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页岩气革命经验谈

 ixhixh 2013-01-06
美国页岩气革命经验谈
字体:[大][中][小]
 

  新华(大庆)/易贸上海2012年12月21日电 页岩气在全球分布广泛,但目前只有美国成功的将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页岩气产量暴增,使天然气价格急降;价格低廉的天然气替代了美国原油消费;同时,因开采技术与成功的商业模式在页岩油领域应用,页岩气发展促进美国本土原油产量增长。据数据统计显示,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消占比已从40%减到36%,而天然气从23%增至27%。4%的原油正是被天然气取代,预计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能否在其他国家得到复制,从而使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呢?那么,让我们“追根溯源”, 来看看这一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怎么样发生的?易贸研究中心认为,以下三个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政策“开路”

  美国政府对页岩气的开发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20世纪80年代起, 由美国联邦政府能源部联合各州地质局,高校及工业团体发起了“东部页岩气工程”, 该项目产生了大批科研成果,对页岩气能进入实质性开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同时,1980年,美国颁布《能源意外获利法》,该法案对“1979年―1993年期间钻探”和“2003年之前生产和销售的页岩气均实施税收减免”。另外,在页岩气发展初期,美国并未对页岩气采取特殊的环境监管。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将水力压裂从《安全饮用水法》中免除,解除环境保护局对这一过程的监管权力,从而让“水力压裂”这一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得到普及。

  技术“突破”

  美国页岩气革命发生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关键技术上的“突破”: 1997年,水压增产技术成熟;1999年,重复压裂技术成熟;2003年,水平井技术成熟;2006年,水平井与分段压裂技术综合。2006年以后,“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技术广泛运用到页岩气开采领域,使得页岩气正式进入大规模生产期。

  政策上长达23年的扶持,和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推动了美国页岩气于2006年左右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期。根据美国能源署(EIA)数据,2006年,页岩气的年产量为2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4%,页岩气产量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为5.4%; 至2011年,页岩气的年产量跃增至1800亿立方米,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达到27.6%。

  开发商业模式“独创”

  页岩气不同于常规天然气,页岩气藏开发需要大面积、规模化和连续钻井。页岩气在前期勘探开发投入大,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这也一直制约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开采。

  美国的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独创”的开发商业模式。页岩气产业中有三个参与主体:私人愿意出让页岩矿权;中小型专业公司愿意承担财务风险;华尔街愿意提供资金。在页岩气发展初期,中小型公司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在产业相对成熟期,大公司进入将页岩气向规模化发展。这些中小型独立能源公司和专业技术公司分布于页岩气开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会有不同的专业公司,如地震公司、钻井公司。某专业公司在某一环节进入,在完成本环节相应服务后即可退出,开采工作由下一环节的服务公司接替。由于高度分工,页岩气开采的单个环节投入小、效率高、作业周期短、资金回收快、资本效率高,很多项目内部收益率超过10%。而大公司,则在2008年左右逐渐参与到“已进入成熟阶段”的页岩气产业,主要通过收购、并购、入股和重组中小型公司的方式。

  扶持政策为页岩气发展“开路”;关键技术“突破”使页岩气规模开采成为可能;独特的开发模式使得美国页岩气产业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易贸研究中心认为,以上三点是美国页岩气革命成功获得成功的三大助推力,对其他发展页岩气的国家有一定的借鉴。(上海易贸研究中心:黄洁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