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古代有哪些名人?(一)
1、唐代名贤、洪州都督、户部侍郎、“初唐四杰”之王勃的伯乐:阎伯玙。阎伯玙,唐代进士,上元时官洪州都督,开元时谪华州郑县尉,天宝中迁吏部郎中,出为袁州刺史,历抚州。徵拜户部侍郎,未至卒。阎伯玙为官清廉勤勉,尽施善政,体恤民情,任袁州(今宜春)刺史其间治理有方,曾经逃亡的百姓竞相返乡,周边的百姓也蜂拥而至,安居乐业。后改任抚州刺史,百姓竟都纷纷追随其后,传为美谈。阎伯玙喜好文学,上元二年(675年)重九之日,时任洪州都督的阎伯玙重修滕王阁后大宴宾客,才子王勃应邀欣然赴会,写下成名作《滕王阁序》。面对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阎伯玙丝毫没有妒才压才,却表现出由衷的识才、爱才、亲才、护才。当王勃将文章呈上,他不吝美言,击节叫好:“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乃天才,此文可永传千古!”阎公还“令左右,从上而下,遍示诸儒”。宴会散后,阎伯玙又“独留勃饮”,“乃赐五百缣及黄白酒器,共值千金”。后来,《滕王阁序》在中国文学史上饮誉千古。诗人林澍蕃曾撰诗赞曰:“广宴时无阎伯玙,子安词赋空萧索。” 附:《唐语林》载阎伯玙为官事迹 阎伯玙,袁州刺史。时征役繁重,袁州特为残破,伯玙专以惠化招抚,逃亡皆复。邻境慕德,襁负而来。数年之间,渔商阗凑,州境大理。及改抚州,百姓相率而随之,伯玙未行,或已有先发。伯玙于所在江津见航,问之。皆云:“从袁州来,随使君往抚州。”前后相继,吏不能止,其见爱如此。到职一年,抚州复治。代宗闻之,徵拜户部侍郎,未至,卒。 2、明代麻城四大望族之周氏豪杰。明代麻城周氏家族共有16名进士,43名举人。 (1)周思敬。周思敬,字子礼,号友山,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累官至户部待郎。周思敬与寓居在麻城的李贽交往密切,是李贽的挚友,为李贽寓居麻城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2)海瑞敬重的清官:周思久。周思久,字柳塘。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任琼州(今海南岛)太守。抗志希古,品诣卓荦,其治行见称于海瑞。工诗,善书法。琼州与京都相隔万里,文化经济十分落后,加之政治腐败,造成官府与百姓严重对立。周思久到任后,处理政务不只是审察现有的卷宗,而且特别注重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直探斯民心心相感之妙”,然后,根据实情条分缕析地办案,与此同时,他又用传统仁学整顿吏治,兴校教化,劝民归善。就任不到半年“百利随之兴,百弊随之革”,“穷谷深山莫不翕然有去恶惟公是从之心,莫不忻然以前无有也”,“二百年来民情今日始泄,二百年来民心今日始安。”(海瑞语)。嘉靖三十二年秋,藩司举荐周思久进京觐见皇帝,周太守要暂离琼州,老百姓都有赤子离慈母的依依惜别之情。海瑞知道这些事情后立即作了《赠周柳塘入觐见序》一文,记述周思久在琼州的卓著政绩。海瑞还作有《复琼州太守周柳塘书》。 3、明代麻城四大望族之梅氏豪杰。梅氏家族英才辈出,万历十一年(1583年),梅国桢与二弟梅国楼、妹夫陈楚产齐中同榜进士。 (1)梅国桢。梅国桢(1542-1605)字克生,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任固安知县,迁任御史。万历二十年(1584年),宁夏降将哮拜父子反叛,梅国桢被任为监军御史,随魏学曾前往讨伐。官兵一再失利,他荐举李如松为提督,率领辽东、宣府、大同及山西各路援兵前往。官兵久战不胜,梅国桢督将士奋力征讨,并用离间计,使哮拜军内乱,官兵乘机进袭,哮拜自缢死,其子降。梅国桢被提升为太仆少卿,次年任右趼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后又调任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宣府)、大(大同)、山西军务。