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考孤儿悲剧:别让不坏的选择变成没得选择

 Eosun 2013-01-06

兰考孤儿悲剧:别让不坏的选择变成没得选择

2013-01-06 08:18:09 央视网 【  

    1月4日,河南兰考县收养孤儿和弃婴的“爱心妈妈”袁厉害家中发生火灾,造成7人丧生。此前,据媒体公开报道,47岁的袁厉害,在兰考县人民医院门前以摆摊为生,自1986年至今,她收养的弃婴已超过100个。

    悲剧过后,现实显得触目惊心。人们发现,失火的两层楼是自建房,几十个孩子平时就挤在狭窄的房间里生活,火灾发生之时,消防车甚至无法开进狭窄的胡同救火。

    对于责任在谁?袁厉害还是当地民政部门,说法不一,且不论目前新闻报道中各方说法孰是孰非,于情、于理、于法其实应该做个基本面上的厘清。

    于情,袁厉害多年来收养弃婴,承担了本不属于她的责任,但她又被曝只给予了弃婴最低的生活需求,孩子们没有干净的衣服,缺少营养健康的食品,有媒体用“命若垃圾”来形容这些孩子的境遇,按照普通人的常识理解,收养这些孩子已经不易,对于她的付出应该给予肯定和尊重,毕竟她做了当地民政部门无论是何种原因没有做的事情。

    于理,当地没有能够承担收养责任的福利院,袁厉害的收养,拯救了百余位孩子,并且得到了当地的默许,也就是说袁厉害的收养行为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一场火灾暴露出多种问题,在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上面,袁厉害显然没有做好;而当地民政部门既然知晓而未能履行应有的责任,也难辞其咎。

    于法,曾经有人举报袁厉害有借收养孩子牟利的嫌疑,袁厉害在媒体面前也承认有选择性地给别人送养孩子的事实;当地民政部门也承认,按照收养法的规定,袁厉害不具备收养资格,对她的定性是“非法收养”。显然,袁厉害不够合法,但当地民政部门的“无法强制执行”是否又能成为合法的对此事不作为的开脱呢?

    可以看出,情、理、法上的矛盾和悖论在火灾过后依然是一笔糊涂账,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

    当舆论蜂拥关注被烧死孩子的悲剧时,相信当地政府会接手剩余孩子的收养问题,袁厉害甚至有可能被剥夺收养权利。需要指出的是,其实像袁厉害这样的收养人并不是特例,媒体早已报道山西等地同样有类似情况,同样的恶劣条件,由私人收养弃婴的事实并不鲜见。

    关注这个问题,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就像我们反思校车安全的时候,有人认为应该全面取缔“黑校车”,却忽视了家长们道出的“没有‘黑校车’,孩子上学更难”一样。一哄而上,运动式地取缔,虽然直指问题的实质,却忽略了实际层次上的困境,导致问题不能真正解决。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等机构推出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称,有50%以上的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家庭寄养(不等同于收养),既缺乏资金,又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被遗弃孩子的福利保障面临严峻的困难。

    最安全的校车需要政府按照严格标准投入资金支持,最好的收养模式需要政府、社会的全力支持,这些都有国际成功经验的参考,也应该成为亟需努力的方向。但农村孩子上学,一天也等不起,被遗弃的婴儿,一分钟也等不得。

    有时表彰她的爱心,有时又批评她的不合法。当地对待袁厉害的这种暧昧态度恰恰触碰到收养等类似问题的现实:在所有差方案中选择一个较好的,并且致力于完善它,是解决当下中国很多现实问题的无奈选择。百分之百合乎情理的终极价值判断的思路有时会不那么接地气,让直面现实的判断路径成为常识,或许才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冷思考。

    当然,即使缺少足够的条件建福利院,政府和其它公益组织依然可以做到留心火灾等安全隐患,改善孩子居住的卫生条件,阻止袁厉害超出能力的一味收养等。反思悲剧,去考量如何让这种私人收养方式做得更好,恐怕才是最实际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