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4 感冒咳嗽

 qjfxyl 2013-01-07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4

 

变化多端的咳嗽


不知是哪位医界大佬说的话“名医不治咳”。我开始时体会不深,但后来就慢慢理解是为什么了。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我虽所经历的病人有限,尚不能一一印证得到,但也感觉到了咳嗽为病之变化多端,对经上所言深信不疑。


(一)、去年冬未(2010年),有一段时间,流行感冒咳嗽,我老婆也跟着赶了时髦,鼻塞,继而咳嗽,我用麻杏石甘汤加银翘散治之,吃了两付药就似乎好了。但过了两天病又回来了,干咳少痰,咽喉和鼻部有痰粘滞不爽。开始不严重,我想观察一下,便没有开药给她吃。过两天就觉得有点难受了,我下乡去了,她便去找方健想办法,方健告知她一个便方,即用白萝卜一个洗净,于中间或中上部切开,再从中掏空成碗状,加蜂蜜于萝卜碗中,蒸熟,吃萝卜与蜂蜜。


老婆照而行之,十分有效,一个萝卜吃完,就大好了。虽然是方健的方法,但没有通过我就把病搞定了,老婆很是得意。

但问题却还是不很圆满,老婆仍觉得咽喉和鼻部有痰,不时清嗓与鼻,发出咕咕的声音,咳嗽也还有一点。虽不是很严重,但迁延不断也不爽,同时增加了环境噪声,便还是要我想办法。我这段时间也有些郁闷,我的一个朋友因感冒咳嗽找我解决,我也只给他解决了大部分,却总是留点尾子扫不清。留意近来这类病人有点多,一咳就是一两个月的很不少。我想这应该与季节有些关系,冬主收藏,元气内敛,若肾有损,则收敛不足,致肺气不降,气游于上而化火,遇寒束之,则火郁于内,烁肺而咳。通常以宣肺清热治之,但能治标,不能治本,故迁延不愈。于此,忆及张锡纯先生之从龙汤,感觉可用。从龙汤本用于服小青龙汤后,表解喘止正气不足,痰气未尽,咳嗽未止者。老婆不正是痰气不尽,久咳伤身正气不足么!于是处方:

龙骨30克、牡蛎30克、法夏15克、白芍15克、苏子10克、牛蒡子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上方两剂之后,老婆的问题毫无波折的解决了。

本方以龙牡为君,敛肾固气,法夏、苏子降气化痰,桔梗、牛蒡子散热利咽,白芍柔肝解郁,加枳壳增加理气化痰之力,加甘草补中益气以和诸药。对上述之肾气不藏、肺不敛降、痰火郁积之证恰是对治,故能效如浮鼓。

此方出笼两天后,在方健诊所遇一女病人,是一个年青的女老师,平时很相信方健,但这次咳了差不多两个月了还没解决,除了吃方健的药外,还吃了很多医生的药,总是除不了根。现在她已基本上认为她的咳吃药是没用的了,打算让它自己好。这次找方健也不是治咳,而是治妇科病的。当着我的面,仍不免调笑方健,说他手艺蹩,治个简单的咳都治不好,笑方健信誓旦旦的说萝卜蒸蜂蜜一定会好,但吃了后却没有什么效果。当然说方健手艺蹩是开玩笑,那么多医生都没治好,也不能单说方健手艺不好。方健很不好意思,对她说:我师兄在这儿,你找他给你看,他比我厉害多了。女老师说:那好,我再信你师兄一次,看行不行。我为其诊病,其脉微弦而略数,舌质淡红,苔薄;自述干咳少痰,咽部不适,微干喝。诊毕,嘱方健开方:

龙骨30克、牡蛎30克、白芍15克、甘草8克、五味子5克、乌梅15克、陈皮15克、桔梗10克、法夏15克、杏仁15克、苏叶10克、白术15克、葛根20克。二帖,水煎服。

一周后,问方健女老师服药后的情况,方健说吃了两付后基本好了,只咽喉尚有些不适,又给她开了点利咽之药,就竟功了。

本方亦是丛龙汤的加减,因久咳伤津,故加杏仁降气润肺,乌梅柔肝养肝生津,葛根升津,白术止渴。另加陈皮理气和中,五味子敛肺补肾。使肝气为顺、肺气得降,脾气得理、肾气得藏。所以,两月未好的咳嗽,两剂药就基本好了。

老太婆今年已89岁,身体还是比较健朗,十多天前受凉引起。刻诊,咳嗽,吐黄色浓痰,心慌气紧,口干苦。其脉浮数、脉背偏硬,舌苔白微腻。

方健在旁说:陈师兄,我发现最近的人感冒后,大多数会咳嗽,而且迁延不愈。

我说:这可能与季节有关,现已进入初春,值肝气生发之时,若中焦有邪,则生发受阻,邪气上泛而致咳。所以在用药上要顺应季节与病人生理,效果才好。

看我已基本诊断结束,方健问:这个太婆的病该如何用药呢?你没来之前,我心里正不知该如何处方呢!

