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培训教材二 模块2 关于新生儿护理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
模块2 新生儿护理 ●人工喂养指导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配奶前准备及奶粉配制、喂养中正确操作指导、喂养后的操作指导。
1.配奶前准备及奶粉配制 ■清洁双手,取出已经消毒好的备用奶瓶。 ■参考奶粉包装上的用量说明,按婴儿体重,将适量的温水加入奶瓶中。 ■用奶粉专用的计量勺取适量奶粉(用刀刮平,不要压实勺内奶粉)放入奶瓶中摇匀。 ■将配好的奶滴几滴到手腕内侧,感觉不烫或不太凉便可以给新生儿食用。
2.喂养中正确操作指导 ■给新生儿喂奶,以坐姿为宜,肌肉放松,让新生儿头部靠着产妇的肘弯处,背部靠着前手臂处,呈半坐姿态。 ■喂奶时,先用奶嘴轻触新生儿嘴唇,刺激新生儿吸吮反射,然后将奶嘴小心放入新生儿口中,注意使奶瓶保持一定倾斜度,奶瓶里的奶始终充满奶嘴,防止新生儿吸入空气。 ■中断给新生儿喂奶,指导产妇只要轻轻地将小指滑入其嘴角,即可拔出奶嘴,中断吸奶的动作。
3.喂养后的操作指导 ■与母乳喂养后的指导相同(参照母乳喂养)。 ■喂完奶后,马上将瓶中剩余牛奶倒出,将奶瓶、奶嘴分开清洁干净,放入水中煮沸25分钟左右(或选用消毒锅消毒奶瓶),取出备用。 【达标标准】 ■喂奶时,腰背、手臂、手腕不疲劳。 ■新生儿能有效吸吮。 【注意事项】 ■避免配方奶温度过热烫伤新生儿,或因奶嘴滴速过快,新生儿来不及咽下而发生呛奶。 ■避免奶瓶、奶嘴等用具消毒不洁而造成新生儿口腔、肠胃感染。 ■严格按照奶粉外包装上建议的比例用量冲凋奶粉。 【工具与材料】 奶粉、温开水、奶瓶、奶嘴、消毒锅、奶瓶刷。 【相关知识】 ■新生儿食量因生长阶段不同而渐渐增加,新生儿1—2周时一般每次吃奶60~90毫升,3—4周时每次吃奶100毫升,以后再酌量增加,新生儿存在个体差异,食量各不相同,一日总量按照150毫升-200毫升/每公斤体重大致计算,每餐吃奶量大致平均分配,但注意掌握总量(有关事项参照母乳喂养)。 ■两次喂奶中间,适当给新生儿补充水分(多选择白开水),水量以不超过奶量为宜。 ■喂奶时,产妇尽可能多与新生儿目光交流,说说话,培养母婴感情。 ■若喂配方奶时间长,奶水渐凉,中途应加温至所需温度,再继续喂养。 ■由于新生儿体质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新生儿喂配方奶的时候,偶尔会出现过敏现象,所以应根据新生儿的不同情况调整不同的配方奶。如果确认牛奶过敏,就应选择其他代乳品。 注:如果你只是因为还没有下奶而在产后前几天使用配方奶的话,切记要用小勺子喂,防止宝宝因为过于依赖奶嘴而在母乳喂养的时候发生困难。在调奶过程中,如果使用凉开水加开水的方式调节水温,记得先放凉水再放热水,然后轻摇,这样才不会干扰你对奶瓶温度的感觉。调奶的水我建议大家每天早上起来用壶烧开水,一部分灌暖瓶,一部分晾凉,因为有的饮水机无法将水烧开,80多度就停止加热了,有的饮水机的水源不太合格,而且要是中途更换水源的话,还有可能引起宝宝的一些不适反应,比如大便次数增加等,所以用自来水在灶台上烧开,再晾凉是最好的选择,夏天特别热的时候,也可以取这种凉白开给宝宝补充水分的。另外宝宝的奶量因人而异,不必刻意拘泥书上的量,配方奶很容易喂得过多,所以要密切注意奶嘴孔的大小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一
●溢奶处理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喂奶后护理(即新生儿吃完奶的处理)、溢奶时处理、溢奶后处理。
1.喂奶后护理:主要是拍嗝,避免溢奶。 ■哺乳完以后应该把新生儿轻轻竖着抱起来,让新生儿头部靠在产妇的肩部,使产妇一手托着新生儿的臀部,一手呈空心状从腰部由下向上轻叩新生儿背部,使新生儿将吃奶时吞人胃内的气体排除,一般拍5一10分钟。 ■若无气体排出,可给新生儿换个姿势,但动作一定要轻,继续拍5—10分钟左右(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拍完后将新生儿放到床上,应以右侧卧位为宜。
2.溢奶时处理:主要是及时清理口腔及鼻腔中溢出的奶。 ■如新生儿为仰睡,溢奶时可先将其侧过身,让溢出的奶流出来,以免呛人气管; ■如新生儿嘴角或鼻腔有奶流出时,应首先用干净的毛巾把溢出的奶擦拭干净,然后把新生儿轻轻抱起,按上述拍嗝时的体位(竖抱)拍其背部一会儿,待新生儿安静下来(睡熟)再放下。
