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 schw re bei Gott diesen heiligen Eid, dass ich im Kampf gegen den Bolschewismus dem obersten Befehlshaber der Deutschen Wehrmacht, Adolf Hitler,![]() SS 宣誓词:, e3 `# r- \: N& |! R' p! b 奉上帝之名我用庄严神圣的誓词宣誓,我无条件的服从德国陆军最高指挥官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同布尔什维克主义作斗争,作为勇敢的士兵时刻准备用我的生命为了誓言而全力以赴!) y! |$ j5 [. M : S% j+ F( t D5 \; Y0 g! D & w9 |' B: S9 V5 _ 2 J* o! G: v+ M" y) [4 n+ P 武装党卫队完全编制% S1 r( ]$ D7 |) F) \4 G 5 k6 p. ^( P. f8 t( ~ 党卫军——原文"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简称"Waffen-ss",原意为"近卫军"。其闪电标志由瓦尔特·赫克(Walter Heck)在1932年设计,他以两道闪电作为SS象征,在北欧神话中一道闪电(其实它的意义代表太阳)代表胜利。 其作战师一般分为三类:# f7 h3 ~- p0 P# n3 j/ q5 [' y& I. H L & \9 [- T$ A4 \ s# Q SS-师(SS-Division):由纯德国人(Deutsche)组成,被定为一级战斗部队-"Kampftruppe der Klasse1",被用于战场主要位置或担当"消防队"(Feuerwehr)挽救前线紧张局势。 SS-志愿师(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欧洲日尔曼裔人和德意志裔人(Volksdeutsche)组成,被定为二级作战部队-"Kampftruppe der Klasse2",主要用于非主要方向和防御战。 ; _: S; E4 R0 B. @4 m" M$ ~ SS-武装师(Waffen-Division der SS):由东欧人(德国称之为东方人-Ostländer) 和巴尔干人组成。虽为党卫军控制,但是名义并不正式属于党卫军部队序列,主要执行主战线后游击队的清扫和占领区的控制等工作。 0 V* |1 ?1 A( M# J. u% \ 这是理论情况,大战时期党卫军的人员组成及其复杂,例如SS第一装甲师内就有部份匈牙利人,而SS-志愿师和武装师里的军官大部份都是德国人。# l* F# l' W8 J 党卫军军衔+ c) K: |% Q6 \5 x& d- {6 {" j 德语 : 党卫军衔 ,相当于国防军军衔2 I( N$ ?% B |6 d6 z& n& Q * SS-Oberstgruppeführer:SS全国总指挥兼武装SS一级上将 (最高集团领袖) ,SS一级上将 * SS-Obergruppeführer:SS全国副总指挥兼武装SS二级上将 (上级集团领袖) ,SS上将2 r2 c7 r% J2 R: v! O# v& ?! ` * SS-Gruppeführer:SS地区总队长兼武装SS中将 (地区总队领袖、集团领袖) ,SS中将 * SS-Brigadeführer:SS旅队长兼武装SS少将 (旅队领袖) ,SS少将+ T: f1 ~2 e0 s' g2 p * SS-Oberführer:SS区队长 (区队领袖) ,SS大校(准将) * SS-Standartenführer:SS旗队长 (旗队领袖) ,SS上校 * SS-Obersturmbannführer:SS一级突击队大队长 (上级突击队大队领袖) ,SS中校0 \: J' K- Z# I: _8 N) a& U * SS-Sturmbannführer:SS二级突击队大队长 (突击队大队领袖) ,SS少校3 n( j" c6 `5 Z$ u" b$ C% V+ F * SS-Hauptsturmführer:SS一级突击队中队长 (高级突击队中队领袖) ,SS上尉' O& l* z7 a8 o8 | * SS-Obersturmführer:SS二级突击队中队长 (上级突击队中队领袖) ,SS中尉 * SS-Untersturmführer:SS三级突击队中队长 (下级突击队中队领袖) ,SS少尉1 P/ V S/ U' e) @# H& g! V' _ * SS-Sturmscharführer:SS突击小队长(士官生、候补技术队员),SS本部上士或参谋上士* i$ b5 ^ f2 M! X" L3 T/ e; G' @ * SS-Hauptscharführer:SS一级小队长(高级小队领袖),SS一级上士或上级上士 * SS-Oberscharführer:SS二级小队长(上级小队领袖),SS上士 * SS-Scharführer:SS三级小队长(小队领袖),SS中士 * SS-Unterscharführer:SS三级小队副(下级小队领袖),SS下士6 x4 n/ ? y% k) \" ?) ], ` * SS-Rottenführer:SS代理三级小队副(分队领袖),SS上兵 * SS-Sturmmann:SS突击队员(突击队员、突击兵),SS一等兵 * SS-Obermann:SS组长(上级队员、上级狙击兵),SS二等兵9 a. C% T+ @9 C7 q6 E# c! U4 ] * SS-Mann:SS队员(队员、狙击兵),SS二等兵 U Y) Q7 x- }/ n' i4 e' H ![]() ![]() ![]()
+ j% E4 M3 L9 ]$ y 1.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LSSAH) 5 d% J" v% d7 E6 o* Y6 ?1933年(成立时间,下同),德国人(人种,下同),1945年投降 4 H3 \( G+ A4 r0 v2 @ & ?/ B% x1 r- ^# g: ?! d+ e A2 M- {! Q! V ( Y; T$ [3 {; C1 ^( d* }/ a编制: + l3 {5 y8 C: \- A! e! O/ }' |8 u ]- k- }/ I/ q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1934 ; z+ W* u, t4 S1 Z“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5 |' J- X: v4 L# u, N4 B ! E$ H- U a! t* p, {9 o& q& a$ [总部党卫队旗队(Stab SS-Standarte)4 {+ {9 T3 `2 y# B, ~0 m 总部党卫队突击中队(Stäbe SS-Sturmbann) " r {1 o% m$ o3 l: E6 o党卫队机动步枪兵突击队(SS-Kradschützen-Sturm) - s6 L/ ^* l h5 {党卫队步枪兵突击队(SS-Schützen-Stürme) % O2 Z, G4 } g+ K4 G* H$ f7 b3 V, R党卫队机枪突击队(SS-Maschinengewehr-Stürme) ; F8 N' U3 P: Y q党卫队迫击炮突击队(SS-Minenwerfer-Sturm)8 Z, L8 Q$ P7 r( G o* B8 A* r7 s 党卫队通信排(SS-Nachrichten-Züge)/ d6 j; o2 h; q2 G. X0 S+ ^# K 党卫队装甲搜索排(SS--Panzerspäh-Zug) P+ y: M- _1 C ~0 Y* l* _ 党卫队警卫旗队军乐队(SS-Musikzug SS-Standarte) ; ?) Z6 z# ?& D X* g7 m“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警卫连(LAH Wachkompanie) 2 c ]0 p6 z) R8 Q, O, u( S- 在整个二战期间负责守卫帝国总理府和保护希特勒。 , V4 n u) U7 M$ [# Q' ? / I: Q' i% j& \- z/ }! v; z# U0 D8 _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1940: o4 ]* G& Z1 O8 u8 K! C+ j “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 1 q4 v5 I2 m. [$ m. q1 X4 ~ 0 N; y3 u; S8 T- ^ : M0 W# }3 v( ]2 G m( U! P第1突击中队(I. Sturmbann)% I5 s6 H9 k. e' C 第2突击中队(II. Sturmbann) 4 f6 f( p3 e% K" d' e第3突击中队(III. Sturmbann) . d, T# z4 b8 ]8 j' q第4警卫营(IV. Wachtbatallion) (后来的柏林警备队 -Wachtruppe Berlin) 0 I" k2 F' i+ @' O/ b4 ~ 炮兵团(辖3个连) (Artillerie-Regiment) : `; Y( ?: P+ F- K/ V装甲搜索排(Pz.Spüh.Zug) + d& k- x4 D7 B3 q通信排(Nachrichtenzug) k9 [4 G7 r3 t- h通信突击中队( Nachrichtensturmbann) . j) Y- i% g- Y3 \& K M2 F摩托车传令排(Kradmeldezug)* Z( Y; R. R/ i# U; F 摩托车联络排( Kraderkundungszug)4 L! i; n4 z$ Y: m. l 工兵突击排(Pionierzug Pioniersturm) ! g; o- j# E/ P% J装甲突击炮连(Pz.Sturm Batterie). ]% r' H! W. ^3 y- T% [) p2 K 军乐队(Musik-Zug)" W( T, |$ b! K. m5 q, k+ p 轻型步兵炮连(Le.Inf. Kolonne) / R$ ~& }, m( N! R. j' k+ s0 @5 C9 H0 f% }5 y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1941' `9 W6 q7 E' F( S! I$ x% ~ “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 2 g. Y0 @$ S4 s5 U' ~ ) I" F. f1 r4 |# `第1营(I. Batallion)1 K+ n6 S1 N ?+ ?. k0 W; [$ v2 t 第2营(II. Batallion)1 ~8 }: Z' d4 o; k+ V' k 第3营(III. Batallion) " P7 E5 _2 }9 f& w9 c/ }5 n. u第4营(IV. Batallion) (1941年6月10日组建) ' b% j1 u8 a% K% |1 Q6 [第6营(VI. Batallion)5 J+ ]! ]$ K7 i& k1 N 第7营(VII. Batallion) (1941年1月15日组建) & N5 ~% i: {/ j! f + h. e0 G0 W/ j- xAbteilung Schünberger * H2 Q, }5 @( Y$ @6 y* i: A- \ q & E: j1 G) P7 F& N6 L独立装甲大队(Panzer-Abteilung ) (1942年2月组建) . X8 _ ?3 s2 G p6 m7 z( @0 \炮兵团(Artillerie-Regiment) : P% @: K. B0 D9 W% A+ {$ x6 d' I3 E, p侦察大队(Aufkla”rungs-Abteilung ) 0 J) b* D. J3 Q, Q, _: M/ o) L轻型高炮连(Le. Flak-Kolonne) ( W4 O4 `) H0 E! j工兵营(Pionier-Batllion) l0 C/ i# U. Z4 H2 @6 c 通信大队(Nachrichten-Abteilung). T8 l* R" c0 Y 通信分队(Nachschubtruppen)4 T/ q1 C. L+ k. k6 C: X( v 维修连(Werkstatt-Kompanie)/ P4 }% R( c* Z$ c# { 武装维修排(Waffen-Werkstatt-Zug)7 s) z4 h4 \% @3 q3 p* ~/ h 面包制作连(Ba”ckeri-Kompanie)这个让我N没语言# x8 J( A' }* v7 \% r3 n) d. o 工事修筑连(Schlüchteri-Kompanie)+ M i5 Q8 G( p, j6 q- g9 @% c- n ( h: L( t s& e! J9 T ' c0 O! m, I0 r# X l4 z( K8 t Verpflegungsamt2 k% u. b l# V # A3 Y% q/ M) s( u0 e1 W& B 战地邮局(Feldpostamt) 8 V$ C" |" X E; u: J. N) n9 s; v医疗队(Sanitütsdienste) 9 e& @4 }& t9 s8 ^, @7 N, m) j野战医院(Feldlazarett) ) N( B3 U7 E: b4 e) g 6 _! C6 ?/ j1 o8 _3 J' _, ] , a( t& |+ T/ \$ J% [8 n+ O% o% r1 XSS-Division (mot.) LSSAH 1942, g( O6 X5 k2 z! s9 Z4 O 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步兵师(摩托化) $ H# r; i) ^* E2 u6 ~0 x2 b 9 Y# ^9 j3 C, q7 d) H, b8 d! \ 第1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1) 9 O4 w3 p+ F# E第2步兵团(Infanterie-Regiment 2)8 Q- z9 R8 Y7 q9 c4 N6 Z6 n 党卫队第1装甲团(SS-Panzer-Regiment 1) " `5 T+ `+ Z6 s# y7 u+ L0 B5 N+ w装甲维修连(Panzer-Werstatt-Kompanie) 4 {8 ~ a5 q4 i' n装甲工兵连(Panzer-Pionier-Kompanie)+ c( a' S9 n: w; a: L" \/ E8 z3 L 炮兵团(Artillerie-Regiment) ' b4 u3 E& I, z& S) ]" y" n通信排(Nachrichtenzug) 1 L1 U% ^+ U7 e2 n+ Q# O0 k高炮排(Flakzug): Q1 V5 C3 ~ L: e! P 装甲掷弹大队(Panzerjäger-Abteilung). R7 v+ R8 K/ K# ], t" S 高炮大队(Flak-Abteilung) $ x' o5 o, M' z8 j1 r工兵营(Pionier-Batallion)' `1 H& E6 f6 f2 v' B/ N7 ^ 通信大队(Nachrichten-Abteilung) 3 n# a: F3 g. Q, q1 r通信分队(Nachschubtruppen)8 |1 N9 C; A+ N8 B+ a 维修大队(Instandsetzungs-Abteilung)* ^) R+ Q% W3 n 后勤服务队(Verwaltungsdienste)) @/ V; @% T3 L/ E# Z 管理营(Wirtschafts-Batallion). M3 p* W) G2 h. [* W; ^9 @ 医务大队(Sanitüts-Abteilung)! F C: g" e& f6 t 5 b- F! G4 j' \. B( Z6 P' {9 ~3 f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LSSAH 1943 8 l1 f4 {' K( n; s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装甲掷弹师 + O% ~, s6 G; e! ?$ ^) V% s- s 第1装甲掷弹团(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1) : `9 {) W6 n$ t9 W( ]; @: A$ u8 Y- _第2装甲掷弹团(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2)2 H; x7 i" @; z 第1党卫队装甲团(SS-Panzer-Regiment 1)1 c9 F; E, }$ k 装甲维修连(Panzer-Werstatt-Kompanie) % p# \: Z3 A* {7 u3 j装甲工兵连(Panzer-Pionier-Kompanie) * }3 d1 Y" I4 {: c( c炮兵团(Artillerie-Regiment) 0 T1 C6 u: \9 [$ `, G通信排(Nachrichtenzug)9 ]: i) z/ x1 ^# O6 F" r 装甲掷弹大队(Panzerjäger-Abteilung) * }* y) G9 s! m& N& w$ H高炮大队(Flak-Abteilung)% }7 M) n4 E' ~0 q8 F 工兵营(Pionier-Batallion) . c1 o0 G) l. i9 ~+ G& Q通信大队(Nachrichten-Abteilung) z! y: b5 x: D& f/ o# F 通信中队(Nachschubtruppen ) , ]% V; j$ R1 z# ^ T) `; n+ E维修大队(Instandsetzungs-Abteilung)) d$ @% F+ H4 P: O: h 后勤服务队(Verwaltungsdienste)0 s+ V& ]. u8 B1 ]' @6 e. L 管理营(Wirtschafts-Batallion) 8 }, T5 {1 l7 N7 \医务大队(Sanitäts-Abteilung)4 V: b( \5 Z! i" P$ Y7 _0 g: R" J 炮兵观测连(Beobachtungs-Batterie) 4 E. o q5 G& d( E" v6 b机枪大队(Sturmgeschütz-Abteilung); H! u" A/ Y, r. x$ }( @ 宪兵连(Feldgendarmerie-Kompanie)2 q$ k0 h+ B. f+ K 警卫连(Sicherungs-Kompanie)$ `* o/ b) v# k* X ! o# W9 R# M; m: d2 m; W1. SS-Panzer-Division LSSAH 1944-453 N4 R9 M) D" s9 U- Y5 w 第1“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装甲师 ' ~# l4 L4 g f( e1 g% u( z2 V4 J# J5 Q8 [& E5 a 9 d* t' s* \5 m" y党卫队第1装甲掷弹团(SS-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1)) h" m& R' K' l0 N& u1 y8 t 党卫队第2装甲掷弹团(SS-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2)' C5 r3 m) y \& t; n- ` 党卫队第1装甲团(SS-Panzer Regiment 1)- v9 o- k) e7 M$ I- x 党卫队炮兵团(SS-Artillery Regiment) ( b4 \8 n. M; j/ E! G; W3 Q, k/ [* M9 X党卫队维修大队(SS-Werfer-Abteilung) 3 ^& I Q# K8 [* C. U * G5 K/ ]7 _6 F9 v: z4 l总兵力: $ Z0 S! C, H$ Y1935年1月 2.531人 + ^6 u) Q$ g& e+ y1936年1月 2.650人$ m- S: k' P# P- f8 o3 N' P 1937年1月 3.177人 1 s$ c; M$ q6 s1938年1月 3.607人 - q* S# G# `+ }3 b. v5 U1938年12月 3.626人 6 r k$ n6 q; ~1941年6月 10.796人8 U% R+ G0 T! v7 j) Z. P4 H 1942年12月 20.844人: ~& E$ B& I# L0 M% f% l9 m 1943年12月 19.867人 m- |. ~; T, m+ k; K4 X* [4 B1944年6月 19.691人5 @3 n3 }& E$ ]8 A6 | 1944年12月 22.000人 - R* H( V/ H/ [+ _1 a- H5 E1 ? 0 {! C. k0 T5 h- t 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人数 58人+ y2 R7 T- V+ b# I ) z0 H5 q$ }) b, v5 U5 x3 y + h# R# D# T5 b7 m$ b% n- v& q0 w* l/ I 参加的战役及行动: 5 v5 g5 Q& O+ J0 d4 ^* h - S2 n$ p: w/ F1 m9 m' y) \白色方案----入侵波兰3 b6 \, G# K6 P- e9 s% n 黄色方案 ----入侵法国及低地国家 * G: Q' N$ n* U马瑞塔行动(Marita)----入侵希腊; S! _5 _' X* G0 ]! A* @& B 安提拉行动(Attila)----占领维希法国% x7 _; u* A% I0 I |2 ? 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 1 K% `; f" Y+ Y p$ Z$ y城堡行动----库尔斯克战役' i) Y5 X' H4 s) Q$ W 诺曼底战役 5 S# D0 X8 c+ h- ~# K9 N守望莱茵行动----突出部战役3 Z6 A: [" g$ s' c5 U 春醒行动----匈牙利战役% S# ?: c) w2 \, |/ c% _ ; I; t: |7 B: Z" N9 T8 M4 }7 @. K" c8 d4 Y# s 配属情况: ( K) T% C* i0 v c日期 军 集团军 集团军群 所在地域 , Q1 {! D) z7 @ E: P5 D! a + W& @3 m. Q* d6 T+ N3 b5 J; k0 h; h 0 ? {* `' R+ `: Y/ D+ Q% Q7 B 1939年9月 第13军 第8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波兰 " G/ y" y# Z5 g3 v; u( ]0 H7 W/ H ; c9 n0 f. a9 E0 j9 K5 P, L 1940年5月 第10军 第18集团军 B集团军群 荷兰 5 ~ ]6 |/ z# b \! h9 T- `8 y 4 u# G( [- T5 V* }& v- e+ M: s 1940年6月 第44军 第6集团军 B集团军群 法国 . N' b" T: q! ~' _. T+ K2 i3 i 7 P. A7 n5 C7 f- l# ] 1940年7月 预备队 - C集团军群 法国-洛林(Lothringen) y1 V6 M. B3 G' A" L1 W8 T ! A( ?1 ~5 n4 i1940年8月 第45军 第1集团军 C集团军群 法国-洛林(Lothringen) / p; w2 u& ^5 x) O 9 G, b9 v3 ]+ p1 q5 z2 r6 `! y1940年9月 # O* D4 ]( f* ]: x& l3 n" W -10月 第25军 第1集团军 C集团军群 法国-洛林(Lothringen) + O( V) x) v" y F) @6 ]6 v% h2 W5 Z0 y1940年11月 第25军 第1集团军 D集团军群 法国-洛林 (Lothringen) 6 W* s9 F$ _% P' y% T 3 {" E8 ~2 U( C. |# h, ~ 1940年12月, J! @5 K6 H: M - 2月 第55军 第1集团军 D集团军群 法国-洛林(Lothringen) 9 ?' E$ z8 G8 E$ E ; h7 o, y5 C; ~ 1941年3月 第14军 第12集团军 - 保加利亚 ( b8 ^5 v0 ]6 p9 q & O2 R5 w8 c0 I9 U/ Z9 P- t+ V ( l" v: H; L7 b1941年4月( k$ S, A3 W% x: y- ^1 E2 e: | - 5月 第40军 第12集团军 - 希腊 : B. d; O8 s8 m) U2 ?; F# F( E% A # K H9 L6 W }; t' r " Y+ l0 l9 P; n6 I5 v 1941年6月 修整 BdE - Protectorat ! P' }% g ?