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凝望生命最美的风景

 阡陌躬耕 2013-01-04
  ——记山东省微山一中的“教育生命共同体”

  □ 艾 明 朱思克

  走进位于微山湖畔的微山一中,笔者遇见了两道绝美的风景。

  第一道风景叫做校园。步入微山一中,笔者宛如迷失在某个江南园林,瞬间忘记了呼吸。一路上,跨过悠长的竹林小径,穿过碧波微荡的小龙湖,体验小桥流水的柔美韵味,还有看不尽的玉兰、银杏、法桐……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园林式校园,也是一所很“中国”的学校。

  另一道风景叫做笑脸。在校园里,笔者看到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蓝天白云下,迎面走过的教师虽步履匆匆,却面带着自信的笑容;长廊里、操场上跑跑跳跳的孩子们,撒下了一路响铃儿般的欢声笑语。这笑脸就是他们的语言,诉说着他们内心涌动的幸福。

  究竟是唯美的校园滋养了师生,还是活跃于校园中的师生让这里更富有灵气?

  微山一中校长王玉强独到的解释给了我们答案:“师生有生命,学校亦有生命,只有两者相互认可,尤其是广大师生对学校高度认可的时候,生命才能茁壮成长。我们提出‘教育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旨在以共同的价值体认、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责任担当、共同的荣誉分享来建设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我们的高效课堂:生命力在奔跑

  课堂是学校最生动的表情,为了深入体验微山一中的“教育生命共同体”,笔者来到了教学楼。学生们6人一组,相向而坐。该校的高效课堂改革从2008年就开始了,那课堂究竟如何“高效”?

  这是一堂高一年级的数学课,张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不等式,并提出一个要求:“适当改变条件和结论,自主编题。”这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学们立刻分组讨论起来,讨论热烈而有序,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认真倾听、频频点头。15分钟后,小组代表们纷纷上台展示自编的题目,一转眼,题目就写满了几大黑板!

  太有意思了!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让人联想到生命力在奔跑!课后,张老师告诉笔者:“这些题把我以往给学生出的题都总结出来了,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堂课体现的正是微山一中从2008年起推行的“361高效课堂”。这一模式强调三个基本、六个环节、一个目标:基本要求——先学后教;基本载体——导学案+教材;基本结构(六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探究质疑、点拨提升、巩固强化、总结预置;一个目标——高效学习。

  传统课堂根深蒂固,“361高效课堂”如何让师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首先是依靠导学案。导学案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的路线图,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让“先学后教”成为了可能。课前,老师提前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做好两件事:第一,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础题目;第二,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将其问题化。

  其次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分成几个异质小组,每组由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班主任、任课老师要经常培训小组长,小组长则负责培训全体组员。上课时,各个小组通过组内学习、全班交流等方式合作解决问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共同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而今,微山一中的学生学得主动轻松了,课堂氛围愉悦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上来了,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这让王玉强无比欣慰,他说:“在我们看来,育人是‘教育生命共同体’最核心的价值体认,‘361高效课堂’则为育人构建了最好的平台。”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原来不喜欢说话,现在变得思维活跃、能言善辩,经常参加各种活动,这让我非常惊喜。”

  教师共同成长:让青春在教坛上闪光

  在微山一中的办公室,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老师们都充满激情地忙碌着,有的在备课,有的在批改作业,还有的在与学生谈话。一位老师发现了一个教学问题,其他老师一窝蜂地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大家就达成了共识,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多么令人羡慕的氛围!如果让老师用一句话来形容对工作的感受,大多数老师会脱口而出:我们很幸福!

  “我决定来微山一中,先是被学校的风景所吸引的。到了学校以后,才发现有这么好的平台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现在,不仅有一种职业幸福感,还有一种自豪感。”一位老师说。

  “我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回报、有价值的。微山一中就是我们的温馨家园。”另一位老师说。

  显然,老师们早已将对学校的认同感转化为工作的内驱力,积极地成为“教育生命共同体”的中坚力量。这样的教师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王玉强校长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人文管理、文化管理,让每个备课组营造出互帮互助、和谐发展的精神氛围。”

  近年来,在师德方面,学校从人本出发,强化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学校大力提倡“德智双修,知行并重”的为师之道,积极开展评优、立模活动,号召教师们争做人民满意的文明教师;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弘毅’职工书屋”,每学期为老师推荐各种好书,让好书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在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制订了《微山一中关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施方案》,并实施了“十个一培优工程”。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利用暑期培训邀请名师来校作报告,先后30多次组织教师去北京、上海等名校参观学习。为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校每周五下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实施先周备课,全力打造开放、精细、高效的课堂。此外,“大阅读·大教研·大赛课”、“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班主任论坛”、“硕士论坛”、“聆听大家”等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和课程智慧。

  多元的平台、和谐的氛围,让青春在教坛上闪光。目前,微山一中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32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特级教师2人,市杏坛名师、特级教师5人,教师们高尚的师德和突出的业绩,令学生和家长赞不绝口。

  校本课程:一场兴趣大爆炸

  笔者还跟随孩子们尝试了另外一项活动——去听校本课程!