3.溢奶后处理:将擦拭过奶的毛巾及被溢出的奶弄湿的新生儿衣服、小被褥等清洗以后,晾干备用。 【达标标准】 新生儿溢奶少,无呛奶现象发生。 【注意事项】 ■每次喂完奶后均应拍嗝,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新生儿每次吃完奶后应以右侧卧位为宜。 ■溢奶后一定要及时清理干净口、鼻中溢出的奶,以防吸入气管。 【工具与材料】 干净的小毛巾、衣服、清水、脸盆。 【相关知识】 ■新生儿因其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所以容易发生溢奶,并且难以完全避免,因此一定要注意护理,避免呛奶的发生。 ■因每个新生儿体质不尽相同,故每次拍嗝不一定以拍出嗝为主要目的,有的新生儿拍完后虽不打嗝,但不一定会溢奶,有的新生儿即使打了嗝也还会溢奶,所以一定要让新生儿吃完奶后右侧卧位,一是因为这个睡姿有利于消化系统的发育,另一方面即使发生溢奶,奶液也可顺着嘴角流下来,不至于呛人气管。 ■喂奶前尽量避免新生儿大哭,大哭易使空气进入胃内,更容易引起溢奶,故应先让新生儿安静下来再吃奶。 ■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因需用奶瓶吃奶,进气更多,比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更易呛奶,因此应在喂完奶后多拍一会儿,尽量使吸入胃内的气体排出。 注:新生儿溢奶的情况几乎避免不了,拍嗝只能有效的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不能完全避免。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焦急,不要责备月嫂,这不是什么不正常的情况。而呛奶则要尽量避免,所以采取右侧卧位比较关键,如果怕睡偏了头,可以在右侧卧一段时间之后轻轻翻动宝宝,再左侧卧一会儿。有的新生儿会有鼻咽软骨发育不全的情况,极容易呛奶,所以这种新生儿需要特别的看护,有的甚至需要家人更换着24小时监护,防止呛奶的发生,这种婴儿一旦呛奶就会表现得很严重,憋得脸部发红甚至发紫,要及时的竖起来轻拍后背以缓解,严重的时候要送去医院处理,因为呛奶也可以引起吸入性的肺炎。好在鼻咽软骨发育不全的宝宝在三个月左右会好转很多,基本上就能发育完全了,不必过于担心。新生儿在吃奶之后迅速到达胃部,与胃酸反应形成奶块,所以当你发现宝宝溢出的奶水是块状的时候,不要担心,这是正常的现象。但要注意溢奶和呕吐的区别,呕吐之前新生儿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状态,并成喷射状吐出大量液体,这时候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现象,比如呼吸不畅、咳嗽严重等,有的时候呕吐也是肺炎的前兆,但都不是绝对的,也不要太紧张。如果你打算长期请月嫂,这些步骤可以完全由月嫂来做,如果你打算出了月子就自己带孩子,那还要适当练习。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二
●眼部护理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眼部的保健、新生儿眼部的护理、新生儿眼部炎症的护理
1.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眼部的保健 ■新生儿的眼睛对强光很敏感,照相、摄像时要避免使用闪光灯。 ■新生儿晒太阳时,要注意遮住孩子的眼睛,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而刺伤孩子的眼睛。 ■早期训练新生儿视觉能力时,要注意悬吊响铃玩具的高度,应离新生儿20cm左右。
2.新生儿眼部的护理 ■要用专用的清洁毛巾和流动的水给新生儿洗脸和清洁眼部,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新生儿的眼睛,以免病原菌侵入眼睛。 ■如果新生儿眼部有分泌物,可以用消毒棉球沾水清洁眼部。
3.新生儿眼部炎症的护理 ■新生儿眼部如果出现很多脓性分泌物并伴有眼睑红肿,结膜充血,首先应该到医院就诊,待做出正确的诊断后,对症治疗。 ■一般新生儿眼部炎症,医生常用0.25%的氯霉素眼药水或小乐敦眼药水。使用方法是先洗干净双手,然后用清洁棉球沾水擦拭掉分泌物,在眼内眦处各滴一滴眼药水。每天2—3次即可。 【达标标准】 ■正常新生儿不发生眼部炎症。 ■能为已经发生眼部疾患的新生儿清洁眼部和滴眼药。 【注意事项】 ■给新生儿眼部清洗时一定要洗干净双手,新生儿专用的小毛巾等物品一定要清洁。 ■不要乱放、乱扔沾有分泌物的棉球,避免造成再次污染。 【工具与材料】 0.25%氯霉素眼药水或小乐敦眼药水、清洁小毛巾、专用小脸盆、消毒棉球。 【相关知识】 ■新生儿眼炎表现为结膜充血、脓性分泌物、睡眠时分泌物可结成痂,粘住上下眼睑,以至睁不开眼。应该及时请医生诊治,遵照医嘱护理。 ■严重的眼炎可导致角膜溃疡,严重的甚至穿孔,造成失明。 ■当产妇患有淋病时,新生儿可在分娩时经由产道感染淋球菌眼炎,此时新生儿眼部症状比较严重,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当新生儿的眼睛出现不断流泪,总是泪眼汪汪,可能是一只眼,也可以是双眼,应该考虑到这可能是因为鼻泪管不通而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注:一般顺产的宝宝可能较容易出现眼部问题,不过只要处理得当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没必要因为这个而放弃自己生。现在给宝宝用的眼药水一般都是用“托百士”。这种药进口的叫做“托百士”,国产的叫做“妥布霉素”,成份是0.3%妥布霉素,孕妇及新生儿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三
