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6

 学中医书馆 2013-01-06
百合固金汤
熟地9克、生地6克、麦冬4.5克、百合3克、炒白芍3克、 当归3克贝母3克、生草3克、元参2.5克、桔梗2.5克,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本方主用于肺为虚火所伤而致的咽痛、喘咳、痰中带血、手足心热、下午烦躁、咽干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或脉虚大、尺脉弱小诸症。肺为水之上源,肺伤则不能滋化肾水,肾中虚火上炎,肾脉挟咽,故咽痛;火上熏肺,故喘咳;火郁生痰,火动血络,故吐痰血。方中用二地益肾滋水,退烦热为主药;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润肺清热为辅药;玄参滋阴降火利咽喉,贝母散肺中郁火而除痰,归、芍养血以防肝火之动为佐药;桔梗载药入肺而清金为使药。本方虽以二地为主药,但其治疗目的不在于补肾,而在于清金保肺,百合、麦冬为有力之辅药,故名以百合固金汤,其制方之义,可了然明白。目前临床上常常把百合的用量加为6~9克。
我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时,常根据症状的不同而进行加减增损。例如:咽喉干燥疼痛明显者,把生地加至10~15克,玄参加至9~12克,另加青果6~9克;喘咳明显者,把百合加至9克,另加蜜炙紫苑12~15克、炒苏子9克、蜜炙杷叶15克、蛤蚧尾粉1.2克(装胶囊分两次随汤药冲服);痰黄而多者,加瓜蒌20~30克、天竺黄9克、金沸草9克,贝母改为9克;咳血明显者,生地加至15~20克(或更多些),百合加至9~12克,玄参加至15克,另加生藕节30克、白芨9克、黑山栀6克、炒苏子9克、三七粉1.5克(分两次随汤药冲服)。我曾用此方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大咳血,血止后,再服十余剂巩固疗效,然后去山栀、藕节,另加生白术、茯苓、半夏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以杜生痰之源,每收理想效果。
近些年来,有人报导用此方治疗矽肺,取得了一定疗效。我用此方治疗矽肺时,常用于二、二期矽肺,有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者,并加炒苏子9克、白芨10克、茜草炭12克、海金沙10克、菖蒲9克、天花粉10克、鸡内金9克,对平喘止咳、化痰止血、恢复体力有较好的效果。总之,治疗矽肺病也要辨证论治,不可死板地固定一方不变,要随证候的变化而加减变化方药。
百合固金汤与补肺汤(蜜炙桑白皮6克、熟地6克、人参3克、蜜炙黄芪3克、五味子3克、紫苑3克)、补肺阿胶散、紫苑汤俱治肺虚咳嗽。但前方治肺被虚火所伤而咳嗽咽痛等,偏治肺阴虚不能生水,肾火上炎之证。补肺汤则偏治肺气虚,子病累母,脾气亦虚证。  肾为气之根,故方中以熟地滋肾,以五味子收肺肾之气,但总以温补肺气为主,金旺水生,咳嗽自止,但要注意肺中有实火者忌用此方。补肺阿胶散(阿胶、马兜铃、炙甘草、牛蒡子、杏仁、糯米)偏治肺中津液不足,口干气哽,咳嗽少痰之证。紫苑汤(紫苑3克,阿胶3克、知母3克、贝母3克、桔梗1.5克、人参(或党参)1.5克、茯苓1.5克、甘草1.5克、五味子12枚)偏治肺伤气损、气阴两虚、劳热久嫩、痰中带血之疾。
我曾用此方减熟地、当归,加生石膏(先下)30克、知母9克、瓜蒌30克、苏子9克、沙参9克,用于治疗肺阴虚咳嗽、口渴痰黄、痰中带血、面晦消瘦(胸部X光拍片右肺有阴影,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服药30余剂后,诸症消失(肺中阴影亦消失)。
肺气虚咳嗽、痰白、畏冷、气短声低者,忌用。
玉屏风散
黄芪30克、防风30克、炒白术50克,共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2次。现代常将此作为汤剂服用,药量酌减。
本方的用量,各书不尽相同。例如《世医得效方》为黄芪180克、白术120克、防风60克,《医宗金鉴》为三药等分,本方是采用《成方切用》引《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方的用量,与《丹溪心法》方相同,惟黄芪为炙者。今仍从丹溪原方,其他用量可供参考。