我说:病人有外感也有内热,证见咳嗽,可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宣肺解表;值春而口苦,当用小柴胡汤,调理枢机,除寒热而升木气;痰气阻中焦,可用三子养亲汤。于是授方:

柴胡15克、生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6克、黄苓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茯苓15克、白芥子15克、苏子10克、莱服子10克、桑叶10克、枳壳10克。水煎服,三贴。

枳壳和桑叶为助理气化痰和清肺热

三剂后病好大半,病人很高兴,因为先在其他几个地方拿药吃效果都不好。又到方健处复诊,方健按原方加减,重点加了龙骨、牡蛎及粟壳,两剂而愈。

方健告诉我说,在咳嗽方中加入粟壳效果很好,特别是对余咳未清的病人效果特好,他用这个方法治好了好几个病人。我亦认可,我一个朋友带给我一个重庆某名老中医的治肺方子,里面就用了粟壳,并是主要药物之一。

不久,我办公室的美女小芸也感冒了,很严重,高烧到39度多,兼咳嗽。因在周六发病,不好在双休日麻烦我,就去医院输液和拿药吃。星期一上班,栅栅而来,我见她有气无力,脸色青杠杠的,人都变形了。她见到我后不谈工作先谈病,说输液吃药后,烧退了、也不怎么咳了,但到现在却更难受了,接不起气,脑壳木木的,心情灰暗。要我马上开中药给她吃。她的情况让我想起了以前我老婆久咳不愈去拿西药吃的状态,几乎是一样的。吃西药及输液可以强行压制你身体抵抗外邪时的生理反应,让你不咳不烧,伤了身体却没治病,反让病邪长驱直入,潜入体内,留下病根。根据小芸的病情,我稍作诊断,开了个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原方以进,一剂回复元气,二剂全面康复。

本例亦有咳嗽,但却没有用止咳与利肺之方。春之季,木气当疏,本方疏少阳而开太阳,兼顾阳明。三阳并治,阳气通达而病去身和。《伤寒论》中论及咳嗽亦是小柴胡汤所治之或然症状之一。


三月初的一天,接到方健的电话,说:陈师兄,你有时间过来一下,给我爸看病,他咳了好几天了,我没办法搞定,只有请你帮忙了。我说:没关系,我下班后马上过来。

下班后去诊所,见方健爸的情况是:咳嗽、痰白色泡沫痰,咽痒鼻干,下牙龈肿痛、汗多、热时益咳;脉紧数、苔黄微腻。

我问方健:你原先开的方子是些什么药?

方健把最近开的一个方子给我看,上面是:杏仁15克、甘草6克、乌梅10克、白芍25克、防风15克、浙贝15克、苏叶15克、龙牡各30克、芦根30克、桑白皮30克、青陈皮各15克、法夏15克、白术15克、黄药子12克、千张12克。

此方理气豁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利咽化湿等兼具,为何效果不佳呢?看着方健疑问的眼光,我说:治病求本,你爸的咳嗽是冬之伏邪因春而发,肺病弱而肝强,木击金鸣,故而生咳。治当疏木培土清金,即疏肝健脾、宣肺清热。你的方子只针对症状而没有针对病机,所以乏效。授方:

柴胡20克、黄苓12克、生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

说至止,方健停笔望着我,见我没再往下说,便问:就这些呀?要不要加点清热、止咳、化痰的药。我说:不必,这样就行了。

方就是小柴胡汤与麻杏石甘汤原方相加,不增不减。当然药量按现在的习惯略有差别,但对方效没有大的影响。

结果,方健爸吃了三剂就完全好了,他常在方健诊所帮忙,见到我又比以前亲热了几分。


女儿回来了,进门干咳少痰直喘气,说:爸,我好累哟。说完就去床上躺着去了。

我过去问她:你年纪轻轻的,咋个出去走一躺就累成这样?

女儿说:我不知道,我觉得今天身体没劲,多走几步就累

我问她还咳不咳,她说还是在咳,只是比昨天好些了。

我说:别急,我再开点药给你吃。于是,针对女儿目前的症状,处方:

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甘草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

立即去药店将药买了回来,煎好与女儿吃了一次,中午饭后又吃了一次。到下午四点钟左右去学校时,女儿又精神焕发了。我叫她把没吃完的药装瓶子带上,她说没必要了,她觉得已完全好了。第二天,不放心又打电话问她的情况如何。她说已经没事了,好了。

本方即《伤寒》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伤寒而有喘之证。其病机是肺有邪而亦有表证,为啥于此不用麻杏石甘汤呢?我认为是肺热不重,不必用石膏;木气不伸当用桂枝;中气有亏当用姜枣。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不满一剂而效。蜂密萝卜可降气、润肺和止咳,对此病也有一些效用,但不是正治。此方萝卜用量大,其降气作用很强,与当春木气生发相逆,易致气馁。此方于冬则顺,于春则逆。当善思而用之。

 

他的咳是干咳少痰型的,舌质淡红而苔薄,因办公室不方便,所以没有诊脉。我问他胸胁咳痛没有,他说没有。咳了两个多月了,很多人会伴胸胁痛的,他不痛,应该是跟体质好有关系。

我开了两个方子跟他先择:

(1)黄芪膏(张锡纯方):黄芪12克、生石膏12克、白茅根12克、粉甘草6克、怀山药9克、净蜂蜜30克。一日一剂。制法:先将黄芪、石膏、茅根煎汤,水沸后15分钟左右去渣,取其清汁二杯,将甘草、山药先打为粉未,用时加入药汁中再煎,煎时以箸(筷子)搅之,勿令二末沉锅底,一沸其膏即成。再调入蜂蜜,令微似沸,一日分三次温服下。

(2)二皮姜汤(自创方):梨皮两个、陈皮15克、生姜20克、冰糖适量。煮汤喝。

这两个都是近于食疗保健类的方子,久咳之人肺阴必伤,当用理气止咳、润肺生津的方子。

吴总当即说,第二个方子简单,先用第二个方子,如果没好再用第一个。问我吃第二个方子多久能见效?我说如果对证的话,一剂就会见效,如果两剂都还没效果,你就换方子吧。吴总感谢而去。

三天后,我打电话问他情况,他说还没吃,正打算去做来吃。说原先已买了三副中药,想把那三副中药吃了再说,药已买了,不想浪费,如果有效,不就很好吗?结果吃完后,一点效果都没有,现正要去搞二皮姜汤来吃。

我心里叹气,药如对证,第一副药吃下去就会感到效果。但人的心理大都差不多,怕浪费,有时即使心里知道买的药没效果,也要把药吃完。岂不知,是药三分毒,药不对证即生害,知药无效即不可再服,否则吃药如食毒。

又过一周左右,再问之,吴总言已经好了。说吃二皮姜汤一剂见效,二剂基本好完,又吃第三剂巩固了一下,至今未有再咳。并表示了感谢!