●臀部护理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大、小便后处理、常规护理
1.大、小便后护理 ■大便后处理:大便后应及时更换纸尿裤,以免尿便刺激臀部皮肤发生臀红尿布疹。处理方法为先用湿纸巾轻轻地将臀部的粪便擦拭干净。如果大便较多,就用清洁的温水清洗干净,然后涂擦护臀霜或鞣酸软膏。如果大便很少,只用湿纸巾擦拭即可。 ■小便后处理:一般小便后不需每次清洗臀部,以避免破坏臀部表面的天然保护膜,使臀红尿布疹容易发生。月子期新生儿尽量使用纸尿裤,一般2—3小时更换纸尿裤一次。
2.常规护理 ■换尿裤时可让臀部多晾一会,以保持干燥。 ■如用尿布一般选用透气性好的纯棉布或豆包布,每次换完尿布应按常规涂擦护臀霜或鞣酸软膏。 【达标标准】 新生儿无臀红尿布疹发生。 【注意事项】 ■如新生儿是女婴,洗臀部时应用水由前向后淋着洗,以免污水逆行进入尿道,引起感染。 ■涂擦护臀霜或鞣酸软膏时,应沿肛周放射状涂擦。 ■每次换完尿裤,涂擦护臀霜或鞣酸软膏,预防臀红尿布疹的发生。 ■选用纸尿裤时,选择透气性好的;如用尿布则应选用纯棉布或豆包布,用完后洗净、消毒后下次再用。 ■如发生轻度臀红,则应多在26℃一28℃的室温下暴露,2—3次/天,30分钟/次。每次暴露后涂擦鞣酸软膏。 【相关知识】 ■臀红是尿布疹的初期表现,如果臀部护理得当,就可以不发生臀红,即使发生了也可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新生儿的臀部皮肤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无论是尿便的刺激、还是使用旧布改成的尿布的刺激,还是用洗衣粉泡洗的尿布上残存的洗衣粉的刺激,都有可能刺激臀部皮肤而致臀红尿布疹,应该引起注意。 注:新生宝宝很容易发生臀红现象,只要控制好了,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只发生臀红,不要埋怨月嫂什么,宝宝的皮肤很娇嫩,稍微一点刺激就会引发臀红,所以这也算正常的,但如果控制不力发展到大面积尿布疹、溃烂的程度,那就是月嫂的失职!不要对月嫂主张使用纸尿裤有抵触情绪,在早期使用纸尿裤,是可以很好的培养新生儿深度睡眠的习惯,否则使用尿布,湿了的时候宝宝就会醒来,或者更换尿布的时候醒来,宝宝总是睡不沉,不过要是对纸尿裤反感的话,可以使用隔尿垫巾+尿布,只要你这样要求,月嫂就必须同意,要是她再说别的,就是她的失职,使用尿布的宝宝,尿布要准备30块左右,否则一旦遇上阴天就没得换了,阴天的时候宝宝总是尿多,尿布也不容易干。尿布的消毒很简单,不用每次都蒸煮,用太阳暴晒就是很好的消毒方法。如果使用尿布,必须及时更换,虽然有资料说只要宝宝不红臀,为了防止打扰宝宝睡眠,不更换尿布也可以,但基本上宝宝要长时间使用湿尿布就没有不红臀的。如果发展到尿布疹甚至溃烂,就要用药了,早期尿布疹可以用鞣酸软膏,厉害点的可以用含有激素成分的湿疹膏,再有必要就要去看医生。含有激素成分的湿疹膏不宜常用,否则尿布疹容易反复发作。纸尿裤其实反倒对尿布疹有预防作用呢。每次清洗PP之后一定要用上鞣酸软膏或者护臀霜。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四
●脐部护理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两个环节:脐带未脱前的护理、脐带脱落后处理
1.脐带未脱前的护理 ■洗澡时的护理:洗澡时可于新生儿脐部盖一干毛巾,洗时尽量避免脐部淋水,应保持脐部干燥。 ■洗澡后的护理:先将脐部保持干燥,然后用棉签醮75%的酒精由脐根到脐轮依次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擦拭消毒,用同样的方法消毒2—3次,然后穿衣服及纸尿裤。
