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华南植物园

 园林空间 2013-01-08

阅读华南植物园

 

老兵:文/图

 

走进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真是一本读不完、看不够的书。华南植物园坐落在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天源路1190号,是一个占地面积333公顷,拥有13600多种植物的科研基地。

2010年7月12日,我与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办公室的同事一道来这里走访理事单位、学习先进理念、调研学术动态。该园主任助理、综合办主任、博士、研究员、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夏汉平同志介绍了该园的创建历史与发展现状、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科普教育与学研文化、体制机制与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情况。并陪我们参观了热带、亚热带、南北极、水上以及珍稀濒危植物,使我们大开眼界,见到了许多曾未见过的植物。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其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后为华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的南亚热带植物园,也是我国重要的植物学与生态学研究基地之一,还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物园和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之一。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

华南植物园“绿叶情操、细根精神、木棉风采”的科研文化,“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从事植物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随着学科发展与国家需求,设置了六大学科领域:一是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是环境退化与生态恢复;三是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四是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五是农业及食品质量安全与植物化学资源;六是种质资源创新与基因发掘利用。六大学科领域下设25个研究团队。

1954年以来,中科院植物园在科研方面,攻破了一批科研项目;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发表了一批科研论文;申请了一批科研专利;出版了一批科研著作。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被》、《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等专著340部(卷、册),发表论文4000多篇,取得了353项研究成果,其中171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46次。这些学术成果在中国、乃至世界植物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为研究、保护、利用植物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南植物园不但重视科研工作,还非常重视科普传播工作,该园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广东省、广州市等各级政府和机构共建的知识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经常开展各类科普培训活动,已连续荣获“全国科普活动日先进单位”,每年参与科普活动和爱国教育的游客达50多万人次。

2002年底,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华南植物园协议。共建工程以“科学的内涵、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底蕴”为建设理念,以“人民满意、专家满意、政府满意”为建设目标。通过三方共建,全园的基础设施、园林景观、科学内涵等各方面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为把华南植物园建设成世界一流植物园、成为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典范奠定了良好基础。

华南植物园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科学内涵不但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旅游爱好者,同时还有许多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宾前来参观访问,并欣然在此植树留念。名人手植树区位于中心大草坪旁,其中有朱德委员长种植的青梅叶剑英元帅种植的木棉树董必武副主席种植的青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种植的海南红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种植的无忧树,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种植的乐昌含笑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及夫人种植的无忧树,泰国诗琳通公主种植的诗琳通木兰,阿富汗前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种植的红花天料木等。十多种珍贵树木枝繁叶茂、茁壮成长,为华南植物园增添了又一人文景点。

座谈交流结束后,夏博士带我们参观了热带、亚热带、南北极、水上以及珍稀濒危植物。观看着千奇百态的名木花卉,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每一种植物背后都有一个非同寻常的传说故事,这里列“读”几例。

我们首先来到“姜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蕉科植物,博士来到一棵高大的旅人蕉”前用手拍打,只见叶柄缝中往出唰唰流水。旅人蕉”粗大的叶柄中存储着大量的水分,在非洲半沙漠地带,旅行者常切开叶柄以求解渴,故有“沙漠甘泉”之称。又因叶形似蕉叶,展开的折扇如孔雀开屏,故又称扇芭蕉。属于常绿乔木状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大挺拔,娉婷而立,貌似树木,实为草本,叶片硕大奇异,状如芭蕉,左右排列,对称均匀,犹如一把摊开的绿纸折扇,又象正在尽力炫耀自我的孔雀开屏,极富热带自然风光情趣。

