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
辨证论治 老年性痴呆症,现代医学虽有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血管痴呆之分,但就中医辨证分为虚实两方面。虚主要是肾虚和气血亏虚,实主要是瘀血、痰火。因此治疗中必须根据虚实的孰轻孰重而分别施治。 2.1补肾填精法 治疗本病常用龟龄集、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药用熟地、萸肉、怀山药、龟版、鳖甲、何首乌、枸杞子、当归、仙茅、补骨脂等。经验方桑女三甲汤(桑寄生、女贞子各20g,白芍、天冬、熟地各15g,龙骨、牡蛎、龟板各30g)以及养阴益肾汤(枸杞子、制首乌、玉竹、女贞子、麦冬、灵芝、石菖蒲、赤芍、郁金各10g,川芎12g,丹参30g,菊花6g)对脑血管性痴呆早期有效,可以选用。 2.2活血通窍法 用癫狂梦醒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柴胡、香附、红花、桃仁、赤芍、川芎、郁金、半夏、陈皮、丹参;若神志淡漠加入菖蒲、远志,或麝香0.1g吞服,以加强通窍活血之力;若久瘀化热,躁扰不宁加山栀、生军以清瘀热。此类病人忌补,补则壅,应疏通脉道,推陈致新,常于方中加水蛭一味,以其味咸,入肝经血分,其性与瘀血相感,破瘀而不伤气血,常用量为1.5~3g加入同煎或研粉吞,并辅以通天草,轻清上逸,引药入于脑,颇有所获。实验证实活血化瘀能提高神经元的代谢机能,减少星状细胞水肿,增加脑血流量,对改善脑功能十分有益。 2.3益气养血法 临床表现为终日沉默,不饮不食,说前忘后,生活不能自理,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小溲自遗,舌淡脉细。可用益气聪明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升麻、葛根、蔓荆子、赤芍、川芎、当归;夜寐不安加炒枣仁、远志、夜交藤;小溲失禁加金樱子、补骨脂、芡实。在临床上本法治疗轻度患者疗效较好,但疗程较长,根据“脑髓纯者灵,杂者钝”的观点,在方中加入丹参、水蛭等活血化瘀药,使疗效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4清热涤痰法 治当清热泻火,涤痰开窍,方用和黄连温胆汤加减:川连、姜半夏、淡竹茹、白茯苓、陈皮、白芥子、胆星、菖蒲、远志,若头痛呕恶,口干便秘者,加礞石滚痰丸,或钩藤、生军以导痰热下行。 老年性痴呆病程较长,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然而元神之健全必须依赖“髓充满”(脑为髓海)、“空窍清”(脑为清窍之府)和“脑络通”(头为诸阳之会)作为生理活动的基础,一旦邪客于脑(主要是瘀、痰)难免窍蒙、络阻,加之老年脑髓渐空,势必导致虚实夹杂,元神失其健全。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病理变化,这就是“杂者钝”之关键所在。所以在治疗中必须邪正兼顾,益气化瘀,补肾健脑并用。如经验方醒脑复智冲剂(党参30g,黄连6g,丹参20g,地龙、川芎、桃仁各10g,天竺黄、菖蒲、远志各6g,红花5g等)和健脑散(红参、川芎、制马钱子各12g,紫河车、鸡内金各24g,血竭、甘草各9g,研极细末,装入胶囊,每服4.5g,早晚白开水冲服),两方都气血兼顾,祛邪扶正,有较好疗效,可供选用。最近,我们研制的“衡法饮”能明显改善老年机体的血液流变性和增加脑血流量,对本病治疗十分有益,可长期服用。 另外,由于脑血管性痴呆中60%~80%曾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适当参加运动和练气功,对本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老年性痴呆系指老年期(男65岁以上,女55岁以上)发生的慢性进行性智能缺损,并有脑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老年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湿从内生有关,治宜温肾健脾。瘀血既可留着一处,亦可随血脉循行,一旦蒙蔽神明,则脑力心思为之扰乱,逐致老年性痴呆。治宜搜风逐瘀,开窍醒脑。 1.花生米4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同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米烂汤稠为度。每晨空腹温热食之。花生米中的卵磷脂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 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 2.羊脑1个,蒸熟后调味食用。有益肾健脑的功效。 3.桂圆10个,红枣10个。放适量水煎服,每晚睡前服。适用于老年性痴呆患者夜间失眠、易惊、烦躁不宁。 4.紫菜10克,鸡蛋2个。炖汤。适用于老年痴呆患者饮食辅助治疗。 治老年性痴呆症秘方
1 养营醒神汤
【来源】吴圣农,《益智健脑效验方精选》
【组成】炙黄芪、党参、炒枣仁(打)、磁朱丸(另包先煎)各12克,丹参15克,黑附块9~12克(另包先煎)、炒白术、九节菖蒲各9克,朱远志4.5克,五味子3~4.5克,干姜3克。
【用法】每日1剂,先煎磁朱丸、黑附块30分钟左右,后纳入诸药,煎取250毫升,二煎再煎取200毫升。然后,将所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