2.脐带脱落后处理 ■洗澡时处理:如脐部仍有少量分泌物或仍稍湿时,则洗澡时仍应注意避免淋水,保持其干燥;如愈合良好并且干燥,则不需刻意避免淋水。 ■洗澡后护理:仍用酒精常规清洁消毒(方法同上)。 【达标标准】 ■脐部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脐带干燥,一般能于3——14天自然干燥脱落。 【注意事项】 ■保持脐带干燥,避免摩擦,适时消毒,保持清洁。 ■脐带未脱或刚脱但仍不干燥时,洗澡应尽量避免沾水,应保持脐部干燥。 ■用酒精棉签消毒时应由脐根到脐轮从内向外依次消毒,切忌无规律乱擦,以免污染其他部位,引起感染。 【工具与材料】 75%酒精、棉签、干毛巾。 【相关知识】 ■脐带脱落一般在3—14天,但因结扎手法不同也有20多天才脱落的,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等现象发生,如有,则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就医。如脐部干燥,即使脐带脱落较晚也无大碍。 ■脐带未脱前一般用75%酒精清洁消毒2—3次/天,如脐带脱后则可改为l一2次/天,起到清洁脐部的作用。 ■如新生儿穿纸尿裤,应尽量避免尿裤边儿摩擦新生儿脐部。 注:补充一下,就是用尿布的宝宝,特别是男宝宝,一定要注意尿布上端一定不要搭到宝宝脐部,并且尿湿的时候要及时更换,否则尿液浸透尿布之后再搭到脐部很容易刺激到脐部引起发炎、感染,一定要注意。女宝宝好一些,女宝宝的尿液是向后流的,不过时间长了也有浸透尿布的可能,要注意哦。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五
●护理新生儿的其他技能 【总操作程序】 四项基本护理技能:测体温、穿衣盖被、剪指甲、睡眠观察。
1.测体温 ■先将体温计水银柱甩到36℃以下,然后把体温表表头放在新生儿腋下,用手轻轻压住新生儿上臂使其将表夹紧,测量时间为5分钟。 ■取出后读表:旋转表身见到水银柱,再看刻度,读出刻度数。正常新生儿体温在36.5℃——37.5℃之间。 ■新生儿期应该注意监测体温,每日不少于2次。
2.穿衣盖被 ■新生儿期是个特殊时期,室温应该保持在22℃——26℃之间,过冷过热对新生儿都不利。在适当的室温下,新生儿一般应穿纯棉连身服,不要给新生儿穿分身的衣服,因为在抱新生儿时,分身服容易露出肚子,以免新生儿着凉或擦伤脐带部位;避免卧床时衣服的皱褶压伤新生儿的娇嫩皮肤;纯棉衣服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透气性好。 ■新生儿的包被一般以纯棉的为好,不宜太厚,夏天时一般用夹被即可,冬天则需要稍厚一点的棉被,但不宜太厚。 ■新生儿在穿衣盖被方面应注意适度,不宜太多太厚,如果感觉新生儿颈部或手心出汗,并且出现烦燥、哭闹、面部潮红或体温比平时稍高,试表后,体温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则有可能是穿盖太多了,则应适当减量;如果新生儿手脚发凉,则有可能穿盖少了,则应适当加衣或加被。总之,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穿盖一定要适度。
3.剪指甲 ■给新生儿剪指甲应使用婴儿专用的指甲刀,选在新生儿睡眠时或比较安静的时候来剪,以免剪伤新生儿细嫩的小手指。 ■新生儿的指甲一般不宜剪得太短,以免引起甲沟炎,在剪的时候应尽量使指甲圆滑,不应留有尖,以免新生儿抓伤自己脸部。
4.睡眠观察 ■新生儿的睡眠到觉醒有一定规律,大致可分为6种意识状态,安静睡眠、活动睡眠、瞌睡、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有时新生儿在睡眠的时候会手足突然抖动或者一惊,这不是抽风,是正常睡眠现象。有时也会吭吭几声,动动身体,这不是什么问题,不过是睡累了换个姿势,也是正常的睡眠现象。 【达标标准】 ■测量体温正确。 ■按照季节和室内温度的情况,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室内温度不宜过热。 ■会正确使用专业婴儿指甲刀。 ■了解并掌握新生儿睡眠特点。 【注意事项】 ■当新生儿保温过度,或者外部温度过高,或者新生儿进食水量过少,都有可能体温增高,因此,当新生儿体温超过正常时,一般状态没有异常时,不一定都是生病了,应该注意上述4个方面的情况。 ■在给新生儿穿衣盖被时,应该多注意避免保温过热的情况发生。 ■给新生儿剪指甲时,如果用普通指甲刀,要特别注意不要剪伤了新生儿的手指。 ■不要让新生儿养成抱着才能睡的坏习惯,这样会给今后的看护增加难度。哄新生儿时,不宜抱着摇晃,以免损伤大脑。 【工具与材料】 体温计、包被、纯棉连身服、婴儿专用指甲刀、婴儿专用小床。 【相关知识】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十分完善,体温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当室温在22℃左右时新生儿能保持正常体温。因此室温应该保持在22℃上下。酷夏应该注意通风,可以使用空调。如果通风不足,温度过高,可能发生脱水热,要保持警惕。一旦无其他病因的体温升高,应该首先排除脱水热的可能。应该给新生儿喝足够的水。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十分完善,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低,因此容易疲劳,易于进入睡眠状态。 注:穿连身衣、纸尿裤自然是稳妥安全的选择,但如果你有抵触,可以穿尿布,让宝宝上身穿件和尚服,下身垫尿布,用尿裤、松紧带、尿布带等东西固定,然后在外面松松的裹上一层包巾,处理的时候避开脐部,防止摩擦,我家宝宝在脐带脱落之前就这么穿的。