/ Z, S+ h' z! O 5 Z1 Z4 V- `" A, K& o 1941年7月 预备队 第1装甲集群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日托米儿(Shitomir) * n. m" H: x y! }3 _, u- K6 {* g 0 t- C# f" n6 A( V1941年8月 第48军 第1装甲集群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乌曼 (Uman) 6 e) b- h V' W6 T) [ ) e+ h( M' Q+ W0 l* A1 d" J+ C 1941年9月 预备队 第11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谢尔森(Cherson) 8 ^1 M, w" F, M5 M - [& d, t a* X/ Y$ B% o$ A 1941年10月 第30军 第11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Perekop . D# A+ }8 R* ]; s8 h - y9 U! ]" N' w0 m( `6 {; n! `( i1941年11月, x4 l) x. C8 S2 e- z - 12月 第3军 第1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罗斯托夫,缪斯(Rostov, Mius) : p/ _6 _ M: m' W6 c % v1 L% f B8 N1942年1月 第3军 第1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缪斯(Mius) 4 z6 _. l( I% f5 l8 |6 v% Q; m 7 t6 a1 M M w1942年2月 # d9 @& ]5 Q: M8 g8 v8 g - 5月 第14军 第1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缪斯 (Mius) 2 ^% g/ R2 J% V: \ / b" v9 ] d% n9 N! k1942年6月 预备队 第1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缪斯 (Mius) ; H& s4 u7 e* y1 | # T! E5 D8 }/ j: ?/ c 1942年7月 第3军 第1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罗斯托夫(Rostov) / Y& g# a Y q# n( R: F8 T * ?, `/ K7 F" k1 z: L, h% z5 U) j 1942年8月 {' E" N9 j3 Y$ W9 B1 `- 10月 党卫队装甲军 第15集团军 D集团军群 法国-诺曼底(Normandy) ! h0 O* W. ~0 ] $ p( W+ o: J& v g% o! J9 g 1942年11月$ |: q* J7 p0 {% y - 1月 预备队(修整) - D集团军群 法国-诺曼底(Normandy) # P9 ~* G8 Q( n2 h + ~" X% U; Q' f4 X4 M2 J1943年2月 预备队 OKH B集团军群 苏联-哈尔科夫(Kharkov) , ~5 ?+ H/ r) n6 R0 ` - G1 t) ~. L' i' k+ u& } 1943年3月 党卫队装甲军 第4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夏科夫(Charkov) J6 Z( F9 J! q , N- j0 E5 a0 E& B2 f7 D1943年4月 预备队 肯夫军团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夏科夫(Charkov) (Armee-Abteilung Kempf) 4 c3 g* S4 h: u a4 X u. } $ b# j. V6 y4 t, n1943年5月+ _* P0 L/ e$ r& ]3 t" {- c4 N/ W - 6月 修整 -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夏科夫 (Charkov) ) \8 @7 L( H: t( J% p * K; j4 P" d6 Y" A 1943年7月 党卫队第2军 第4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别尔哥罗德(Bjelgorod) " A) ]1 y* @ w9 ~ U* `! I4 q. k" o , m) x* J P0 O! y- u1943年8月 预备队 - B集团军群 上意大利(Upper Italy) * C* x& a* |0 h ( {% E' r* A7 m- V3 z1943年9月 ( G0 v; C: \6 y1 ? - 11月 党卫队第2军 - B集团军群 上意大利(Upper Italy)% t0 I+ {% y- i& R& d 3 K D+ ~7 K0 v' W1943年12月 第48军 第4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日托米儿(Shitomir) 8 B- [! \7 M" W ~) n1 x+ j0 ~: U7 g+ ]& ?0 M# W2 } 1944年1月 第48军 第4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维尼察(Winniza) : G' k) Q: E* O / z/ ^1 u6 {8 E P: y 1944年2月 预备队 第1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切尔卡瑟(Tscherkassy) + o4 s- H! Y3 g) i& z* g! @* O 0 d* s- O$ h& t+ v1 J( ^ 1944年3月 预备队 第8集团军 A集团军群 苏联-切尔卡瑟(Tscherkassy) : w8 S; t5 w+ l! i7 s 4 z0 b& }1 i8 R K 1944年4月 第24军 第1装甲集团军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苏联-塔洛波尔(Tarnopol) - H' n2 w7 @3 K8 D8 ^ 3 i5 L/ U8 F* m2 \+ B1 ~! F 1944年5月 预备队 OKW - 比利时 ) N+ d; K( |! Q1 R' s1 l- ] % y6 R. u8 k5 P+ D( A1944年6月 修整 第15集团军 B集团军群 比利时 9 V# W- Z/ `8 P9 b. C @6 U + A" d w7 i3 r4 @( |, C7 _, n1944年7月 党卫队第1军 西方装甲集群 B集团军群 法国-诺曼第(Normandy) 6 P8 ?) b2 @& z: k) p $ Z: J' Z. @! G8 g- o 1944年8月 第80军 第集团军 B集团军群 法国-洛林(Lothringen) 0 E) i4 F9 g a( n ; M7 ?: P$ }8 x: L* m4 E% O 1944年9月 党卫队第1军 第7集团军 B集团军群 德国-艾弗尔 (Eifel) 7 p. U( J0 S, i' i4 @ 9 q/ M: Q1 H. `4 n, w% ?: l 1944年10月 第66军 第7集团军 B集团军群 德国-艾弗尔 (Eifel) : e8 L. }9 F# \: N. u : A6 W5 |* s. u 1944年11月 修整 BdE - 德国-威斯特法伦(奇克堡)Westfalen (Siegburg) 5 z; s9 G/ `7 Z2 I/ [ + L- a' p) C! [$ r k 1944年12月 预备队 第6装甲集团军 西鄂毕湾集团军群 德国-艾弗尔 (OB West) (Eifel) 3 b8 m; s. |8 X; d1 z ; ^* @) a9 x& y. @ 1945年1月 第39军 第5装甲集团军 B集团军群 比利时-阿登 & y- w I1 [- w: x1 c) H; c0 H 6 l9 N- E* ], @1945年2月 第4“弗尔德赫哈勒”军Feldherrnhalle (IV) 第8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匈牙利 % @$ ^8 ?- D8 C ' G% C$ c' R9 F% k1945年3月 预备队 - 南方集团军群 匈牙利 / c6 C7 g; P0 ?4 B# ^6 u' }2 f " |' d( v b; C; {8 K1945年4月 党卫队第1军 第6装甲集团军 南方集团军群 奥地利 # m' h) g$ W# v4 u : j& ?+ I! b6 s, t1945年5月 党卫队第1军 第6装甲集团军 奥斯特马克集团军群(Ostmark) 奥地利 * Q% S0 }* Z: i- L, R. D7 U* K- ~/ Q$ ? ) V( D6 M! T+ ]8 x0 k + b7 N0 n8 S, p# b历任指挥官: 8 Z8 A+ ~2 A- N% `5 W7 z $ ?. M: D6 G+ @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约瑟夫(塞普)迪特里希SS-Oberstgruppenführer Joseph Dietrich1933年2月-1943年7月4日1 l. c m6 R9 h1 J% i0 F 党卫队旅队长 特奥多尔-维希SS-Brigadeführer Theodor Wisch1943年7月4日-1944年8月20日3 w, f+ U6 p7 d2 H 党卫队旅队长 威廉-默克SS-Brigadeführer Wilhelm Mohnke1944年8月20日-1945年2月6日 ' x) d6 ?- B0 \: j党卫队旅队长 奥托-库姆SS-Brigadeführer Otto Kumm 1945年2月6日-1945年5月8日 # `+ V f3 }) i0 p* k2 J9 Q4 ]) j& O- e( ^" z4 A 党卫军第一装甲师的名称的正式名称应该是“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 U6 u1 K$ h1 B7 a+ Y/ \; ?3 O 2 e0 ^# T$ w: ^* V. W"Leib"在本意为"身体",旗队——"standarte": 相当于团级部队,这只在党卫队和冲锋队中使用,是纳粹党在建立自己的政治部队时为了避开和陆军编制重名而创建的名称(尽管在编制上还是参照陆军),规模大致相当于团。1940年被取消这一名称。而为了保持"警卫旗队"的传统称谓,所以在这支部队的命名上仍然保留了下来, 该师的标志是一把钥匙,这是由于其首任师长迪特里希(Dietrich)的名字在德语中是"伪造的钥匙"和"橇锁工具"的意思。3 M, } E' r2 e8 K# r% S! B : \9 X t0 h- r# k! k1 J6 e& f3 U* y8 i$ Q7 e 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卫队”装甲师(LSSAH)是德国最卓越的部队之一,它是德国纳粹的一支王牌中的王牌部队,也是最早组建的武装党卫队部队之一,其前身是约瑟夫(塞普)迪特里希(Josef Sepp Dietrich)领导的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最初只是专门负责保护纳粹党魁阿道夫·希特勒的“御林军”,参加阅兵场和充当保镖。二战爆发后,除了其警卫部队继续负责守卫柏林和贝希特斯加登外,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亲卫队”装甲师参加了从入侵波兰开始德军几乎所有的重大军事行动,一直马不停蹄地转战于东西两线,在战场上,这支部队作战凶猛无畏,同时枪杀战俘和滥杀无辜,手段极其残忍血腥。 ! m+ `9 }& y. i( R" r p8 |) I ?8 u1 O) k 该师的前身是希特勒的保镖部队,开始希特勒组织一些绝对忠诚的纳粹分子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称为“战旗护卫队(Stabswache) ”,但它其实还是处于冲锋队的节制之下。从形成的一天起,只忠诚于希特勒的“护卫队”就注定会与冲锋队分开。为了区别冲锋队员使用的褐色军服,护卫队使用特别的黑色制服,帽徽上还绣着骷髅头图案。不久之后,“护卫队”改名“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SAH,Stosstrupp Adolf Hitler) ”。 1 U. _" ^4 e2 y+ H I B, m3 ^( {; t5 a+ y- X2 ^ 在1923年11月9日,“SAH”随同冲锋队和其它纳粹武装党徒在慕尼黑参加了企图颠覆魏玛共和国的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希特勒以及一批党徒被捕入狱,但出人意料的是冲锋队却未受波及,在罗姆的领导下,冲锋队由11月暴动前的2千人发展到3万人。1924年12月,希特勒获释后发现越来越强大的冲锋队开始成为自己的头号潜在敌人。在希特勒被释放后第二年,从原来“SAH”的基础发展而来、不受冲锋队领导、重被称作“战旗护卫队(Stabswache) ”的组织成立了。新组织由激进、忠诚的纳粹分子组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效忠于希特勒和纳粹党。很短一段时间后,它被改称“防卫梯队(Schutzstaffel) ”。“防卫梯队”的成立标志着党卫队和冲锋队的竞争真正开始,同时“亲卫队”的历史也拉开了序幕。 0 E: g. w) r) Z5 S8 \4 V* Z1 b, d3 M8 n1 n 自1925年11月9日,希特勒在“啤酒馆事件”周年之际又成立了自己的贴身卫队——党卫队,简称SS。1929年1月6日,希姆莱接管党卫队,当时该队只有280人。人数虽少,但个个都是久经考验的精兵。一年之后,希姆莱就把党卫队人数发展到了3000人,1931年增加到10000人。而“防卫梯队”已经是党卫队中最精锐的组织之一了。它的成员只接受希特勒和党卫队领袖的命令,按他们的意愿行事。它被改名为“柏林党卫队战旗护卫队(SS-Stabswache)”,3月17日,专职保护希特勒的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正式成立,“塞普”迪特里希从党卫军各组织中精心挑选了120人,全都是党卫队理想的模范:25岁,身高1.8米,无犯罪记录。普鲁士州警察组织负责为柏林总部卫队提供后勤方面的支持。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在Freisenstrasse的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兵营举行首次校阅。 柏林党卫队总部卫队迁往柏林的Lichterfelde 兵营,名称也改为柏林党卫队特遣队。首批12名成员在威廉·蒙克的带领下到达柏林,开始负责守卫帝国总理府。4月8日在柏林体育馆冲锋队举行的一次集会上,柏林党卫队特遣队作为希特勒的护卫队首次公开亮相。 在1933年晚期,它又被改称“柏林党卫队特派司令部(SS-Sonderkommando)”。 4 i' r1 v# h! a: Y* c) m $ d2 G8 T5 k6 Z; ^+ O6 H" B$ n在1933年夏天,又有两个其它的“党卫队特派司令部”组织成立,分别称为“SS-Sonderkommando Zossen”和“SS-Sonderkommando Jüterbog”。这两个组织任务是为党卫队训练骨干。不久之后,这两个组织也被并入“柏林党卫队特派司令部”,统称为“阿道夫·希特勒旗队(Adolf Hitler-Standart)”。 * \/ J* v( E, U% p R9 e ( t$ Z D0 d4 t% R- B9 G( u, N在1933年11月8/9日,“啤酒馆暴动”10周年纪念时,整个“阿道夫-希特勒旗队”参加了纪念1923年遇难者的宣誓集会。集会地点设在基督礼堂广场(Feldherrnhalle),那是在暴动中党徒殒命的地方。在啤酒馆政变10年纪念日,措森和于特博格党卫队特遣队更名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不久后又在部队名称中嵌入了党卫队称号),并第一次配发了领章。同日,835名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新成员在慕尼黑弗尔德赫哈勒墙(Feldherrnhalle)前宣誓效忠,每一个成员都宣誓将生命贡献给希特勒。此后,“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全权负责守卫帝国总理府、柏林的3个机场、各政府部门(包括党卫队总部)和希姆莱的私人住所。也在这次集会上,“旗队”正式改名为“阿道夫-希特勒卫队(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简称“LAH”。 ' j( I) c: r; a' X& D+ v% [, S; ~! V: E2 l6 Y # g6 s9 A: w. } {0 R* u! v # V/ \, Y3 s# } 该团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地区、合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行动,它的第一次战斗却是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是役该团归属于南部集团军群,在冯-龙德施泰特(von Rudenstedt)指挥下,歼灭了波军第十步兵师。9月25日作为南方集团军群旗下的一支部队,警卫旗队在罗兹、华沙和莫德林地区经历了首次实战。希特勒和希姆莱在古左夫视察了警卫旗队的特遣队。其后该团随集团军群一路打到华沙城下,警卫旗队护卫营获得一面特殊的军旗。在波兰战役中,警卫旗队共伤亡 400人。同时该部制造了党卫军历史上的第一起暴行。5 N; b" D1 Y. U+ r5 l& a. s; j 2 G9 E8 O- E5 b7 o- T1 s+ U m 1939年12月希特勒亲自出席了警卫旗队在德国巴登埃尔姆斯(Bad Elms )举办的圣诞庆祝宴会,并向部队的每位成员赠送了香烟、蛋糕和一瓶葡萄酒。1940年3月希特勒批准警卫旗队组建一支装备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兵营。当月德国官方首次开始使用“武装党卫队”(Waffen-SS )这一术语。2 z! C, N% s! u$ w: R$ l ( N. g/ L1 _! d! k% }; z 1940年德军进攻西欧,由于机械化程度高,该师6小时便攻入荷兰境内80公里,荷兰投降后,受命向南转进,协助在法国边境的德军作战。当6月24日法国投降时,它已攻至圣爱田地区,是进展最快速的德军部队。* h, Q4 z. r* a 为准备对苏作战,它于1941年被调到东线,并在南欧作战中以闪电般的速度穿过南斯拉夫及保加利亚,攻入希腊,在希腊投降的3天前,俘虏了16个师的希腊部队。此役结束后,该部扩编为机械化步兵师团,共有10796名官兵。其后,在侵苏作战中被编入南方集团军,1941年6月22日攻入苏联,并和 “维京”师团通力合作,协助第11和第17军团在乌曼包围苏军3个军团,会战结果有10万多名苏军官兵被俘。乌曼会战后不久该师改编成装甲掷弹兵师团。8 z8 c" d8 {4 u4 ]7 H5 [ 斯大林格勒之役后,德军在哈尔可夫引诱苏军发动攻势,然后投入SS第一装甲师(即阿道夫-希特勒师团)进行作战,结果苏军损失52个师级和旅级部队,造成 2万多名士兵阵亡,损失了600多辆坦克。该战役是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大败后的首次胜利,为此希特勒大喜:“武装党卫队装甲军团足可抵得上20个意大利师! (再次BS意大利~~~) 接下来武装党卫队各装甲师开始大量换装新研制的“虎”式及“黑豹”式坦克,并参加了库尔斯克作战,后在南乌克兰地区遭苏军包围,元气大伤。 4 a9 t- k7 R3 r" T8 v5 d4 |/ s1944年6月6日,盟军大举登陆诺曼底,该师虽然受命阻击盟军,却由于盟军激烈的空中攻击而再次蒙受惨重的损失。 9 k6 s2 K: K% J" k 诺曼底之战后,阿道夫-希特勒师从比利时撤到安亨(即:阿纳姆)地区,并在那里参加了著名的安亨之役(即:市场花园战役),结果重创英军空降部队。随后,该师又于1944年12月16日参加了争夺西线主动权的阿登战役。此战结束后,希特勒火速将遭受重创的武装党卫队各师团加以整编,并派到匈牙利境内以解救布达佩斯的德军守备队。这次作战成为阿道夫-希特勒师团的最后一战。在苏军强大的压力下德军已是筋疲力尽,几经惨败后不得不撤退。希特勒为此非常震怒,认为他最心爱的武装党卫队已经背叛他,于是在1945年3月底下令取消他们的袖标,正式宣告希特勒与武装党卫队的决裂。其后阿道夫-希特勒师团和其他的武装党卫队一起退到奥地利,终于在史泰尔地区向美军投降,部分后卫部队被苏军俘虏。 2 nd SS-Panzer-Division Das Reich
