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章 积极的组织系统——他人很重要

 军休强军路 2013-01-05

第四章 积极的组织系统——他人很重要

来源: 离退休干部局  时间: 2012-09-12 10:32
  人类属于哺乳类动物,不能单独存活。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积极心理学的理论,那就是:“他人很重要”。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包括企业、社团和政府机构)是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

  第一节 良好的家庭

   家庭对生命个体是至关重要的单位。积极心理学研究家庭的前沿或核心命题是“爱”(爱和被爱)。从婴儿期到老年期整个生命历程中,被关爱和爱他人对健康和幸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爱和被爱,首先在生物化学领域取得实验结果,人和人之间皮肤与皮肤的接触,会使大脑后叶产生类似荷尔蒙的激素。妻子孕期体内荷尔蒙水平会升高,并刺激母乳产生。而第3个月时,这种变化还会发生在准父亲身上。男人对婴儿的兴趣和关爱越多荷尔蒙也急剧增加。妻子分娩前3个星期,丈夫血液中催乳激素将增加30%,同时睾丸素则降减,使男性攻击性和家庭暴力下降,对妻子会更温柔,对母子的保护意识增强。这是男性在为当父亲做准备。研究还表明,没有婴儿在场,单纯让父母看孩子照片,他们大脑中的消极情绪也会处于“失活状态”。

   爱的社会性也是显见的。比如婴儿需要有母爱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母亲从婴儿那里也获得愉悦、幸福和感情滋养。夫妻关系既满足人类生物性需求,促进健康,又是人类社会再生产的基础。一项对幼猴的实验,反映了哺乳类动物对生物性需求和社会心理需求的关系。心理学家做了两个代替小猴子妈妈的模型,一个是铁丝笼做的,一个是不透明的绒布做的。丝笼模型有一个能够吸吮出奶水的奶头,绒布模型则没有食物,但摸上去感觉很舒服。实验发现幼猴更喜欢绒布模型。它们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去找“铁丝妈妈”,其它时间则更愿意依靠在绒布模型上。当幼猴受到惊吓,或出现不熟悉的光亮、声音时,它们也会迅速地跑向绒布模型并紧紧地依靠在模型上。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动物可能更注重社会性的心理需求。如果让一只猴子一年内完全隔离,不跟其它猴子进行接触,它会表现出恐惧和退缩,并开始咬自己,甚至营养不良,发展迟滞或出现疾病。人类婴儿期如果有“早年遗弃史”,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这种遗弃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即使回到同伴中间也很难矫正。

   婴儿的正常发展,至少需要与一位成人养育者之间建立持久稳定的感情关系。那些生活在孤儿院的儿童,尽管他们的食物、安全都能得以满足,但如果不能获得稳定的感情关系,绝大多数被忽视的孤儿都会表现出病理性的行为,很多儿童仅仅因为缺少爱而不能存活下去。

   人类早期依恋模式可以分为“回避型”、“安全型”和“矛盾性”。很多成人的个性显示出与儿童期的依恋模式高度相关。

   但现代社会,家庭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随着计划生育,出生率降低,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工业化社会节奏加快,父母亲子时间越来越少;女性生孩子越来越晚,家庭变得老龄化;此外,离婚率上升使许多儿童难以获得持久稳定的感情关系而受到伤害。

   社会成员是由从不同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组成的。家庭问题越复杂,社会成员的特质就越复杂。

   家庭的教养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独裁型:“我说了,就得这样!”限制孩子的自由和自主性。

   纵容型:孩子能获得很大自由,但却很少获得必要的指导。

   权威型:给予孩子适度自由空间,让孩子独立自主,善于提供建议,限制时会解释理由。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未来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一般来说,独裁型家长将收获一个不快乐的依赖性和服从型的家庭成员;纵容型家长将收获一个比较外向,乐于社交,但不太成熟、缺乏耐心和富有攻击性的家庭成员;权威型家长将收获一个像父母那样自我独立、待人友好、乐于合作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家庭成员。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仅决定孩子一生,以后还将移植到孩子对他们下一代的教育中。由是,积极心理学家将“爱”的教育视为核心命题。

  第二节 良好的学校

   和家庭一样,学校也是“生命产业”,学生是学校最终的目标或产品。

   出色的学校,不应该只是高产分数和升学率的地方。也不意味着只是暴力、吸毒等负面问题的减少,否则学校就和警察机关没区别了。出色的学校不一定要让学生每天背诵“十诫”,齐颂爱国誓言,因为这种努力并不见得能培养出好市民。

   研究发现,良好的学校和良好的家庭一样,总是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能够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环境,这是一所学校成为好学校的基础。

   第二,学生感觉自己在其中很重要,这是成为好学校的起点。一所美国学校曾经声誉不佳,忽然一天电视报道他们神奇地扭转了数十年来的高旷课率和高退学率窘况。一个学生接受访谈,被问到为什么来学校时,他的回答很简单:如果我不在学校,他们会想念我的。

   第三,给予明确的指导,使学生努力成为能自主、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高效的终生学习者和高尚的道德成就者。

   第四,学生认为课程与自己相关,兴趣浓厚;同时学生认为学校能够看到他的成就,并对他的积极行为给予奖励。

   第五,管理机构有效率,校长领导力很强,并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接触,增进学生的归属感和联系性。

   在良好的学校里,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他们采取的是类似“权威型家庭”的教养方式。