剪指甲的时候,不要为了追求“圆形”而把指甲两边剪掉太多,这样容易造成甲床短小、也容易得甲沟炎,标准是你给宝宝剪完指甲后用宝宝的手在你自己的脸上胡乱划拉划拉,不会划痛你的脸就可以了,一次少剪一点,几天就剪剪,这样不错。有的妈妈喜欢用嘴咬,我觉得不好用,你要能做到也不妨试试看。还有修眉毛的小剪刀也挺好用的,看你个人习惯。虽然说戴手套可能会妨碍宝宝的感觉发育,但要真是碰到宝宝爱抓脸的、宝宝脸上起湿疹或者痤疮很痒痒的情况,手套还是带上吧!不然你会好心疼啊!宝宝成了小花脸啦!视你们的具体情况处理。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六
●新生儿洗澡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洗澡前的准备、洗澡、洗澡后的处理
1.洗澡前的准备 ■时间选择:喂奶后1小时左右。 ■室温调节:室温保持在24℃一26℃之间,如果达不到,应先开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将房间加温。 ■洗澡物品准备:澡盆、浴液、小毛巾、干净内衣、尿布、包被、爽身粉、酒精、消毒棉签等。 ■水温:38℃一40℃,可用水温计测量或用手肘内侧测试水温(感到不烫为适宜)。 2.洗澡 ■洗头:先脱去衣服并用浴巾包好新生儿,然后将新生儿的双腿夹在腋下,用手臂托其背部,手掌托住头颈部,拇指和中指分别堵住新生儿的两耳;另一手将新生儿的头发蘸湿,取适量浴液于掌心并在洗澡水内过一下,然后给新生儿洗发,轻揉片刻,将泡沫洗净。 ■洗身体:洗完头后,撤去包裹浴巾,用前臂垫于新生儿颈后部,拇指握住新生儿肩部,其余四指插在腋下,另一手托住臀部,先将新生儿双脚或双腿轻轻放入水中,再逐渐让水慢慢侵没臀部和腹部,呈半坐位(若浴盆内放置浴网,可直接将新生儿放在浴网上)。另一手撩水,先洗颈部和躯干,再洗四肢。洗完前身后反转新生儿,使其趴在家政服务员前臂上,由上到下洗背部、肛门、腘窝皮肤皱褶处。 ■洗后:洗完后,双手托住头颈部和臀部将新生儿抱出浴盆,放在干浴巾上迅速吸干身上水分(且勿用力擦拭)。
3.洗澡后的处理。 ■用消毒棉签处理脐部,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详见脐部护理)。 ■在双手上涂抹润肤油,开始为新生儿做抚触(详见新生儿抚触)。 ■在皮肤皱褶处撒上爽身粉,穿好衣服,垫好尿布。 【达标标准】 新生儿皮肤清洁,无感染发生。 【注意事项】 ■避免洗澡时室温太低,导致新生儿受凉。 ■倒水时应先放凉水,后加热水,以免烫伤新生儿。 ■先倒少许爽身粉时要在手上,然后轻轻擦拭,避免粉尘影响新生儿呼吸。 ■不要将爽身粉涂于新生儿外阴,特别是女婴。 ■避免一手抱孩子,一手做其他事情,以免发生危险。 【工具与材料】 澡盆(浴架和浴网)、浴巾2条、小毛巾l条、婴儿专用沐浴露、洗发水、消毒棉签和棉球、婴儿润肤油、婴儿爽身粉、纸尿裤或干净的尿布和衣服。 【相关知识】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10分钟左右为宜。 ■洗澡时,家政服务员及产妇应保持微笑,并和新生儿说话,增加感情交流。 ■洗澡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注:只要你家里能达到合适的温度,每天给宝宝洗澡是非常好的,可能有老人不同意每天洗澡的做法,这就需要月嫂和你给老人上课了。新生儿皮肤皱褶很多,里面很容易堆积皮屑、汗液等污物,每天洗澡是防止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好办法。就算不想每天洗,或者天气寒冷,也至少需要三天洗一次,月子里不洗澡绝对是过去的陋习。在脐带没有脱落的时候,可以去药店买一种伤口防水贴,那种贴片是类似手机保护膜那种贴片,揭下的时候很光滑,不像胶布那样粘性很强,不会粘坏宝宝幼嫩的肌肤。把宝宝放入热水中之前,一定不要一下就放进去,先用你的手往宝宝身上撩水,然后从脚部一点点地放入水中,一边放一遍轻轻摇晃宝宝的身体,直到下半身进入水里,否则宝宝一下受到热水的刺激可能会大哭不止。要是每天都洗澡,可以隔几天再用一次浴液,每天过过水就行了,要是宝宝没有很多的头皮垢等污物,洗发水也可以隔几天才用一次。洗澡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宝宝的耳朵不要进水,如果有进水的可能,要用耳用棉签把水沾干(耳用棉签前段比较细,后段很粗,可以防止捅入宝宝耳朵过深)。洗澡的时候要顺便检查一些平时不易看到的部位,比如背部、腿部有否异常。只要做法正确,宝宝都很喜欢洗澡的,因为能找到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感觉。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七