% Q/ o" g1 G: p$ U- V5 }/ u第2“帝国”(DasReich)装甲师 ![]() ![]() 1939年,德国人,1945年投降 4 |8 U! a& c9 T/ q+ o V9 o; z: G+ m4 w. U编制:* O/ G# f9 f! f+ L0 w0 } 1939年 / ]8 c% h( I" S4 g党卫队特别机动师( ^* W( a3 |0 v" ?: V) J, C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元首”旗队SS.VT-Standarte Der Fuhrer 3 t. A3 k: H, |3 `# T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德意志”旗队SS.VT-Standarte Deutschland3 s% Z0 t; n' [4 I- V4 U7 x+ p8 k" |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日耳曼”旗队SS.VT-Standarte Germania & R- v3 H: W6 ^. e2 b4 [.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炮兵旗队(辖3个营)SS.VT-Artillerie-Standarte ) D. o) Q2 n1 p; O$ T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炮兵旗队(辖2个营)SS.VT-Artillerie-Standarte9 H4 e' y# Q# l8 S5 c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侦察大队SS.VT-Aufklarung-Abteilung1 G% E+ A6 O; G8 p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反坦克营SS.VT-Panzerjäger Battalion (1939年6月10日组建) . d2 o5 D: w3 g- `* j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防空大队SS.VT-Flak-Abteilung (1939年6月10日组建): k$ }! t/ m1 ?$ I: \( B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工兵大队SS.VT-Pioneer-Abteilung) Y" [& b. u# y4 f2 h! i% j# {# r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通信大队SS.VT-Nachrichten-Abteilung$ r0 m, S0 ~( q0 Q6 I! G$ {% ^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装甲维修大队SS.VT-Panzerabwehr-Abteilung7 }' B0 E1 W8 Z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高炮大队SS.VT-Flak-Abteilung. w3 B3 J# L& z) s- t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预备大队SS-Ersatz-Abteilung 7 ?1 R1 T; c5 A7 @/ \3 ~2 t7 {) J" c( } 5 Y& }+ T$ R$ @8 ?" D ) q: a# ?+ i" z+ a# l& v0 D! E 历任指挥官: `3 k1 J: J# C7 g' }- @0 c 武装党卫队上将保罗?豪塞尔(Paul Hausser), 10.19.39 - 10.14.419 W. W# T6 r6 I4 b 武装党卫队上将维尔赫姆·比特里希(Wilhelm Bittrich), 10.14.41- 12.31.41* @, O/ w b1 T( {+ W9 R( |9 Z& O$ @ 武装党卫队上将马蒂亚斯·克林赫斯特坎普(Matthias Kleinheisterkamp), 12.31.41 - 4.19.42) ]/ \" Y, s9 A. |' b/ u6 M 武装党卫队上将乔治·克普勒(George Keppler), 4.19.42 - 2.10.43 5 t$ X" n0 Y5 y, P武装党卫队少将赫尔伯特·瓦尔(Hebert-Ernst Vahl), 2.10.43 - 3.18.43. X {, P0 c4 s6 e# j | 武装党卫队上校库特·布瑞萨克(Kurt Brasack), 3.18.43 - 3.29.43; p! [( k- Y2 k& v+ L 武装党卫队上将瓦尔特·克鲁格(Walter Krüger), 3.29.43 - 10.23.43 - g. t% D2 U- O武装党卫队中将海茵茨·兰姆丁(Heinz Lammerding), 10.23.43 - 7.24.44 $ J( g) w' x# h4 t武装党卫队上校克里斯丁·坦森(Christian Tychsen), 7.24.44 - 7.28.44( b8 q. c8 a! Z 武装党卫队少将奥托·鲍姆(Otto Baum), 7.28.44 - 10.23.44 $ `. U+ V' Z6 b. R9 y" s武装党卫队中将海茵茨·兰姆丁(Heinz Lammerding), 10.23.44 - 1.20.45 ( ~$ s* O# h9 b8 e: N武装党卫队上校卡尔·克劳斯(Karl Kreutz), 1.20.45 - 1.29.45 1 V R* t% V% ^7 ?, h武装党卫队中将瓦尔纳·奥斯腾多夫(Werner Ostnedorff), 1.20.45 - 3.09.45 1 l& T$ A) B0 ^5 N- a! U1 l0 r武装党卫队上校鲁道夫·勒曼(Rudolf Lehmann), 3.09.45 - 4.13.45 ) }" K( c2 K/ w& f武装党卫队上校卡尔·克劳斯(Karl Kreutz), 4.13.45 - 5.08.45 8 S2 |1 F7 \( s6 w; x+ L* v8 w5 g: g2 [, p / y1 U) T% S, K3 q6 L/ N以纳粹政权的第三帝国(Das Dritterecich 1933-1945)命名,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鲁纳"(Rune)中的"狼之钩"(wolfsangel),其据说可以赐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吓走荒野中的狼群,所以也被看做为是捕狼陷阱的标志。在15世纪的农民反抗德国国君麾下雇佣兵的战斗中,被作为起义军的标志,尽管它曾经在历史上的公元1618~1648的"30年战争"中以"残暴专制之章'('Zeichen der Willkür')而闻名,但是仍然被看做是自由和独立的象征。 0 D: K% X% H" v( y; `' |1 u M2 ?$ o; ^# q 另简介一下北欧古字的来由:在北欧,文字首先出现在丹麦,这种文字充满神秘性,就是神话里由大神"Odin"所创的鲁那(rune)文字。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碑、器具(如号角)上,或是纪念某事、或是恋爱之词、或是颂神之语,或是各种未知咒语。这也是古日尔曼人最初使用的文字,但是他们把其当作是一种带有魔力的咒文,如果把语言定性为文字,等于将神秘力量传授给敌人,总共有大约26个。党卫军各作战师的标志大多数都是这种文字。" U* x* d& f" A, r 5 d$ s; @" N* F, l最初的“德意志”旗队是从一个纯雅利安人种的巴伐利亚党卫队警察部队发展而来。第二个“日耳曼”旗队在第二年8月组建,由威廉·比特里希(Wilhelm Bittrich)指挥。第三个“元首”旗队也于1938年3月在维也纳组建。: g: m9 d7 r! c : |1 ]! h0 A2 e" ?- q- N1939年10月,党卫军占领军(SS-VerfüngsTruppe,准军事警察部队)建立,由保罗·豪塞尔(Paul Hausser)指挥。所有这三个团都参加了波兰战役,其中“德意志”旗队归属“肯夫”军团,“日耳曼”旗队归属第十四军,“元首”旗队归属第三军。: M- c' a9 l! J) Y _/ O ( c8 i7 A8 D4 @ 帝国师被公认是武装党卫队的顶尖王牌,作为党卫队最早的组建的师级部队,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组建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扩编为师而挤占了帝国师排名第一的位置,否则不论从资历还是战功来说他都应该是党卫队武装师的NO:1。像警卫旗队一样,帝国师的成员都是纳粹党眼中种族、意识形态和军事方面的精英,希姆莱对他们给予了厚望。但是国防军起初对此却不以为然,觉得他们不过是一帮由政治打手组成的乌合之众。但是在保罗·豪塞尔的精心调教之下,帝国师很快就成长为一支绝对忠诚于纳粹党并富于冒险进取精神的职业军队。8 x% U" j- [- X, T( Q " O/ B/ _8 O7 g% z* |2 d1 G 二战爆发后,帝国师参加了除挪威和北非的所有重大战役,特别是作为唯一的武装党卫队师级战斗部队参与了夺取莫斯科的“台风行动”。不管是作为进攻时的急先锋还是败退时的救火队,帝国师在战争中的出众表现最终赢得国防军同袍的尊敬,希特勒也盛赞他们是“卓越的化身,受一种强烈愿望的鼓舞”。 " |: S3 N4 f0 {! K7 b/ U6 _$ u3 {: m9 f% n9 W 不论帝国师有着何等辉煌的战斗历史,但他依然是只忠诚于纳粹党的政治军队,是不需要任何军事理由就可以去执行“元首”的命令,因此在他的荣誉光环上也就不可避免的沾有其战争暴行的污点。 5 V9 W S. x0 j0 X$ m. T 4 V5 W0 X6 P1 X/ k 该师第一次出现在战斗中是在1940年低地国家和法国战役时,当时的名称是武装党卫队Verfüngs集群师。它的第一个作战地域是在鹿特丹附近与荷兰军队交战,随后该师与其他师一起拦截了一支法国增援部队,将他们逐回了出发地域。下一阶段中该师主要负责德占区后方清剿工作(德军挺进过快,有许多敌军在自己身后,尚有抵抗力),然后参加了突破运河防线,直指巴黎的作战。整个战役结束时,该师已经到达西班牙边界。% y& N \/ } b5 S. { 8 x' z' P( Q4 p% j$ _" E 最初该师由武装党卫队当时4个团中的3个组成,唯一的例外是LAH(阿道夫-希特勒近卫队)团,它未编入该师。3个团分别为:德国团、日耳曼尼亚团和元首团。西线战役结束后,武装党卫队日耳曼尼亚团被调出,与武装党卫队“北方”和“西方”团一起组成了另一个武装党卫队师“日耳曼尼亚”,后来又改名为武装党卫队师“维京”师。为弥补失去的日耳曼尼亚团,由一个武装党卫队骷髅分队改编而成的第11武装党卫队步兵团加入了该师。不久之后,该师更名为武装党卫队“德国”师,然后又变为武装党卫队“帝国”师。1943年,该师又更名为武装党卫队“帝国”装甲掷弹兵师。而后,“帝国师”又一次被运往西方整编,这回成了武装党卫队“帝国”装甲师。' _; G/ j% O8 m. k$ G, E& p F m* |. F$ { 法国战役后,该师参加了入侵英国的准备。随着“海狮计划”的取消,德军的兵力逐渐向东部转移。“帝国师”在1941年3月移防罗马尼亚,准备参加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的作战。1941年4月,“帝国师”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夺取了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来德。(五十万意大利军队打了六个月,损失63,000人,寸土未得;德国人用了14天攻下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甚至德军还因为推进太快把意大利人面前的道路也堵塞了。)该师在结束巴尔干作战后移驻波兰,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巴巴罗萨”计划。; m7 c, w" M0 K M3 p2 I, E + Q7 C* k1 M. y1 G( u! b “帝国师”作为中央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参加了入侵俄国的作战,在叶尔尼亚和斯摩棱斯克战役中都表现的很不错。它也是目标直指莫斯科的“台风”作战的先头部队之一。1941年11月,“帝国师”到达莫斯科郊外,成了德军在俄国推进极限的见证人。但就在俄国首都在望的时候,恶劣的天气、巨大的人员和装备的损失以及一场声势浩大的苏军冬季攻势结束了该师继续推进的努力。伴随着一场场血腥的、伤亡极大的、逐步后撤的防御作战,该师战斗力渐渐耗尽。最后他们被撤出前线,送往法国以重新整编成一个装甲掷弹兵师。但该师的一部分留在了东线,被称为“奥斯腾多夫Ostendorf”战斗群,该部在前线一直战斗到1942年6月被送往法国与师主力会合为止。8 I- g, A$ B, K3 E! n: P7 t9 L; O $ n' ]. O# V$ b6 [8 O5 p: Q3 u' ~2 H# U! ~& m 1942年11月,该师的一部分参加了在土伦夺取法国舰队的尝试。不久之后,该师又更名为武装党卫队“帝国”装甲掷弹兵师。1943年早期,“帝国师”回到了东线,参加哈尔科夫会战,是拯救了濒于崩溃的战线的功臣之一。重夺哈尔科夫后,该师与其它兄弟部队一起准备参加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帝国师”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以南的推进十分成功,深入苏军战线达40英里,但最终仍未能达到合围苏军的既定目标。随着会战的中止,它与其它一些武装党卫队师团一起被调出前线。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后,“帝国师”又一次被运往西方整编,这回成了武装党卫队“帝国”装甲师。在后方整编的同时,该师还在前线留下了一个战斗群,被称为“帝国”战斗群,尽管正式名称应该是“兰姆丁Lammerding战斗群”。该师在西方整编的同时还参加了在法国的反游击队作战。 `6 G' t8 Z2 f2 i) x0 x. n9 z9 L4 S. \9 O 3 B+ b+ E4 C& @7 G$ I1 n' w5 [1 p" O1 N; M 1943年冬季到1944年初,另一场大规模苏军冬季攻势在战线中央包围了一些德军单位,“帝国”战斗群也是其中之一。但与斯大林格勒不同,保尔?豪塞尔( Paul Hausser)(他也是“帝国师”首任师长)的武装党卫队第二装甲军替他们解了围。随后该战斗群被运往法国与师主力会合,在东线残存的一些部队组成了“魏丁格(Weidinger)”战斗群并且从 Proskurow 一路撤退到特诺普(Tarnopol)。6 _# o: _% I" `5 J8 z 1 N& R2 W1 @* v' ^& N5 u. I 1944年6月诺曼底战役开始时,“帝国师”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之一为将盟军赶下大海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卡昂和圣洛周围的苦战使盟军前进受阻,但该师伤亡也很大。在成功地夺回蒙坦Mortain之后,该师开始后撤,因为迹象已经显示它和其它许多部队一起落入了被称为“法来兹突出部(Falises Pocket)的包围圈。多亏了该师和第9武装党卫队“霍亨施道芬”装甲师的共同努力,撑开了缺口,很大一部分德军才得以向东冲出包围圈。 ' Y) Y0 G0 E2 G7 J* V5 c" t3 m8 X ' ]4 R! I' Z8 T" d 在那之后,该师撤过塞纳河,然后又撤到“西墙” (即原来的齐格菲防线)之后。稍加休整后,第2武装党卫队“帝国”装甲师参加了1944年12月的阿登战役。突破美军防线后,该师向前猛攻,但就在肉眼能看见马斯河的地方,攻势被增援的美军制止住了。随着美军逐渐的反攻,又一步步地向后退却。经历这次失败之后,该师回到德国本土进行人员和装备的补充,随后参加了德军在二次大战中的最后一次攻势作战,目标是夺回布达佩斯,但在匈牙利的这次行动同样受挫于苏军强大的兵力。之后,该师先后在德累斯顿、布拉格、维也纳作战,一直到战争结束。该师大部分人员设法向西开进,直至向美军投降。 4 x3 L+ u6 V+ r+ v& A; y+ W6 R8 R1 t6 v ![]() ![]() “帝国”师的摩托化部队 4 c1 R+ E. w1 }5 r 0 g; r. o: v0 @5 s4 @2 B2 N . i- u" l, H, H0 N( ?4 h ![]() ![]() * M" \$ A! ]5 e O+ @5 g% E' w1941年7月“帝国”师的士兵在俄国的一个村庄战斗% q+ w0 J! z) K6 x ; b/ n6 b3 V6 b/ m# \. q- } ![]() ![]() 8 X& Z# R3 d, c I' u& `库尔斯克战役时“帝国”师的“虎”式坦克1 9 _; P( F" v) i: S5 K3 k) O! r ' i& _! r) C: F ![]() ![]() 库尔斯克战役时“帝国”师的“虎”式坦克2 3 rd SS-Panzer-Division Totenkopf
5 j- v( i* X6 i( N$ A第3“骷髅”(Totenkopt)装甲师 ![]() ![]() . a+ `# o2 ^+ ]" a" P& J7 B# ]$ D& B% }
1940年,德国人,1945年投降7 P/ t) ^9 A- _' _8 g, V( R 9 I& G7 J0 h5 l! r" K' B 编制: M' Z0 S8 j3 D ' r; W) d- O& x8 K/ Y8 s0 V! U6 D) n% H/ Z 武装党卫队第5“Thule”装甲掷弹兵团 % L5 O R1 |1 M, p+ }1 A武装党卫队第6“Theoder Eicke”装甲掷弹兵团 7 N x3 @. k: } 武装党卫队第2骷髅步兵团(1942年秋天解散) 8 j6 U. O b3 Y" m武装党卫队第3装甲团 $ @4 o! z2 k, C. b5 {1 P% A 武装党卫队第3反坦克营 ! l2 l2 Q! l9 w2 m) f) B武装党卫队第3坦克歼击跑营 ' y# Y! q, a* Y. m6 h 武装党卫队第3装甲炮兵团 , V2 Y2 X% A! n$ G6 J 武装党卫队第3高炮营 " m" i- I. g- Y+ n- N' e- T. E 武装党卫队第3火箭炮营 3 L+ h% {/ ?2 R 武装党卫队第3装甲通信营 M$ _: }3 F: M武装党卫队第3装甲侦察营 ' l7 S% a. c4 | e2 A 武装党卫队第3装甲工兵营 2 `, R3 o, F8 f* k8 d8 m% P. I 武装党卫队第3师后勤部队 , v! E: E; ^4 J6 z6 W. q4 q武装党卫队第3战地救护队等 3 Z& x6 `: }/ R 武装党卫队第3战地记者排 / P: V% c( J. X/ Y8 ]武装党卫队第3宪兵队 5 h* X! u/ j: n' k( g武装党卫队第3炊事营 , m% i5 k/ P& h 武装党卫队Heimwehr-Danzig/ p- c7 B3 Z$ G( x; h- M “丹麦”外籍部队 0 M N+ d% O7 Y+ } ) [" T; s: H# u* o7 M( ]; _" _" Q3 V: O( {6 |/ P 历任指挥官:: G; b8 d m& I' H) [5 |2 |& j/ F8 r 武装党卫队上将 Theodor Eicke, 39年11月1日 - 41年7月7日; d7 B! f1 N3 @8 p 武装党卫队上将 Matthias Kleinheisterkamp, 41年7月7日 - 41年7月18日 $ z" H+ ]& S& c9 k( w: i( [9 k武装党卫队上将 Georg Keppler, 41年7月18日 - 41年9月19日 : x7 A& B5 ^- V) L) m武装党卫队上将 Theodor Eicke, 41年9月19日 - 43年2月26日 + _! P0 i) \ Y: o武装党卫队上将 Herman Priess, 43年2月26日 - 43年4月27日1 j+ k2 t7 b5 R# P 武装党卫队中将 Heinz Lammerding, 43年4月27日 - 43年5月15日 # M4 k( z) l) H) `7 e; ^! v武装党卫队中将 Max Simon, 43年5月15日 - 43年10月22日2 ]) ~9 _9 L( w) S: b9 a G5 |: U8 W: x( j 武装党卫队上将 Herman Priess, 43年10月22日 - 44年6月21日6 d4 v1 H I Y' R y7 c) h 武装党卫队少将 Hellmuth Becker, 44年6月21日 - 45年5月8日4 w* }- |# X7 ?& N- A9 }( I 5 q3 }+ I9 ~9 K9 \# O. j" g * s g5 I: |; k& Z% p5 L4 s* R# D' ?4 S + O* D( W0 ?$ B& q名称变更:) p; {$ K( `# [3 G; N+ w 第1,2,3 武装党卫队“骷髅”团 & d0 ]3 n: _4 ~( ? K4 a武装党卫队“骷髅”师 7 H% W: \6 i2 u, i) }& }武装党卫队“骷髅”师战斗群: e! E. w8 k* | 武装党卫队“骷髅”装甲掷弹兵师0 {2 {7 t) L f+ W6 o4 K 第3武装党卫队“骷髅”装甲师. y! c' x4 X' q: B7 O+ O' A- E9 i/ h 8 q8 g3 Z' V& l7 U/ g " y# o# p3 O4 U, `波兰战役之后,德军组建了一些新的党卫军作战师,SS第3“骷髅”师的组成很复杂, ) \, d$ t) L1 P( E& g8 q& |7 Q其最初成员大多来自“骷髅部队” (Totenkopfverbande) ,而骷髅部队最早可以追溯到1740年腓特烈·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 I)葬礼旗帜上的骷髅图案,为了纪念这位先皇,在次年成立了皇家近卫队——第一和第二近卫轻骑兵团(Leib-Haussaren Regiment),他们身着黑色制服并且在皮毛帽子上绣上骷髅标志。在一次大战中骷髅图案也成为德军精锐部队的标志,例如突击部队和装甲部队等等。在一战结束后少数的自由军团也把骷髅标志漆在钢盔和车辆上,因为它也有着传统主义、反自由主义和反共产主义的涵义。后来在30年代初被定为党卫队和其下属骷髅部队的标志,其意义党卫队高级指导处的真正创建者阿洛伊斯·罗森温克曾说过:“我们在我们的黑色帽子上佩带骷髅标志,借以警告我们的敌人,并向我们的领袖表示,我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理想。4 o3 U. a* W4 n7 k 还有一些营级规模的SS组织(如SS-Heimwehr-Danzig),这些部队在波兰战役中划归陆军指挥。“骷髅”师组建于党卫队的训练地-Dachau。其训练先后更换过好几个地方。“骷髅”师训练结束后的第一任指挥是原来骷髅队的头目Theodor-Eicke。 / p# M. y$ d' U- e, f/ {- j! h6 e! Y% Y% B8 T6 T1 I C/ b/ g4 L+ J: n: m "骷髅"师1940年招收的新兵并不象其他SS组织(德国武装SS一般要求纯亚利安人种,这也是纳粹的荒谬种族论的体现)对人种以及身体和无犯罪前科很严格。一开始,“骷髅”师严重缺乏自动武器和反坦克炮,由于希特勒的亲自介入,这种情况很快便有所改观,在骷髅师中还有使用捷克产的武器。到了德军入侵西欧的时候,“骷髅”师已经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也很血腥残忍)的党卫军战斗部队了。法国战役最初“骷髅”师是作为陆军预备队的一部分。8 G" @$ G+ B4 ?: |. v" r# ` 9 `, W3 w) D# ?4 U- x 1941年初,“骷髅”师从20000人扩大到40000人,其中有13000人是超龄服役者,这些士兵仅仅作为法国和挪威的常驻警备部队。1941年4月,“骷髅”师被编入勒布指挥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准备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骷髅”师越过立陶宛,拉托维亚,7月便突破了“斯大林防线”,7月31日至8月25日在德米扬斯克,列宁格勒附近作战。8月初的时候,“骷髅”师成功占领位于列宁格勒至莫斯科的主要铁路线上的楚多夫市。尽管苏军的抵抗很顽强,不过8月底德军还是在北面的芬兰军队协同下推进到了列宁格勒,并于9月8日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这期间,又有一些小部队被划归“骷髅”师(如Freikorps Danemark)。 4 th SS-Polizei-Panzergrenadier-Division 7 u1 ~ f+ Z+ R4 g) S. N& M