去世后诏赠为都察院都御史,正二品。 (2)梅国楼。梅国楼,梅国桢二弟,字公岑,号琼宇。万历十一年(1583年)与兄国桢中同榜进士,选庶吉士、工部给事中,自谓“迁楚后裔”。 (3)“司马世家”、“楚中豪杰”、“文武全才”:梅之焕。梅之焕,字彬父。梅国桢侄。少孤,勤奋好学,十四岁为诸生。曾骑马突入御吏行部阅兵之校场,御史怒,命他与材官(军中供差役的武职)角射,他发箭九发九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乡举。次年中进土,选为庶吉士。任吏部给事中。太监李浚拷诬商人,他上书揭发,并建议神宗“责实事、重纪纲、惜人才”。当时朝中大臣大都结朋党,他不攀附权势,以廉孤自胜。任广东副使时,曾捕杀戕害烈女的豪民;平定掠潮州、杀守吏的“海寇”袁八老。天启元年(1621年),以通政参议,迁常少卿,升为右佥都御史。后遭魏忠贤党诬陷,被削职、遣戍。思宗即位后,复官,奉命巡抚甘肃。曾多次击退进犯的蒙古贵族。后京都戒严,命他率兵入卫。因河西有边警,未能成行,待他打退进犯者并平定王进才哗变后到达京师时,已误期,乃被革职。后思宗追念他巡抚甘肃之功,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复其原官。辑有《史记神驹》。 4、明代麻城四大望族之李氏豪杰。 (1)李文祥。李文祥,字天瑞。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孝宗即位后,他疏劾内侍专权,法司徇私;主张博选大臣,推心委任;建议求直言,起用王恕、王玹等干员。由此触逆宦官及当时掌权的万安、刘吉、尹直等人,被谪为陕西咸宁丞。弘治二年(1489年),召为兵部主事;上任未逾月,因事被逮捕下狱。获释后为贵州兴隆经历。都御史邓延瓒镇压苗民起义时,曾向他请教兵事,赏识其才,欲荐为监司,未获允准。后归籍,逾经河南商城时陷冰窟而死,年仅三十。 (2)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清官:李长庚。李长庚,字酉卿。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江西左、右布政使、山东巡抚、改右副都御史、顺天府尹、吏部尚书等。其人“不植党援”,臣心如水,刚直不阿,敢于直言。李长庚系梅国桢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嫡祖。 (3)清代著名教育家、学者,岳麓书院院长,台湾知县:李中素。李中素,字子鹄。工诗、书、画,有“三绝”之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任岳麓书院山长(院长),任职期间书院获得康熙嘉奖,获御书“学达性天”匾,还得到《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等16种书籍,巩固了岳麓书院在当时的地位。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任台湾知县,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市全境及高雄县部分区域。该区域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也是清治时期台湾岛之汉人集中地所在。李中素善听断,遇冤狱必竭力申救,在其手中没有冤案。李中素死于任上,常为台湾百姓所思。 5、明代麻城四大望族之刘氏豪杰。 (1)明代重臣、医学家:刘天和。字养和,号松石。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任南京礼部主事。因不肯趋附宦官刘瑾,被调往陕西。嘉靖初年,曾任山西提学副使、南京太常少卿。后奉命以右佥都御出督甘肃,主管屯田事务。调任陕西后,镇压了湖店及汉中的反抗斗争。升右副都御史,奉命总理河道,上书请免黄河两岸的役钱;并募民夫二万,疏导汴河。加工部右侍郎。