【功用】益气养营,祛痰醒神。
【方解】本方适用于癫、狂、痫、呆病,证属于本虚标实者。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扶正固本;远志、菖蒲逐痰开窍;附子、干姜温肾健脾;酸枣仁、五味子宁心安神;磁石入肾,益阴潜阳;朱砂清心安神。以补正为主,兼以祛痰,标本兼顾,收效较著。
【主治】老年性痴呆症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加减】情志不舒、食欲不振者,以越鞠丸易磁朱丸;夜尿频多加益智仁,或加服缩泉丸;便秘加生大黄;阳升火动、狂躁不安、脉数、舌红者,去姜、附,加生地、生铁落,或以当归龙荟丸易磁朱丸。
【疗效】屡用效佳,若能坚持服用,每获良效。
【附记】凡阴精亏耗、阴虚火旺者忌服。
2 大黄二丹汤
【来源】雍履平,《脑病辨治》
【组成】大黄10克,丹参、丹皮各15克,郁金、当归、红花、川牛膝,生地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功用】凉血活血,通便泻火。
【主治】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老年性痴呆。
【疗效】坚持服用,效果甚佳。
3 健脑益智丸
【来源】林肃良,《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制首乌、赤芍、川芎各10克,槐米、北五味、石菖蒲,远志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次服6~10克,温开水送下,日服3次。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通血络、健脑益智、聪耳明目。
【主治】脑功能衰弱,智力减退,脑供血不足,老年抑郁症,早老性痴呆,兼治老年耳目不利诸疾。
【疗效】屡用多效,若能坚持治疗,常收良效。
4 桃仁复苏汤
【来源】刘寿康,《中医杂志》(9)1987年
【组成】桃仁、生大黄各10克,甘草6克,玄明粉10克(分冲)、桂枝10克,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克,朱茯神15克,菖蒲、远志各1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瘀宁神、开窍醒脑。
【方解】方用桃仁承气攻逐瘀血;龙骨、牡蛎、朱茯神重镇安神;菖蒲、远志开窍醒脑;蜈蚣既可佐桃仁承气搜风逐瘀,又可助龙骨、牡蛎、茯神祛风镇惊。诸药相伍,共奏祛瘀宁神、开窍醒脑之功。
【主治】老年性痴呆。不必拘泥于阳狂阴癫之说,均可辨证使用本方。【加减】如神情默默,加胆南星。
【疗效】治疗老年性痴呆,效果颇著。本文曾列举两例,前者属狂、后者属癫,使用本方疗之,均告痊愈(略)。
5 温肾健脾汤
【来源】吴圣农,《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炙黄芪、熟附块各12克,淡干姜3克,生白术、石菖蒲各9克,陈皮、姜半夏各6克,益智仁、怀山药各12克,越鞠丸(包)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补肾阳,益气健脾。【主治】轻度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
【加减】夜寐不安,加酸枣仁9克,夜交藤30克;气滞胸闷,加柴胡6克,郁金9克,佛手6克。
【疗效】临床应用多例,疗效颇佳。早期患者连用,可使诸症明显好转。随后可用附桂八味丸、人参养脾丸等巩固治疗。
【附记】本病治疗一般进展较慢。经云:“重阴者癫。”忧愁思虑损伤心脾,心脾不足则气血生化无源,心失调养、神明之机不健,治病求本当予解郁行气,运旋升提气机而生气血;又本病证多因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湿从内生,故法当温肾以健脾,所谓“离照当空而阴霾自散也”。
老年性痴呆食疗方 【山楂枸杞饮】
配方: 山楂15克,枸杞子15克。 制法: 将山楂切成薄片,同枸杞子共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半小时即成。 功效: 补肾益智,活血通脉。 用法: 每日1剂,代茶不拘时频饮。 【人参三七枣仁炖鸡汤】 配方: 人参10克(或党参60克),三七30克,酸枣仁30克,鸡1只(重500~750克)。 制法: 将鸡洗净,与人参、三七、枣仁共入锅,加水适量炖1~2小时后,用盐调味。 功效: 益气活血,补髓填精。 用法: 每日1次,佐餐食用。 【山楂粥】 配方: 山楂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山楂洗净,切薄片备用;粳米人锅,加水适量,煮至米半熟时,放入山楂片继续煮,粥成用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活血化瘀。 用法: 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凉拌海蜇莴笋丝】 配方: 海蜇皮150克,莴笋250克,芝麻酱30克。 制法: 将海蜇皮切细,用凉开水浸泡2~4小时捞出挤干水分,莴笋切成细条,盐渍15分钟挤干水分。将二者共入瓷盆中,拌匀调味即成。 功效: 清热化痰。 用法: 佐餐食用。 【豆腐兔肉紫菜汤】 配方: 嫩豆腐250克,紫菜30克,兔肉60克。 制法: 将紫菜撕成小片,兔肉切薄片,加细盐、黄酒、淀粉拌匀,嫩豆腐切厚片。锅内放清水适量,煮沸后先下豆腐片和食盐,再沸后入兔肉片,中火煮5分钟,调味,放入葱花,立即起锅,倒入盛紫菜的瓷盆中,搅匀即成。 