚吟道:

    徐徐东海出,渐渐入天衢。

    此夕一轮满,何处清光无?

    徐知诰一听皱了眉头,批评和尚说,如此平常一首顺口溜,你至于如此得意?你是不是扫盲班刚毕业?

    和尚摆手说你别急,然后将诗里深刻的意思讲解了一下,这里头隐含着一个“昇”字,徐知诰一听这和流行歌曲《东海鲤鱼飞上天》主题思想很相似啊,所以非常高兴,也不埋怨和尚扰民了,重重赏赐后送了回去。

    后来,就连徐知诰做梦自己摔倒在地,都被谋士解释为:“可喜可贺之兆,梦中摔倒,日中必然有人拥立。”说完,这个谋士就撩袍下拜。

    舆论兴起之后,徐知诰觉得再推辞就有点过了,甚至会弄巧成拙,于是在公元937年,杨溥下诏“禅让”皇位给徐知诰,南唐就此建立。过了一年,徐知诰按照计划改姓为李,同时将儿子改名为李璟。

    这时候的愤青韩熙载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所以混得不怎么样。李昇安排他做秘书郎,辅佐太子李璟。当时和他一起来南方的人,大部分得到了重用,唯有他郁郁不得志。

    对此韩熙载有自己的看法,他后来告诉李璟:“先帝知道我却不重用,是因为我是幕府后人。”韩熙载的父亲曾经担任过观察支使,所以他才有此一说。其实李昇之所以不重用他,大部分原因是他的性格所致,这一点他却难以认识到。

    直到李昇驾崩之后,李璟即位,才慢慢开始重视韩熙载。韩熙载这才数次上章进谏,都得到了李璟的采纳,他改进了南唐很多不规范的礼仪,在朝中的地位日渐显赫。同时,却也引起了宋齐丘、冯延巳的嫉恨。

    后来李璟自觉强大,好大喜功的毛病犯了,就想要欺负一下邻居。

    其实,在李昇的时代,确实想过要养精蓄锐,趁着群龙无首之际经略中原,但是他壮志未酬,就猝然死掉。知子莫如父,李昇知道儿子善文而不习武,所以弥留之际,握着李璟的手说,一定要固守成业,和兄弟国家搞好关系,千万不要随便寻衅滋事,成为流氓国家。

    然后李昇使劲一咬牙,将儿子的指头咬破,狠声喘息道:“勿忘吾言!”

    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李璟随后改元“保大”,也就是说,保守父辈的伟大基业。最初的一段时间,他确实闭口不谈兵戈,从善如流。但是,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架不住周围一些别有用心的臣子的煽动。

    公元944至947年,趁着闽国王氏兄弟为了皇权大打出手之际,李璟发兵###闽国。

    闽国的老百姓早已经被压迫得受不了了,一看“大唐”来人,迫不及待去接应,主动伐木开道,筹措粮草,担任向导,所谓“人心向背定成败”,南唐很快轻取除福州之外的全闽版图。

    只有闽国的大将李仁达还苦苦守着福州没有投降,不过他也佯称要投降南唐。

    南唐的枢密使陈觉立功心切,向李璟请求去舌战李仁达,想靠自己杰出的口才将他劝服,随行的还有监军使冯延鲁。陈觉这人估计情商不怎么样,见了李仁达之后,摆出一副大国使者的派头,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李仁达也是针锋相对绝不示弱。

    陈觉很生气,就假传圣旨兴兵###,李仁达急忙向吴越求救,这一次,南唐一败涂地。

    朝廷官员包括韩熙载在内,纷纷上表弹劾陈、冯二人,但是要知道,冯延鲁是冯延巳的亲弟弟,而冯延巳和李璟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铁,所以最终二人得以免死,韩熙载却被排挤为和州司马,不久又调任宣州节度推官。

    李璟喜欢写词,冯延巳也喜欢,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李璟在匡庐鹤鸣峰下读书,冯延巳就和他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冯延巳曾经有一首词《长命女》,用夫妻之情来比喻君臣之情: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的词是不错,确实堪称大家,但是为人浮华轻佻,眼高手低,没有真才实学,试想一个皇帝身边如果都是这样的臣子,国家将何以堪?以冯延巳和冯延鲁为首的五个人,被大家称作“五鬼”,他们整天以文章娱乐,丝毫不管国计民生。

    冯延巳曾经嘲笑开国老臣孙晟,说:“你有何能,竟然可以官居丞郎?”