本方主用于气虚、卫表不固、自汗不止,容易感冒风寒之证。
表虚、卫外之气不固,津液外泄,故自汗不止;阳气不能卫外,故易患感冒。本方以黄芪补气,实卫固表为主药;白术健脾补气而壮肌腠,以助黄芪益气固肌表之力作为辅药;防风本为风药,善走全身皮表,黄芪得防风而固表之功更为增强,且疏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可祛全身之风邪而不伤正,故用为使药。三药相合,有黄芪固表而外有所卫;有白术固里而内有所据;防风遍行周身既驱已有之风邪,又防再来之风邪。表里皆固,风邪不得入侵,使人体如得屏风之围护,固以“玉屏风”名之。
我曾用此方加味,治愈一女青年经常很感冒病,每一发病即鼻塞,全身起小粒状浅红色痒疹,影响睡眠及学习,每月可发生2~3次。经多方治疗,数年未愈。我用:生黄芪9克,白术5克,防风6克,连翘10克,忍冬藤20克,苍耳子9克,白藓皮20克,红花6克,苦参12克,丹参12克,桑枝30克,水煎服。其进6剂,症状消失。嘱上方隔日一剂,再服6剂,然后改为隔2~3日服1剂,再服7剂。半年后追访,来再发生过感冒病。
我还曾用此方合桂枝加附子汤随证加减(兼盗汗者,加生龙、牡各20~30克(先煎)、地骨皮9克、炙鳖甲15克(先煎);兼心悸气短者加生龙齿15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茯苓15克)治疗几例久治难愈的自汗症,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如属卫气虚、表不固,风邪乘之而频发频止者,我常用本方加白芷9克、细辛3克、辛荑9克、苍耳子9克、荆芥穗9克,再随证加l~2味药,常收满意效果。
对卫气不固容易患感冒的人,我常用本方为细末,每次用3~5克,煎水去滓,饭后服,一日3次。要注意用量不可过大,轻量常服,效果反而明显。用开水彻泡后服用亦可。以上个人用法,谨供参考。    本方3味药,用相同的量,水煎服,名黄芪汤,洁古老人用此以代桂枝汤,治疗春夏发热有汗,恶风寒,脉微弱之证。如恶风重者,可加桂枝。
本方既可对卫气虚、表不固而易患感冒之人,作为预防之用,又可治疗气虚表疏、患感冒、自汗而表证不解又不可用疏散发表之剂的患者。
注意对卫气不虚,表有实邪的感冒,不可使用。
石斛夜光丸(《苏沈良方》)
石斛15~21克、天冬60克、菟丝子23克、人参60克、茯苓60克、甘菊花23克、山药23克、麦冬30克、熟地30克、肉苁蓉15克、青葙子15克、生地30克、枸杞子23克、羚羊角15克、草决明23克、杏仁23克、五味子15克、白蒺藜15克、川芎15克、炙甘草15克、黄连15克、防风15克、枳壳15克、乌犀角15克(现应取消此品)、牛膝23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2次,每次1丸,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此丸主治肝肾两虚,虚火上犯,而致目光不敛,瞳孔渐散,视物昏花,瞳孔淡白或淡绿,昏如雾状或黑花,或视一为二(复视)等内障诸症。
肝开窍于目,肾主瞳仁,肝肾不足阳衰阴弱,不能升精于目,故致上述诸证。方中以二冬、二地、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五味子、牛膝等滋阴之品以补肾肝之精血;又以人参、炙甘草、茯苓、山药等甘温益气之品以培补脾胃之健运;往以蒺藜、甘菊、川芎、枳壳、防风以行气疏肝,青葙子、草决明以散风明目,黄连、羚羊角等以清热泻火;又籍石斛之妙合脾肾,清而行之,使脏腑合德,升精归明,专精于养目复明。又取补上治上制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的精神,故配成蜜丸,缓缓取效。
本丸主治内眼疾病而致的视力障碍。我曾用此丸配以应证汤药,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等。配以应证汤药合本丸再加磁朱丸,治疗白内障(早期),对恢复视力有一定功效,但须较长时间服用。
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亦治内障目昏视力减退之证,但偏用于心肾不足,肝火上攻所致之目疾。本丸则偏于治疗脾肾不足,肝经虚火上犯所致之目疾。
对肝经实火上攻头目而致的目赤红肿,云翳外障等症者忌用本丸。