第4“警察”(Polizei)装甲掷弹兵师 ![]() ![]() W3 m" M; [( X+ o3 l1940年,德国人,1945年投降6 W2 V. d. Q' D) U& g/ v! | 3 E- |; W1 l, s& C编制: 1 `$ |+ T. E! y第7、8警察装甲掷弹兵团" Y2 k7 C: D P 第4装甲兵营( O2 k1 ?/ }0 U' C, X 第4装甲炮兵团 / \0 ^( w# g1 y$ O8 F第4装甲侦察兵营 , l1 F2 g6 F. D" R# p2 c4 L7 @1 i第4防空营6 L. Q! [: P+ l1 Q n* m 第4装甲轻步营 2 _* q& K/ M7 N9 a4 w4 o第4工兵营. _3 ^* |6 }- V/ d% ^2 t 第4后勤营2 r7 h P* l2 c % X3 ]: o' c' h+ V( ? 历任指挥官: $ f6 I' f" `1 i7 p# l% {3 v% v% H0 d" K! y# Q' B 1 B: _9 B% `* A; m% D 武装警察中将孔拉德,希屈勒 1940.9.1——1940.9.8 ! x) i$ O! O0 J/ DSS二级上将卡尔,冯,费弗-威尔登布鲁赫 1940.9.8——1940.11.10 G7 f. U( z ]* N3 w SS中将阿图尔,莫尔菲尔施泰德 1940.11.10——1941.8.8 4 k0 E/ `6 B7 t& p9 JSS二级上将华尔特,克吕格 1941.8.8——1941.12.15! m! @( \* K+ S, z1 X 武装警察一级上将阿尔弗雷德,乌能伯格 1941.12.15——1943.4.17 + t5 j% A+ `/ n* z U$ YSS少将弗里兹,弗莱塔克 1943.4.17——1943.6.1 4 S1 `0 L# R; Z4 B, HSS少将弗里兹,施梅德斯 1943.6.1——1943.8.18 5 p8 l$ n' ^; \SS少将弗里兹,弗莱塔克 1943.8.18——1943.10.20# w( [2 M; F) f: J/ m SS准将弗里德里希-威廉,博克 1943.10.20——1944.4.19& k5 y7 j3 ]6 |0 ?7 j( C/ V SS少将尤尔根,瓦格纳 1944.4.19——1944.5.?0 l/ q6 Q* K7 ^0 C7 V SS准将赫尔伯特,恩斯特,法尔 1944.7.5——1944.7.22# a( T8 b1 @+ E* t, i/ K6 b! W; i SS上校卡尔,叔默斯 1944.7.22——1944.8.16 y& Q4 g( _$ y' x) r$ [SS准将赫尔穆特,多得尔 1944.8.16——1944.8.22 + Q' L' g9 @* t" j$ E' hSS少将弗里兹,施梅德斯 1944.8.22——1944.11.271 g5 S1 r K. M0 u! A% q1 @' n& z SS上校瓦尔特,黑泽尔 1944.11.27——1945.3.1 2 M2 p9 `- e# OSS上校弗里兹,戈勒 1945.3.1——1945.3.?9 b% e8 y4 o. L SS上校瓦尔特,黑泽尔 1945.3.?——1945.5.8 ) p6 I. v. W. g4 i5 \. ]1 a8 }( G! V( F- x" m6 f . `0 y1 f% O8 ^2 d& _0 Y3 F 0 V0 g! G9 K# d" Q该师,正如其名字所显示的,起初是由希姆莱的武装警察人员所组成,其成员大多来自由党卫队控制的秩序警察部队(Ordnungspolizei,缩写Orpo)。1939年9月18日由希特勒下令组建。15803名武装警察成为了该师的首批成员,并在武装警察中将(SS二级上将)卡尔,冯,费弗-威尔登布鲁赫的带领下进行训练,在这个时期没有人把这个师当作精锐部队,配发给他们的武器也没有达到武装SS师的标准。该师的人员也不像其他SS师成员一样要达到严格的人种个体格标准。在训练结束以后,全师被运到了西线。入侵法国时,警察师作为后备军留在了罗伊特林根和突宾根。与此同时,LAH正集中在荷兰边境,等待先头部队和空降兵完成突破后进攻。 ; p$ O8 H$ Z6 g, L 0 i- l/ c' l5 e- @/ a5 V& K * F7 \" K6 j4 U+ x5 Y 警察师的第一次战斗发生在6月9日,他们在向恩河和阿登运河行进中遭遇阻截,在几场小规模的战斗后到达了阿格纳森林。在这里他们与法国后卫部队交火,并于6月20日最终占领了Les Islettes,一个突出战线的小镇。随后该师在法国停留到6月27日,之后他们被运回了东普鲁士。 7 }# T1 f3 g$ C4 |% S* Z* r" G3 T ' S: K1 L( \' F/ H2 y( g% l, f [% P ) e8 B9 t4 M: c# C4 F" f' { 在东线,巴巴罗萨行动中警察师配属于北方集群,起初同样是作为后备部队。但是很快就投入了在鲁加的战斗。这里,警察师同269步兵师一同进攻由5个苏联师防守的鲁加桥头堡。由于沼泽地带和森林复杂的地形,全师损失了大约2000人。 & l3 A% d' Q' `8 b; E( r# O 6 j8 ?: C \0 } 4 P6 r5 G4 q! H/ ^+ p$ } 8月10日,警察师伙同第9,第96和第122步兵师将该镇保卫并最终攻克之。10月,该师战斗于列宁格勒。1942年2月,警察师正式加入武装SS的序列。4 _6 E+ ~9 _" J3 ` e( E/ |+ D1 x4 G e4 p; d2 X0 ?7 n8 T/ V i, }3 Y9 e 1943年警察师驻在lagoda湖以南,并与苏联军队多有交手。苏联军队找到德军战线上的薄弱点并在施吕森伯格突破成功。在这一时期,警察师被正式冠名为SS警察装甲掷弹兵师。该师的核心被运回了西里西亚和波-马的训练营进行训练,其余的部队组成了SS警察战斗团(Kampfgruppe)并一直被布置在东线的北部,直到1944年5月21日战线被突破。 7 y2 G8 w# y/ a ; N0 W) b+ L# E" T& @5 f新建成的警察师获得了很完全的训练,随后他们被运到了希腊北部的山地,在那里,他们将与游击队进行周旋。45年,东部战线持续恶化,SS警察师被通过铁路运到了贝尔格莱德以增援第4装甲军薄弱的战线。该师在那里进行了激战,并退回到斯洛伐克境内。45年1月21日,全师回到了德国北部的施戴金,随后又投入了在波美拉尼亚的行动,此后,警察师到但泽地区抵挡如洪水般的红军,并在那里陷入了“但泽-哥滕哈芬”包围圈,全师伤亡惨重。残余部队被通过海路运了出来,这些人后来通过柏林越过易北河投降于美国人。 1 W" _' D) q9 D4 X6 p% }% W1 N * p7 H" q3 g' `5 M% q警察师的师徽是一个变形的“野狼之震撼”或“野狼天使”标志,这一标志同样被SS“帝国”师所采用。野狼天使是一个北欧字符,据说具有驱逐狼群的魔力。在15世纪,这一标志被起义反抗德皇的农民军所采用。SS第2师所采用的是横式样,警察师采用的是竖式样。 5 th SS-Panzer-Division Wiking
1 k0 [$ \; H; y% j8 Z第5“维京”(Wiking)装甲师 ![]() ![]() 1940年后期,德国人及西欧人,1945年投降 " n% U; t. C Z# B& H 9 h6 k; g2 m$ u: |& ]9 g编制: ( v$ T) k# S9 M0 m6 N7 k3 j' Y$ z! ^0 R 武装党卫队第9“日耳曼尼亚”装甲掷弹兵团 0 R; E1 K# B/ R9 D& {% e1 H- Q武装党卫队第10“西欧”装甲掷弹兵团# b, n, @6 l! @ 武装党卫队“北方”装甲掷弹兵团(1943年撤编)" Z* e/ t7 }2 W 爱沙尼亚武装党卫队外籍(爱沙尼亚)装甲掷弹兵营“纳尔瓦” (1944年撤编)4 e: a. y5 l/ I& x* d9 k7 v$ N 芬兰武装党卫队外籍装甲掷弹兵营 @" {% x& R1 i( K武装党卫队外籍“瓦隆人”志愿突击旅2 v# K, B$ O7 t: N 武装党卫队第5装甲团 " P" r0 M7 ], P! D6 D武装党卫队第5反坦克营 1 n4 f; b) j4 K8 [9 A$ e. P$ W& e武装党卫队第5坦克歼击跑营9 K. p& g) x+ m- ~+ h 武装党卫队第5装甲炮兵团 4 A6 G& {3 l+ ?: u A- G% q& H8 m武装党卫队第5高炮营( k* I8 Y- T: {! Y) H 武装党卫队第5火箭炮营; N6 Z5 z2 p2 @& Z) O7 I7 C% \; W4 g k# ~ 武装党卫队第5装甲通信营' |8 _2 E8 J7 q 武装党卫队第5装甲侦察营 # }9 a. n9 g: y6 L N- {% ]武装党卫队第5装甲工兵营 - c! }6 Y1 v& s3 A$ l3 |' N9 m武装党卫队第5师后勤部队0 C8 P# d" @. f4 m7 G6 a1 a% } 武装党卫队第5修理营0 G! S4 e: r; S- J& n 武装党卫队第5后勤保障营- i# @- L( M( G8 F1 z% K/ q 武装党卫队第5医务营7 m8 z0 `' {7 G) E7 Z 武装党卫队第5战地救护队0 R/ Y( i$ j; p* p1 [( I 武装党卫队第5战地记者排1 z6 {1 i3 o% ~0 K5 O( V! H 武装党卫队第5宪兵队5 ^. I7 g- L% f$ h 武装党卫队第炊事营 : V3 d {1 `' C; J: Q& G. E0 R& R武装党卫队第23“诺奇(Norge)”装甲掷弹兵团(未肯定)6 D& e) d" A0 Z4 I- K- X4 e' y 武装党卫队第24“丹麦(Danmark)”装甲掷弹兵团(未肯定) : B' ^4 ?% v7 f7 M% Y8 p3 [+ D( n7 R) x+ k3 d0 l0 W ) c8 g0 v# `3 G ) a3 Q% \( G% b& g) O8 z* h, V 4 {5 k7 u/ D% w* }$ Q9 v; `4 w历任指挥官: " G( ?* R# O4 {5 [: i9 N, c' e1 o# D) f# e, g 武装党卫队上将菲利克斯·斯坦因纳(Felix Steiner), 40年12月1日 - 43年5月1日$ p9 L0 d5 I! p9 o7 G$ C 武装党卫队上将赫伯特·吉勒(Herbert Otto Gille), 43年5月1日 - 44年8月6日 + {! a7 C" \9 o. h T武装党卫队上校埃德蒙·戴森霍夫(Edmund Deisenhofer), 44年8月6日 - 44年8月??日 9 A$ M, N/ Y1 r: O- v* t5 u武装党卫队上校约翰内斯·米伦坎普(Johannes Rudulf Mühlenkamp), 44年8月??日 - 44年10月9日+ c- o, S" w) }# N: F/ {) w 武装党卫队上校卡尔·乌尔里希(Karl Ullrich), 44年10月9日 - 45年5月5日 ) O3 I. Q0 u0 d+ x% v % j5 Q' J9 e3 i- B% F* s8 W0 X3 e# p: ^ 名称变更: ' V7 u6 F9 n7 f! t. x$ { Nordische 师 (第5)6 `: d/ d8 x' j* a3 |, r" ?" I. a0 f 武装党卫队“日耳曼尼亚师” (摩托化)( o8 m6 M9 W2 q1 W; K- \, [ 武装党卫队“维京师”, `4 H1 \. m! j3 E( y8 Q W 武装党卫队“维京”装甲掷弹兵师* _# w" Y- t* G3 ^ } 第5武装党卫队“维京”装甲师 " |8 i% r0 D7 Q3 s# Z+ Q3 n I; s: }1 F( _ e1 B% C 维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当时欧洲人更多将之称为"Northman",即北方来客。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维京人也是最后一些被罗马人称为"日尔曼人"的野蛮人部落,他们曾经使整个欧洲处于恐怖之中。从他们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故乡开始,维京人乘坐龙船,穿越海洋对其它文明发动突然袭击。人们之所以把维京人乘坐的船称为龙船,主要是因为这些船的船头和船尾都雕刻着龙头。刚开始的时候,维京人在被袭击地区的正规武装力量抵达之前,迅速完成掠夺和撤退等一系列行动,但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他们的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大,到了最后,维京人占领了欧洲许多重要地区,并在被占领区定居下来。做为基督教徒眼中的异教徒,维京人会毫不犹豫地杀死教堂里面的神职人员,并抢劫教堂中的财物。出于对他们冷酷无情和凶猛残暴的恐惧,当时的人们把维京人比作地狱里来的魔鬼。他们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但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就是以海盗的身份抢劫掠夺。 ! p, {% k+ l$ J; @ 维京人的足迹:从8世纪到11世纪,维京人四处征战,侵略邻国。他们逐渐有了国籍,逐渐有了瑞典维京人,挪威维京人和丹麦维京人的名称。每个国家各选择一个战场:瑞典人朝东打;丹麦人向西航行;挪威人经常在海上打劫,侵占未开发的地方或人口稀少的地区。793年维京劫掠了英国东海岸的林第斯法恩修道院,预示了维京时代的来临,预告了一首将持续近三百年历史。维京人纵横四海:发现格陵兰,驾着长船直达美洲,移民冰岛,掠夺爱尔兰,远征俄国,陷法国于血海。8世纪的欧洲,响起这样的祈祷:"上帝啊,保佑我们逃过北方人的暴行吧!别叫我们遇上他们的暴行。"不过,维京人同时也以出色的手艺人,海员,探险家和商人而著称。* M, h& ~- O( O6 ?. R 3 `4 S! A5 ]/ _' l- H3 [6 U d 特别是他们的头目, 是知识和智慧都相当出色的人物。他们热衷于激动人心的传奇与漂亮的幽默, 也同样热爱美术和精致的工艺;即使是用于血与火的战船和长剑上,他们也一定要装饰得富丽堂皇。这就构成了维京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特点:他们崇尚强大智慧的程度恰好同崇尚强大武力相同。在他们中间,一个出口成章的诗人和一个战无不胜的勇士能够赢得同样的赞誉,同样地出人头地;而对一个既能出口成章,又能杀敌无算的维京人来说,整个世界几乎就在他的脚下。6 I$ e7 \* J1 j 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大陆的推广,维京人在金钱或者刀剑下逐渐改变了信仰,宗教终于让他们放弃了拳头上讨生活的做法,漂泊不定的海盗在各地定居下来。而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原住民是斯拉夫人,部落之间多年不断的争斗之下,有人去北欧请来强有力的佣兵和领导人。于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瓦兰吉亚人结束了纷争,大量涌进的维京移民被当地人称为"Rus", 罗斯人。直到公元882年奥列格大公建立起罗斯国家,将他们居住的国家称为"Rusland",即今天的"Russia"-俄罗斯。 这里实在很具有讽刺意味,党卫军一直向往的维京族居然和他们眼中不共戴天的敌人有着血缘的关系! : }% u. a3 \+ W% \$ K; q% W 该师标志在古代北欧文字中代表太阳。) \- B' |6 x0 U+ }+ D$ d - |; b3 }3 U! V8 X$ `0 R 9 e: d2 E$ N* h “维京”师在德军党卫军各师中名声很响。该师组建于1940年12月,其基本构成是一个主要以被占国家志愿兵组成的“德国”团。1941年1月被重新命名为“维京(Wiking) ”,又被编入两个团:包含294名挪威志愿者的“尼德兰”团以及包含216名丹麦志愿者的“维斯特兰”团,另外还有一个由荷兰、芬兰志愿兵组成的“诺德斯特”营。“维京”师首任的指挥官是菲利克斯.斯坦纳上将。这是德军中第一个有非德国人参加的党卫军作战师。很快这个师便被作为德军的一级战备师。 9 K y+ |$ G2 n# C- _ 9 v/ \+ M2 N* R! B& _% y1942年初开始,该师开始他们最鼎盛的三年的表演。此时“维京”师又得到补充的一个装甲团。接着“维京”师协同第13装甲师和第125步兵师向高加索地区发起进攻并进入罗斯托夫,库班以及特拉克河。1943年3月,“维京”师中的“诺德兰”部队分离出去建立了新的SS-“尼德兰”师,芬兰部队也被调离,不过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爱沙尼亚营“纳尔瓦”以及更多的荷兰、比利时以及德国新兵。1943年10月,“维京”师被正式编为满员的装甲师。 6 `% A% Y9 a5 s: r& Q- I( A0 j$ p0 S6 Y- t$ e “维京”师突出切尔卡瑟(Cherkassy)突出部的残部被转到波兰重组为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党卫军“维京”师参加了东线多场血战,其战斗力相当可观。假如要列出纳粹德国党卫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战斗师,我想它应该可以排进前5名,但作为一支主力由外籍志愿兵组成的师团,这样的战斗力理应得到额外的加分。所以个人将其排在第二,相信不会引起太多的异议。% e, C; H6 H. h( K 9 i5 V; C2 k; T+ D/ g- f“维京师”著名之处并不仅在于它是一个狂热和善战的师团,还在于它的很大一部分成员并非德国人,而是从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来的外籍志愿者。以下列出了一些“维京师”中外籍人员的概要情况: ! V5 u7 I! H- s( d1 i荷兰: , ]' \* J3 \7 M( @ 631个荷兰人在1941年6月加入了“西方(Westland)”步兵团。 ; S/ n) ]4 X+ m8 n弗兰芒人 (说弗兰芒语的比利时人): , p) w8 K, U) R0 |) G' ^ 人数不详,主要在“西方”步兵团。 ' u* d: `) @; Z# b, _/ T挪威: 5 l, \+ T0 n' Q+ X& g" `1941年6月22日时共有294个挪威人在“北方Nordland”步兵团服役。一些消息说挪威人还组成了一个独立的武装党卫队外籍装甲掷弹兵营,但也有人说此营是“北方”步兵团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单位。; ~ ]- `+ T! X 丹麦: 8 O' M+ n c% D$ ^) u0 I 1941年6月时共有216个丹麦人在“北方(Nordland) ”步兵团服役。有消息说一个独立的丹麦单位(名称即为“丹麦”)成立过,但未得到证实。 4 b9 v" _- c5 t/ a1 v$ D+ _瑞士: 5 r( t7 ~! q: l( d/ s' l x3 N8 l同样存在不同的说法,争论在于瑞士人是以一个独立单位作战的还是仅仅为“维京师”贡献了800人。 ! I. j6 v: [7 z) k6 w w芬兰: & F$ Z% h7 c- V/ U2 t1941年时师中共有421个芬兰人,另一个芬兰志援营在1942年加入。 ( M, ^0 x. h# g: G6 o7 F4 x/ G5 F瑞典: ) ]4 C% m3 Y" p: g- n l# z2 ^) {人数不详。* ?) ^: H+ I6 }3 y& U9 H: u 爱沙尼亚: ! \( F9 I# S. V3 m6 U0 Q爱沙尼亚人组成了武装党卫队“纳瓦(Narwa) ”装甲掷弹兵营。 . O# |; v$ q& m沃伦涅人(Wallonian): $ A& k7 k8 _: u5 a- y# x(说法语的比利时人)- 服役于武装党卫队“瓦隆人”突击旅。 6 F- h$ E8 ~1 k7 p! g2 u泛德意志人Volksdeutsche:7 n& r; `" c- \2 ^7 s- k" K 在巴尔干地区作战时,一些该师的补充人员来自Volkdeutsche以及一些其他地方。 ! f% b+ W2 A" e V6 z" L: z* n2 e4 u" V" K& a# d* j6 w9 K5 \+ `% g 5 B) g+ B3 U: j) h; U7 K , i# F0 ?5 ~( z" d2 p, L# K1 P9 \; q ![]() ![]() : C# I$ C" { X3 q* |) }; @' d- I$ F" y- Y0 H o 维京师 一级突击队大队长领章 # }0 X& k1 |( s9 I) t. r: y6 D+ z( p+ e% `) k ![]() ![]() " W6 d& g4 u, [3 u1944年的维京师步兵 % S0 R: K; y4 Q5 v5 A6 h 6 z: h% q# a1 ^9 t1 b# F$ p2 |$ p ![]() ![]() ( p* |6 z% ^8 k* e+ I- B6 h 1944年的维京师步兵在研究战术 6 th SS-Gebirgs-Division Nord