    孙晟愤慨地反击:“我乃山东一个安分守己的书生,论起辞藻华丽,不及你的十分之一;论起诙谐歌酒,不及你的百分之一;论起奸佞狡诈,一辈子也赶不上你啊。但是我于国于民都没有害处,你却足以祸国殃民!”

    “金碗玉杯盛放狗屎。”这就是孙晟对冯延巳的评价。
    现在我们读着冯延巳那美丽温婉的词句,恐怕很难将他和“祸国殃民”、“奸佞狡诈”以及“狗屎”这样的语句联系起来,让人不由感叹,历史的真相,确实不能只看表面。

    紧密团结在李璟周围的,是“五鬼”这一类人物,韩熙载没有勇气去正面对抗,他选择了逃避,鸵鸟一样沉醉在诗酒歌舞中,成为放浪形骸的逍遥人士。可以说,正是他这一类明哲保身的人,加剧了南唐政权的垮掉。

    在外州工作了很多年后,韩熙载才再一次回到皇帝身边,毕竟是幕府旧僚,当时韩熙载是五品官,但李璟破例允许他穿三品的紫袍,一时间貌似前途大好。

    但是政治这东西非常讲究配对,也就是君臣的搭配,魏征那样的臣子,也只有在唐太宗手下才可以发挥作用,试想将他搬到明太祖殿前,恐怕早就死了几十回了。所以即便李璟念旧,对韩熙载很有感情,但是毕竟价值观相去甚远,有很深的隔阂。

    更何况,韩熙载大部分时候只顾自己痛快,慷慨激昂大发议论,根本不考虑皇帝的感受,又不会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之类的诗句,主动和皇帝交流感情,所以在这一段历史中,我们几乎很少看到韩熙载的身影,他选择了沉默。

    麻醉一个人,或者说麻醉一个国家,只需要短短的十余年时间。

    这十余年,中原发生了很多事情,先是郭威的后周建立,然后是柴荣即位,李璟这才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尴尬的时光——好战分子柴荣咄咄逼人,李璟唯有步步退让。

    “以兄事柴,岁数财货。”不行!

    “称臣纳贡。”不行!

    “去帝号,割淮北六州,岁输金帛百万。”还是不行!

    柴荣胃口大,志向也大,他要打下整个南唐江北之地,如此富庶的一片土地,完全可以支撑他回身干掉北汉,乃至契丹……

    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十一月,柴荣屡败南唐兵,连克泗、濠、扬、楚四州;次年,李璟上表称南唐国主,献江北十四州土地,柴荣这才答应退兵。因为江南没有盐田,所以李璟请求柴荣可否将产盐地海陵保留下来,这个小小的要求也被柴荣拒绝了。

    这一年,也就是显德五年,发生了一件小小的趣事,和前面的一位熟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时任后周使者的陶谷。因为是文化人,所以柴荣派他前来“观摩六朝碑碣”,美其名曰交流书法艺术,其实另有目的,就是探一探南唐的虚实,为今后的征讨获取信息。

    陶谷这人倒不坏,但正如前面所说,没什么深沉气量,走的是小市民路数,看到南唐人民夹道欢迎宛如见到救星一般,忍不住就膨胀了,摆出不苟言笑的威严,出语骄横无礼,极其不逊,搞得南唐朝廷从上到下都很没面子。

    如果是政治上稍微成熟一点的人,就应该认识到:别人对你尊敬,是因为你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你本人是没有关系的。夸张一点来说,不管柴荣派如何窝囊的一个人来,南唐也得当贵客伺候着。

    在这一点上,赵匡胤就很犀利。开宝年间,内外马步军都头周广出使吴越,为吴越王钱俶送生日蛋糕。以前使者来,钱俶都会南面而坐,边上为使者设一个位子,以表示自己在吴越还是老大。周广到那之后,就对钱俶说:咱们“比肩事王”,都是赵家天子的臣子,所以你不能这样对我!