接着我们来到由叶选平题字的“龙洞琪林”,此意为“龙洞有一片珍奇的林子”。这里棕榈园、孑遗植物园两个半岛蜿蜒相望。一边是椰风葵林,清新秀丽,四季常青的热带风光;一边是松杉苍劲,雄浑深沉,四季变化的温带景色。小桥、树林、蓝天、白云倒映湖面。我们站在水榭观景平台照相留念,感觉近远、虚实交织,人影、树影交绘,巧夺天工的园林美景跃然其境。“龙洞琪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曾入选“羊城八景”和“广州十佳旅游景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几棵特别奇异的树,树上一些叶片羞羞达达的下垂,颜色不同其它叶子,似乎将要干枯,走近一看上面标识着“无忧花树”。此树为云实科,分布于热带亚洲。树高达5—15米,嫩叶略带紫红色下垂,花期4—5月。虽然无忧花比较细碎,大小如指甲,一旦开花,则数量众多,常常一串串、一簇簇地直接开在树干上,且金黄鲜艳,美丽异常,树型美观,枝叶繁茂,为观赏和庭院绿化佳品,是上等的风景树。

关于“无忧花树”有一个神奇的传说,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境内),有一个迦毗罗卫王国。国王净饭王和王后摩诃摩耶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直到王后45岁时,一天晚上,睡梦中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闯入腹中王后怀孕了。按当时古印度的风俗,妇女头胎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摩诃摩耶王后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径兰毗尼花园时,感到有些旅途疲乏,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诃摩耶王后走到一株葱茏茂盛开满金黄色花的无忧花树下,伸手扶在树干上时,惊动了胎气,在无忧花树下生下了一代圣人释迦牟尼。所以,西双版纳的每个傣族村寨几乎都建有寺庙,而几乎每个寺庙周围都种有无忧花。另外,有些没有生育但想得子女的人家,也常常在房前屋后种植一株无忧花。据说,只要坐在无忧花树下,任何人都会忘记所有的烦恼,无忧无愁。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一行都一一抚摸着“无忧花”下垂的叶片照相纪念,以望一切无忧无虑。

从“龙洞琪林”小屋出来,走到湖边又发现了一棵特别的树,前面一个牌子上标识着“落羽杉”。此树为杉科,生长在水边,它的主根周围生长着许多千姿百态的“膝根”,真像一排排兵马俑站立,“膝根”能帮助植物进行呼吸,又称“呼吸根”,内有发达的气道,所以落羽杉不怕水淹,在水中也能茁壮成长。这种树木材重,结构粗,纹理直,硬度适中,耐腐力强,可作建筑、家具等用材。长势旺盛,耐水湿,可作固堤护岸树种。

然后我们来到热带植物园,看到了许多奇花异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人须”。学名叫松萝凤梨,别名松萝铁兰、苔花凤梨、气生凤梨。凤梨科,属铁兰科。“老人须”生活在较温暖的地方,10以下就会被“冻坏”。它的茎呈线状,银灰色,长可达3米,具有很多的分枝。叶为线状,叶片上有很多鳞片,这些鳞片主要是用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的,老人须的根主要起固定作用,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就由这些鳞片来完成,所以老人须又有空气草之称。老人须的花是淡绿色的,不过很小。老人须没有种在土壤里,而是直接悬挂在空中的,是附生、无根、植株分枝,园艺工人经常为它喷水和肥料,在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的滋养下,长得十分繁茂。在热带雨林里,老人须从高高的树上悬挂下来,为森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你体会到更浓厚的原始气息。