2、王女士,女,48岁。是小红介绍来治病的,病很多,肩痛、腰椎盘脱出、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失眠、忧郁等,治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得到了减轻。春节后不久,又打电话约我给她看病。这次的病主要是咳嗽,是干咳少痰、咽部异感、肩颈腰痛、失眠、晨汗。诊之脉弦滑,苔微腻而黄。处方

生半夏10克、白芥子15克、厚朴10克、苏子15克、生姜15克、大枣4个、莱服子10克、枳壳15克、桔梗10克、白芍15克。三剂,水煎服。

本方为半夏厚朴汤合三子养亲汤,另加去痰散(枳壳、桔梗、白芍),本病以痰气上逆为因,上方之组合,化痰降逆之力甚强,而药力平和,期痰去而咳止。

病人三剂过后,除腰痛外,咳嗽、异物感、失眠等基本解决。复诊以上方加补肾通络之药共用,再三付药后就只剩腰痛了,这个是腰椎盘脱出引起的,得慢慢来,另行治疗,不在此处叙说。

她的症状是:57岁,早上起来口苦;易口渴,出门要带水杯,否则渴得不行;牙齿容易痛,去年痛了一年;吃东西容易上火;怕冷;腰不行,弯腰托地腰会很痛;胃痛、失眠,整夜睡不着的那种,很痛苦;脸色惨白,没用血色。先生推荐潜阳封髓丹,潜阳封髓丹加减很多,网上查到一个田大夫的方子:熟附子10G,干姜30G,黄柏20G,砂仁15G,龟板10G,炙甘草30G,肉桂15G,磁石30G,紫英石30G。因为药店的附子没敢买,就去掉附子。我妈妈吃了5天了,前面三天感觉很好。第四天觉得吃了药胃里气多,像到处钻,有点痛,第五天,就感觉很明显了,胃痛。她就不想吃这药了。我在淘宝上还买了扶阳坊的附子。请问老师,为什么会胃痛?我妈妈有胃溃疡的,但吃药前不痛的。应该怎么办?这个方子还能吃吗?如果可以,怎样调整方子?多谢先生,恨自己无能为力,本地也找不到好的中医。曾到当地一个有名的中医处调理,吃了大半年,也没用解决问题。症状依旧。
回复 方子中干姜太多,10克即可,附子不可少,再加几克黄连,不用紫石英,结果会好些
我认为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25,桂枝12,干姜8,黄芩10,牡蛎15,花粉15,炙甘草10,附片8,补骨脂10。我母亲现在胃痛但吃花粉就可以不痛。
 
我的孩子一周岁,这些天一直感冒、发烧,流清鼻涕,咳嗽,输了2天液,烧退了,但还是咳嗽,流鼻涕,请问该怎么办呢,我看倪海厦的贴子,好像该用小青龙汤,但我是刚开始接触中医,不敢有,请给我点建议。你孩子的情况还没到用小青龙汤的时候,若曾出汗当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若未曾出汗,可用麻黄汤。剂量为原方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头面疾病的引药要用轻清上扬的,如白芷、苍耳、细辛、麻黄、川芎、升麻、桔梗、天麻、菊花、钩藤、葛根、蔓荆子等。具体用什么,要看病因和组方内容。
 
   

女儿感冒在学校

            电话通了,女儿的声音有气无力,我问她现在的感觉如何,有些什么症状,女儿断继续续地说了如下情况:自星期天从家里回学校后,身体就一直不舒服,精神不好,胃口不好,睡眠也不好,一直怕冷。今天下午就更严重了,上课都听不进去,昏昏欲睡,又发热、又怕冷,身软无力。于是下课后没去食堂吃饭,也是因为没有食欲,就赶紧回寝室上床睡了,因为怕冷,所以,给同学借了一床被子盖在身上,但还是觉得冷,尤其是下半身冷,感觉冷到骨子里去了,上半身有发烧但不严重,无汗,不喘不咳不呕不身痛。

    我边听女儿说,边思考这是什么证?该用什么方?发热无汗当用麻黄类汤剂。用葛根汤吧,没有头颈犟痛之证;用麻黄汤吧,没有喘咳与身痛;况其下半身发冷,乃少阴之证象,莫不是太少两感之证吧!但这种情况发生很少,尤其是发生在气血皆旺的年青人身上,若是,则肯定有其原因。自己这一追问,我终于想起女儿在去学校之前在家住的那个晚上,天气骤然降温,她妈忘了给女儿加被子,第二到天亮,我们刚起床,女儿从她睡的那间屋子过来,抖抖索索地对我们说:“昨晚有点冷,我一晚上都没睡着,你们给我盖的被子太薄了”,我说:“你冷了咋自己不起来加被子,要不然喊两声,叫你妈给你加呀!”女儿说:“虽然觉得该起来加被子,但睡得迷迷糊糊的不想起来呀!”我怕她出问题,叫她再去睡觉,让她妈给她找了床厚点的被子加上去。我和老婆要出去办事,临走前吩咐她,不必在意吃早饭,要等睡热了舒服了再起来。中午我回来时问了一下情况,她说她又睡了两个多小时才起来,到外边吃的早饭。我问她睡热没有,她说睡好了点,也暖和了些,但没有睡热。我看她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忽略过去了。现在想起来,夜寝遇寒最易伤肾(少阴),女儿冷了一晚上,加点被子,再睡两三小时并未能解掉已经深入的寒气呀!