    言下之意,你这样对我不敬,就是对赵家天子的不敬。

    钱俶是个老政治家了,政策水平很高,二话不说急忙挪开位子向西,以宾主之礼来接待周广。周广也膨胀了,回去找赵匡胤要封赏,觉得自己扬眉吐气,为国争光。

    赵匡胤嘿嘿一乐,说你只不过依仗着朝廷威势罢了,要不然,钱俶也是条汉子,会怕你不成?

    可是陶谷不是赵匡胤,所以就犯错误了,好在不是大错,古时候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放得很开,最多令人脸红而已。

    在柴荣的使者陶谷到来之前,韩熙载的老熟人李谷——就是和他对吹牛皮的那位,捎信给韩熙载说:“这个使者性格骄横,喜欢别人逢迎,你们好好对他,别惹毛了。”即便有了思想准备,陶谷的表现还是令李煜和韩熙载郁闷不已,不知道如何应对。

    不过韩熙载是老江湖了,阅人无数,观察一段时间后告诉手下:“我看这个陶学士不是什么品行方正之人,绝对有隙可乘,你们看我如何收拾他。”过一段时间,陶谷研究完了《六朝书》,在南唐馆泊半年,就像现在的访问学者一样。

    韩熙载出手了!

    他先找了一个歌女秦若兰,假扮驿卒的女儿,青衣素面,布鞋竹钗,每天在驿站拿着扫帚撮箕洒扫清洁,完全是一副邻家小姐姐的模样。因为过于装腔作势,没有和东道主搞好关系,陶谷的留学时光也过得颇为无聊,每天看着秦若兰在眼前晃动,一来二去就花了眼……

    花眼之后就忘了君子的“慎独”,主动搭讪问秦若兰的来历,秦若兰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演技不差,红着眼圈说:“夫君早早就死掉了,现在无依无靠,只好依靠父母。”看着美人楚楚可怜的样子,陶谷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

    没过几天,这一对才子佳人就走到了一起,陶学士不再寂寞忧愁。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不久之后,陶谷将要回国,临行前和秦若兰依依惜别,写了一首《风光好》送给她:

    好姻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弹尽相思调,知音少。再把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秦若兰得到证据后,立即上呈给李煜,李煜令教坊排练熟稔,同时通知陶谷:回国日子越来越近,为了给你饯行,我们将在数日之后设宴款待,希望一定赏脸。

    随后李煜在澄心堂隆重设宴,邀请陶谷参加。席间李煜用玻璃大杯盛满美酒,殷勤相劝,陶谷却丝毫不给面子,依然面目冷峻,表情苦大仇深,和南唐诸人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热脸贴了冷屁股,李煜和韩熙载不觉难堪,因为他们的秘密武器就要上台了。

    于是下令歌伎进来劝酒。

    但见一个盛装美人手持琵琶,婀娜多姿地卷帘进来坐下,弹唱起来:“好姻缘,恶因缘……”

    这首曲子的歌词是陶谷写的,他当然十分熟悉,定睛一瞧,不由浑身乱颤,那女子竟然是“驿卒之女”秦若兰!这一刻他才明白过来:被人套牢了!

    如果别的英雄人物遇到这个场面,比如说奸雄曹操、刘邦,肯定会装作若无其事,一边剔牙一边自顾慢慢咂酒,不信你南唐人敢点破!可惜陶谷只是一个文人,轻浮文人,所以面红耳赤如坐针毡,失去了自我。

    李煜和韩熙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知道武器发挥作用了,于是暗示内侍们再次上前劝酒,心乱如麻的陶谷精神早已崩溃,手忙脚乱两下就被攻破,有了第一杯就有第二杯,最后甚至是强行灌下去。总之,那一次陶学士是喝美了、喝吐了、喝伤心了。

    回去后大醉而眠,睡醒后觉得没有脸面再待下去了,就差人告诉韩熙载说自己要启程北归,韩熙载倒也立竿见影,指派两名小吏到十里长亭从简送行,场面极为寒酸萧瑟,和陶谷当初到来时的喧嚣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小打小闹折服使者的胜利,却依然无法挽救南唐的逐步败弱。

    就是这几年,彻底打掉了李璟的虚荣、傲慢和自信,南唐的外交策略正式转向软弱。没多久,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李璟不敢怠慢,急忙派人携带绢两万匹、银钱万两前往朝贺,几个月后,再次进献金器五百两、银器三千两、罗缎数千匹。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十一月,赵匡胤亲征李重进,李璟又大量进献了金玉鞍勒等物品。这一次派的是冯延鲁,才有前面他和赵匡胤对话,说李璟“私下交通叛臣”的说法。