更感到神奇的是“跳舞草”。其别名叫舞草、情草、多情草、风流草、无风自动草、电信草。属豆科,常绿木本植物。1991年在广西发现,各地均有引种,为世界濒临绝迹的稀有观叶植物。跳舞草高约五六十厘米,茎干粗若拇指。秋天开花结果,冬天落叶。花似唇形,粉红色。结籽黑褐色,外壳坚硬,壳外有一层发亮的蜡质物包裹,蜡质物有芬芳香味。它的枝干上每个叶柄顶端有一片大叶子,大叶子后面对称长着两片小叶。这些叶子对阳光特别敏感,一旦受到阳光照射,后面的两片小叶就会迎着太阳一刻不停地绕着叶柄翩翩起舞,从太阳东升一直舞到夕阳西下,它才疲倦地顺着枝干倒垂下来,开始休息,第二天太阳出来,它又开始跳舞。跳舞草的“舞蹈动作”与气温高低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太阳升起,气温达到10时,两片小叶在无风的情况下,会自动以叶柄为轴,围绕着大叶舞动,旋转一圈后快速弹回,然后再旋转再弹回。有时又作上下方向摆动,时快时慢,颇有节奏。而叶柄和大叶则纹丝不动。据观察,随着气温的升高,小叶的转动速度加快。当气温升到30时,小叶转动最为活跃。即使是阴天,它的小叶也会像蜻蜓或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那样摆动旋转,妙趣横生。有人说它像鸡毛一样飘动。因此叫它“鸡毛草”。有人看它有如鸳鸯相戏,又似丹凤求凰,所以称之“风流草”。民间说它跳得迷人魂魂,又叫“迷魂草”。也有人见它两片小叶永远无限忠诚地围绕大叶舞动,似忠臣保卫君主,便又称之为“二将保皇”。热带植物出于生存本能,害怕植株内部水分过快地蒸发掉,所以当阳光照射到它时,它就用两片小叶不断地舞动,来抵挡酷热的阳光。就像人们在炎炎夏日里不停挥动扇子来驱赶热浪一样。这是它适应环境、谋求生存锻炼出来的一种特殊本领。跳舞草何以起舞,植物学家普遍认为与阳光有关,有光则舞,无光则息,就像向日葵冲着太阳转动头茎一样。具体深入研究,还有各种分歧。有的认为是植物体内微弱电流的强度与方向的变化引起的;有的认为是植物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化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它跳舞时,可躲避一些昆虫的侵害,再就是生长在热带,两枚小叶一转,可躲避酷热,以珍惜体内水分。风流草究竟为何昼转夜停,仍存在着很多疑问,要解开这个谜还需植物学家们继续深入探索。

热带植物园大棚内共有三层,各层不同,当我们盘旋而上来到第三层时,又看到了几株又细又高的“望天树”。此树属龙脑香科,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一带,在我国只有在云南才能生长的特产珍稀树种,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补蚌和广纳里新寨至景飘一带的20平方公里范围内。望天树的所在地,大部分为原始沟谷雨林及山地雨林。它们多成片生长,组成独立的群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生态学家们把它们视为热带雨林的标志树种。树体高大,干形圆满通直,不分杈,树冠象一把巨大的伞,而树干则象伞把似的,西双版纳的傣族因此把它称为“埋干仲”(伞把树),树最高可达80米,胸径达1.5一3米,树干通直,是一种高大的被子植物。

我国的望天树,是1974年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内的补蚌首次发现的。当时,植物科学工作者根据勐腊县林业局提供的线索,到补蚌进行考察,发现在森林茂密的沟谷边,这样的树成片分布,它一股劲地往上生长,占地面积很小,一亩地范围内往往矗立着10多棵,这里共有100多棵,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群落。植物科学工作者从它的叶、花、果实的结构、形态,鉴定出它是龙脑香科的一个新种,并赋予它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望天树,意思是“仰头看天才能看到树顶”。从此,在中国植物的目录中又多了“望天树”三个闪闪发光的大字。比一比中国树木中的“巨人”,目前能摘取中国最高树桂冠的,恐怕就数高达80米的望天树了。

如果说望天树只是长得高,那就不见得有那么珍贵了,也无指望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了。它的名贵还在于它是热带雨林中的一个优势科。在东南亚,这个科的植物是热带雨林的代表树种之一,是热带雨林的重要标志之一。过去某些外国学者曾断言“中国十分缺乏龙脑香科植物”、“中国没有热带雨林”。然而,望天树的发现,不仅使得这些结论被彻底推翻,而且还证实了中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热带雨林。望天树以材质优良和单株积材率高而著名于世界木材市场,据资料记载,一棵60米左右的望天树,主干木材可达十立方米以上。其材质较重,结构均匀,纹理通直而不易变形,加工性能良好,适合于制材工业和机械加工以及较大规格的木材用途,是一种优良的工业用材树种。1996年10月,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会长、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得普亲王参观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并亲手种植了一株望天树。如今,这株望天树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矣。曾有人为望天树作了一篇非常简短而有趣的文章。内容如下:

初涉人世,你只有松毛尖尖大小。对于这样的“小不点”来说,一丝阳光,就像一丈棉布似的,足以裹住全身了。

这时,谁都可以嘲笑你的弱小:“无名之辈,只配给野葵花做肥料!”