    想到这儿,我心中已有计较,便对女儿说:“你继续睡吧,我一会儿到学校给你送药来。”

    我顾不得自己弄饭吃,立即开了方子出去买药来煎,什么方子呢?乃是《伤寒论》治太少两感之专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我的用量是:麻黄10克、附片12克、细辛10。按伤寒原方,其剂量是: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 细辛二两,按汉制一两是现在的15克多一点,但专家说仲景方一剂是三付药的量,现在用方应该除以三,照临床应用来看,也比较符合实际。所以,我一两也是用5克,二两则是10克;附子一枚是多少,难以定量,据说大的30克,少的20克。大的三分之一就有10克,但现在附子药力值得怀疑,女儿中寒较重,我就多用了点,用的是12克。

    熬药期间我顺便把自己的晚餐解决了,老婆也急匆匆的赶回来了,见我已快把药熬好了,便打算和我一起去学校,但对我没见面就开方熬出来的那点汤药能否解决问题保持谨慎的怀疑。我们将药水装满了一个娃哈哈纯净水的空瓶子,送到女儿寝室时大约是晚上8点半过一点。让女儿一次喝了三分之一,我决定观察一会儿。实话,我不是担心方子有问题,我是担心药有问题,这个方子只有三味药,每味药都必须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如果其中一味药有问题,则全方无效。担心最多的当然是附子,现在的附子质量问题听得太多了,运气不好,就会遇到歪货。有一次我给我弟弟买药的时候就遇到过,最后我弟弟中了毒,我用了大量的甘草、金银花和绿豆水来解。平时虽然常用附子,但相配药味较多,又有姜草相制佐,故没那么担心。

    我们等了十多分钟,见女儿没有中毒的际象,就打算走了。期间生活老师来关心了一下,说孩子病得很重,最好去校医务室输液和拿点药吃。老婆告诉她,孩子爸爸懂医,已给孩子吃了熬的中药,感谢她的关心,希望她帮助看着点,如有情况,及时给我们打电话。生活老师说应该的,但还是认为应该去正规检查和治疗。

    回来后,过了两个小时,老婆给女儿打电话,是女儿同学接到,女儿正在洗澡。一会儿回电话来,说刚出了一通汗,洗了个澡,现在一身轻松,也不怯冷了,觉得跟没病似的,正在吃我们给她带过去的面包和奶茶,我接过电话,叫她不要高兴太早,好好睡一觉,明天一早回个电话。老婆放下手机,看着我,难得的说了一句:你还真神呀。我谦虚的说:不是我神,是我们的老祖宗神,我不过是照猫画虎罢了。

    第二天一早,女儿一早回电话说,没有一点不对劲,病完全好了。

 
    “入秋以来,原本很好的睡眠,突然变得每天临晨3点多醒来就再也睡不着,要到5点多以后方可再次入眠。
3点到5点是肺经当令,但是这说明肺有什么问题呢?我平时肺没感觉有什么问题,只是便秘比较严重,大便颗粒干燥。还有最近入睡较困难。”
谢谢!
      
回复:
   入秋之后,肺金当令,所以金气较旺,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肺与大肠若有伏邪,正邪交争,就会出现一些病状。每日早上3—5点是气血循行肺金之时,日月之旺金相合,金气更旺,正邪相博益烈,所以失眠。用四逆汤见效,我认为原因如下:一是所用之四逆汤并非是回阳救逆之四逆汤,因回阳救逆之四逆汤用的是生附子,现在市场上基本没有生附子可买,也没有几人敢用。如用炮附子则已不能称为四逆汤,而应该叫小泻脾汤,这个名称出现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上。二是所患之症非是肺阴不足,而是肺有痰滞。脾为肺之痰源,脾湿而生痰,小泻脾汤泻脾之湿,湿去而痰源竭,故能愈肺病。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有邪则金水相生不足,水不能润下故而肠燥便秘。以小泻脾汤泻脾解肺,肺气宣通而金水相生,则便秘亦解。

该案例的治方为通脉四逆汤,确实如是,用的是制附片不是生附片,
“三点醒来睡不着,到五点才能入睡的,用通脉四逆汤。
量的话,常人制附片40克,干姜60克,炙甘草50克。
年老体弱者制附片30克,干姜50克,炙甘草40克。”
     在民间中医网上,很多书籍都不能下载,打开链接没有反应,也可能是我操作不当,请知道的朋友教一下,如何下载。
还有PDF格式如何转换,怎么下载好的PDF转换WORD转换器,请给个链接。在网上搜索下载了好几个都不能用。
 用电驴搜索《中医资料》,大约有8-10个压缩文件,上千种中医资料。一次可以下载个够,免费。“爱问”上也有不少资料,有些免费,有些要积分。多数免费。