    赵匡胤掌国之后锋芒很盛,李璟见势不妙,就跟臣子商量说:金陵和宋朝仅一江之隔,而且处于下游,如果赵家天子发兵强攻,京城难保。而那些节度使即便可以起兵勤王,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趁机窃国?所以,我认为要保住国家安全,不如迁都上游。

    迁都并非小事,所以群臣纷纷表示反对,但是李璟一意孤行,留下太子李煜监国,自己前往新的都城南昌。到了南昌稍事安顿,开始大兴土木,仿照金陵的格式来建造宫殿,饶是如此,仍然感觉地方狭窄,栋宇简陋,每每临窗遥望,李璟都忍不住发出思念家乡的感慨。

    就在这些百感交集的情绪感染下,李璟身体每况愈下,不久之后就病故了。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即位。这些年韩熙载没做什么事情,依然是放浪诗酒,养了一大堆姬妾,每个月发了工资或者得到皇帝的额外赏赐,自己一分不留,全都分给她们。

    他同时还玩起了行为艺术:自己需要花钱的时候,就穿得破破烂烂,手提一柄独弦破琴,背着竹筐,假装是沿街乞讨的盲人,到各个姬妾的门前去讨钱,被朝廷传为笑谈,李煜也只能摇头叹息而已。这件事是如此著名,以至于很久之后的一个才子苏东坡也在诗里引用了此例:“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这还不算过分,还记得《韩熙载夜宴图》中宾客和侍女的肆意调笑吧,因为韩熙载“不防闲婢妾”,所以家里的女子很多都和门客有染,他也毫不在乎,甚至有客人赋诗道:“最是五更留不往,向人枕畔着衣裳。”活脱脱的婚外情描写。

    这些放浪不羁的表现,不由引起了人们的疑问:韩熙载目的何在?他真的就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混混?

    这正是他“聪明”的地方,他知道南唐这架马车在李煜的驾驭下,正处于“盲人骑瞎马”的危险境地,随时有可能车毁人亡,目前看起来似乎一切太平,只不过是因为高速行驶的惯性而已,一旦有外力介入,比如说赵匡胤挥师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里我们必须对顾闳中的严肃写实画技表示适当的敬佩,因为他的作品确实刻画了韩熙载精神上的苦闷。韩熙载对南唐感情深厚,但是缺乏勇气去力挽狂澜,听到同僚在议论说李煜想让自己出任宰相,急忙就开始“堕落”,他害怕了!

    古代的中国人重视名节和道德,远远甚于对才华的追寻,所以李煜没办法任命这样的声名狼藉的家伙出任居百官之首的宰相,所以后来韩熙载死后,李煜叹息道:“我终究无法用他做宰相啊。”

    韩熙载的恐惧是有原因的,血淋淋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还记得当初李煜给“小南强”刘的劝降书吧,这封信的初稿出自南唐的知制诰潘佑的手笔,李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润色。潘佑当时可谓是南唐数得上的笔杆子,人品方正不阿,词采富丽堂皇,李煜对他也是颇为器重的,爱称其为“潘卿”。

    还是李煜当太子的时候,某天在楼上读书,忽闻暗香袭来,推窗一看,庭中梅花开得正闹,花团锦簇绚烂可喜,就立马召见手下的文人,要大家即兴赋诗咏叹。那时候李璟刚刚割让了江淮十四州给柴荣,潘佑毫不客气地在词中讽刺道:“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漫,已输了春风一半。”

    李煜明知他的意思,也唯有装聋作哑。

    和韩熙载一样,潘佑是南唐这辆车上为数不多的清醒者,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人生,前者沉默,后者激烈。

    李煜登基之后,潘佑忍不住心中的愤懑,连上七道奏折,痛斥朝中大臣不理政务,个个尸位素餐空享俸禄,接着笔锋一转,指责李煜对这种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他不能知人善任,导致无能之辈占据要职。

    看到这些激烈的指责,李煜再次祭出他的法宝,表面嗯嗯啊啊表示同意,甚至会摆出“闻过则喜”的明君架势,事后却依然如故。不过李煜有一个好处,他虔诚礼佛,对于直言上书的大臣也不怎么处罚。