高傲的野葵花用沉默来轻视你。花的家族有一条不成文的法规:它们决不向比自己低矮的植物致敬。

这一切,你都不在意。你喜欢山林,更喜欢在自家的叶芽上,端详着比花还好看的阳光。你牢牢记住大地母亲的嘱咐:阳光,这是你向上的坐标,你要按照光的挺直来完成自己的形象。

阳光也有被折断的时候。这天,你跌下了背阴的山崖。这里是蜘蛛也不愿结网的暗角,早在三万年前,苔藓和青草就出逃了;逃不走的,是那些冻得发僵的鹅卵石。

——这样的不幸,完全是一头不负任何责任的马鹿造成的。这家伙后腿一掀,连根带土把你踢下断崖。

从此,你的生命也跌入了阴影。

哆哆嗦嗦,你的根须碰到了几星泥土。那是你与阴影抗衡的支点啊,小心地聚拢了。

阴霾有如毒雾,整日笼罩着你。植根在这样的境地,山岩也会痛苦地流泪;像这样一株依靠阳光喂养的嫩芽,不会窒息而死吗?

没有。信念是你的粮食。对蓝天和太阳的向往,滋养着你的灵魂,滋养着你的叶脉和纤维。你在最严峻的日子里抽出新枝,你在沉寂的暗影里绽开绿芽;你在砭损肌骨的冷雾中,挺直了细瘦的腰身。你呀,你对蓝天的忠诚与对阴影的蔑视也是一样的坚决!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你顶着簇簇绿叶,长高了,粗实了。磐石一样沉重的山崖的阴影,从此被你摔在脚下。你冲出山涧,迎着蓝天送去了大地的问候。在你的年轮里,第一次嵌进了光的信息。

你长得多么高、多么直啊,望着你昂扬向上的树身,谁都会觉得,你的树冠,一定是瞄着当顶的太阳长成的。在你铁褐色的树皮上,皱裂的纹路也是直的;一头指向天空,一头扎进大地。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简直看不到委屈留下的痕迹。你深深懂得,心里的委屈积得多了,它会绾成疙瘩,扭弯树身呀!这么一来,你挨近蓝天的时间也耽搁了。

你的树干蹿过山梁,伸向天外。白天,云彩搭在你的肩头;夜晚,你直接从星空接收露珠。山地上的野葵花们,再也说不出你的故事了。不过,蓝天是知道的,因为,只有你的树梢,能够听见蓝天和太阳的对话,听见云彩擦拭星球的声音。进到大森林,人们拜见你的时候,都得仰起头来。你的名字就叫:望——天——树!

在热带植物园的另一处,看到了可怕的“见血封喉树”。此树为桑科,稀有种。见血封喉中文名箭毒木,“戈贡”(傣语)。是组成我国热带季节性雨林的主要树种之一,随着森林不断受到破坏,植株也逐渐减少。三级保护植物乳汁剧毒,若误入眼中,会引起双目失明。由伤口进入人体内会引起中毒,使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在20-30分钟内死亡,因此得名“见血封喉”。古代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生长着一种很毒的植物,叫箭毒木,当地人就经常在树木的树干部分割开一个伤痕,让树脂流出,用这种树脂涂在箭头上来捕杀猎物。后来英国殖民者侵入此地,印第安人便用这种涂了树脂的弓箭来抵抗英国侵略者,英军被这种弓箭射中后立即中毒身亡,从此再也没有人来侵略他们了。这种树为常绿大乔木,高达40米,分布区位于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热量丰富,长夏无冬,冬季寒潮影响微弱,海南的见血封喉大都在五指山热带雨林地区,该地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最为完整。在云南,见血封喉所分布的大部分地区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外的,当地群众都有保护习惯,常不任意砍伐。