刘度舟的。感谢分享者。
http://iask.sina.com.cn/u/1407882111/ish?folderid=2157

       症状是,鼻子不通畅,时流清涕,不时咳嗽,胸背紧束,腹闷不舒。开始并不重视,用自制的通窍一号丸吃了两次,通窍一号丸的组成是肉桂、细辛、吴茱萸、苍耳子、杏仁、苏叶,效果不显。时过两三天,益发不适。我想,丸药的组成是固定的,针对性不强,应该开点汤药吃了。
 
她吃了我老婆带给她我自制的备用药丸,很简单的把感冒治好了,一高兴就写了一篇自由诗发表在空间里。我给她吃的药其实不是专治感冒的,而是治鼻炎的,叫通窍丸。专治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寒,流清涕等。当然也能治风寒感冒。我平时把药买来,找中药加工店加工成10克左右一包的水滴丸,放在家里备用,一般一次吃半包,病重的可以吃一包。十分省心,当然,同时备用的还有其他的一些药。这个妹妹吃的是通窍丸一号。其主要成分是:

吴茱萸、上肉桂、苍耳子、杏仁、苏叶、北细辛、荷叶、苍术。主治风寒感冒引起的鼻炎,证见舌质不红,苔不黄燥者,流清涕者。

    因为以为自己对自己是了解的,便没有考虑舌脉,凭感觉认为应该是风寒感冒,兼及于肺,便自开一方:桂枝12、生姜15、厚朴10、杏仁10、甘草6,是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但不全,缺芍药与大枣,觉得这两味药只是辅助性的,可有可无(实际不然)。晚饭后,煎好药,吃了一次,10点过后上床睡觉,但左右睡不着,慢慢燥热起来,引起头面烘热,一阵一阵的,如此就更睡不着了,到深夜两三点亦是如此。我意识到这下可能是吃错药了,便反思为什么?这次感冒证在太阳,亦在太阴,并且未出汗。肺主皮毛,因表受寒束,肺气不舒,太阳寒水或湿气逆而入肺,故喘闷或咳。本来表闭不能透发,此时更用桂枝类汤剂,将加重营血的运转、郁积和发热,在没有发汗外透的情况下,热性趋上,太阳之湿随热而直升头部,故而引起头部烘热,而上升到头部的湿气将会化痰化涕,难以去除。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此时三更半夜的,没地方买药,我熬到早上五点钟也没有睡着,便起来翻一下药箱,看有什么可以解急的,结果找到一种中成药“荆防冲剂”,其组成是荆芥、防风、二活、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等,觉得有一定的发汗解表作用,便吃了一包,不一会儿,果然发了一些汗,得以小睡一个多小时,便又起床准备上班了,此时直后悔没有早点起来翻药箱,搞得一晚上活受罪。

    第二天白天好受了些,但鼻涕很多,清黄之涕相间,绵绵不绝。我又开始考虑,这种情况下以什么药方为宜?本来用经方是不难解决的,但我又想试一下时方,想起《四圣心源》之鼻病根源有一个方子叫“桔梗元参汤”,很受一些人的推崇,治疗风寒之后引起的湿积鼻窍,清涕流逸者。看起来也对症,便想试试,原方是:桔梗、玄参、半夏、橘皮、茯苓、甘草、杏仁、生姜。因考虑有点内热,加了少量石膏。吃了一剂,没有作用,反而觉得更不舒服了,鼻涕仍多,而且有些鼻塞,胸腹不畅,咽喉微痛,便不愿再试了。但因工作原因一时又没时间煎药吃,便去买中成药先吃着,考虑风寒未尽,而内有郁热,且为防病内传,就用小柴胡汤,清热解表利咽用银翘解毒丸。几天内,症状渐轻,但感觉外感仍在,寒湿未去,偶有咳嗽。这时又有时间煎药吃了,便打算开个方子,彻底解决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减,但又觉得头部与鼻部之湿用麻黄汤效果要好一些,便用麻黄汤与二陈汤合方以进,效果居然很好,两剂之后,就平安无事了。


本人2010年10月得了急性肠胃炎,低烧,拉肚子,没挂盐水,只吃过肠炎宁口服液,但感觉没什么效果,在家休息了一星期后,基本上好了。自从这以后,我的大便一直不成型,冬天衣服穿着多,肚子不受冻,一天一次左右,夏天一吹风或肚子或腰受冻,那一下子就得拉稀,有时一天拉四到五次。
舌淡红、苔薄白,中间有一道裂痕,早上起床能看到齿痕印。胃口很好,很能吃,有过胃痛史,容易肚子饿,口臭。有痔疮,大便拉稀后很少出血。在夏天时,每天坐着干活,屁股感觉很湿热。
前段时间看过中医,说我的脉濡,但我自己摸后感觉,脉濡,迟部细弱,左迟比右迟更弱。
中医说我是脾胃虚寒,以参芩白术散加减。但我吃了五贴中药后,没什么效果,大便还是老样子。
我就自己给自己治了,吃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吃了这些药,人不怕吹风,其他没什么感觉。
春晓老师,请帮忙分析,该如何治,在此谢谢您!你这种情况基本属于胃热脾寒,需要寒热并用方能见效,如泻心汤、乌梅丸等。
 
     自创咳嗽方

        本周自周一开始胸部不畅,隐隐发痛,喝酒能力下降。周二有个培训,附带要陪专家和领导吃饭,又喝了一些,开始有点发咳。周三,新任上级分管领导桌上见面,得态度端正的喝,之后第二天胃胀胸闷,兼及两胁,咳嗽不时而起。周四,午休后稍好一点,但晚上哥们邀约聚会,推辞不掉,不敢喝白酒,只喝啤酒,大概喝了两三瓶,以为没事,但其实不然,这次比喝了白酒难受,一夜难眠,咳嗽加重。周五,咳嗽时段时续,咳时痰多。下午到企业,事后被力邀共进晚餐,席间以咳嗽为由拒酒,但仍喝一小杯为限以示敬意。晚上又是一夜难眠,不时把老婆咳醒。