●新生儿抚触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抚触前的准备、抚触、抚触后处理 1.抚触前的准备 ■选择一个柔软平坦的台子或床。 ■清洗双手,摘除手表、戒指等饰物,涂抹润肤油,双手对掌摩擦均匀。
2.抚触 ■前额:将双手的大拇指放在新生儿双眉中心,其余的四指放在新生儿头的两侧,拇指从眉心向太阳穴的方向进行按摩。 ■下颌:双手的拇指放在新生儿下颌正中央,其余四指置于新生儿脸颊的双侧,双手拇指向外上方按摩至双耳下方。 ■头部:左右手交替动作,用手的前指肚部位从头部前发迹滑向后脑直至耳后。 ■胸部:双手放在新生儿胸前左右肋部,右手滑向左上侧,按摩至新生儿左肩部,此后换左手按摩至右肩部。 ■腹部:将右手放在新生儿腹部右下方,沿顺时针方向作圆弧形滑动,左手紧跟右手从右下腹部沿弧形按摩。 ■上肢:双手握住新生儿一只胳膊,沿上臂向手腕的方向边挤压边按摩,再滑到手掌、手指,做完一只手臂,换另一只手臂。 ■下肢:双手握住新生儿的一条腿,使腿抬起,沿大腿根部向下滑动到脚踝,边挤压边按摩,再做脚掌、脚趾,做完一只腿,换腿。 ■背部:双手平行放在新生儿背部,沿脊柱两侧,用双手向外侧滑触,从上至下依次进行。 ■骶部:将右手手指放在背后新生儿骶部,呈螺旋形按摩。 ■臀部:双手掌放在背后新生儿臀部两侧,做弧形滑动。
3.抚触后处理:穿好纸尿裤和衣服。
【达标标准】 抚触过程新生儿表情愉悦,无哭闹、吐奶发生。 【注意事项】 ■选择适当时候抚触,最好是在洗完澡后或睡前,饭后1小时以后是抚触好时机,可避免吐奶。 ■室温以28℃左右为宜,做抚触时室内不要有对流风。 ■抚触不是按摩,只是触摸肌肤,所以不要太用力(特别是抚触背部时,避免损伤脊柱)。
【工具与材料】 婴儿抚触油、洁净尿裤、大浴巾。
【相关知识】 ■每个动作重复四遍,抚触全部动作应在10分钟之内完成,每天做1—2次即可。 ■一旦新生儿哭闹,不愿意继续,应立即停止抚触。 ■如果新生儿患病,身体不适可暂停抚触。 ■抚触居室保持安静,光线自然,可与新生儿用语言交流或为新生儿播放优美的音乐。 注:好的月嫂一定要掌握新生儿抚触的做法,这项活动可以很好的促进新生儿感觉的发育,对于剖腹产的宝宝更有帮助.但要切记以宝宝舒适为标准,要是宝宝不愿意,不要强迫进行,否则宝宝会产生抵触情绪,以后可能连洗澡都麻烦啦!要注意力度的轻重,要是妈妈能学会,那就更好了,这是很好的和宝宝沟通交流的办法。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八
新生儿被动操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做操前准备、做操步骤、做操后的处理
1.做操前准备 ■居室温度以28℃左右为宜,室内不要有对流风。 ■剪短指甲并使之光滑,摘掉手上饰物,以免划伤新生儿。 ■洗净双手,保持双手温暖,脱掉新生儿多余衣服,只穿一贴身的内衣即可。
2.做操步骤 ■扩胸运动:握住新生儿的双手,令双臂屈曲于胸前,双臂打开,平伸于身体两侧。 ■伸展运动:握住新生儿的双手,上举至头两侧,双臂慢慢放下至身体两侧。 ■屈腿运动:握住新生儿的双小腿,令双腿膝关节上抬,并屈曲成90度,双腿慢慢伸直并拢。 ■抬腿运动:握住新生儿的双小腿,双腿伸直举至与身体呈90度,双腿慢慢放下。 ■转手腕:一只手握住新生儿的前臂,另一手握住新生儿的手掌,沿顺时针慢慢转动掌心,再沿逆时针缓缓转动,然后换手。 ■转脚腕:一只手握住新生儿的一侧小腿,另一只手握住新生儿的脚心,沿逆时针缓缓转动,然后换另一只脚。 ■翻翻身:一手扶住新生儿腹部,另一手扶住新生儿肩背部,同时稍用力推肩,新生儿即可翻身呈俯卧状(锻炼颈部作抬头训练)30秒——1分钟,然后转身呈仰卧位。
3.做操后的处理 ■指导产妇在温暖的环境中替新生儿换上干净尿布,穿上做操时脱下的衣服。
【达标标准】 新生儿不哭闹,无吐奶发生,表情欢娱。
【注意事项】 ■避免在新生儿过饥或过饱的状态下进行,最佳时间应选择喂奶后1小时左右进行。 ■一旦新生儿哭闹,不愿意继续,应立即停止。
【工具与材料】 室温计、干净尿布1块。 【相关知识】 ■做操时,居室要保持安静,光线要柔和,还可以为新生儿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做操时,手法一定要轻柔和缓,并始终微笑地注视着新生儿的眼睛,把爱传递给幼小的宝宝。 ■每个动作重复四遍,做操时间全过程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做两次即可。 注:被动体操是宝宝很好的初级锻炼,要是有条件一定要坚持做。当然要是在春夏出生的宝宝,满月后就可以带出去玩了,那就不要每天关在家里做被动体操了,顾名思义,被动体操只是让宝宝被动的进行锻炼,要是能带宝宝出去,在自然环境中触发宝宝的主动锻炼,那宝宝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十九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处理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入户之初,了解新生儿的出院记录。每天仔细观察新生儿巩膜与皮肤变化、精神状态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家长。