功效: 化痰降浊,益智健脑。 用法: 佐餐食用。 【萱草合欢莲子汤】 配方: 萱草30克,合欢花10克,莲子10克,蜂蜜适量,红枣10枚。 制法: 将萱草洗净,与合欢花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再入莲子、红枣炖熟,调入蜂蜜即可。 功效: 解郁除烦,安神益智。 用法: 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 【甘麦大枣汤】 配方: 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制法: 将上述三味用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即可。 功效: 益气柔肝。 用法: 吃枣饮汤,可随意食用。 【玫瑰糕】 配方: 玫瑰花25克,粳米粉、糯米粉各250克,白糖250克。 制法: 将粳米粉与糯米粉拌匀,糖用水化开,玫瑰花揉碎拌入,糖水徐徐拌入粉内,迅速搅拌,使粉均匀受潮,并泛出半透明色,成糕粉,放入糕模内,用武火蒸12~15分钟即可。 功效: 理气解郁,化痰益智。 用法: 可作点心服食。 【荷叶小米粥】 配方: 新鲜荷叶2张,小米50克。 制法: 将荷叶洗净,水煎取汁,入小米煮成粥。 功效: 化痰开窍。 用法: 每日1次,空腹服食。 【枸杞核桃炖羊肉】 配方: 羊肉125克,枸杞子10克,核桃仁15克。 制法: 将原料洗净放入炖锅,加水至淹没之。并加入生姜、葱、料酒,用文炖2~3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 补肾益阳,充髓补脑。 用法: 每周2~3次,可连服3~4周。 【黄芪猴头鸡汤】 配方: 猴头菌150克,黄芪30克,嫩鸡肉250克,生姜15克,葱白20克,菜心100克。 制法: 猴头菌用温水发胀洗净,切成2毫米厚的大片,发猴头菌的水用纱布过滤待用。鸡肉切成约中等大小的条方块。黄芪用湿毛巾揩净后切成马耳形薄片。生姜、葱白均切成细条。菜心洗净待用。锅烧热后下猪油,投入黄芪、姜、葱、鸡块,共煸炒后,放入绍酒、发猴头菌的水和少量清汤,用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煮1小时,再放猴头菌煮半小时后,用盐、胡椒粉等调味。先捞出鸡块放在汤碗底部,再捞出猴头菌片盖在上面。汤中放入菜心,略煮片刻倒入汤 功效: 补气养血,补脑强身。 用法: 酌量佐餐食用。每周服食1~2次。 【柿干桂圆蜜饯】 配方: 柿饼500克,桂圆肉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山药60克,莲子20克,陈皮10克。 制法: 柿饼切四瓣,莲子去心皮,党参、黄芪捣碎,鲜山药去皮切片,将上述原料装入瓷罐中,加入适量红糖、蜂蜜、少量水和香精,上锅用文火隔水蒸2~3小时,若有汁汤再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蜜饯状,凉后即可食用。 功效: 益心健脾,增智养神。 用法: 每日食2~3次,每次1~2匙。 【豆麦茶】 配方: 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莲子7个,黑枣7个。 制法: 上述四味同煮汁,去渣,冰糖调味,代茶饮。 功效: 健脾补肾。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健脑酒】 配方: 远志、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各18克,石菖蒲、川芎各12克,地骨皮24克,白酒600毫升。 制法: 上药浸入酒中,7日后去渣取汁,倒入玻璃瓶中,密盖。 功效: 益智健脑。 用法: 每次10毫升,早晚各1次。上量20日服完。 【核桃山楂菊花饮】 配方: 核桃仁125克,山楂60克,菊花12克。 制法: 将核桃仁磨成浆汁,加清水稀释调匀待用。山楂、菊花水煎2次,合汁1000毫升。将药汁同核桃仁浆汁同倒入锅中,加白糖搅匀,取汁烧至微沸即成。 功效: 补肾健脑,平肝明目。 用法: 代茶饮,连服3~4周。 【百合二仁红枣煎】 配方: 新鲜百合50克(干品25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25克,红枣10枚,蜂蜜2匙。 制法: 将柏子仁、酸枣仁、百合共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约一大碗,入大枣和清水适量,小火煎30分钟,离火,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 滋养肝肾。 用法: 每日或隔日1剂,连用5~7日为1个疗程。 【补髓汤】 配方: 鳖1只,猪脊髓200克。 制法: 将鳖用开水烫死,揭去鳖甲,去内脏和头爪。将鳖肉放入锅内加姜、葱、胡椒粉及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将鳖肉炖熟。最后放入猪脊髓煮熟调味即成。 功效: 益髓健脑。 用法: 吃肉喝汤,可佐餐食用。 【玄参炖猪肝】 配方: 玄参15克,猪肝250克。 制法: 将猪肝洗净,与玄参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捞出猪肝,切成小片备用。葱花、姜末,用少许油炒一下,放入猪肝片中。锅内放原汤适量,用酱油、白糖、料酒调味,收汁勾芡,倒入猪肝片中,拌匀即成。 功效: 滋补肝肾,益髓健脑。 用法: 佐餐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