周六不上班,老婆一早起来叫我去拿药吃,我认为休息好一点,也许能熬过去,熬到中午饭后,想躺下来睡午觉,但发觉睡不了,左躺右躺平躺都是咳,咳得喉咙和胸骨发痛,并不时起来吐痰。这下不用老婆摧,我自己一翻身坐了起来说:不行,我得去拿药吃。已咳得胸痛了,再不治怕要咳出内伤来。我准备到方健那儿去拿药,到那儿再开方,一路走便一路想该如何下药。本病起因是喝酒与饮食不当,病理应该是脾胃湿热上行,化痰生咳,三焦不疏,郁而犯肺,啤酒助湿,所以加重病情。治疗思路应该是理气、除湿、宣肺、化痰。到方健诊所后,叫方健看了我的舌苔,他说微腻不黄。于是,借笔处方:

半夏6克、旋复花10克,茯苓6克,麻黄2克,生姜3克,白芍6克、甘草3克,杏仁3克。一剂。     本方对成人一日一剂,对孩子根据体重,或二日一剂,或三日一剂。。

本方开好后,发现是二陈汤、三拗汤之合方加白芍、旋复花而已,只是用量减少了,原因是“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二陈汤去湿化痰利水,三拗汤宣降肺气,再辅以旋复花通络降气行水,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敛肺生津,并缓解支气管平滑肌之痉挛。诸药合用,标本皆治,当能止咳。

药拿回来后,立即入煎,只煎了一次,煎好后马上吃了一次,不到一小时即显效,咳嗽渐稀,胸腹闷胀减轻。晚上再吃一次,一夜睡眠较好。第二天一早起来,感觉较为轻松,偶有零星咳嗽,把余下的药汁吃完,至中午就感觉完全好了,没有再咳。

此方为治咳之平剂,寒热皆宜,之后我常以此方为基础,或原方,或略作加减,治疗咳嗽无数,效果显著。

  

我家小女儿(一岁10个月)诊病,不知可否。
小女10天前发烧39度,精神不佳,呕吐,爱哭,粘人,老让我抱着。我让她吃了5包小柴胡颗粒(一天3包一包10克),同时又贴2天丁桂儿贴。第三天烧退了。我不想喂吃西药但本地又没中医愿意看这么小的孩子病,只有试着用这些方法。烧退后精神也渐渐好转,但每天给她换衣服时她就恶心,但没吐出来,晚上睡觉也不安稳,请先生诊治,多谢了              你孩子可能是湿困于脾兼有食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试试。
 
 杏园老师,不知您对牙疼治疗有没有心得?牙疼表明上看是火,其本质上是否应该是虚?牙为骨之余,肾主骨。我 ...
找个会灸的医生,在牙齿的压痛点上用灯心草醮油灸一下,基本不会再复发。
肝脾郁陷,脾肾湿寒,不能升达木气。
 
 
 右手背手腕有一个突起的硬物,不疼不痒,初期的时候感觉是软的,慢慢变硬了?我老公前几年右手腕上起一个,开始没留意,后来大概有大拇指盖大小,钙化了,他叔叔是外科医生直接开刀切除了,现在手腕上还有个疤,别人开玩笑都说是我咬的。后期他左手腕又起了一个,春天我看病的时候他问那个中医可不可以治疗,那中医摸了摸,问了一下,说可以用外力捏碎,就是个类似积液之类的的东西,但是要忍着疼,然后就用大拇指用力捏碎了,我老公疼的直吸凉气,当时汗就出来了,捏完后用纱布卷个球绑在原来突起的那个地方,过了半小时左右解开,那个东西真的没了,大夫说,那个东西是容易再长的,手术完也有可能长,但他手术完那里暂时还没起,要是早遇到那个大夫就可以免了开刀了。
你这个是痰湿之结,若不除根,术后还会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再重加苡仁或许会有好的效果。
 
   中药辟谷怎么做?
    我制作的辟谷丸的主要成分是:人参15、石斛12、当归15、天花粉15、北沙参12、茯苓10、山药10、白术10、干姜10、砂仁5、黄精50、核桃仁15、大枣30(去核)、白扁豆12(炒)、黑豆12(炒)、粳米50(炒黄)、苡仁12(炒)…….。
    辟谷不是断食,辟谷丸中加入核桃、炒米、大枣等基本的营养成分,保持脾胃基本运化能力,点燃和消耗体内积存的养分,供身体需要。加入人参、当归、石斛、沙参、天花粉、黄精等中药成分,生气补血、养阴生津、扶助脾胃。使中气不馁,脾胃从容,津液充分且肾气无亏。
辟谷粉一包,每包10克,用当归菊花茶送服,用当归菊花茶是因为宿疾两胁不舒,时左时右,属肝胃不和,以前用尽舒肝健脾,理气化痰,清热除湿、活血花瘀等法,皆不能根治。下颌常生痤疮,时愈时发。上个月开始,用当归和菊花当茶饮,发觉效果很好,当归是师弟从青海买回的甜当归,菊花是黄山贡菊或杭州白菊。二者即养肝血又清肝明目,其性柔润,或许救了前面舒肝过多,致血虚风燥之弊。饮当归菊花茶后,觉得人舒服了很多,痤疮也少了。
 