1.入户之初,应主动询问有关新生儿从出生到出院时的一些情况,如出生日期、出生时情况等,也可直接要求看一下新生儿出院记录,从而了解新生儿的基本健康状况,以免造成工作中的疏漏(详见注意事项)。
2.每天仔细观察新生儿巩膜、皮肤、粘膜、手脚心颜色变化即新生儿精神状况,并做好记录。
■如果发现新生儿巩膜、皮肤或粘膜发生黄染,而睡眠及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大小便正常,则可建议产妇适量增加她自己的液体摄入,以使新生儿得到足量的水份而改善代谢;产妇饮水量足够,新生儿仍轻微黄染,则鼓励产妇继续母乳喂养。 ■若黄疸逐日加重,巩膜、皮肤及粘膜外手脚心亦出现黄染,但精神良好,吃奶及大小便无明显异常,则建议停止母乳喂养2—3天,待黄疸减轻后再继续给母乳(期间以奶粉代替),或者向保健医生咨询。 ■若新生儿巩膜、皮肤、粘膜及手脚心均黄染且迅速加重,伴有烦躁哭闹或精神萎靡,拒乳或大便发白等异常,应建议家长立即带孩子就医。
【达标标准】 平稳度过黄疸期,无意外。
【注意事项】 ■大部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于生后2—3天出现,4—6天最重,10—14天自然消退,也有少部分可持续3—4周,以早产儿多见。因此,若新生儿黄疸持续超过4周,应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注意在自然光照下观察新生儿,以免因光照影响判断。 ■若新生儿为重症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严重,血清胆红素超过255微摩尔/每升)已在医院治疗好转后返家,则黄疽程度是逐渐减轻的(通过入户之初的了解即可得知)。若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或有所加重,同时伴有精神症状(也可不出现精神症状),则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 ■建议做好观察日记,一方面帮助护理者做好判断,另一方面有利于护理者积累经验。
【相关知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很快,产生较多胆红素,而新生儿肝酶活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另一方面,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因此,母乳中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又一原因,但这种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没有危害,应鼓励母亲继续母乳喂养。 注:母乳性黄疸有的宝宝居然到了两个月才消退,而且宝宝也正常,所以要是可以确认为母乳性黄疸就不要太担心。一般停几天母乳就会好了。如果产妇是O型血,丈夫不是O型,那在宝宝黄疸严重、长期不退的时候要想到“ABO溶血”的可能,需要及时就医。要是产妇血型为RH-(RH阴性),就更要注意了“RH溶血”是比较凶险的,一般都需要换血治疗,但这种情况在生产的时候医院应该是有备案的。“ABO溶血”则不是太凶险,一般通过药物加光疗就可以治愈,也有个别严重的需要换血,但预后很好。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二十
● 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五个步骤:大动作能力训练、精细动作能力训练、言语发展训练、社会适应行为训练、感知觉训练。 1.大动作训练 ■同新生儿抚触及被动操。
2.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手的灵活性的训练,可让新生儿多握成人的手指或自制小棉条、小玩具等,不定时放于新生儿手中抓握。(从新生儿手中取出抓物时,可轻触其手背,新生儿会自动放手)
3.言语训练 ■新生儿具备了笑和发音的能力,可在新生儿安静觉醒时,与其面对面,距离约20厘米左右,用轻柔、舒缓、清晰、高音调的声音对新生儿说话,具体内容可以是儿歌、诗词或安抚性的交流等。持续一会儿,可见新生儿肢体活动增加,出现微笑等愉快反应。
4.社会适应行为训练 ■新生儿对脸谱性的图形及人脸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喜爱,可多给看脸谱型挂饰或与其面对面(距离约20厘米左右)交流,使其形成对自身以外的人的认识。