还少丹(《杨氏家藏方》)
熟地15克、山药45克、牛膝(酒浸)45克、枸杞(酒浸)45克、山萸肉、茯苓、杜仲(姜汁炒)、远志、五味子、楮实(酒蒸)、小茴香(炒)、巴戟天(酒浸)、肉苁蓉(酒浸)各30克、石菖蒲15克、枸杞子15克,共为细末,炼蜜加枣肉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每次1丸,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会饮酒者亦可用温黄酒进服。
此丸主治肾、脾、心三脏虚损,精血不足,神志俱耗,体倦腰酸,羸弱乏力,不思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牙齿浮痛,未老先衰等证。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心主神明为人身之主宰,先后二天皆固,神旺精足,则老可还少。两肾中间命门之火为先天真阳,此人衰微则无以熏蒸脾胃,脾运不健,饮食减少,而精气日衰。方中以肉苁蓉、巴戟天入肾经血分,小茴香入肾经气分,共补命火,火旺则强;以熟地、枸杞补肾水以济火,使命火不亢不害;杜仲、牛膝补肾以壮腰膝;茯苓、山药渗湿补中以助脾;山萸肉、五味子补肺肾而固精;远志、菖蒲通心气而交通心肾;大枣补气益血,润肺强脾;楮实助阳补虚,充肌壮骨,水火平调,脾肾交补,兼能益心。久服身体健壮,精血充足,自然返老还少。本方去茯苓,加茯神、川断,名打老儿丸,意思是说其母服此丸年过百岁,还因其老儿子不愿服本药而打之令服。
我曾用本方适当减量作为汤剂随证加减,冶疗慢性脊髓炎、脊髓痨、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表现为肾脾两虚证者,有较好效果。一般我常加用附片、紫肉桂、金狗脊、鹿角镑、淫羊藿等,去五味子、楮实、小茴香。尿失禁者,不去五味子,另加覆盆子、桑螵蛸、台乌药等。
以遗精阳痿之疾,属于脾肾两虚或心肾不交者,我常投以此丸兼服知柏地黄汤加远志,或兼服金锁固精汤。兼有肝经湿热而遗精者,可用龙胆泻肝汤随证加减同时服用此丸,往往取得满意的疗效。
此丸为养生强壮之剂,须缓缓常服。如有烦热,可加栀子仁30克;如膝软、腰腿无力,加续断30克;如滑精,可去牛膝,加川续断60克、朱丹溪用此方去楮实,名“滋阴大补丸”。“阴”指肾而言,因为肾为阴脏。
第3讲
发散、和解、表里同治的方剂
“发散”剂又名“表散剂”、“解表剂”。指具有发汗、疏散、解表功效,能治疗表证的方剂。但解表又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益气解表、滋阴解表、化湿解表等等不同,所以使用表散剂要随时注意温、凉、辛、燥和配伍宜忌等不同,不可胶柱鼓瑟。
对半表半里之证,须用和解之剂。但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可见和之意义很广,应细细体会。
表证宜发汗疏散,里证宜清热攻下或温补阴阳。对于表证未除,里证又急,表里同病者,则须用表里同治之剂。仲景有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诸法,后人师其意,又创有防风通圣散、五积散等方。学者应引而伸之,比例善用,因类而广之,不可刻舟求剑。
麻黄汤
麻黄(去节)6~9克、桂枝5~6克、杏仁(去皮尖)5~9克、炙甘草3克,上药麻黄另包,用水600毫升,先煮麻黄。煎至400毫升时,再加其他三药共煎,取药汁150毫升为第一煎;然后再加水250毫升如上法煎取药汁15o毫升为第二煎。将两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共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次服150毫升。服药后卧氏盖被以温暖取微汗。服一次即出汗者,可停服第二次药。如服第一次药后,未出微汗,的过4~5小时可继服第二次药。第二次药服后,如仍未出微汗,可再煎一剂药(煎服法同前)继服。以取微汗为度。有的人服4~5次后才取效。
附注:(1)文中所说的水量及煎取药汁量均为大概而言,或稍多些,或略少些,须看具体情况而定(如火的大小、容器、气候、量器等等),不可机械死板。见煎汤药,方法基本如此,即分为第一煎、第二煎,然后,把两煎药混合,再分两次服。(2)本方的煎法详细写出,可供各地参考。以后各方剂中则简称第1煎取汁若干,第2煎取汁若干,不再详述,以免重复。