见血封喉树除了剧毒作用之外,专家告诉我们,它的毒素不仅能用来做独特的药物,而且树皮纤维还能做非常漂亮的衣服!医药专家把树叶乳汁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毒素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方面。在傣族妇女中,她们还用这种毒汁来治疗乳腺炎,目前更多的药用价值还在进一步研究中。除了药用,树皮还有另外的妙用。据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专家介绍,在云南,傣族和基诺族人用它做树毯、褥垫和衣服。他们先用木棍反复捶打树皮,使得树皮纤维和木质分开,然后将树皮纤维浸泡一个月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毒性,然后这种细长的纤维就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用它做的树毯、褥垫舒适耐用,睡上几十年也没问题,用它做的衣服和筒裙,既轻柔又保暖。

转回到热带植物园另一出口处,看到了一棵平躺横跨河谷的“相会鹊桥树”。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有一段文字这样描述道:当银河落地,不见鹊羽。当天上人间,皆是情侣。我愿用我的绿叶,去做织女乃嫁衣。用我的树干,去做牛郎的扶犁。还愿用我的根系,去把所有相聚的桥梁架起。迷雾弥漫的河谷,仿如天上的银河,河谷上方横跨非洲雨林的细叶榕,形成了一座活的木桥。更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因此,我们称之为“鹊桥树”。银河两岸,鹊桥两端,我是南海的星光,你是昆仑的月亮,我在莲花畔流淌,你在彩云中飞翔。鹊桥树是开展两林绞杀和遭遇台风的雨林艺术之作,经历了百年风雨的鹊桥树,来自中国热带雨林海南岛的保亭县苗寨。

然后来到其它园,又看到了一些稀有的植物。长得像动物的“龟纹木棉”,属木棉科,多年生肉质植物,根基部粗壮,茎基部不规则膨大,呈块状,外皮灰色,分布有浅绿色斑纹,表皮龟裂,其中贮存大量水分。顶生绿色短枝,高一般不及1m,生小叶5片,倒卵形,休眠期叶片脱落,花白色细长,生于近枝端,蒴果较大,长椭圆形。原产美洲墨西哥,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气候,不耐寒,不耐积水。根茎状态奇特如同龟壳,为国内少见的奇趣多肉植物

还看到了“可可”。是原产热带美洲之梧桐科乔木,其果实经发酵烘焙后可制可可粉及巧克力。早在哥伦布抵美前,美洲居民,尤其是马雅人及阿兹特克人,已知可可豆的用途,不但将可可豆做成饮料,更用以作为交易媒介。16世纪可可豆传入欧洲,精制成可可粉及巧克力,还提炼出可可脂。

可可树遍布热带潮湿的低地,常见于高树的树荫处。可可从南美洲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16世纪前可可还没有被生活在亚马逊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时它还不是可可饮料的原料。因为种子十分稀少珍贵,所以当地人把可可的种子(可可豆)作为货币使用,名叫“可可呼脱力”。16世纪上半叶,可可通过中美传到墨西哥,接着又传入印加帝国巴西南部的领土,很快为当地人所喜爱。他们采集野生的可可,把种仁捣碎,加工成一种名为“巧克脱里”(意为“苦水”)的饮料。16世纪中叶,欧洲人来到美洲,发现了可可并认识到这是一种宝贵的经济作物他们在“巧克脱里”的基础上研发了可可饮料和巧克力。16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工厂由当时的西班牙政府建立起来,可是一开始一些贵族并不愿意接受可可作成的食物和饮料,甚至到18世纪,英国的一位贵族还把可可看作是“从南美洲来的痞子”。可可定名很晚,直到18世纪瑞典的博学家林奈才为它命名“可可树”。后来,由于巧克力和可可粉在运动场上成为最重要的能量补充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便把可可树誉为“神粮树”,把可可饮料誉为“神仙饮料”。其所含物质水分5.58%,脂肪50.29%,氮物质14.19%,可可碱1.55%,其他非氮物质13.91%,淀粉8.77%,粗纤维4.93%,磷酸40.4%、钾31.28%,氧化镁16.22%。可可豆中还含有咖啡因神经中枢兴奋物质以及丹宁,丹宁与巧克力的色、香、味有很大关系。其中可可碱,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质,消除睡意、增强触觉与思考力以及可调整心脏机能,又有扩张肾脏血管、利尿等作用。