嘉靖十五年(1630年),改任兵部左侍郎,总制三边军务。仿造前总督秦紘设计的独轮战车,自行设计随车小帐苞,修筑边墙壕堑,改进边境防务。进授右都御史,负责指挥抗击蒙古贵族吉囊的侵犯,在铁柱泉大败吉囊。以功加太子太保。召为兵郎尚书,提督团营。后告老归里,研究医药,辑有《保寿堂经验方》四卷,共25门,140余首方剂,此书现有明刻本,题《松篁冈刘氏保寿堂经验方》,李时珍《本草纲目》也多引用。 (2)明代著名收藏家刘承禧。刘承禧(?~1662年),字延伯,出身于麻城官宦世家,其曾祖父刘天和、祖父刘粲、父亲刘守有都是朝中重臣。刘承禧于万历八年(1580年)中武进士,世袭锦衣卫指挥,与明嘉靖朝著名内阁首辅徐阶的曾孙女结婚。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其父被罢官,他受牵连,亦去职。刘承禧对官场心灰意冷,流连于古玩书画,醉心于秘籍古器,特别嗜好图书收藏,逐渐在收藏界声名大震。一次,刘承禧从岳父、著名文士徐文贞(即徐阶之孙)家中拜读《金瓶梅》的手稿后,爱不释手,就将《金瓶梅》手稿全文抄录一份,校对无误后带回麻城。刘承禧性格豁达豪爽,喜交文友,乐意向人借阅《金瓶梅》,《金瓶梅》的影响开始越来越大。他将《金瓶梅》抄本借给公安派领袖袁宏道阅后,袁宏道的弟弟袁中道也抄录一本。很快,大文学家沈德符、冯梦龙相继获知刘承禧有《金瓶梅》。为让更多的人能读到这部奇书,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刘承禧亲携抄录的《金瓶梅》全本来到苏州,以惊人胆量将《金瓶梅》刻印成书,这便是《金瓶梅》的首刻本,也是最珍贵的刻本(庚戌本)。刘承禧收藏了许多元曲原稿. 《元曲选》中的许多曲目,都来源于刘承禧的藏本。元代最重要的研究资料《元曲选》的编者藏晋叔在序言中称:“顷过黄,从刘延伯借得二百五十种,云录之御戏监,与今坊本不同,因为校订。”另外,刘承禧还收藏了最珍贵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刘承禧在题跋中骄傲地宣称:“天下书法第一,臣家书法第一,诚稀世之宝也!麻城刘承禧永存珍秘。” (3)明代竟陵派著名代表作家:刘侗。刘侗(约1593-约1636),字同人,号格庵。崇祯六年(1633年)顺天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后外放南直隶吴县知县,赴任途中逝于扬州,年四十四。刘侗著作有《龙井崖传》、《雉草》、《名物考》。与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主要记述北京地区的山川园林、庵庙寺观、桥台泉潭、岁时风俗。于奕正收集材料,刘侗撰写文字。他们还合撰《南京景物略》,书未完成,残稿今亦不传。 附:《帝京景物略》艺术价值 主要记述北京地区的山川园林、庵庙寺观、桥台泉潭、岁时风俗。作者写作态度认真,“景一未详,裹粮宿舂;事一未详,发箧细括”,故记述的北京风物有较高的资料价值。此书还具有相当突出的艺术特色。《帝京景物略》为了使表现对象具有鲜明性和准确性,在描写的次序、详略、位置上颇费斟酌,可见作者的独到匠心。《帝京景物略》在语言上体现了竟陵派散文的特点,遣词造句,往往打破常观,改变通常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6、明代“彭氏三杰”。彭好古,号熙阳;彭信古,号龙阳;彭尊古,号旦阳,人称“三阳”。兄弟三人有文有武,好古、尊古以文取胜,信古则有武功。万历十一年(1583年),彭信古考取武进士,起初任道州守御,迁琼州游击,升官朝鲜参戍,敕协大将军刘綎平平倭有功。朝鲜用兵,信古率步兵用大棒击毙敌渠魁,众军进逼贼濠,毁其棚。接着因炮裂失利,充为事官。后叙功,赐世荫黄州卫指挥同知。万历十四年(1586年),彭好古、彭信古同登文进士榜。彭好古历任知县、御史、佥事,刚直不挠,风格类古人。彭尊古历任教授、光禄少卿,性耿介,厉名节。(作者:麻城半仙) |
|
来自: 昵称503199 > 《有道阅读+泠泠心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