+ Y$ p& j( q3 ~& i u. x1 h第6“北方”(Nord)山地师 ![]() ![]() \* M# m7 Y0 O5 @, F1940年后期,德国人,1945年投降! |( f2 E) N9 X& F5 a A * Y7 B) e/ o6 m' C' M8 n 编制:" i2 {% O, p3 b C$ e- J9 i ( ]( b& F; f2 L# A" q3 S装甲掷弹兵11团 (SS-山地步兵团) 莱茵哈特 ?海德里希 ! p+ [2 N }* d3 w# b" u" ^/ lSS-装甲掷弹兵12团 (SS-山地步兵团) 米歇尔 ? 盖伯梅尔2 I. a b4 ~9 |0 T SS-山地炮兵第6团7 k- f& ^! [0 k SS-第6突击炮连 ) A7 U, p4 J! v/ h: k" dSS-第506装甲掷弹兵营! y& \3 t3 P( f9 t3 K$ | SS-第5机械化步兵团# H- W% C4 P; m% V ] SS-第9机械化步兵团(1943年调离)8 @& r5 A9 v* G, V7 ]$ y% w1 [; j SS-第6机械化步兵营 . G+ h# Z" q- K6 j$ t, f& L0 r$ I2 v2 bSS-第6 (山地)反坦克营 # b% I/ r A" f% s: QSS-第6高炮营 - R/ A( M ^6 y4 D3 iSS- (山地) 第6摩托化通讯营 ^7 v$ N7 }8 _" g/ j7 j' Z eSS- (山地) 第6摩托化侦察营 : d/ H3 p9 \6 r) X. tSS- (山地) 第6工兵营"1 O8 E& D- G' h, {/ f) z SS-挪威滑雪步兵营(挪威志愿者组成的滑雪步兵营)": {: X9 P7 j) |2 v. z4 C) P SS-第 6后勤部 " B3 @0 \4 \( |4 V: b; RSS-第 6被服连3 n( e8 ^$ Q+ i# v h' F SS-第 6医疗连 # o' k3 \# R5 m/ c( TSS-第 6兽医 6 i; S' @4 c- A4 [ SS-第 6战地记者排# o3 W/ O5 S$ b3 J* _ SS-第 6宪兵连 / ?# o0 A9 Z' V+ }; d) E) B V& L挪威警察连 (1943年配备第二连,1944年由第三连代替 – 编入滑雪步兵营)( W5 L0 Z+ i# `+ b: H 2 O; L' K* R7 O# _ 武器配备: + V* c& X6 J; S3 V4 l师部警卫连(2挺重机枪) + c% ]& i# S1 j2 G; K/ V; Y+ Z( {摩托化制图特遣队; r: f" U }' [8 Q- B 2×山地步兵团! [( B0 G. s7 M5 G/ b e 3×山地步兵营 5 n, Y2 G) x- F1 I! ?3×山地步兵连(9挺轻机枪, 2挺重机枪, 3门50毫米 迫击炮) 1 ^9 ?# y. J( b/ E! X0 {) g& ~重装山地步兵连(2门75 毫米轻型步兵炮, 6门80毫米 迫击炮) . a; l/ @ n2 N. P, h C. n, B4 h & h V9 i1 V( a7 q0 Z- _! Q+ r% }团部警卫连 - ^* \/ F9 B; |2 Q& V山地步兵排(4挺重机枪) # k2 e, Q, |4 }7 ?( y, _# N山地步兵排(3挺轻机枪)0 S6 L/ o a3 B7 f# J 山地反坦克连(12门37毫米 PAK 36型反坦克炮)5 I; X7 _' \4 a2 p, k 侦察营- F z+ n( l' ]; D 骑兵连(9挺轻机枪, 2挺重机枪) ; w- h3 `2 |. A$ V自行车连(9挺轻机枪, 2挺重机枪,3门50毫米 迫击炮), \5 j- w3 B+ M' C0 P 山地炮兵团6 ^: R8 @$ C. L4 B8 y. \/ G7 | 2×轻型山地炮兵营; y; ?2 I$ V4 @& P0 } K7 \ 2×炮兵连(4门75毫米或105毫米榴弹炮) & f/ x5 R% l/ _( P/ o8 U0 y 8 u4 d8 R p4 j重型山地炮兵营5 R2 L: i9 L* x- H4 @ 2×山地炮兵连(4门150毫米榴弹炮)( z" k X, B/ c 7 `; e, V) Z3 c2 d0 ~& [, y- X反坦克营9 P$ J& F* D" G# p3 j3 D 2×反坦克连(12门37毫米PAK 36) - {2 Q; g) O; @$ }% k( t( R# [. M1 Y: p# e 山地工兵营4 c/ X- k2 j) P: m) R/ ] 2×山地工兵连(9挺轻机枪) t5 W. p1 f8 V: z# H5 ~摩托化轻型工兵连(9挺轻机枪)9 k, E4 ~$ r9 `0 W7 g4 A+ T 摩托化舟桥纵队(车队)* y9 S+ x; S* N( D/ f# d 工兵纵队(车队)3 M* p0 S/ S2 e; T$ `: N 8 A# ]8 F3 ^1 e 山地通讯营$ M* d! P3 ?, b) `- I* u/ m. O' } 电话连* {! [: W- x# j9 {$ ~; S7 | 无线电连0 j3 w9 n" c' {, d 摩托化轻型通信纵队(车队) ( M, Y# x! i+ l+ \" j* i3 v# l) j! z9 N! u' k1 t; | 山地预备营 ( j- E' s' a3 W5 J" f4 D3×预备连(9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3门50毫米迫击炮) 0 |% W4 P; S3 |: J, B& I / K! W; ]7 u8 w军需处 6 F% d# L* h4 Z2 m& K0 \8 i: U. z2×轻型军需纵队(车队) 9 [9 k/ S$ n5 N5×山地补给纵队(车队) W: S2 t$ B& W/ Q, A8 s 轻型油料纵队(车队) 1 Z" V5 e, M. c9 I4 N1 m5 i9 O6 u摩托化维修连0 M( t% N: k8 W9 r, P+ e 军需连 5 ~: {2 {( ]3 j7 b$ ^9 E& h0 Q, f8 p% W3 H9 F B2 \9 S 山地运输营 7 L3 c$ R: ]0 m6 ~) }4×山地运输连: O7 A. n% y0 n5 f 4 Q; ?, N0 k" w! p. E7 z0 |7 G& E行政处5 ?" L2 Q0 ~' ]# M+ `3 P q `, f# d 摩托化面包连* j3 E5 m" y! y1 [; t 摩托化屠宰连! b* e: `$ ^, N! ?( L 物资供应办公室 7 L1 q; F9 v0 _* B; N" ~: ]+ J& H ; `( c) N4 g0 W5 g$ d4 d" D医疗处 . H3 v. O5 B5 N( i% y摩托化卫生连 2 d4 J) D/ J3 B ]3 r) e8 p6 O摩托化野战医院 9 N$ L0 X, O1 u0 `/ i2×战时流动卫生排(流动医院) 0 {" [; w% x8 V8 o& v, l6 {山地兽医连' B; ~ A4 w+ l1 O' C# }9 J. i - i7 R, k' g, x摩托化宪兵连 , h- Q( D/ F9 e摩托化邮局6 l7 \' B/ L0 X8 l8 s- c: T, {2 V ! H3 N( A% a& X. z 总兵力: 14,000人 6 t5 B7 M, M p+ ]1 H0 q# t; h4 r* k骑乘马: 1,500匹1 i4 t- y$ @/ Z4 ~# ]4 F 拖曳用马: 4,300匹 # F! d# G, K% l& ~ z0 }山地驮马: 550匹3 {+ y! n/ i" x0 o: W 摩托车和汽车: 1,400台 7 C2 \. c. C( g- G) s马车: 600 辆 - l% G( }. t% ?5 y' T# a步枪: 13,000支 9 m: X; n d) | C* r5 u手枪: 2,200支; n2 b7 w5 N% C& P 冲锋枪: 500支. ^0 s1 f" L% S7 r 轻机枪: 416挺 5 @5 @/ R' L. r% V50毫米迫击炮: 66门% v% t l9 B" G, F0 l. J+ C% Q 80毫米迫击炮: 44门 9 Z, w4 r& X: J# z Z反坦克枪: 75支 1 E: N* o* ^8 P重机枪: 80挺 ' t1 ]# I/ q1 h+ o) s, a. z轻型步兵炮: 16门 2 Y' j& I- W! L' k轻型山炮: 24 门' j2 E) b7 M; M: H' h 轻型山地榴弹炮:12门) _4 ^( Y, z6 f' @& M, y: c 重型野战榴弹炮:12门4 l! c4 n& r0 }; j$ G 重型步兵炮: 4门4 y6 o; b; y2 I 反坦克炮: 39门 0 w0 P1 m. J4 c% F7 T7 m轻型高射炮: 12门 ! c# _8 s6 @1 g; N; @# E; k9 C4 d( n! J# s - g; s" `) ~! q% n7 g2 P# N8 X6 g6 y, M! X3 J) Y' [% a5 l1 k7 x 历任指挥官: ; e: ]5 r/ s6 u, w3 k+ d% h4 J" N+ G0 b0 n6 y' Q: A0 v- X 党卫军少将卡尔-赫尔曼(SS-Brigadeführer Karl Herrmann)1941年2月28日-5月15日! d& e: k' s$ @" ]" ], X" [ 党卫军上将卡尔-玛利亚-德默胡贝尔(SS-Obergruppenführer Karl-Maria Demelhuber)1941年5月15日-1942年4月1日 - Z! z) K5 R$ P8 L" ^) P党卫军上将马蒂亚斯-克莱因海斯特坎普(SS-Obergruppenführer Matthias Kleinheisterkamp)1942年4月1日-4月20日 1 N/ F( ]* p0 M3 f" ]党卫军上校汉斯-沙伊德(SS-Oberführer Hans Scheider)1942年4月20日-6月14日 * D4 e0 W+ c& q! @* h; v3 A党卫军马蒂亚斯-克莱因海斯特坎普上将(SS-Obergruppenführer Matthias Kleinheisterkamp)1942年6月14日-1943年1月15日 5 k& |$ K6 X! Z) D1 M/ g党卫军中将洛塔尔-德贝斯(SS-Gruppenführer Lothar Debes)1943年1月15日-6月14日 : D1 s5 x- e7 g8 g" c6 X; j, {! A党卫军上将弗雷德里希-威廉-克吕格尔(SS-Obergruppenführer Friedrich-Wilhelm Krüger)1943年6月14日-8月23日4 a L& u* K1 R0 C% w- @ 党卫军少将古斯塔夫-洛姆巴德(SS-Brigadeführer Gustav Lombard)1943年8月23日-1944年1月9日 # X+ e- z1 w& K9 d党卫军中将卡尔-布伦纳(SS-Gruppenführer Karl Brenner)1944年1月9日-1945年4月3日 : \, ]' c! ~3 i h, w, N) k党卫军上校弗兰茨-施雷贝尔(SS-Standartenführer Franz Schreiber)1945年4月3日-5月8日 % i5 T1 T( z+ N1 @# q% U. ^- K. W 0 N. N! ~2 z5 W) }; E. W( a6 `参加的战役及行动: ; V8 F* e. ?8 r0 I& V) ^ 2 V; N9 j1 Q* w- @8 }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 1941年:“银狐”行动 1 f* o6 L7 L8 J6 Z" _1941-44年:卡累利阿北部作战 本 1944年:“白桦行动”和“北风行动”# Y! J6 t# X/ A6 |6 w 1945年:萨尔河-摩泽尔防御作战 2 I5 x" m+ J) u7 r" Q 9 ]0 E. \' g! z" y7 n + K3 F8 I" S2 @8 [9 M该师前身是驻扎在挪威的“北方”战斗集群(Kampfgruppe "Nord" ),该师标志在北欧古代文字中代表坚定不移的信念。 # q/ ?1 ~: k/ b. {8 N8 o 8 G' x2 f% E+ k' p! U9 I, p山地部队独有标志——雪绒花 9 P! T; I. c7 g* |3 m" L ; [4 K P+ O" p0 C2 |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在阿尔卑斯山脉海拔超过1700米以上的地方才生长,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也表示得到雪绒花的山地士兵是很优秀的 8 M8 i3 {9 {* Z8 O) q$ K 从前,奥地利许多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攀上陡峭的山崖,只为摘下一朵雪绒花献给自己的心上人,因为只有雪绒花才能代表为爱牺牲一切的决心。 R& \0 Z" d( w; J8 f& t3 W4 W9 U. g4 t+ { 战史:/ D8 j! ]6 S( A8 o 1940年中-1941年初: 40年6月,当德军占领挪威时,挪威军队仍有2个步兵营和一个摩托化炮兵连驻守在挪威-苏联边境的芬马克(finnmark)地区。希特勒决定派遣党卫队第9旗队去换防。41年春,党卫队第6和第7旗队也调驻芬马克地区。1941年2月 2月24日(28日?):党卫队“北方”战斗群(SS-Kampfgruppe Nord)在武装党卫队挪威司令部的基础上组建,其所属部队为第6、第7骷髅旗队、来自骷髅师的1个通信营以及集中营(Konzentrationslager)的看守。1941年4-5月:党卫队“北方”战斗群在挪威的希尔克内斯(Kirkenes)和瓦尔德(Vard? )地区负责守卫海岸线。1941年6月:战斗群被配属给了北方集团军群,其总兵力为10373人。党卫队旅队长德默胡贝尔接替赫尔曼任“北方”战斗群指挥官。赫尔曼在向德军第36军司令部汇报情况时坦言,由于“北方”战斗群缺乏训练还不适宜担任战斗任务,要求再增加2-3个月的训练时间。第36军军长骑兵上将汉斯?菲格断然否决了赫尔曼的请求并声称:“北方”战斗群官兵以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是完全能够弥补他们在军事方面的不足。 - }/ ]/ s- A6 K! p 6月10日:战斗群开始陆续向芬兰的罗瓦涅米(Rovaniemi)开进。, Q* O9 W# V3 n2 c1 z5 g1 D0 h1 ? 6月17日:战斗群升级为摩托化师并开始向苏联边境移动。 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 z+ P, y$ m' D" W. U1941年7月1日:德军联合芬兰军队一起发起代号“银狐行动”的进攻战役,其目的是收复被苏联占领的芬兰领土并继续向苏联卡累利阿地区纵深进攻。 “北方”战斗群在德军“挪威”集团军的指挥下向萨拉(Salla )一线的苏军发起攻击。 “北方”战斗群所属之第5营发起两次冲击皆告失败。苏军乘势发起了反击,战斗群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军心大乱,官兵们纷纷丢弃武器逃离阵地。结果此战共阵亡官兵86人,伤232人,147人失踪。“萨拉溃败”使德军指挥官明白,一支合格的战斗部队需要的是充足的训练和优良的装备,而不是NZ思想。重整旗鼓的“北方”战斗群又参加了对洛乌西(Louhi)的进攻试图截断通往摩尔曼斯克的铁路,但进攻再次以失败告终。 ; ?7 Q, N. g8 }3 h" ]+ C ! v8 m8 r& Z; I" w1 T) |7 \1941年1-9月 : “北方”师被部署于基斯汀基-洛乌西公路(Kiestinki-Louhi)一线,一些部队在芬兰将军希拉斯维奥的指挥下转往他处训练,这是唯一一次武装党卫队师的部队由德国盟友的将领指挥。+ ?6 f4 R' P5 K! u7 s' u 1941年8月: “北方”师由于伤病减员严重,德军决定为其补充700名老兵,这些人不仅训练有素而且战斗经验丰富。* ?: w X$ Q5 F- D3 `' `7 P 1941年9月:部队更名为党卫军“北方”师,兵力也得到加强。 ) A# ?! N, ^0 ~1941年11月: “北方”师最后一次尝试从洛乌西切断通往摩尔曼斯克的铁路。- i% }) t% A* i, e5 M9 f 1941年12月-1944年9月:沿基斯汀基-洛乌西公路一线防御,并击退苏军的数次进攻。 ( q/ P A1 U' U9 I1942年1月15日:德军决定将“北方”师改编为山地师,一些新单位在德国开始筹建。 9 N1 _; s6 `: ]3 b t% ^1942年6月17日:改编正式开始 1942年8月: 完成改编的部队返回芬兰。 + {2 `1 G k9 |1942年9月:部队正式更名为党卫军“北方”山地师。挪威人古斯特?乔纳森奉命组建一支精锐的滑雪部队。 ! B$ m+ R& G+ \# z1943年2月:党卫军“挪威”自愿滑雪步兵连加入“北方”师。 : h5 [ u+ l Q4 W0 d. e+ w1943年7月:滑雪步兵连连长乔纳森阵亡。: `7 b5 A. E4 ]3 s" F% A# ^ 1943年10月:部分军官调往党卫军第13武装山地师。$ g* r8 ]' i1 w5 B9 Q8 l s5 X 10月22日:部队更名为党卫军第6“北方”山地师。挪威伪警察第2连加入“北方”师滑雪步兵部队。 7 ^$ K% g& n' ?9 _1944年1月: “北方”师所属滑雪步兵单位扩编为营级规模。 , m( C7 F: i+ R9 `& [1944年2月:“北方”师的突击炮营转属党卫军第18“豪斯特·威塞”自愿装甲掷弹兵师。$ ~% c. L+ B: L& z 1944年3-4月:挪威伪警察第2连调离,代之以第3连的150人。 ! N9 t3 z! n) H5 c5 d( e6 Y* a1944年6月25日:苏军向卡普罗兰特(Kaprolat)发起进攻;总数300人的挪威自愿滑雪部队伤亡了135人,生还者并入党卫军506(摩托化)警察掷弹兵营。 : |$ _$ R) p/ I: e# r1944年9-11月:芬兰与苏联停战。“北方”山地师作为后卫掩护第20山地集团军向挪威撤退。在长达1600公里的撤退之路上与芬军发生过几起小规模冲突。% H% f# L. ?3 t# _; c1 Z 1944年12月:经挪威和丹麦向德国撤退。" Y8 X1 x3 y5 \9 y4 r ' r# _% d1 k) U/ P6 s- Q 1945年1月:“北方”山地师第12山地步兵团组成的施雷贝尔战斗群(SS-Kampfgruppe Schreiber )参加了德军在西线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代号为“北风行动”。施雷贝尔战斗群连同第361国民掷弹兵师突破美军第4军的防线并占领了莫代河畔万让地区(Wingen-sur-Mer),按原计划G集团军群会调来装甲部队增援,后因党卫第13集团军未能突破美第14军的防线,使得增援部队被挪用至这个方向。由于得不到增援,占领莫代河畔万让地区的725名德军很快就被美军包围。被围德军临时组成了万让(Wingen)战斗群,同时接到了上级自行突围的命令。经过激烈战斗,万让战斗群虽然成功突围,但却损失了500人。“北方”山地师主力由于到达前线的时间太晚而未对战局产生什么影响,不过其第11山地步兵团在当月晚些时候歼灭了美军第45步兵师157步兵团的6个连。# F# e7 \! _$ f+ L5 t - ^" {! X6 L- y9 F# H* M 1945年2月:“北方“山地师在孚日山脉一线防守。 P+ n' s, {' |, G5 q9 K; Y) I 1945年3月:“北方”山地师被调往萨尔-摩泽尔三角洲去阻挡美军第3集团军的进攻。 3月16日:在普法芬赫克(Pfaffenheck)和布霍尔茨(Buchholz)击退了美军第90师一个连和712坦克营的联合进攻。4 E: N) S: L* p" P K 1945年4月:“北方“山地师一路经沃姆兹(Worms)、波帕德(Boppard),和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撤退。/ c0 g1 j. ?# J, q8 m( k 1945年5月:“北方”山地师在巴伐利亚向美军投降。 8 Q. p! v0 d/ q, a* j3 B- H5 E9 L 3 Y; ?! j; j& N7 | ![]() ![]() ) s1 ^" ]- |" i: V0 |2 t8 o' ^) C2 x: g7 W* i9 f 北方师外籍志愿兵 7 th SS-Freiwilligen-Gebirgs-Division Prinz Eugen
: y. O4 |7 ~# z第7“欧根亲王”(Prinz Eugen)志愿山地师 ![]() ![]() 1942年,南斯拉夫的德意志族人,1945年投降 % X8 p) o) u2 @/ K$ f/ n8 i( h 1 q. X5 H3 X, ^9 J# C编制:6 r, j" Z6 J* o (1942年5月)# q! x% n4 _- `: P+ S 武装党卫队第一山地步兵团〔SS Mountain Infantry Regiment 1〕 / q i: t$ _' d武装党卫队第二山地步兵团〔SS Mountain Infantry Regiment 2〕* j& V+ [' A8 ]8 X 武装党卫队摩托车营〔SS Motorcycle Battalion〕 + o4 A" U B) i2 a- ?- I武装党卫队骑兵营〔SS Cavalry Battalion〕 7 u# `/ i: V, w$ o武装党卫队装甲营〔SS Panzer Battalion〕% J) V& R, b+ r7 K: u* \ 武装党卫队山地炮兵团〔SS Mountain Artillery Regiment〕 4 H k; @7 T3 X! J. }3 d武装党卫队工兵营〔SS Engineer Battalion〕$ S9 b% Z5 Y) |, u; c) D 武装党卫队勤务营〔SS Intelligence Battalion〕 " z; \& `, W0 s1 i* K6 G1 q# C武装党卫队山地猎兵营〔SS Mountain Jager Replacement Battalion〕# Q# X# ~- ~5 H2 p1 E' X 后勤部队〔Supply troops〕6 x. c. R% S; `* [* w ' Q" C! X3 n: E: q+ W+ X * J/ P. L8 v# l5 i0 g( H) ^. ?% X历任指挥官:, e7 a" R; k, {9 n 党卫军中将阿瑟·菲利普( Arthur Phelps ) 1942.1.30. ~ 1943.5.15. ( V; @4 ` |6 P/ L6 x$ |9 j 党卫军少将卡尔·瑞奇崔特·冯·奥博堪普( Karl Reichsritter von Oberkamp )1943.5.15. ~ 1944.1.30. ! v& X4 D1 o( M党卫军少将奥托·库姆( Otto Kumm ) 1944.1.30. ~ 1945.1.20. * q- r& K% R2 Z2 e 党卫军少将奥古斯特·施密特胡伯( August Schmidthuber ) 1945.1.20. ~ 1945.5.8. 9 E1 b( ]6 C! c- W! [+ |! N1 A6 R3 b4 b% F) G3 r 9 R+ a+ ?) E* V2 Q( C$ @7 X/ D0 X ![]() ![]() ! o, O# f: Z Y# B% q G欧根亲王——原名萨伏伊·欧根(Savoy Eugene),17~18世纪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s) 最杰出的外籍将领之一。这位相貌平平,身材单薄的亲王一六六三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是十八世纪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但是他并没有被法皇路易十四(Louis XIV) 的军队接受,在1683年欧根很幸运的加入奥皇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 的军队,并且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解除土耳其人对维也纳包围的战役。后来又参加了驱除奥特曼帝国(Ottoman) 对匈牙利统治的战斗。欧根在这些战役中显示了出他那惊人的勇气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这使得他很快就获命指挥一支自己的部队。他在对土耳其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三次辉煌的胜利:1697年在 Zenta,1716年在 Peterwardein 和1717年攻占贝尔格来德(Belgrade)。 4 O! ~+ s4 P, \! f7 S2 }! `9 n' } . _. e7 G% x6 p- p3 v7 d 在1701~13年的争夺西班牙王位的战争中,欧根和英国的天才统帅约翰·丘吉尔(John Churchill,Marlborough公爵)指挥联合军在一系列的血战中打败了自己的祖国-法国军队。欧根作为勇敢一个战士,精明的政治家和慷慨的艺术资助者而在整个欧洲受到颂扬。5 i* U1 |$ W1 J7 w1 f 0 A' N; r2 w( s9 e 该师的标志在北欧古字中叫"Odal",代表家族血缘关系,古人认为具有将相同血缘的人们聚集起来,而这个师里很多人都是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德意志裔人。" f/ O' [! c) b0 w5 r2 m* x : k! b9 V Y: [ / x5 s. D% I9 y' j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巴巴罗萨计划即将执行,希特勒为了确保南翼的安全,召见了南斯拉夫摄政保罗亲王、南斯拉夫王国执政瑞金特王子,经过谈判,南斯拉夫准备加入轴心国。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南斯拉夫。三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民族主义者发动了反纳粹德国的政变,临时政府推举彼得二世为首脑。希特勒得知贝尔格莱德的政变,怒火中烧,立即下令德军入侵南斯拉夫。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德军横扫巴尔干。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五日,南斯拉夫投降,国土中大部分成为德国和意大利的占领区,法西斯的卫星国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也分到了他们想要的领土,克罗地亚则在当地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沙的领导下建立了所谓的克罗地亚独立国。 + C! ]( x! `$ M7 R & N. s8 @$ ?, V0 ] 南斯拉夫王国的崩溃,并不意味着人民对法西斯就无从抵抗,事实上从德意军队开进南斯拉夫领土后,南斯拉夫城乡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抵抗运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由南斯拉夫旧军官和民族主义分子组成的切特尼克武装和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尤其是切特尼克武装,在战争爆发的初期,与克罗地亚民族主义分子互相展开了血腥的民族仇杀。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在占领军的默认或者支持下,南斯拉夫各地成立了众多的自卫队和护卫团。 9 u( r" W* c( H% K, E1 r F 4 Q4 b u9 {' e3 c1 i* B9 w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东部的班塔特地区、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西部的希本巴根地区里,居住着泛德意志人,这些人和德国和奥地利的德意志人同宗同族,由于没有在当时德国境内,因此被称为Volksdeutsch 。一九四一年底,鉴于南斯拉夫境内愈演愈烈的民族仇杀,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在占领军的默认或者支持下,这些泛德意志人自发组织了一系列民团武装,不久这些武装得到了德国占领军的支持,一九四二年初,在班塔特成立了党卫队护卫武装〔SS-Selbstschutz〕 ,另外还建立了有四个营的准军事武装“家园卫队”〔Heimwher〕,这个军事组织被德国人命名为“欧根亲王”,成员全部是当地的泛德意志人,军官则由德国占领军从奥地利和罗马尼亚抽调而来。* g+ M5 f' N- M5 q . }8 o; [& a5 }0 i- u; X 欧根亲王这个名字来源于奥匈帝国时期一个著名军事人物萨沃依亲王弗朗库斯·欧根,欧根亲王一六六三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是十八世纪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一六八三年他谢绝了法国国王的挽留,加入到里奥波德一世的军队,一六九三年他的指挥下的军队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欧根亲王因此成为元帅,他后来指挥部队参与了众多战役,为奥匈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带领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先后两次与法国作战,一七一八年,欧根亲王彻底打败了土耳其人,并且占领了贝尔格莱德。) [6 @5 h! s C, p V, n 9 t/ l6 o. _' x' X 纳粹德国将泛德意志人组成的民团命名为欧根亲王显然别有用意。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党卫队作战总部〔SS-FHA〕命令使用在巴尔干的泛德意志人组建一个山地步兵师,这个新成立的山地师的番号为“武装党卫队志愿山地师”,在班塔特建立的党卫队护卫队和家园卫队成为这个新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罗马尼亚军队的一个军官泛德意志人阿瑟·菲利普自愿加入纳粹党卫队,并且被任命为这个部队的指挥官。2 {. a' ~3 Q3 }4 q- c: S% h: ~ $ I1 W8 w% z0 [' S+ j1 d 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部队组建完毕后在塞尔维亚北部进行集训,党卫队正式将欧根亲王这个荣誉称号授予该部队,该师自此正式的番号为“武装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四月十五日,从南斯拉夫军队中抽调来的泛德意志人士官加入部队。五月又有一万八千名来自匈牙利的泛德意志人志愿者来到塞尔维亚,这些匈牙利志愿者中的一部分也被补充到欧根亲王师,至此全师共有官兵二万一千五百人5 o3 I/ M; |7 |. B) [7 b6 Q 6 x7 I; ^" ]2 c- ^6 v, r% |5 J; D) i0 p0 i4 ]$ Y& X; ], n 在塞尔维亚北部,全师官兵按照武装党卫队的要求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其中包括体能锻炼、军人风纪及技能训练和武器训练,由于军事素质低下,这个部队的训练期远超过武装党卫队规定的训练期限,达到半年之久。部队装备是全系列捷克产轻型武器和法国轻型坦克。士兵们还创作了部队的军歌,在军歌的伴随下,整个一九四二年炎热的夏季,全体官兵一直在严格训练,他们唱道:9 C8 |- H5 T) G* x1 Z k. y- W 2 J: A8 m; j- T) H ~" z) ^8 S “欧根亲王,贵族的军队$ w2 V" z Z. U4 j 我们的袭击队列0 [7 t; E3 k6 v" U4 H% N5 A 正在与塞尔维亚人混战 1 e* @& a* @. A: g) F1 h那众多塞尔维亚人的头颅" Z; \) g! L. ~& A8 _ 那众多塞尔维亚的处女! Q; H' P. l2 J 我不久就将看到它们被征服。” : B* I% ]6 P9 m3 O0 d# q" I+ v4 O# o) O# U 从杀气腾腾的歌曲中可以看出这支队伍的本来面目,尽管它的武器装备低劣,但是不久整个南斯拉夫都将知道这个残忍而且战斗力颇强的部队。 7 J' s! o& v2 T; V" h, K0 `" ~3 c - ?! S$ X2 p; L, F, g, u 一九四二年十月,部队结束了军事训练,被运送到塞尔维亚西南的萨拉热窝,十月五日,该部队马不停蹄立即前往塞尔维亚-门德内哥罗边界的瑞查地区参加清剿游击队的行动,在山区清剿中,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欧根亲王师士兵残酷对待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制造了一系列屠杀事件。十月十五日,得知欧根亲王师投入实战消息的纳粹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兴高采烈地视察了该部队,在三天的视察中,希姆莱亲眼目睹了部队神速前进、打击并解除反纳粹的南斯拉夫民族主义者游击队切特尼克武装的战斗过程,全国领袖表示十分满意,回到柏林希姆莱向希特勒汇报,而希特勒却不象希姆莱那样乐观,为了尽快剿灭南斯拉夫境内的游击队武装,使巴尔干成为德国真正的战争物资和人力供应地,希特勒决定动用驻扎在南欧的德国军队对铁托游击队极其切特尼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这次清剿行动中,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是唯一的武装党卫队部队,并且在整个作战计划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 Q# \# D: ]% q- K( M8 J8 d: y* a" p8 ]. }$ n 南斯拉夫共产党在战前是一个影响度很小的政党,主要活动局限在城市。战争爆发后,德意占领军在大中城市集中搜捕共产党员,给弱小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造成了极大损失,在铁托的领导下,一些共产党员组织了城市游击队进行抵抗运动,共产党人在城市的游击战与亲西方的切特尼克武装在乡村的抵抗相得益彰,尽管双方的主张有些根本的不同,但因为地域限制双方也没有发生真正的冲突。然而到一九四二年秋,德国入侵苏联,南斯拉夫共产党开始扩大抵抗运动。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三日,黑山在南共领导下发动了群众性武装起义,随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西塞尔维亚纷纷起义,但是由于各地傀儡政权的建立,共产党游击队在城市的生存机会越来越小,而被迫转移到乡村。铁托本人也于四二年八月率领党中央秘密撤退到波斯尼亚的山区。在山区,游击队高举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民族仇杀的旗帜,团结了国内真正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团体,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士聚集游击队根据地首府波斯尼亚克拉伊钠的比哈奇,建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员会;另一方面地假抵抗真反共的切特尼克武装予以还击。到一九四三年初,铁托领导下的游击队武装迅速发展到十五万人,有九个师、三十六个独立旅和近七十个地方游击队,成为德意占领军的心头大患。 ' V$ O- u( Q9 w1 {4 r v! p( |/ _" U: G 早在一九四二年,德国军队对南斯拉夫境内的抵抗运动就进行了大规模清剿,但是收获不大。一九四三年,德国在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利,急需兵员补充,希特勒非常希望能够将驻扎在巴尔干的军队调往俄国。因此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国总参谋部制订了“白色行动〔Operation White〕” 方案,准备调集在南斯拉夫的纳粹军队和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国民自卫队对南斯拉夫人民军根据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剿,计划的重点在于聚歼人民军主力并消除其群众基础。在白色计划中,军事打击的中心是游击队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比哈奇,这个任务并未直接赋予某一个部队,比哈奇是这次合围计划中的向心点。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希特勒下达了第四十七号命令,批准实行该计划。$ y8 |. e8 q: _ : Y0 ?( e" b8 k* [3 t' Y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德国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官莱尔将军下达了开始发动攻势的命令。一九四三年元旦,在萨拉热窝执行保卫后勤仓库、铁路线或附加训练的武装党卫队第七山地师接到命令,命令指定其归属德国第十二集团军序列,将其防区移交给从科索沃赶来的保加利亚两个团〔保加利亚第六十一团和第六十二团〕,然后迅速开赴波斯尼亚西部的 Agram,准备参加作战。 . r! I J5 @# [! K% T6 X" f: l H& @ ]( E2 J3 m3 Q, R, V 元月十八日,白色计划第一部分“Unternehmen Weiss” 开始执行,克罗地亚、意大利和德国部队预期要消灭在科尔敦、巴尼亚和波斯尼亚克拉伊钠的铁托游击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的任务是从卡尔洛瓦茨进攻,而德国国防军的第七一七步兵师则从萨那大桥进攻,这两个师要把游击队根据地分割开。然后在弗尔托切会师,参加行动的兵力有德军四个师、意大利的三个师和约一万人的乌斯塔沙分子。 6 r1 V" }2 ^, j* b+ p Y" ~! V% R1 S+ d: p 武装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在进攻发动后的一月二十日才投入战斗,经过激烈战斗,部队于二十八日占领了比哈奇,二月七日占领了弗尔托切与七一七步兵师会合。但是这次合围没有将铁托游击队围困住,南斯拉夫人民军经过血战,一举击溃了和德意占领军合作的切特尼克分子,从而突破包围南撤到内雷特瓦河谷一带。5 F) S# s. `+ z. i; O& V5 S ; \' q. J9 L. x7 m4 l 德国总参谋部在计划中预期先在白色一计划中分割游击队,然后在白色二方案中歼灭游击队主力。游击队虽然突破了德意军队先期的包围圈,但是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仍然四面受敌。二月十八日,处于休整期间的武装党卫队第七山地师接到命令,命令师长阿瑟·菲力普斯将军〔Obergruppenfuher Arthur Phelps〕立即赶赴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在那里,纳粹准备招募另一支武装党卫队部队——第十三“弯刀”山地师,武装党卫队作战总部的意图是将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和第十三弯刀山地师一起成立一个武装党卫队山地军,任命阿瑟·菲力普斯为军长。' K- \2 |- P( W+ ]6 O . U4 s8 y& p, n V- z% l- C 〔该军在四月二十一日成立,番号为武装党卫队第五志愿山地军,V SS Freiwilligen-Gebirgskorps。 〕 $ K$ D2 ?. T2 h; w. B7 P & V! n s; x% W% e$ }* T+ T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白色计划二开始执行,第七山地师从北部向南方紧紧咬住游击队主力攻击前进,一路上遭到南斯拉夫游击队上后卫部队的顽强阻击。二月二十二日,第七山地师在拉帕克、二十七日在德瓦尔都发生了激烈的交战。一九四三年三月三日,第七山地师前突到格拉哈沃,将南斯拉夫人民军主力压缩在内雷特瓦河北岸。三月六日,南斯拉夫人民军无产者第二师为了掩护游击队统帅部和主力突,在梅德朱格里捷山与凶猛攻击的第七山地师展开血战,战斗中,游击队使用了不久前缴获意大利军队的几辆轻型坦克,令缺乏反坦克武器的第七山地师官兵十分吃惊。一个被俘的德国军官在和游击队员交谈时对此感到很奇怪,当得知游击队使用的是缴获的意大利坦克时,这位德国军官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说:“哦,是可爱的意大利人!”就在这一天,南斯拉夫游击队达尔马提亚三个营强渡内雷特瓦河,突破了配合德军作战的切特尼克分子的阵地,从而掩护整个游击队主力顺利向黑塞哥维那和黑山突围。 ; o" w u8 n" |6 O+ ]2 p& c ( r9 h+ E" L; V( }! H 希特勒得知铁托逃脱了德军的清剿,气急败坏地说:“又有人向我报告说包围了铁托的六个师,但是我已经知道,结局如何:用不了几天,就会只包围住他们三个师,然后是一个师,最后,当我们完成了包围,那时我们将在包围圈中只找到几个冻僵了脚的意大利人和几头病驴!”尽管牢骚满腹,希特勒对党卫队第七山地师的表现还是表示满意,第七山地师原师长阿瑟·菲力普斯将军由于指挥有方而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 N+ ^' @2 C. K5 p) O5 C g, M 6 \- M2 `: ?- A& w- G& g 一九四三年三月十日,武装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被运送到南方的莫斯塔尔,准备参加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在休整期间,部队为党卫队作战总部的斯大林格勒慈善基金捐献了七百万第纳尔。休整期间,第七山地师所属的工兵营还修复了早先被游击队破坏的德里斯尼察附近的铁路大桥。四月三十日,部队迎来了新师长,党卫队少将卡尔·瑞奇崔特·冯·奥博堪普。$ {( R" L( w! v# b- ~' g 5 L# ~/ C& D5 E" A/ U1 r 一九四三年五月,从内雷特瓦河谷突围出来的南斯拉夫人民军游击队一路南下,挺进到波斯尼亚和门德内格罗交界的山区,其中黑山第四旅和第五旅甚至抵达阿尔巴尼亚边界,五月十四日,游击队主力击败了意大利军队的围剿。希特勒对此深感忧虑,因为他担心盟军有可能利用游击队的优势从巴尔干登陆,因此,德国总参谋部决定发动对游击队的第三阶段攻势,这次攻势的代号为“黑色计划”〔南斯拉夫历史上称之为第五次战役〕 。德军东南欧司令部集结了大约七万军队,其中包括第一山地师、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第一一八步兵师、第三六九幽灵步兵师〔克罗地亚〕、第一○四步兵师和勃兰登堡特种部队。意大利则提供了三个师,克罗地亚独立国派来了一万一千人,日前接替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防务,驻扎在萨拉热窝的保加利亚两个团也加入到作战计划中。德军指挥部计划第一阶段纵深包围将持续十天,然后第二阶段歼灭包围圈中的游击队需要十天,最后再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对游击队活动地区进行来回仔细搜索,以彻底消灭游击队主力。: U( M0 X% z- S6 q; } 0 \* \8 F% h& j/ U/ b( o 武装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根据计划指令集结于游击队活动地区西北的莫斯塔尔,在它北部是德军第一一八步兵师,南翼则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师。德军指挥部对游击队的处境十分了解:黑山的狭小山地里地形十分复杂,而且活动范围有限;在这片山地的西南和南部是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这里是马其顿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居住地,这些人对塞尔维亚人素无好感,东部则是萨拉热窝的丘陵地带,德军在此有重兵,而且这里交通方便,德军增援也很迅速;西部则是亚得里亚海岸,活动范围更为局限,因此德军指挥部判定游击队必将向北,也就是向波斯尼亚方向突围,因此在这个方向,德军投入了两个师的兵力,其中一一八步兵师在西、三六九步兵师在东,严密封锁萨拉热窝-莫斯塔尔一线。党卫队第七山地师被配属在一一八步兵师的南翼,德军指挥部就是要利用这个作战凶猛的部队直插皮瓦河、塔拉河、苏捷什卡和和德里纳河的汇合处,以彻底截断游击队向北突围的道路。 + t# [! v9 |9 r3 I9 Q" _, t 9 P+ @5 q: r. `5 U: b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五日,武装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在莫斯塔尔南部完成战斗部署,开始向东进入门德内格罗西部山区,这时南斯拉夫游击队才明白敌人又一次大规模清剿开始了。五月二十日,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占领了 Niksic ,五月二十二日占领了 Podgorica ,五月二十九日,占领了 Stavnik,从而控制了皮瓦河西岸。在第七山地师的北侧,德军第一一八步兵师也占领了苏捷什卡河上游,而游击队只保留住皮瓦河-苏捷什卡河的一条狭窄通道,这条通道也正被从东部挤压过来的德军第三六九步兵师威胁着。4 T( s( X/ S9 o! Q B 8 H; n* \% S. V7 i2 J# L1 m2 X k铁托面对危险的局势,决定将游击队主力一分为二,一路强渡苏捷什卡河,一路向东部的福查方向突围,但是想福查方向进攻的游击队与德军第三六九师迎头相遇,几经战斗而不得突围,只好回头追赶第一路突围部队。向苏捷什卡河前进的铁托意识到在皮瓦河、苏捷什卡河和德里纳河交界处的武切沃高地是突围战斗中的重要阵地,因此严令游击队无产者第二旅火速前进并占领之。武切沃高地也是武装党卫队第七山地师的攻击目标,但是党卫队士兵的运气比较差,五月三十日就在他们只有几分钟就到达山顶的时候,游击队已经先于他们占领了制高点。居高临下的游击队员一举将党卫队第七山地师赶到山下,缺乏重型攻击武器的党卫队第七山地师对待这种局面一筹莫展,激战数日而一无所获。六月六日,德军F集团军群司令官李斯特亲临前线指挥,在苏捷什卡上游的上巴拉和下巴拉高地,第七山地师终于得到了第一一八步兵师炮兵的支援,开始对高地发动猛烈进攻,给游击队守卫部队造成了巨大伤亡,南斯拉夫游击队达尔马提亚第二旅第二营六月八日给铁托发出电报:1 _& Z% C7 |% G5 Y ! w( U0 M/ u$ A) P! ?! y2 W “德国人用越来越大的兵力,越来越拼命地冲击,我们人员的伤亡达到三分之二,不过,你仍可指靠我们,就当我们的编制是满员的。” . }0 u, t. X/ [; z! k! ?# o, w6 \$ c! x1 H 靠着游击队员的顽强精神,铁托率领游击队主力终于在德军三六九师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溃围而出,但是留在后卫上的游击队无产者第三师则被德军包围消灭在苏捷什卡河边。在这次清剿行动中,第七山地师的残忍和凶狠给德军指挥官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为了鼓励士兵,希特勒宣布所有参加这次作战的泛德意志人都自动获得德国公民资格。 - ]" _, p3 J+ n c3 P, h! y3 ]/ R- w7 l7 N 一九四三年六月末,在苏捷什卡战役中战斗减员很多的第七山地师回到萨拉热窝,部队总结了上半年的战斗经验,尤其是火力配备问题,党卫队作战总部很快为其装备了新的武器,首先换装了五百挺MG42,然后又配属了九门七十五毫米四○型反坦克炮和九门七十五毫米山地炮。部队清剿游击队的作战方法也随之改变,以前主要为拉网搜捕,现在第七师在作战中总是先派遣小股侦察分队四处侦察,一旦发现情况,立即招来主力部队四面埋伏,然后聚而歼之。 ( K8 p: }6 M/ X' h% g, I; N% ?9 B" S" l 一九四三年七月,第七山地师采用这种新的战斗方法,以营为单位在萨拉热窝东北进行有重点的反游击队军事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九四三年八月,第七山地师和德军第三六九步兵师协同作战,从萨拉热窝向莫斯塔尔一路扫荡,但是游击队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以至于一个党卫队士兵在写回家的信中称:“〔游击队〕象兔子一样四处活动。” ! ]; X% \% ~, P& J% {" w" @. {: c& o' X7 {% |- ? g8 v, R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意大利向盟军投降,巴尔干的形势也随之发生变化,驻扎在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和波斯尼亚的意大利军队茫然无措,有一些部队成建制地投向游击队,九月二日,刚刚占领了南斯拉夫游击队在格鲁达的机场后的第七山地师受命开赴达尔马提亚海岸,前去接除那里意大利军队的武装。九月九日,部队在莫斯塔尔解除了当地意大利军队武装并且捕获了二十架意大利飞机。第二天在达尔马提亚中部的罗古达,第七山地师经过短暂战斗迫使三万名意大利第四军的官兵投降。随后部队开始进攻由投向游击队的意大利军队和南斯拉夫游击队第一师和第四师占据的斯普里特,十六天激战后党卫队士兵占领了这座城市。十月二十一日,第七山地师又从游击队手中夺回了布拉奇岛。 s) {, v: m+ b/ U& }6 j7 e% { + |' L n, V/ V 在解除意大利军队武装的同时,德国占领军正在筹划新的针对铁托游击队的攻势,为此,第七山地师所属的党卫队第五山地军特地将第七山地师的侦察单位抽调回波斯尼亚,由当地党卫队和盖世太保统一指挥,秘密对游击队进行侦察。