  第三节 良好的工作场所

   心理学将美国企业员工和日本的企业员工进行比较,发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日本的员工比美国的员工工作时间更长,工作更加单调,技术含量更少,反而对工作更满意?通过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企业员工一般可分为4种心理类型:

   □疏离型员工:不把工作当作生活的核心。

   □经济型员工:工作仅仅是为了较高的薪水。

   □责任型员工:将工作视为自己生活的重中之重,或为了表现性的动机去工作。

   □平衡型员工:工作是个人生活的核心,感到工作能够同时使经济性和表现性目的得以满足。

   观察分析,日本员工更多属于责任型或平衡型,美国企业员工则更多属于经济型或疏离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也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日本的公司比较重视员工的“自我”,允许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有自主性和特立性,企业重视保持员工工作场所的良好环境。他们以员工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念以及明确公平的奖励体系,也都得到员工良好的心理反馈。这与美国公司内部要求统一一致和默默无闻的方式相比,更能给员工带来工作满意度。另外,在日本公司内部,法律精神远比法律条文更有效力。诸多因素显示其更接近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积极心理运动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企业管理理论不再仅仅关注“老板和员工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开始考虑怎样培养和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以及如何才能让员工达至最佳状态。于是“心理资本”的概念就被强调出来,并成为组织机构的核心要素。认为企业除了资金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顾客(市场)资本,更应储备心理资本。因为企业最大的优势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员工“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具有最大的升值空间。拥有心理资本的员工,能够承受挑战和变革,勇于创新,能因地制宜地将知识和技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一个组织机构具备了丰富的心理资本,就具备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应该是心理资本的优秀管理者,它善于打造富有创意的企业精神和出色的团队文化,去发掘贮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心理资本,调动员工永不衰竭的原动力。正因此,那些卓越的企业宣称,“你能挖走我的人,但你不能复制我的精神和文化!”

  第四节 良好的社会

   良好社会的特征是什么?这个问题,东西方哲人曾给出过无数解答。十几年前,英国和欧盟曾以经济指标(GDP)为基础,来评价国民幸福指数。这种缺乏心理学因素的尝试自然不可能成功。2002年,积极心理学研究推出“心理幸福的国家指标”,逐步代替GDP,开始被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采纳。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社会组织具有激发性机制,注重发展“心理资本”,社会组织成员都能表现出道德上的卓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的积极心理学家对东方古代儒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理论给予肯定,认为这种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期望,采取了内在人际关系的视角,即从熟人关系开始,扩展至国家、人民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作为个人美德的标准,也可以作为良好组织机构的指标,还可以作为评估大众社会的标志性指数。按照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的理解,孔子的每一种人际关系(除了朋友之外)都是上下级关系。下级有责任服从上级,但只有在上级表示出对下级的慈善和关怀时才会如此。彼得森把这种关系解释为Amae(娇宠心理)。孔子的学说影响了亚洲几千年。比如,amae(娇宠心理)已经成为日本社会心理最突出的特点。它的含义是指一种类似儿童对母亲撒娇的依赖感情和行为。这种心理普遍反映在日本人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如在家里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在公司下级对上司的依赖、在学校学生对老师以及低年级学生对高年级学生的依赖。正式场合中,日本的上下级关系等级森严,近似不可逾越;但在私下场合,上级可以允许下级用某种放浪形骸的方式来宣泄被压制的心理压力,由此表现出社会管制与社会开放的平衡,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积极心理学家不无遗憾地写道,政府、宗教、企业等的职能就是促进人类的自由幸福,但目前总的来说他们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能并起到良好的作用。除家庭、学校、就业场所外,生活中的各种聚集、集体、小组、社团、宗教组织也都是人们经常置身其中的重要人际环境,也应当纳入心理学研究领域。

   一些积极心理学家寄希望于市民的健康促进计划,认为城市(作为组织机构)可以影响和改变个人,个体也在影响着城市,个体和群体之间存在着互动。假设城市(作为群体生命系统)是朝着复杂性进化,那么,每个个体就是其进化的原因。人是喜欢群体生活的高等生物,需要他人的鼓励、支撑和帮助。而当我们发现自己是由整个社会在支撑的时候,就会有安定感,并容易产生快乐。这时的身体能动性也较强,能主动地选择自己的行为,产生好的情绪影响周围的人,形成好的人际生态。

   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直接决定和制约着每个人的幸福与健康。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能使孕妇更容易顺产,使人的免疫功能增强,使吸烟者更容易戒烟,使健身计划更容易被坚持下去,甚至能帮助战胜癌症。中医健康专家指出,没有自我价值感、缺乏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危害与吸烟和不运动不相上下。

   调查还发现,与他人的联系越少,就越容易死于心脏病、脑动脉硬化和癌症等疾病。专家建议,如果缺少朋友,可以采取主动帮助他人的方式来弥补。一项针对3300名美国志愿者的研究发现,乐于助人的人,在身心两方面都要比其他人更健康。

   人际关系对长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人一旦有了好的朋友、好的交际就能够给自己在心理上树立巨大的信心。这种信心让人类的身心具备了较强的韧性,也间接的有助长寿。一般健康长寿的人往往都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还会有一些亲密的朋友,并且也很关心他人。

  总之,他人很重要。包括在家庭、在学校、在就业场所,在各种组织机构乃至聚集、集体、小组、社团、宗教组织中,与他人搭建和维持良好的关系,就是在为自己创造幸福和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