王某,女,47岁.患者主诉,19714月开始腰痛,逐步增剧,脊柱渐趋弯曲,头向前倾,不能直立,呈严重驼背状.而且掣及两腿疼痛,行走不利.叠经中西药、针灸、理疗治疗未效.于1972830日至南通某医院诊治,经x线腰椎正侧摄片:腰椎45椎轻度增生、腰椎5椎下缘许氏结节.诊为增生性脊柱炎。曾多方求医年余.并以常服止痛片聊减其苦,不能劳动,殊为苦闷。困行走不便.难以继续外出求诊,19733l5日由其朋友携x 线摄片及病历来南通中医院求诊于朱师,朱师分析证情后,诊为“顽痹”.以其病情较重、邪已深入经隧骨骱、骨节磋跎,非虫蚁搜剔,不能奏效。腰为肾之府、腰椎乃督脉循行之处.正如上题所说.风寒湿或痰瘀诸邪滞留足太阳膀胱经,九之则邪气溢于督脉,以至督脉经气不利.因肾与膀胱为表里,亦可谓外邪由表入里。因久病正虚、不耐大荆攻伐,加之经济困难,拟“益肾蠲痹丸”守服之,处方:熟地黄、全当归、淫羊藿、仙茅、炙蜂房、炙乌梢蛇、炙僵蚕、鹿衔草、骨碎补各150g.炙全蝎、炙蜈蚣各40g,炙蜣螂虫、炙地鳖虫各100g,生甘草50g.上药共粉碎为细末,用稀莶草、鸡血藤、寻骨风各200g煎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早晚各服缸.75天后复诊告之腰痛大减、寐安,行走较前灵活.腰椎弯驼亦稍好转.舌苔薄、质淡红,脉细弦,效不更方,原方续服一料.腰痛消失。并能直立行走,能从事一般轻活,惟觉口燥而干、舌质红、脉细弦、有伤阴之征,上方去仙茅,加生地黄、生白芍、川石斛各150g,如法制丸守服,以巩固疗效。
        初一望,这小伙子不怎么象有病之人,一问,能吃能睡,屎尿正常,体力也好,有些小毛病,就是怕风,出汗多;三天两头感冒,感冒后鼻塞,流涕;面部有点麻痹;腿怕惊,看似较轻,但已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在河南当地找过很多医生和医院,一检查,都说他没病,但他坚持说自己有病,要求吃药治疗。中医还好,开些调理中药给他吃,但没有效。西医就说他是精神上的问题,开的多半是精神抑制剂、安慰剂之类,自然也无效。在网上,qianniankun12 说怕冷,浑身不适,或有酸痛,我给建议的是桂枝加芍药知母汤,去知母加细辛。他吃后症状一时大减,觉得象好了一样,但过一段时间后,问题又出来了,只是比以前有所减轻而已。

    望和问之后,再诊舌脉。左右脉弦紧,但不浮,舌质较红,苔薄白。这种情况与症状有些矛盾,其症怕风怕冷,鼻塞流涕,舌苔薄白,似为伤寒。伤寒桂枝汤证,发热汗出为中风,脉应浮缓,但此脉不浮不缓。伤寒麻黄汤证,发热无汗,脉浮紧,但此人虽然脉紧,但不浮而且有汗。说是暑湿或温病更不象,虽然舌质偏红,但其不热,不渴,苔不腻。说是杂病也不中,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体内无不适。诊后沉思片刻,师弟住笔听我的意见,我说:此病自伤寒始,汗出未解,卫气受伤,故易感冒;营卫不和,故多汗;寒凝经络故脉紧;经络郁滞故清阳不升,太阳寒水滞于头腔故鼻寒流涕。治以散寒通络为主,处方:

    羌活10、秦艽10、独活20、防风15、海桐皮10、威灵仙10、乌梢蛇10、荆芥10、苍术10、蝉退10、全虫10、地龙10、僵蚕10、茯苓20、生山楂10、首乌30、蒺藜30、栀子10、连翘10。一剂,水煎服。

    因需观察治疗,故只开一剂。久病有虚,加首乌养血;久病必瘀,加虫类化瘀散结;瘀必化火,故加栀子、连翘;寒凝则湿滞,故加苍术、茯苓除湿之品。其余为温经散寒通络之类药物。

    一剂后,无多大反应,第二剂加麻黄10克、附片10克。病人服后四肢发麻,但觉得很舒服,怕冷等症状减轻。

    第三剂换方:麻黄15、附子30、细辛10、丹参15、石斛15、芍15、牛膝10、生白术15、防风15、怀牛膝30

    服后,没有明显效果。换方是考虚病人下肢怕冷严重,似散寒的同时壮腰膝,并引火下行。但因缺少通经活络之药,故无效。

    第四天,病人受凉感冒,我没空面诊,师弟开感冒药一贴,吃后效果不佳。未服他药。

第五日,面诊,感冒尚有,鼻塞、眼酸、畏风等,脉紧现象略轻,舌质偏红,其余症状依旧,嘱师弟开方:

    丹皮10、赤芍10、生姜15、大枣4枚、甘草6、羌活10、天花粉10、独活30、防风15、海桐皮10、威灵仙10、乌梢蛇10、荆芥10、苍术10、蝉退10、全虫10、地龙10、僵蚕10、茯苓20、生山楂10、首乌30、蒺藜30、麻黄10、附片10、白芷6。三剂

    因有风寒感冒,去了栀子、连翘。加了姜枣草,口渴加了天花粉,舌质红加了丹皮、赤芍。因对其病情已有基本把握,所以一次开了三剂。对外地特意求治的病人,因其来往费力,所以一般要多次试方和调整药方,观察治疗,力求找到最佳组合,让病人不虚其行。