5、感知觉训练 ■视觉:在婴儿床正上方20厘米处挂一些鲜艳的、色彩分明大一些的图片或玩具,以促进视觉能力发展。 ■听觉:可在新生儿安静觉醒、活动觉醒或睡眠时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以古典音乐为佳),也可以播放儿歌、诗词朗诵等。 ■触觉:同新生儿抚触及精细动作训练。
【达标标准】 做新生儿期末生长发育测评时,达到或超过正常水平。
【注意事项】 ■以上操作程序并不固定,即每次训练不必按1--5项逐一做完,应视新生儿情绪及生活规律,灵活操作。 ■以上操作程序为统一整体,可多项同时进行,如做抚触时,可同新生儿说话,播放音乐等。 ■新生儿室内不必过于安静,维持正常环境即可,但应避免噪音。 ■不要给新生儿过度的视听刺激,如播放音乐时问以每次20——40分钟,每天3——4次即可,不要不停地同新生儿说话,应留给新生儿独处的时间。
【工具与材料】 播放机、玩具、卡片等。
【相关知识】 适当的延迟满足,即让新生儿在清醒时先独处一会儿.再同其交流,新生儿会更积极的回应,获得更大的愉快感。 注:宝宝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在月子里就打下基础的,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培养宝宝作息习惯哦。比如在白天,要把窗帘打开,屋子弄得亮亮的,大家该说话说话,该看电视看电视,该干吗干吗,不要刻意放低音量,即使宝宝要睡觉,也要让宝宝习惯白天的时候稍微有些嘈杂的世界。而到了晚上,要让屋内光线昏暗一些,降低电视、音响的声音,放低说话的声音,让宝宝知道“要睡觉了”。白天营造一个稍微热闹些的环境还是对宝宝有利的,省得宝宝睡觉太轻,有点动静就惊醒,而晚上营造一个适合休息的环境就更有利了,只要在月子里面培养好习惯,宝宝日夜颠倒的问题就会发生的比较少(日夜颠倒不可避免,毕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面时没有任何时间观念的,但可以减少),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给宝宝建立起健康的生物规律,这会让大家都轻松很多。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统一月嫂培训教材二十一
新生儿用品的清理与消毒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新生儿用品分类清理、新生儿用品消毒处理
1.新生儿用品分类清理 ■衣、物的购买与清理:指导产妇购买新生儿衣物时,首先要注重材质,最好选择柔软舒适的棉质内衣裤,不要给新生儿买人造纤维衣物;样式要选择易于穿脱的,不带纽扣的开身和尚衫最适合新生儿。新生儿的衣、物应有单独的储物箱装放,便于存取,保持衣物清洁。 ■被褥的购买与清理:指导产妇应单独准备婴儿床及床上用品。婴儿床要有护栏,保证孩子的安全,防止孩子从床上掉下来被磕伤、碰伤。床上用品以棉质为主,设计简洁、透气性好为首选。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奶具的购买与清理:指导产妇至少购买不同大小的奶瓶两个(一个喂水,另一个喂奶或储存母乳)。奶具数量可酌情增加。喂完奶或水后,即时彻底清洗奶瓶,避免细菌滋生。
2.新生儿用品消毒指导 ■衣服、被褥的消毒:指导产妇将新生儿的衣服、被褥分开,按适当的比例用专业消毒水,浸泡衣服、被褥约10-20分钟。然后用洗洁剂去除奶渍、污渍。最后用清水清洗,直至无泡沫,并置于太阳光下曝晒至少1小时。 ■奶具的消毒:将清洗干净的奶具放置专用消毒锅内,蒸汽消毒10—15分钟(注意将奶嘴拧下)。或将奶瓶、奶嘴放入铁锅里进行煮沸消毒10—15分钟。如中途放置其他奶具,需重新计时。 【达标标准】 ■衣服、被褥清洁卫生,不发霉,无螨虫发生,新生儿无皮肤疾患出现。 ■奶具清洁卫生,新生儿喂哺后无鹅口疮出现,无因不净食物引起的消化系统疾患。
【注意事项】 ■避免将新生儿衣物和成人衣物混合洗涤,一定要分开洗涤,洗后对新生儿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后的奶具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奶瓶口及奶嘴,应用夹子取出。
【工具与材料】 婴儿专用衣物消毒剂、消毒锅。 注:如果与你同住的没有传染病人,宝宝的衣物不必每次都消毒,只要能干透就可以,能直接接触阳光的暴晒更好。总消毒反倒不好,我们总归不能生活在完全无菌的环境中,干净过头反倒降低抵抗力,不利宝宝的健康哦。建议有条件的妈妈都买一台小洗衣机,最好带甩干的,节省月嫂洗衣服的时间就可以让她更多地投入到你和宝宝身上。阴天的时候宝宝的衣物很不容易干透,所以多备几套还是必要的哦。宝宝的奶瓶等入口用具要每次都消毒后才使用,用专用的消毒锅最方便了,用开水煮太麻烦了。完全母乳喂养的宝宝两个奶瓶足够了,不过奶瓶多准备点没坏处,比如来不及消毒也有备用的,而且奶瓶不要过长时间使用,频繁使用的奶瓶一般半年到一年更换一下比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