    潘佑奈何不了李煜的犀牛皮,只好以告老还乡相威胁,李煜顺水推舟解除了他所有的职务,让潘佑留在京城编修国史。

    愤懑的潘佑情急之下第八次上书,这一次怒火更盛:陛下你现在任用奸邪,败乱国家,甚至还不如以前的桀、纣、孙皓,我不能和这帮奸臣一起侍奉你这个亡国之君了,你最好把我赐死杀掉,以谢中外。

    桀、纣这两位仁兄在历史上大大有名,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不用介绍,那么孙皓何许人也,有资格和这两位昏君并列?

    孙皓的混账水平其实和两位前辈距离不小,但是他生在金陵,地理位置上和李煜一样,又是个亡国之君,就被潘佑拿来讽刺李煜。那是在西晋咸宁五年,司马王朝派益州刺史王濬督造战舰,计划顺流而下攻取吴国。

    时任吴国建平(巫山)太守的吾彦,看到上游不断漂下来新鲜的木头残片,警觉地意识到可能有问题,就奏请吴王孙皓整治军队做好防范,孙皓那时候正忙着剥人皮、剜人眼、娶妃子、建宫殿,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果然没多久,王濬率领七万水师,驾驶空前巨大的战舰前来,迅速攻克了金陵沿线。孙皓无奈之下出城投降,素衣白马,反捆住自己的双臂,后面还载着一具白木棺材(以示自己罪该万死)。

    现在潘佑公然用亡国之君来比喻李煜,是可忍孰不可忍!李煜身边的臣子们坐不住了,殷崇义、张洎(此人一直“忠实”地追随着李煜,后面还会提到)等人污蔑说潘佑怀有异心,企图侍奉新主,单纯的李煜也被激怒了!
    李煜不仅要收拾潘佑,还有潘佑的好朋友李平,因为他怀疑是李平煽动潘佑上了这么一道“恶毒”的奏折,这是李平获罪的直接原因,至于深层原因之一,则是因为李平平时喜好谈神论鬼,好结交江湖术士,这一点令笃信佛教的李煜稍微不满。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平管理农业时得罪了一些权贵人物,所以他们在李煜面前没有说他什么好话。

    随后潘佑也锒铛入狱。本来他就是老庄哲学的忠实信徒,入狱之后时间充裕,思前想后,更觉政治的荒诞与虚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谈笑间从朝廷重臣变成阶下囚徒,再加上对李煜的极端失望,潘佑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精神和肉体生命,在狱中自缢身亡。

    噩耗传来,李平也万念俱灰,也自缢身亡。

    就这样,李煜还是没意识到什么,直到最后被大宋俘虏,旧臣徐铉奉命去探望他,他才黯然失神,带着悔意低声说:“后悔当初,不该杀了潘佑和李平……”在当时这是非常大逆不道的话,几乎令徐铉双腿一软。

    近人王国维先生对李煜的评价是:“不失赤子之心。”这个评价有一点文人的唯美在里面,实际上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李煜的宽厚和仁慈,其实是对国家和人民极端的不负责任,看起来似乎温柔,却造成了巨大的恶果,潘佑和李平之死,其实也是他所导致的。

    这二人的下场如此,韩熙载都看在眼里,唯恐李煜把宰相这个位子交给自己。既不能和宵小之辈打成一片舞弄朝堂,又不敢像潘佑那样仗义执言血谏昏君,韩熙载选择了第三条路——麻醉!

    前面说过,韩熙载年轻时候是爱憎分明气质超然的。有个人喜欢作诗,但是水平很差,经常拿来让韩熙载品评,韩熙载推辞说这几天眼神不太好,你放桌子上我回头慢慢看,来人却也很执著,回答说不要紧,我当场念给你听吧。

    韩熙载更绝:“这两天耳聋加剧,不敢多听!”

    就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之人,在南唐这个温柔的大染缸里,被磨炼成了政治老滑头。不过韩熙载是幸运的,在赵匡胤出兵之前,他去世了,历史没有将他推到“贰臣”这个尴尬的地位。

    临死之前,他大概再一次回忆起当年出使大宋被羁留时自己所作的那一首诗: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

    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

    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是啊,江南有人忆恋,可是自己这一生,为江南做过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