    三剂过后,病人感觉很好,各种症状减轻,吃药后,四肢时时发热发麻,怕风怕冷情况有所好转。诊其脉象,不再那么弦紧,已然趋缓,脉体变小。再处方:

    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6枚、甘草10、人参10、附片12、首乌30、蒺藜30、独活30、苍术10、防风10、徐长卿30、荆芥10、蝉退10、怀膝15、当归10、细辛6、乌蛇10。二剂。

    此二剂之后,qianniankun12 脉象已变得和缓,基本如常人。自己感觉很好,信心十足,于是问药方还有什么变化,可以带回去吃吗?说这儿太热了,想回去了。我说可以。于上方中加川牛膝10克、黄芪20克。    这个病案,说简单亦简单,寒凝经络而已。说复杂亦复杂,寒凝经络时间长了,产生了一此变化,与典型的伤寒病症和脉证已不一样,治法自然也不一样。


女儿的舌下腺囊肿

    那是去年10月中旬,接到女儿重庆培训班的生活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我们孩子得了舌下腺囊肿,医生说需要动手术。当时,我已知道女儿前两天感冒喉痛,建议她吃了些中成药治疗,但毕竟隔山指导,不很对症,女儿的病没有好转,老师和同学催她去输液,女儿巴巴听我的决定,我没有办法,也只有同意了。这是我不得已的妥协,近两年有中医支撑,我们全家人得病可从来没再去输过液的呀!何况对感冒来说,我是尤其不赞成输液的。没想到现在又发现了舌下腺囊肿,为何前两天没听女儿说呢?我给女儿打电话,女儿带着哭腔给我说:昨天发现舌下有点不舒服,今天输液时发现舌下有东西顶着,越来越明显了,医生来检查,就说是舌下腺囊肿,说要动手术,感我叫家长来,我就打电话给老师说了。我问她现在喉痛和感冒好些了没有?她说还是差不多,没有见好。事到如今,已顾不得耽误学习了。我对女儿说:你别输液了,马上回家来吧,即使要动手术也要回泸州来读,老师那儿我打电话给你请假。

    女儿当时被送到重庆进行半年的美术集训,为参加艺术类高考作准备,7月份去的重庆,女儿的身体本来不是很好,因读住校,一直没来得及调理。功课紧张,气候不适就可能会生病。这次到重庆,学习紧张而繁重,天气又热,这次已是第三次生病了,都是感冒和候咙痛。他们学习那地方的人,一般生病了就是输液,我知道这会造成很多后果,却无法阻止。这第三次的病与前两次治疗不得法绝对有关,如果没发展要动手术的情况,我也会让她熬到学习结束回来再说,但现在没办法了,只有叫她回来。我压根就不认为孩子这病需要动手术,且认为这个囊肿与那几次输液有关。

女儿当天要吃晚饭的时候回家,精神萎靡,舌底冒起一个小指头大蘑菇状的白色突起,舌底肉色红,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女儿说,开始生病第一天并没感觉那么明显,应该没有那么大,吃抗生素和输液后感觉下面顶得越明显,似乎越来越大了。这越证实了我的猜想。

    我当时只想以尽快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不让孩子耽误太多的学习时间。先是到附属中医院托老师找专家看了下,专家说这是舌下腺管堵塞造成的,可手术可不手术,针对我女儿的情况建议不手术,因为手术有很多后遗症,当下帮女儿处理了一下,挤了些囊肿里的积液出来。我用老师那儿的灼烙工具对囊肿烙了几下,希望有些作用。回家后,用三天时间,治好了女儿的感冒与喉咙痛,把囊肿基本消除到不到米粒大少的状态,女儿说感觉不到舌下有什么东西了。第四天让她返回了重庆,同时带去了巩固治疗的药丸。她的老师和同学见她这么快就治她归去感到十分吃惊。

    给女儿三天的治疗用了三个药方:

    第一方:枳实10克、竹茹15克、茯苓15克、全瓜萎40克、桔梗10克、白芍15克、连翘20克、玄参30克、渐贝20克、苍耳子10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皂角剌15克、蒺藜20克、白芷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第二方:白芷3克、渐贝6克、防风6克、赤芍6克、归尾10克、甘草6克、皂角剌15克、乳没各6克、天花粉6克、银花20克、陈皮10克、蒲公英30克、连翘15克、苡仁30克、栀子6克、郁金6克、淡豆豉10克,甲珠粉2克(药汁送服)。水煎服,一日一剂。此方为仙方活命饮加味。

    第三方:蒲公英50克、金银花50克、紫花地丁20克、野菊花15克、天癸子20克、竹叶20克、栀子10克、桔梗6克。甲珠粉2克、仙方活命丸3包(药汁送服)。一日一剂,分三次服用。汤方为五味消毒饮加味加量,另把仙方活命饮制丸,每包6克。

    回重庆后继续服用仙方活命丸巩固。结果其舌下腺囊肿没有再发作,但也没完全好。到12月初学习结束回家,见其舌底还有些轻微发红,囊肿还有个白点。开了两剂水药治之无效,后用一方煎水让其慢慢含服,三天内彻底治愈。这个含服方是:

制大黄15克、麻黄10克、薄荷10克、白芷6克。

    此方寒热合用,清透并行,对治疗口腔炎症及牙痛等有奇效
疏肝解郁活血汤--陈南扬方

【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广郁金10克,玄胡索10克,甘草6克,炙乳香5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止痛。主治肝郁气滞,络脉瘀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陈南扬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