一九四三年十月底到十一月,第七山地师完成了对佩尔加萨克半岛地区游击队的清剿,在极其保密的措施下秘密回到萨拉热窝,十二月初,开始对波斯尼亚东部的游击队发起进攻,这次进攻被南斯拉夫游击队称为第六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德军反间谍机构破译了各个游击队之间的无线电台密码,所以德国人十分清楚游击队员所在的位置,而在波斯尼亚东部的游击队一部分是从西塞尔维亚转移来的部队,另一部分则是刚从意大利战俘营释放的南斯拉夫战俘组成的新部队,这些新部队毫无战斗经验,因此被德军轻易击溃。党卫队第七山地师就是利用情报,突然包围了在普里耶波列的南斯拉夫人民军苏马迪亚第一旅,该旅的游击队员不愿投降,最后全部战死。0 c4 H$ }: @. b8 z 9 ^: o2 @& B' y1 D: y: Y" ~ 在第六次攻势中,第七山地师和德军第一山地师协同作战,在激烈的战斗中,部队战斗减员很多,在整个攻势中,全师在四十五天行军七百三十二公里,阵亡二百五十人,一千一百人负伤,这还不包括在行军中伤了脚的一千五百人。 ! ~: N; Z) Y) t # V, Z$ o$ V% D0 d/ e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日,武装党卫队欧根亲王山地师返回达尔马提亚的斯普里特休整,二月它又被匆匆调到萨拉热窝,在萨拉热窝附近进行频繁的清剿零星游击队的军事活动。三月二十七日,依据德军第一一八师指挥官的命令,欧根亲王山地师派出一个营前往西波斯尼亚的辛集地区进行清剿,二十八日,在党卫队中校迪特施指挥下,一天内,这个营就屠杀了八百三十四名南斯拉夫平民,这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并且焚烧了大约五百座居民住房。战后纽伦堡审判时,法庭公布了由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提供的有关这次惨案的报告,报告中称:“〔党卫队员〕从死者尸体上收集戒指、手表和其他有价值的物品。他们将孩子、妇女和男人驱赶到一起,然后用机枪射杀,并且向人群投掷手榴弹,然后将尸体焚烧,在米拉尼维奇-特鲁波村就发现了四十五具被焚烧的尸体,同一个村子里的一座房子里另外还有二十二具未焚烧的尸体;在鲁达村党卫队员将村民聚集在一起然后枪杀,在这些被杀害的平民中还有正在哺乳的妇女和她的婴儿……”实际上这种暴行在以前也多次发生,一九四三年五月苏捷什卡战役中,欧根亲王山地师的士兵在门德内哥罗的尼克斯奇就屠杀了一百二十一人,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包括三十个六十~九十二岁的老人和二十九个六个月~十四岁的儿童;在历次乡间清剿行动中欧根亲王山地师的士兵任意射杀所有他们见到的行人,并且随意焚烧平民住房,他们枪杀的对象有孕妇、婴儿和他们的母亲,还有老人,整个家庭被驱赶进自己的住房然后被党卫队士兵活活烧死的例子数不胜数。这种残忍的手段是欧根亲王山地师臭名昭著的因素之一。* p8 d7 E) T( q 5 m- j) X: Z# A 一九四四年一月,欧根亲王山地师的师长奥博坎普上调,新委派的师长是原党卫队第四“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长奥托·库姆,奥托·库姆少将出生于商人家庭,是一个老资格的纳粹,一九三一年就加入了党卫队,战争爆发时他是党卫队机动部队“元首”步兵团第十二连的上尉连长,一九四○年五月的西线战斗中,由于他的上级接二连三地负伤,奥托·库姆一路被提升为“元首”步兵团的团长,在以后的战斗中。他凭借勇敢和优异的指挥才干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日库姆在东线得到了骑士十字勋章,一九四三年四月六日,作为党卫队“元首”装甲掷弹兵团团长的库姆又获得了骑士勋章上的橡树叶。调任为欧根亲王山地师师长也是对奥托·库姆的一种奖励。 & f( E2 @/ A7 r+ _# @: Z" P9 c* Q7 O* _! |: t: e* N& n2 R) U 库姆也没有让他的上级失望,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党卫队欧根亲王山地师在党卫队第五山地军的作战序列中参加了代号为“Unternehmen Maibaum"的反游击队军事行动,南斯拉夫历史称之为第六次攻势,这次军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清剿游击队行动,参加行动的德军将近六十万人,有二十二个德国师、九个保加利亚师和二十个当地傀儡国的师。其中清剿主力为第五山地军〔军长阿瑟·菲力普斯,下辖武装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武装党卫队第十三“弯刀”山地师、武装党卫队第二十一“斯堪德堡”山地师、武装党卫队第二十三“卡玛”山地师、第三六九「克罗地亚」步兵师、第一一八猎兵师、第一八一步兵师〕。第五山地军在第十五军和第二装甲军的配合下成功在德里纳河包围并击溃了南斯拉夫游击队第三波斯尼亚军,并且夺取了游击队在这个地区的主要城市图兹拉。 & `7 @. p# x3 F5 y4 X0 x4 d% O/ F# B x% H! t 一九四四年五月,德军筹划了一项特殊的反游击队军事计划,这个计划准备使用党卫队第五○○伞兵营空降袭击南斯拉夫人民军指挥部所在地——达瓦,目的是想活捉铁托。德国总参谋部为这次行动命名为“跳马”,作战命令是:“第十五山地军司令部,以强大的摩托化部队,协同党卫队第七山地师和党卫队空降猎兵营以及一些特种部队在佩特洛瓦兹-达瓦地区集中向前推进,击溃游击队的抵抗并占领游击队司令部的中心……使其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进行战斗。”党卫队欧根亲王山地师侦察营是突击先头部队之一,师本部又担负着单刀直入,打通与伞兵联系的重要任务。五月九日,欧根亲王师出击,在斯雷布雷尼察附近击溃了游击队第三加利波的旅〔该旅由投诚的意大利士兵组成〕和第十六穆斯林旅,占领了出发阵地。五月二十五日,铁托的生日,党卫队伞兵在清晨开始空投达瓦,但是铁托成功躲开了纳粹特种部队的搜捕并且撤退到安全区域。当晚,游击队部队整夜围攻党卫队第五○○伞兵营,伞兵只能蜷曲在达瓦旁的一个小高地和墓地里负隅顽抗。二十六日,欧根亲王山地师果然不负德军期望,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从游击队的防线上杀出一个狭小的通道,将剩余的伞兵营救出去。这次行动尽管对铁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但是并未对游击队的活动造成大的损害,这也是欧根亲王山地师参加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清剿游击队行动,此后,游击队在苏联和英美盟国的支援下,力量越来越强大,已经可以在一些局部地区开展有规模的攻击活动,对此,德军指挥官一筹莫展,希姆莱在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对一些德军指挥官和山地作战教官的讲话中说:“我在这里举出一个顽强不屈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铁托的例子。我必须老实说,他是一个老共产党人,这个约瑟夫·布罗兹先生,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不幸的是他是我们的对手。他确实应该获得元帅的称号。我们捉到他就应该毫不迟疑地把他干掉。他是我们的敌人,可是我希望我们德国能有一打的铁托。他们是领导人物,有如此大的决心和顽强意志,虽然永远被围困,但从来不屈服。这个人一无所有。他同苏联、英国和美国都有来往,有胆量以最奇妙的方法去愚弄和侮辱英国人和美国人。他是个莫斯科的人,他从莫斯科得到武器。他时常被包围,但每次都能设法逃脱。他从来不曾投降。我们比任何人都知道的清楚,他是怎样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地区钻到我们肚皮下面来的,那只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战斗。他厚着脸皮把一个营叫做一个旅,我们马上就吃他的亏。一旅?天知道。从军事上马上就会想到六千到八千人。一千个流氓聚在一起一下子就成了一个旅。他们成军成师地被我们打的稀烂,但这个人每次都把他们又组织起来。要知道他之所以能作到这一点,仅仅因为他是个不妥协的、坚持不懈的军人,一个坚定不屈的指挥员。” + a& s1 A1 C* f; U! U ; Q- N0 p# K: e, F% U : a' t R6 J$ i' ^9 k " m8 K$ ?$ B6 g; I8 g 一九四四年六月,欧根亲王师返回自己的驻防区——萨拉热窝,并与在这一带活动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第一无产者旅展开频繁战斗。这时候全师官兵还有一万八千八百三十五人。为了显示自己本身的力量,欧根亲王山地师的一个登山小组于八月二十二日成功登上海拔二千五百二十二米的多米特山。, v- U3 X0 q5 d ! Y4 w/ X6 V8 x7 ` 但是欧洲战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欧根亲王山地师的风光时期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九四四年八月,苏军攻入罗马尼亚,在苏军进入巴尔干的消息鼓舞下,南斯拉夫游击队开始计划攻占贝尔格莱德。 7 M# P4 n- f) b/ i6 I3 x4 S( ~ % L0 X4 k! I+ } 九月八日,原来亲纳粹的保加利亚人摇身一变,转而支持盟国,并且宣布向德国宣战。保加利亚的转变,使驻扎在希腊的德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为了保障南部德军能够迅速撤退,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山地师被调往门德内哥罗与科索沃的交界处〔二次大战期间,科索沃被意大利军队和保加利亚军队占领〕,在门德内哥罗的莫卡拉-古拉,第七山地师经过战斗驱散了当地的保加利亚军队,牢牢控制了马塞多利亚的瓦达-康立朵桥头堡,掩护了三十五万驻希腊的德军撤退。任务完成后,第七山地师又被德军指挥部调往贝尔格莱德附近进行清剿游击队的行动,这次行动是为了有效保障德军能够迅速增援与苏军作战的前线。) F0 t" Q* Z7 R' P3 G' _" t ' M* _! y' t2 G; S; T, M* Y 一九四四年十月,第七山地师为了掩护轴心国部队撤离巴尔干半岛,在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边界与南斯拉夫游击队、切特尼克分子、保加利亚军队和苏军激战,蒙受了巨大伤亡。尽管得到了一些补充兵员,但是素质十分低下,十月十日,欧根亲王山地师得到一些炮兵,在战斗中,一个第七山地师炮兵军官气急败坏地问新补充来的一个炮组指挥员,为什么他操作火炮象使用步枪一样瞄准,炮组指挥员回答说:“我们不知道如何操作它,因为我们以前是空军的一个修理连。” 7 p( G0 g7 k+ i5 X. f% z1 l3 |. }# `2 H9 m0 m d 9 V4 {4 U K$ M. ]6 }+ | 9 X9 w2 j: n' S- X 十月二十日,苏军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十月二十一日,第七山地师在卡拉尔热窝参加德军的防御战,战斗期间,从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一路撤退出来的党卫队第二十一师残部奉令被补充进欧根亲王山地师,此时部队的编制如下: ; b; K! M) A9 K$ O $ ~8 m+ n1 b# P# h* P4 G1 s武装党卫队第十三阿瑟·菲力普斯志愿山地猎兵团〔该荣誉称号在一九四三年十月授予〕 1 {6 J, k; Z( c( K1 ~ r$ H武装党卫队第十四斯堪德堡志愿山地猎兵团〔该荣誉称号以前是党卫军第二十一师的, - Q+ \0 [0 @; j, ?5 q3 p该师残余官兵被补充进欧根亲王师后编为 : ` H8 l/ K: x3 f& m0 T一个团,沿用了第二十一师的荣誉称号〕- w- ]! ~6 f1 i, l* ~8 Z. Q# i 武装党卫队志愿山地炮兵团' r* V- c* I* g7 N+ H 武装党卫队第七装甲单位 ! N4 ?4 O* i: r武装党卫队装甲连 8 W: ?2 S) s, H0 z1 O) a武装党卫队第七山地装甲猎兵单位2 E' A" X/ P9 Y) u 武装党卫队第七骑兵单位( b# Y3 X! ]% ? ` 武装党卫队第七突击炮连 1 i& R2 H$ P8 p武装党卫队第七防空单位 2 L; a1 H/ {6 `3 h& y' [& y武装党卫队防空连 7 Z! M' A) V7 I P0 n# R武装党卫队第七山地情报单位8 W0 E0 V6 e" r, d 武装党卫队第七志愿山地侦察单位〔摩托化〕 Z: T8 p7 O( B/ R r6 |: M& X武装党卫队装甲侦察排" O+ o" L8 E4 E; l/ K& l! T 武装党卫队自行车营 $ R* d2 X7 G8 v2 Z武装党卫队第七自行车侦察单位9 C; m' e1 r2 N6 t- t 武装党卫队山地工兵营" T+ o- r T) E 武装党卫队山地步兵营 $ u$ Q3 E: k; }6 z o武装党卫队第七后勤连 ' `6 u" d- }) w; ]武装党卫队修理连/排; `2 s3 I+ W3 M 武装党卫队第七战地炊事营 i5 X. _. V5 {2 y. o武装党卫队第七医疗单位 + |% J' V! w2 e) K" [' S1 M武装党卫队第七志愿山地兽医连. Y( ^4 g4 T0 q6 c9 H2 p2 y 武装党卫队第七志愿山地情报排 6 M) B- L: @9 |7 f% t' K! ^2 e& y武装党卫队宣传排 , z! J& A$ w9 V- L武装党卫队第七战地警察排 1 b' Q) Q& O" L武装党卫队第七修理单位 & {# a: l9 u! g; i& _" q! b武装党卫队地质营: [1 Q D t& T7 S , \. \- t$ r: }" N3 L G 这时全师官兵共有六千一百五十人,已经早没有一九四三年的威风了。: h2 F! c9 S0 W+ r * ]- [* J8 m8 D r6 ` - I j# L8 S3 j1 ^ ; n: J8 T& R; ?, Q+ L/ @; t0 O 一九四四年的十一月,对欧根亲王山地师是一个十分难过的月份,就在他们在卡拉尔热窝浴血战斗的时候,传来了该师第一任师长,现任欧根亲王师直接上级、第五山地军军长阿瑟·菲力普斯中将被苏军俘虏的消息〔关于阿瑟·菲力普斯是否被苏军俘虏,以及后来是否被苏军处决,都只是战后原欧根亲王山地师士兵根据战场情况的猜测,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实〕。阿瑟·菲力普斯是一个指挥经验丰富的军官,而且在士兵中享有极高威望,他的失踪对欧根亲王山地师的士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欧根亲王山地师第二任师长冯·奥博坎普少将接替了第五山地军军长职务,在苏军和南斯拉夫游击队的猛烈进攻中,欧根亲王山地师被迫放弃了卡拉尔热窝,一路战斗撤向克罗地亚南部。 ~7 U$ B7 H( V% S" g4 e1 Q/ T B: [& U9 m ) u1 r/ B; N4 H( T+ o T7 Z3 y/ @4 W& E+ v* m8 ^* t% q8 D 一九四五年一月,在巴尔干战事进入尾声的时刻,欧根亲王山地师的师长奥托·库姆少将也被调离南斯拉夫,转任武装党卫队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的最后一任师长,在他调任走之前,为了表彰他成功指挥欧根亲王山地师脱离苏军的包围和英勇战斗,而被授予骑士勋章的剑饰物。〔库在战争结束时向盟军投降,在纽伦堡审判时,被检查官指控在南斯拉夫任欧根亲王山地师师长期间犯有战争罪行,然而他经过周密计划,成功从被关押的达豪监狱越狱,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一九九五年根据澳大利亚一家电视台的录象资料,库姆和希姆莱的女儿以及其他一些党卫队人员曾经出现在汉堡一次党卫队幸存人员集会上,算起来,一九九五年的库姆也应该是八十多了吧!他在战后写过《欧根亲王》一书记载了欧根亲王山地师的战史,加拿大温尼伯格大学曾经出版过这本德文书的英文版〕。接替库姆担任欧根亲王山地师师长职务的是原武装党卫队第二十一斯堪德堡师师长奥古斯特·施密特胡伯少将。 " M0 O3 O! N( \1 h; ^- o0 y* Z3 I# C1 g/ n& e' r, D * W0 g1 ?( R3 @: @ & {& A* F7 y9 w! M& J3 ] 一九四五年初,欧根亲王山地师一路撤退,先后在萨拉热窝附近与苏军和游击队进行战斗,三月二十日,南斯拉夫游击队统帅铁托指挥八万游击队员在苏军配合下开始对南斯拉夫境内的轴心国军队实施最后一战,四月游击队与欧根亲王山地师在萨拉热窝激战,德军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被迫撤退,五月,欧根亲王山地师一部分残余士兵在斯洛文尼亚的切里象游击队投降,但是就在欧洲战事结束后的五月十一日~十五日,在斯洛文尼亚的毕斯垂卡,该师上百名死硬分子和德军第一八一步兵师的一部分官兵仍然继续和游击队交火,直至被苏军和游击队消灭。 0 I4 a9 v, |8 w4 [' `) H' d9 \ 欧根亲王山地师从成立到消失,始终与南斯拉夫游击队作战,由于作战凶狠,手段残忍,游击队对其恨之入骨,战后,许多该师成员被指控在战争期间犯有战争罪行而被审判后处决,幸存者极少,因此有关该师在战争最后阶段的表现和作战经历也鲜为人知,同时由于欧根亲王山地师合并了原武装党卫队第二十一师的残余士兵,因此武装党卫队第二十一师从阿尔巴尼亚撤退到科索沃后的经历也就更为扑朔迷离。但是从欧根亲王山地师的历史上来看,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不论武器优劣,也不论作战素质的高低,失道寡助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 : Z" \: ]: D5 z1 H N6 H) r% p4 Q' ^ ' q" x4 |. {* |& M! E ![]() ![]() ! Z3 a. ^! L. t5 Q2 ]# j9 T+ B) T穿着伪装迷彩战斗服的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士兵2 H% `7 B' M2 K0 r 3 {9 P- J; m- Y2 P4 o" i ![]() ![]() 9 R/ N) @4 I2 m% R# q$ ] 第七党卫队“欧根亲王”志愿山地步兵师辎重 7 J: u C0 O L/ l ; Q/ J1 _$ u4 [; s ![]() ![]() & w: F* N1 O& T8 M" T$ L* b正在整理装备的第7党卫军“欧根亲王”志愿山地步兵师步兵 9 T* r. y. @. h9 Y& h/ u% e8 m+ E- f3 W' e, r& X+ p . m+ F U- A' V/ j ![]() ![]() # h! j- X/ [& K7 a" O/ |7 r3 X0 B/ T, X( v3 V+ ~' O 武装党卫队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步兵师师徽 8 th 8.SS-Kavallerie-Division Florian Geyer! y4 J! {$ o' J) O- X7 p3 }
第8“弗洛里安?盖依”(Florian Geyer)骑兵师 ![]() ![]() 8 @: }( Z! U! P( A1942年,德国人及德意志族人,1945年投降 ' S- e) g" P y5 I$ |; h1 q% |2 Z! i; M: n& Q! M) v # `3 |* l$ w w [) `% q i1 C7 \- L( ^' e8 Y' I 编制: , S. |! |8 i6 h' X9 P. q( S(1944年3月12日) + K2 ?. ^* s2 SSS第15骑兵团(共6个连):75毫米反坦克炮3门、81毫米迫击炮14门9 Y$ G3 Y8 s: A1 j SS第16、第18骑兵团:配置与第15团相同# R3 N f2 |7 A$ L0 f SS第8炮兵团:共3个炮兵营,每营拥有18型105毫米轻榴弹炮12门 d% p1 D5 ~7 U, _) {5 F SS第8装甲侦察营:1个装甲侦察连、3个装备水陆两用车的侦察连、1个重装备连。共拥有20毫米高射炮22门、75毫米反坦克炮3门、步兵炮2门、81毫米迫击炮6门、火焰喷射器6具 $ b" G1 V4 q) _ Y- ]! J' _1 wSS第8坦克驱逐营(共3个连):拥有牵引式75毫米反坦克炮27门(8月起第2、3连装备“追猎者”驱逐坦克,共29辆) * f! B' M: I+ Q: Q! H( ^SS第8突击炮营(共3个连):装备3号突击炮30辆 I3 m* F+ S' p5 A3 n+ k& v: HSS第8高射炮营(共3个连):20毫米高射炮15门、37毫米炮9门、88毫米高射炮4门 , v) P/ \. j8 l2 B' S2 ]6 M0 pSS第8工兵营(共3个连):81毫米迫击炮6门、火焰喷射器12具 ! q+ V, C( A" _ S- w+ v4 bSS第8野战补充营(共5个营)、SS第8通信营等支援部队不一一列举。 ' u( m8 l. f$ i- E r 5 j0 G. U( p: |/ D/ T, Y* f2 P: n% z' A名称变更: 5 [* k4 H/ Y9 F( g7 x4 B) G1939年9月-41年9月前身部队SS骑兵队,SS骑兵旅组建。 6 i$ E: U' s7 E7 D1942年6月21日 升级为SS骑兵师。 . j Q% E8 C) f1944年3月12日 SS第8骑兵师被正式命名为‘弗洛里安-盖尔。 3 u6 g1 ^7 X8 [ 6 ?4 @; z5 ~1 U3 _" c2 M: w 1 Z% f: w! k; ~0 [ 第二次大战之前,骑兵依然是欧洲许多国家的精英部队。虽然此时已是工业化时代,骑兵的好处仍然显而易见。骑兵部队在山地、森林等复杂地形中的机动性并不亚于机械化部队,而装备耗费和对后勤的依赖性都要大大低于后者。二战前夕,欧洲各国都醉心于发展机械化部队,削减甚至撤销骑兵部队,只有苏联、波兰等东欧国家依然保留了为数众多的骑兵师。 ' u, [+ M9 i6 y; s2 v! F" s& Y/ L T1 t/ k1 B8 S" s2 g 二战期间,苏联来自西伯利亚的哥萨克骑兵师在战争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纳粹德国的党卫军装甲部队战力强劲,众所周知。但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党卫军还有一支骑兵部队,而这个骑兵师战功卓著,共有23人荣获骑士铁十字勋章,而官兵获得的奖章总数在党卫军38个师里排名第六(前五名是:1.帝国师(Das Reich);2.维京师(Wiking);3.希特勒警卫旗队师(Leibstandarte);4.骷髅师(Totenkopf);5.北欧师(Nordland))。3 S: K, k, B6 h' B4 q 0 P O8 j* `2 D c( X# ^ 弗洛里安·盖依(Florian Geyer 1490-1525)-德国南部法兰哥尼亚公国(Franconian) 的骑士,在天主教改革时期支持基督新教的创始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后在1522~1525年的农民战争中领导农民起义军。 