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来看到年博上展示的武汉新景新貌,令人惊喜不已,感慨万分,“武汉” ——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又一次触动了我的笔端,并随之延展开来。
“武汉在哪里?” 有一次我的一个外国学生这样问我。我乍一听,完全不知道他话中的意思,于是随即回答说:“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我们这里就是武汉,武汉就在这里啊。”他说:“不是,这里是武昌,我们经常去的步行街在汉口,还有黄鹤楼是武昌黄鹤楼,看不见'武汉’的字。”哦,我这才明白,他的意思是说在武汉各个街道大小建筑的标牌名称上,很少能见到“武汉”的字样。于是我解答说:“是这样的,武汉是一个大城市,它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联成,所以有些楼房建筑可以按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命名或称呼它,至于武昌黄鹤楼,只称'黄鹤楼’就行,'武昌’只是强调它的地理位置。”
由此可看出,这个学生的语言观察及实践能力很强,他能把一个地理名称和它的实际空间联系起来,并从标牌名称上看出其中的区别。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由此促进了我的进一步思考。环视我们城市的重要建筑、公司企业、商店大厦的标示招牌,确实以“武汉”二字命名的日渐减少,其中我们常说的“武”字号行业也愈加精练,它无疑反映了我们整个国家乃至武汉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进步,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
不过我又看到了另一种情形。放眼一望,“武汉××××”是不太用了,但取而代之的有些是“环球×××××”、“环亚××××”、“寰宇××××”、“宇宙××××” 、“国际××××”等名号,弄得人云里雾里的,不知究竟。记得在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马季说了一个“宇宙牌香烟”的段子,结果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一家烟厂、它的香烟的牌子就叫“宇宙”牌,由此这家烟厂产量大增,盈利不少,照这样看来,大名号也有大名号的好处。
回归正题。“武汉在哪里?” ——几年后去了国外,又有人这样问我。对外国人来说,“武汉”称不上是中国城市的大名号,中国城市的大名号第一是首都北京,第二是上海,就像我们说起法国必首称巴黎,说起加拿大必首提渥太华一样。关于武汉,在我们的汉语教科书里,除了“武汉的天气很热”一句外几乎别无他辞,见到此状,我虽感到不平,但也有几分庆幸,因为那时的武汉远没有现在建设得这么好,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
如果有机会再去国外,有人再问起我“武汉在哪里?”,我想除了武汉的地理位置、黄鹤楼和自己所在的大学以外,可以介绍的事情可能就丰富得多了,这里的历史,这里的环境,这里的景观,这里的交通,这里的生活,这里的民情……,总之,“武汉” ——一切都在向现代化的、文明的目标前进,不过这一“前进”常常会伴随着武汉人的粗声大气、干脆“刷拉”与满腔热忱,因为建设一个现代文明新武汉的重任就担在每一个武汉人的肩上,掌握在武汉每一个人的手中。
武汉——在这里!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夜景

武汉关夜景

武汉关

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铜像

红楼
东湖风景区鸟瞰
户部巷
汉阳莲花湖灯展
汉剧
踩高跷
老年模特秀
汉阳归元寺800罗汉堂
舞狮
汉口星期八小镇游乐园

黄鹤楼
汉阳归元寺
汉阳古琴台
制作好的面人
采莲船
汉口龙王庙
街头雕塑-热干面
街头雕塑-下棋
汉阳大禹神话园
武昌鲁巷光谷步行街
武汉大学正门

迷人的长江大桥夜景
黄鹤楼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