本方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有辛温发汗,驱散在表的风寒之邪从汗而解的作用。主治伤寒太阳表实证。具体症状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骨节疼痛,胸满而喘,畏冷无汗,口不渴,其脉浮紧或浮而略弦。
风寒之邪伤人皮表,使人产生脉浮紧、无汗、头痛、身痛、恶寒发热诸症状者,为太阳表实证。凡遇表实证,应用辛温发汗法来解表散寒。本方以麻黄辛温升散为主药;辅以桂枝辛温助阳,能助麻黄之升宣,味甘固表,节制麻黄之太散。其证属实,故必以麻黄为主药而不可颠倒。更佐用杏仁之苦温而降,既温助麻黄逐邪于玄府(指皮毛窍孔而言),又肃降逆气于肺胃;更使以甘草之甘平,佐桂枝以和内而拒外。饮入于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溱溱汗出,使在表之邪随汗尽去而不留,头痛、寒热、气喘、身痛等症自然得解。此方为张仲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示后人以辛温解表的组方方法。历代医家在此方的启发下,根据具体情况又创造出不少辛温解表的有效方剂。
本方去桂枝加生石膏,为麻杏甘石汤,用于治疗肺有郁热,表有风寒,发热而喘,身热无汗之证。去桂枝、杏仁,加附子、细辛,为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用于治疗伤寒少阴病,恶寒无汗,少精神,脉微细之证。本方去桂枝,名三拗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而头痛、身热、咳喘之症。
我常用此方去桂枝加苏子10克、炒莱菔子10克、炒白芥子6克、半夏10克、橘红12克、茯苓12~15克,我命名为麻杏二三汤。用于治痰湿盛、白痰多、气逆脉滑的胸闷气喘症,每多取效。咳多者可酌加紫苑、杷叶各12~15克。
桂枝汤与本方均为服后取出微汗,但二者主治截然不同。桂枝汤主治头痛、恶寒发热、身有汗、脉象浮而缓的风寒表虚证;而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一虚一实,不可混淆。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1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溱溱汗出。服麻黄汤后,则须多盖些衣被,“温覆”取汗,不必喝稀粥。桂枝汤中须有生姜、大枣辛甘相助,麻黄汤则不用姜、枣免妨麻杏之力(生姜偏于横散达肌表,反碍麻黄之迅速升散全身;大枣味甘易泥膈,妨碍杏仁肃降而不利于喘)。
九味羌活汤、人参败毒散均为辛温解表,治疗感冒风寒,有发散功效的通用方剂,但前一方中加有生地、黄芩,后一方中加有人参、柴胡,用于我国东南方气候温和多湿之域身体素质较虚之人,可代替麻黄汤,服之既能扶正托里,防热化湿,使发散之中不致伤正,与麻黄汤之纯为发散风寒,只能用于伤寒表实证者不同。故前二方老人、小儿皆可服用,麻黄汤则适用于西北方气候寒冷,伤寒较重,身体壮实之成人。
注意:服麻黄汤后,必须多盖些衣被而取微汗。仲景称此为“温覆”取汗法,取汗后,如汗出、发热仍不退者,则不可再用麻黄汤,可改服桂枝汤。
一般说太阳表实证脉象为浮紧,但也有的由于高烧无汗而脉象呈现浮而较数者。对于脉象浮而兼数的太阳表实证患者,须注意仔细进行审辨,当患者确有明显的恶寒、无汗、体疼,没有口渴症状时,才可使用。如果脉浮数而口渴,并且恶寒不甚者,则不可用麻黄汤,应按“温病”进行辨证论治。正如《伤寒论》所说:“太阳病,发热而渴者,为温病。”
以本方随证加减可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或“发热待查”患者,辨证属于太阳表实证者。主要症状特点是身热、怕冷、无汗。
我曾用麻杏二三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之痰多气逆、舌苔白腻、脉滑者。再加诃子5克、茶叶6~9克,可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哮喘性支气管炎之舌苔不黄、不口渴、大便不干者。
本方禁用于风热表证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