还有一种叫“神秘果”的树,是典型热带常绿灌木,原产地在西非、加纳、刚果一带,为终年常绿灌木,鲜少落叶,树高可达2—5公尺,生长缓慢,树形略呈尖塔型。初叶为浅绿色,老叶呈深绿或墨绿色,叶形略似细叶榄仁,呈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多数丛生枝端或主干互生,叶脉明显,侧脉互生,叶缘微有波浪形。白色小花,常年开花,花期4—6周,花有淡淡椰奶香味。花后结果,为绿色椭圆体浆果,长约2—3公分,径约1公分,成熟后呈鲜红色。由果肉包覆种子,约占果实的二分之一,头尾略尖,如小橄榄,果肉可供食用,果肉去除后之种子一半为深褐色,另一半为由果肉留下的一层薄膜包覆,难以去除,遂有(阴阳子)之称。

神秘果是一种椭圆形的红色果实,长不过2厘米,表面上看去没什么神秘的地方。你只要吃一点点神秘果,大约4小时之后,味觉就变了:酸的、苦的、辣的都变甜了。  神秘果可鲜食,也可制成酸性食品的助食剂,制成糖尿病人需要的甜味的变味剂。如消费者为摄取柠檬中含有丰富之维生素C,然因柠檬酸味强烈,需添加多量糖水经淡化、稀释柠檬酸,唯恐摄食过量之糖分,致令却步,不敢食用。如食用一粒神秘果,就可把酸柠檬变为甜柠檬,且芳香无比,食后甜度味觉留存口腔内可达三十分钟之久。惧吃苦药的人,可先尝一粒神秘果,然后服药,这就不会出现什么难受的味道了。所以,被称之为“果园里的魔术师”。经常生吃熟果或浓缩锭剂具有调整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痛风尿酸、头痛等,达正常值稳定作用之功效。果汁涂抹于蚊虫叮咬处能消炎消肿,种子可解心绞痛、喉咙痛、痔疮等。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到西非访问时,加纳共和国把神秘果作为国礼送给周总理。此后,神秘果开始在我国栽培。神秘果是一种国宝级的珍贵植物,不管是在西非各国还是我国,都受到保护,禁止出口。

很粗略的读了华南植物园这本“书”,受益匪浅。我们认为华南植物园在植物配置与养护,珍稀濒危植物收集与保育等方面为我国植物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研究退化生态植物的恢复与重建、环境与生态、演化与维持、保育与储备,以及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具雄厚的科研优势。与此同时,通过对华南植物园的学习调研,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今后行政管理学会要加强与跨行业、跨领域的广泛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和研究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行政管理特点,在建好现有行政管理专家库的同时,积极发掘建立各科后备人才库,拓宽人才渠道,汇集人才资源,广泛寻求合作,搭建理论平台,为各领域、各行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创建优质的服务平台。

 

 

陈焕镛(1890.06.06 - 1971.01.18),著名植物学家,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祖籍广东新会,1890年6月6日生于香港。191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森林系,获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71年1月18日逝世

 

 

 

旅人蕉

 

无忧花

 

落羽杉

 

老人须

 

跳舞草

 

望天树

 

见血封喉

 

相会鹊桥树

 

龟纹木棉

 

可可

 

神秘果

 

华南植物园林荫道

 

华南植物园花卉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