8 m/ O. {" s' U1 R# J" S 该师因为是骑兵师,所以标志由马头和宝剑组成。 n8 n% t9 \' y4 ^ R$ j7 @7 @9 \* w3 A; {. ~! | 1939年9月15日,纳粹德国抽调250名SS骷髅队(ST)成立了一支SS骷髅骑兵队。在德国侵占波兰后这支部队分散成连级编制在波兰各地"维持治安"。至1940年5月21日已增加到3300人。1941年2月25日再次扩编并正式成为SS第1、第2骑兵团,总兵力达到10个连。苏德战争爆发后,该部被派到布利巴奇沼泽地带镇压游击队。1941年9月1日,由于加入了1个炮兵营、1个自行车侦察营和工兵连、通信连、高射炮连而升级为SS骑兵旅,旅长为SS旗队长(上校): O6 x& ]* w, `" W" L* K 5 u0 `5 ]7 z) X) j: }$ M" }. W随后该部在霍尔姆一带继续镇压抵抗运动,12月20日成为莫斯科前线德第9集团军预备队。1942年1月22日,骑兵旅冒着零下摄氏45度的严寒跟随3个步兵师和第189突击炮营在卢杰夫西侧发起反击,并成功地对突出冒进的苏联第29、39集团军实行反包围。此战苏军损失坦克187辆、火炮342门,死伤27000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幸而逃过一劫。骑兵旅长于1942年3月2日获颁骑士勋章。但是该部损失也很惨,加上冻伤严重减员而在1942年4月离开前线。 0 P% C9 ] A% ^, L' _ ) r' E; D. B& LSS骑兵师 9 {9 F# B' j& g3 s* F p/ u1 d. j, C# w, E- t) _ 1942年6月21日,SS骑兵旅在位于德比卡的海迪练兵场升级为SS骑兵师,由骑士勋章拥有者威尔海姆-比特里希SS旅队长指挥。新编师拥有SS第1~3骑兵团(以下简称SS1KR~SS3KR)、SS炮兵团和自行车侦察营和工兵营、通信营、高射炮营等支援部队。9月又加入1个3号突击炮连、1个坦克驱逐连("黄鼠狼II"和牵引式反坦克炮)。全师分成"Z战斗群"和"L战斗群"分别在莫基列夫和迪米托夫镇压游击队。10月26日全师兵力为领袖(军官)161人、低级领袖(军士)677人、队员(兵)5471人,其中80%是从巴尔干各国招募的日耳曼人志愿兵。 ( x8 m) w4 w* \# v % A, l0 Q& J" d% \( u4 [# J8 [ 1942年11月25日,苏军突破卢杰夫西部战线。SS1KR(454人)和SS2KR(533人)立即赶赴突破口堵漏并在12月7日阻止了苏军前进步伐,随后这2个骑兵团和国防军第19、第20装甲师一起发起反冲击并包围苏军,消除了战线的危机。此战中SS1KR第3连连长汉斯-加尔班狄亚SS一级中队长(上尉)率领第3连击退一个苏军近卫师并杀伤苏军1500人,汉斯本人于1942年12月29日获颁骑士勋章。1943年1月25日上级发给骑兵师5辆过时的38(t)轻型坦克,然后一脚踢到塔特扬卡地区干老本行-镇压游击队。2月17日奥廖尔南部第2装甲集团军战况吃紧,上级从SS骑兵师中抽调了SS2KR、SS炮兵团、坦克驱逐连、工兵连和SS高射炮营组成"津特战斗群"作为堵漏部队前往第47装甲军战区增援突破口。在这次作战中,两名骑兵团长-古斯塔夫-隆巴尔特SS一级大队长(中校)和奥古斯特-津特SS一级大队长都获颁骑士勋章。 % Q0 W# d: V* j) a 6 E; P v+ q; ] 流血的43年 ' o! B0 g P6 O - o* h4 \* ]0 | 1943年4月20日菲格林再度出任师长(他已经升级为SS区队长),一直到7月全师都在布利巴奇、第涅伯河流域实施针对游击队的"威克塞尔I、II大扫荡"。德军在库尔斯克败北后,SS骑兵师除SS3KR外的全部兵力都被再次召回前线,于8月21日投入哈尔科夫的第42军战区。到9月初全师以惨重代价共击退苏军5次突击,9月13日师长菲格林重伤。10月16日苏军150坦克在该部前线附近的基洛维-罗克地区发起总攻。该师33第8坦克驱逐营第2连连长马克斯-施海纳SS一级大队长(作为连长似乎太大了?)指挥仅有的2门75毫米反坦克炮击毁24辆T34坦克并成功阻滞苏军攻势,施海纳于1944年3月14日接受了骑士勋章。1943年19月22日,该师得到"SS第8骑兵师"番号,SS第1~第3骑兵团改为SS第15~17骑兵团(以下简称SS15KR~SS17KR),其它下属部队番号均改为"8",但是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充。12月31日,全师仅剩领袖168人、低级领袖1082人、队员3932人。为了重新整编部队,SS第8骑兵师由铁路运送到克罗地亚境内。 & D0 C/ f' |3 v: P2 b% }; u% ], @5 f. h5 W5 e 这时从4月开始一直单独留在波兰镇压游击队的SS17KR(就是以前的SS3KR)在1944年1月16日投入戈维里攻防战,经过2个月激战完全丧失战斗力。后来以该部残余士兵加上新兵组成了SS第22志愿骑兵师"玛丽亚-特雷西亚"。 6 a! Q* `- Q& j3 p- t $ r! c: b$ N- h( P 1944年3月12日,SS第8骑兵师正式被命名为"弗洛里安-盖依"。Florian Geyer(1490-1525)是马丁·路德的支持者,也是1522年-1525年农民战争的领导人。# ?5 g* W0 U: R* z & N) t$ B. h% Y8 z1 h7 T 之后盖尔师为了训练而来到匈牙利并分散驻扎在布达佩斯南部。1944年6月30日兵力终于达到标准师配置:领袖258人、低级领袖1538人、队员11099人,大部分是从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等地招募的日耳曼人志愿兵。8月23日南乌克兰战线崩溃,罗马尼亚和苏联签订合约并于2天后对德宣战。盖尔师紧急动员开赴罗马尼亚国境附近诺伊马尔克特防御,随后被一步步打回布达佩斯,12月5日德军宣布布达佩斯为要塞,由SS第9山地军和匈牙利第1军防守,其中包括SS第8骑兵师‘弗洛里安-盖尔‘、SS第22志愿骑兵师‘玛丽亚-特雷西亚‘、国防军第13装甲师、‘费尔特海伦哈雷‘装甲掷弹兵师,匈牙利部队包括第10、第12步兵师、第1装甲师。7 b5 j! G, G/ L4 q: c! K* Y ! u5 x3 v$ z2 M" J布达佩斯攻防战9 ?/ \% S2 L; }2 r " k+ t0 k2 T1 ~6 R6 ^, x2 D4 O 1944年圣诞节,苏军完全包围布达佩斯,从而开始了长达2个多月的攻城战。当时布达佩斯城内有市民800000人,德军33000人、匈牙利军37000人,补给完全依靠少量的空投物资;围城苏军为18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旅、1个坦克旅共250000人。‘盖尔师‘负责防守塔纽普河东岸桥头堡的‘王宫丘陵‘、‘要塞‘战区,在这之前,该师在东部前线已经累计有4290人死亡或失踪、9603人负伤或残废。在这最后的战场,没有马匹的骑兵冒着严冬的飞雪转战在战壕、瓦砾、废墟之中,用‘铁拳‘、机枪和手枪进行着自杀性的白刃战。该师仅2月3日就在‘王宫丘陵‘阵地损失了8辆坦克、2门反坦克炮和1门高射炮;虽然老练的SS第8高射炮营在2月8日击落了第50架苏军飞机,但是弹药、食物、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守备部队的耐力已达到极限! * k2 P1 v$ }, f M9 e8 |4 N) L+ p* I/ |- z! q9 c, a# ]% R 1945年2月11日晚20时,德军残部开始从城东突围以期到达30公里远处的友军营地,但苏军已掌握所有情报,德军在出城时即遭到毁灭性炮击。2月16日,德军33000人中只有饥寒交迫的785人活着到达友军第3骑兵旅驻地。‘盖尔师‘所属SS16KR第6连连长艾尔哈特-梅斯拉西亚SS一级大队长率数十人血战生还,突围后艾尔哈特接受了2月9日就颁发给他的骑士勋章。SS16KR第4连连长约阿西姆-伯斯菲尔特SS一级大队长、SS15KR第2连的一名排长赫尔曼-马林克格雷SS三级中队长(少尉)、SS第8炮兵团第1营营长哈里-菲尼克斯SS一级中队长(上尉)带领极少数士兵突围成功,3人在2月21日获颁骑士勋章。 $ Q. @6 J" b2 l7 b) d/ H q* H7 G. t7 ?8 r j 1945年2月,盖尔师在布达佩斯消失了,极少数生还者却还要为德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被编入党卫军第37志愿骑兵师‘吕佐’,于5月8日在奥地利迎来了末日。* y, D- u1 x" Y$ [' {# r) v# m) z 6 E+ J Y, G; {, t0 c3 o: B评价1 |/ s9 J! [1 Z7 z* K( f/ G( [ ' b* n8 x& ~9 s. x 党卫军第8骑兵师有多人获颁骑士勋章,拥有较强的战斗素质,但它总是被当作地方警察或堵漏部队执行一些并不适合快速骑兵的任务,在战争末期更是被投入了骑兵最不擅长的城市战。显然上级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小伙计来使唤,它可算是最倒霉的党卫军部队 9 th SS-Panzer-Division Hohenstaufen ) b9 w: s t4 E. i* F" @! X. |* D2 [
第9“霍亨施陶芬”(Hohenstaufen)装甲师 ![]() ![]() / z" u8 o E& D7 w1943年,德国人,1945年投降" N, o! N1 h) \( E9 G 8 f- ?0 z2 c" F! H" E$ l 编制:+ F) S+ a9 Z7 N' J, U9 u* \ 第19、20装甲掷弹兵团 ; M3 }1 n: W4 X( C) y) q第9装甲兵团 . S! B' {7 i6 t, Z第9装甲炮兵团 : j O* I. _% p1 C6 s3 b- r第9装甲侦察兵营 : l6 q8 b! X6 i$ F1 ]+ M: w第9防空营% o3 z% G3 f3 _ 第9装甲轻步营 , o5 Y7 o% v* v* J0 v% {第9工兵营 " E& [3 s. @. Z3 ^0 T% S1 B: O! `第9后勤营 5 u U4 A5 |8 R- S. D& L3 S Y) q% Z. a* Y 4 F/ m/ n; J; e2 [ 9 l3 Z, i( I3 Q8 @1 X霍亨斯陶芬:1138年~1250年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该家族最早在德国西南部的斯华比亚(Swabia)和阿尔撒斯(Alsace)地区。其名字"霍亨斯陶芬"来自于家族祖先们在德国南部的城堡-斯陶芬(Staufen)。 后来由于在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纷争中支持撒里族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使得家族实力崛起。后来第三次东征的领导者之一——腓特列·巴巴罗萨皇帝即是其家族成员之一。& w, }3 m1 G/ f. o1 e; j4 p 该师的标志是代表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字母"H"加一把宝剑 & q) ]) u: k0 s1 y2 f! g i1 X! M$ G4 @$ v. e + N6 ]/ e \' f5 E8 n$ ~. D1942年,希特勒批准武装党卫队扩建两个新的装甲师,这两个师的未来及命运在许多方面都是如此的相似:都作为装甲师建立,但起初都只被编为摩步师;编号分别为第九和第十;都以德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来命名。这两个师就是SS第9霍亨施道芬装甲师团及SS第10弗伦茨堡装甲师团。不过由于当时德国兵源已因长期作战而枯竭,只好征用帝国劳工队的人员,年龄大多仅有18岁。9 }: e" G v3 @4 R% b3 V( C. S . [3 ~9 [; j2 ]6 x" n$ f' e# Z' } 霍亨斯道芬装甲师建立于1943年1月,编号为第九。1943年2月8日,在其人员集结完毕后,该师被拉到巴黎以东的马里莱营进行训练。二月,来自LSSAH补充营的两个分遣队加入到该师之中。2月中旬,由党卫队旅队长威廉.比特里希(威利)出任指挥。人员的短缺是该师在建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征召志愿兵的工作进行得尤为困难,SS官员不得不从他们掌握下的国家劳动服务中心抽调人员。最初,只有建制的70%的兵员到位。霍亨斯道芬是支年轻的队伍,其大约60%--70%的人员出生于1925/1926年,也就是说,在1943年,该师的3/4的兵员都只有大约18岁。在征兵的过程中,SS也曾向盟国求援,尤其是匈牙利。在整个1943年,霍师都驻在法国,进行训练并为以后在D集团军的战斗行动做准备。依靠比特里希出众的能力,霍师的训练进行得极为严格,训练科目涵盖了各个方面,其命运不由他不这么做。训练中尤其强调了反空降科目,这对它明年在安恒(荷兰)的行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5月,霍师被配置到第15军并被运到伊布里斯地区,6月,它又赶到亚梅斯地区以接替15军中一支被打烂的装甲师。随后自43年6月至该年年底霍师都在进行进一步的训练。 : X- ]) r) L" K m- u# y% X* A; ^5 j 1943年10月,霍亨斯道芬师的一个火炮营被分离成为独立部队;随后引进了黑豹(Panzer V ausf G)坦克。同一时期,改师由装甲掷弹兵师改编为装甲师,其实这无非是名词之变,该师从建立伊始就有足够的坦克被称为装甲师。10月26日,霍师的第1第2步兵团被改编为第19和第20步兵团。整个十月,霍亨斯道芬师就是在这么折腾中度过的。十月上旬,霍亨斯道芬装甲师和SS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共同组成了党卫军第四装甲军,由HQ军直接领导。十一月十二日,霍师第2步兵团第15 摩托连被派往新建的SS第16师"全国领袖",组成了其侦察部队的骨干。还有另一些部队脱离了该师,其中包括一个防空连和一个侦察部队。1944年1月,霍亨斯道芬师归属于党卫军第一装甲军,二月中旬,它被运到了尼姆斯亚威农地区以接替"李尔"教练装甲师,在那个时期,霍亨斯道芬依然处于磨合阶段,许多人认为它已经可以应付战争,于是,于是该师与它的姐妹师弗伦兹伯格组成了保尔.豪瑟(Paul.Hausser)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 * b) ` v. c" ?, \. F4 p4 E0 X; t6 p2 p2 E, I7 y3 A 1944年4月,该师和弗伦茨堡师团组成新的SS第1装甲军团,由豪赛尔统帅。它第一次参战的作战地点在苏联的塔波地区,因成功地解救出被围德军,首战就立下大功。在诺曼底战役中,该师受到盟军的战斗轰炸机密集攻击而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战斗。但后来与蒙哥马利属下的英军第4伞兵旅及波兰第l伞兵旅在安亨展开决战,并迫使被围困英军缴械投降,多少挽回了些面子。霍亨斯道芬,一个神圣的德意志家族,该家族最鲜为人知的便是著名的弗里德里希.巴巴罗萨(巴巴罗萨计划亦得名于此),他死于1094年。他的儿子,小弗里德里希为自己在斯华比亚(德国西南)的施道芬建了座城堡并且自立门户,于是便有了历史上的霍亨斯道芬皇族。当肯拉丁.霍亨斯道芬于1268年在意大利被斩首后,由于他没有留下子嗣,霍亨斯道芬家族就此断种。武装党卫队第九装甲师也许注定要以弗里德里希.巴巴罗萨的家族为名,因为在希特勒眼中巴巴罗萨是位了不起的英雄。 9 r( H3 n$ C L( F! k! D/ B+ u" O 8 Y. Z, K Q7 h6 z& e ) z. |/ { Q3 g4 O4 y# q2 @8 |9 Q4 v 对东线的德国人而言,这是一个十分危急且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44年3月,形势近乎灾难,德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在塔纳波尔陷入了俄国人的包围。该月中旬,俄国人冲到了波兰边境,希特勒命令他的四支装甲师弛援东线,它们是党卫队第二装甲军的霍亨斯道芬装甲师和弗伦兹伯格装甲掷弹师,国防军的李尔装甲师和第349师。霍亨斯道芬向东行直指波兰,在位于塔纳波尔远东的兰姆伯格发起了头一次反击,但由于春季泥泞地面的阻碍,许多坦克还没有上前线就陷在了泥里。4月5日,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开始进攻。由SS第2装甲军从侧翼包抄,在激烈的战斗之后,霍亨斯道芬师打穿了由苏联第一坦克军把守的防线,其前锋遇到了被围困已久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并帮助后者最终解围。 8 Y( z8 P3 P( j* T- `: N$ g. ^1 U( C2 {/ D. ], n" N 当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时,霍亨斯道芬师正在乌克兰北部进行休整并准备即将在科维尔发动的新一轮攻势。6月11日,鉴于形势突变,希特勒命令取消进攻计划并把SS第2装甲军火速运回法国。第三帝国现在陷入了两线作战。12日,在东线战斗了4个月的霍亨斯道芬装甲师离开波兰,随SS第2装甲军开赴法国。- y! d4 e) M. X: `# ^ 9 F1 g( z I+ O+ S3 W 据报道,霍师在6月16日抵达德法边境。由于在半路上遭到敌空军不段的骚扰,豪瑟直到23日才宣布全军抵达目的地。他的主要任务是抢先发动一次进攻以打散盟军的部队,但现在看来为时已晚,在这两个装甲师抵达之前盟军已经建立起了牢固的立足点。明眼人会马上发现从那时开始,德国人被赶出法国只是个时间问题了。霍亨斯道芬师于6月28日投入战斗,是日该师在在卡恩西南与英军激斗一场,双方为了一个小村进行了严酷的争夺,德国人最终败下阵来。7月霍师协同友军一同粉碎了加拿大部队的进攻。7月底该师把德普西将军的部队打回到维莱博卡日地区一战打得非常精彩。8月中旬,十九个德国师(包括5个SS师)发现它们被美第三军和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包围,这就是著名的法莱斯突出部。唯一可能的出口在法莱斯和阿根坦间的狭窄地区,第5装甲集团军(包括SS帝国师和霍亨斯道芬师)由于机动性较大,完整地逃出了包围。就在钳形包围圈合拢之前,凭借8月21日的一次反攻,第5装甲集团军从包围圈中又救出一些部队。8月22日,德军开始大撤退,SS第2装甲军奉命撤退到塞纳河以北安全地区。( M7 [, d' \1 Z: S) {: n . \- t7 c: W$ r. H9 z 自6月初抵达诺曼底到8月22日撤退,霍亨斯道芬师没有任何的休整和补充。比特里希于6月下旬接任SS第2装甲军军长,霍师师长由SS区队长施塔德勒接任。天有不测风云,7月下旬,施塔德勒在战斗中严重受伤,师长一职又落到了SS区队长弗里德里希.威廉.博克身上。此后,B集团军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元帅命令SS第9师于9月3日在荷兰与他汇合。连续战斗了两个多月的霍亨斯道芬师终于有了休整的机会。在向北撤退的过程中,霍师提供了一个营以协同防守缪斯河一带,这是布鲁塞尔的南部屏障。其主力则跨过菏法边境,于9月7日抵达安恒(又译为阿纳姆)地区。9月10日,霍师等待已久的命令终于传来:SS第9师的残部(据估计仅有原始编制的10%,2500人左右)返回德国进行彻底的休整和补充,并将其现有武器(主要是两个营装备的榴弹炮和卡车等装备)转交给继续留在安恒的SS弗伦兹伯格师使用。就当9月17日,全师准备起程返回德国时,英国第一空降师在安恒侧翼接近内伊梅跟的地带登陆了,这是“市场.花园”计划的一部分,即英空降部队在安恒登陆,把那里休整的德军打个措手不及。这也是盟军新的攻势的序幕,如果成功的话,可能把德国部队完全切断在海岸,那里有重要的V2导弹发射基地和补给港口安特卫普。然后可以在短期内解放荷兰北部,这就意味着盟军可以从北部地区进入德国,从而将使整个战争提前几个月结束。 * g4 V5 a$ T% a% _1 e% }- i* }( \3 N0 R* W , H& ^& N- y2 b9 h; @: ` 在莫德尔的命令下,霍亨斯道芬师的残部组成SS"哈泽尔"战斗团,随后比特里希迅速下达了以下命令:% `6 ~7 C5 Q9 Z/ z+ F , o3 A @7 ?$ y 1:对安恒和内伊梅根方向进行侦察。0 `6 U0 G+ E8 A4 R/ h 2:全师立即行动,夺取安恒大桥并消灭在安恒以西的欧斯特比克登陆的盟军。 2 n0 H% I. d6 e! C) [1 j"速攻是必要的手段,我们的目标是夺取并坚守住安恒的大桥。"SS哈泽尔战斗团向安恒进军,霍师的两个营和第6空降团的两个营承担起了埃因霍恩后部的防守任务。4 Y+ j/ f$ Z" ?* L5 q3 A4 Z, a 0 K$ q( y# S, Q/ v6 | 4 W+ u0 P6 }9 f% Z5 | 9月18日,在轴心国部队的反击下,盟军的攻势明显减弱了,20日,霍师的装甲侦察部队越过了安恒大桥,桥的北部被弗伦特上校的英国空降兵占领着。在四天紧张的战斗之后,这支几乎没有重武器的空降部队被霍亨斯道芬师的火力完全压垮了。SS的第9师,1943年就在比特里希的带领下着重进行过反空降训练,于21日赢得了战场上完全的优势,他们竭尽全力,以期将英国第1空降师彻底摧毁。25日和26日,不少英国官兵做了德国人的俘虏,29日,这支曾英勇作战的盟军空降部队投降。对SS第9装甲师而言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胜利尤其属于哈泽尔战斗团的指挥,SS旗队长华尔特.哈泽尔,他于9月28日获得骑士勋章。 / J7 a* a5 t5 i9 ]. o% | % a, @, [1 \! m3 z S4 Z: e 在这次战斗之后,霍亨斯道芬师被运回西德进行休整,1944年10月,全师分驻在孟斯特,哈姆,帕得伯恩等地区。在德国的这段时期,全师吸收了空军人员和其它部队的残余人员,SS哈泽尔战斗团也得到了补充。随后全师被运到亚琛附近的孟斯特拉法集中。在那里,隶属于第6装甲集团军,全师继续休整以准备即将在阿登发动的进攻。第6装甲集团军集中了霍亨斯道芬装甲师, LSSAH师,帝国师和希特勒青年师,这几乎是德国陆军最精锐组合,集团军司令即SS一级上将约瑟夫.迪特里希。他的任务是从北方发动进攻,从侧翼攻取盟军主要的补给港口安特卫普。突出部战役(阿登战役)于1944年12月16日打响。霍亨斯道芬师协同SS帝国师和国防军560师一同行动。12月18日,霍师和帝国师共同在马尔梅迪和圣维特之间的密林中发动了进攻。然而只有在18师和62师从东部,霍师和帝国警卫旅从北部共同进攻下,才勉强打下了圣维特。霍师随后又在维萨姆陷入激战,最后力量耗尽被迫撤退。起初,在阿登的全面进攻进行得红红火火,但仅过了两天,大约50个德国师的进攻能量就似乎消耗殆尽了,希特勒的赌博从一开始就是注定要输的,德军在西线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以失败告终。这次战役中,由于道路的堵塞和燃料的匮乏,许多精锐部队根本没有完全投入战斗,进攻于1945年1月18日结束。 ; [1 S; E4 [9 o ; v8 ^2 H+ h9 M L) j! a4 c 45年3月3日,霍亨斯道芬装甲师被用铁路运到了匈牙利,隶属于第2装甲集团军。苏军的攻势比诸盟军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布达佩斯西部,霍亨斯道芬师在进攻中损失惨重,3月中旬,地面进攻被迫停止,几乎已经打到多瑙河的霍师不得不后退。正是这次后退激怒了希特勒,他大发雷霆扬言要收回SS第1,第2,第9,第12师官兵所获得的所有勋章和奖励(就是很出名的“巴拉顿湖反击”)。霍亨斯道芬师的残部被组成了一些战斗团,他们从匈牙利拼命逃到了奥地利。% V/ k4 J1 C9 N1 ?' [ 1945年5月初,霍亨斯道芬装甲师在奥地利施泰尔地区向美军投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