  王玉强校长率先垂范,他的《让经典浸润生命——中华文化经典吟赏》吸引了180多名学生和近百名老师,使人听来如沐春风!董咪老师开设的“影视名作欣赏”课上,经典影片《美丽人生》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了“带泪的笑”。王婷老师的讲座《中俄美欧四方对叙利亚的幕后底牌》解读了目前最为紧张的叙利亚局势。还有一位生物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了微山湖边,让他们研究微山湖的生态。

  “校本课程的推出,就像一场兴趣大爆炸,孩子们的生命又一次被激活了!”王玉强兴奋地告诉笔者。

  按照新课程精神,一所学校必须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而真正体现一个学校的思考、个性与特色的,正是校本课程。2011年,在营造“教育生命共同体”的路上,学校又提出了构建以师生共同成长为基础的校本课程,旨在让生命更加多彩与充实。

  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教师。学校要求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两个学时的校本课程,但课程内容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取向、兴趣爱好,可以设计一门完整的课程,也可以开设一堂讲座,也可以组织一次实践性活动,“只要是老师认为是有价值的,都可以拿来讲”。

  当然,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也有规范的程序。每位教师要确定研发主题,明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框架,申报课程方案。方案由年级校本课程实施工作小组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的方可开课。学校规定,校本课程可以和学科相关,但不能是主课的延续。一位老师介绍说:“作为数学老师,我不能再开讲数学题,那不叫校本课程。但我可以讲代数的发展史,或者讲几何领域的伟大数学家,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校本课程的实施也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喜欢什么课,认为哪个老师讲得好,就可以选他的课。学校把所有教师的课程公示,让学生按照兴趣自主选课。学生还有提出建议的权利。前不久,一位学生向老师提出,希望学习微山湖捕鱼技术。本是随口问问,却不想老师们经研究决定开发这门课程,让学生喜出望外。还有一次,几位“摄影发烧友”联合起来建议开设摄影课,老师一看人数达到了10人以上,就真的聘请了县里的摄影家来学校讲课。

  本学期,以师生共同成长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已经开设了生活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人文与社会、自然与科学、微山湖风情、学科拓展等6个门类共120余种课程。每周一下午7、8节课,各个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都沸腾起来了!除了知识类课程,生活类课程也大受欢迎。化学老师王春开设了“食品化学与健康”课,从“食品中的化学”、“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等方面与同学们展开交流。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认识了“地沟油”、“添加剂”的危害,了解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高梅是一位爱花如命的老师,她家里养了很多花,平时也经常浏览各大花卉论坛,搜集了许多花的名称、花语、习性等。这次学校推出校本课程,她毫不犹豫地开设了“解读花语”课。刚开始,她还担心学生不感兴趣,没想到前来听课的学生有70多人,许多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下还纷纷向她询问各种花语。她说:“现在中学生的爱好越来越狭窄,课余休息时间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我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让他们了解花,喜欢花,这也算是培养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吧!”

  目前,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也正在完善中。学生成绩评定采用学分制,每修习2个学时并通过考核合格可获得0.5个学分,每位学生3年内修满6个学分才能够达到毕业要求。而对老师的评价则分为年级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任课老师需要认真备好课,按要求实施,年级部随机听课,随时测评。年级部还组织选课学生进行课程评议,根据满意度分A、B、C三个档次,对应量化分5、4、3分,并相对应地给予老师们一些课程研发补贴。

  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呢?前不久,学校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83%的学生认为开设这样的课程很有必要或必要,且对课程感到很满意或较满意,51%的学生认为对必修课学习有积极作用,帮助拓宽了知识面。校本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自然、社会常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为可贵的是,它还开拓了老师的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学技能,真正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在当前的社会中,大多数学校依然逃不脱升学的压力,微山一中也是如此。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微山一中找到了素质教育与升学之间的平衡,这几年高考成绩飞速提升,2010年、2011年,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济宁市高中教学先进学校;“361高效课堂”获得了济宁市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一整套“361高效管理体系”稳步推进……“教育生命共同体”给全体师生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王玉强校长是一个很有品位的摄影爱好者,他常常拿着相机在校园里捕捉美的瞬间。每天清晨,他都会绕着教学楼转一圈,5年来,从未感到丝毫的厌倦。他还给学生安排了一个课题——画一画自己的学校。因此,孩子们一有空就拿着画笔,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临摹、创作。那些留在画纸上的美,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记忆。

  越是微小的细节,往往越令人感动。在微山一中遇见的师生,都热爱生活、充满情趣、富有主见,宛若这里的景色一样饱含诗意。或许,这些生命最美的风景,正是一所学校教育最大的成功吧。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