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5.1

 学中医书馆 2013-01-08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5.1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261)
第26 讲 奇恒之腑: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附:精室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女子胞,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别名“胞宫”、“子脏”。它第一个生理功能就是主持月经。一、同学们要明确什么叫做月经。将来在学《妇科学》的时候还要进一步讲,这里只做一般知识要求同学们来掌握。月经是女性进入青春期,也就是说进入生殖机能发育成熟时期,由于天癸的作用而产生了经血。因为这个经血是按时来潮,因时而下,这个“时”用中国的时间单位来计算,大约一个月左右行经一次,由此起这个名叫“月经”。我们理解月经这个概念,这个术语,一是指血而言,二是指这个血因时而下,有个时间的概念。女子胞的第二个生理功能叫孕育胎儿。女子胞既是血海,是月经贮藏、排泄的场合,又是女性孕产的器官。孕,胎儿在体内,从男女交媾形成胚胎到发育成熟,分娩之前,这一段这个胎儿都在胞宫里;产,胎儿由母体内经过胞宫的作用娩出,呱呱坠地,出生。从出生一开始,就进入后天了,这个过程也是由胞宫来完成的。所以说胞宫具有孕育胎儿的作用。女性月经因时而下这个阶段,意味着具备了生殖能力,在男女交媾,阴阳和合的条件下,胎孕乃成,形成了胎儿。胎儿从开始(形成)直到娩出这一段,都是在母体内发育的。在母体什么地方呢?在胞宫内发育的。这个发育过程,上一节跟同学们提到了,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儿科学》的时候,认真读《儿科学》的文献,讲的惟妙惟肖,它以不同的时间单位为界,讲胎儿逐渐发育的情况。那么中医学关于胎儿的发育和现代生物学关于胚胎的发育,人的胚胎的发育过程,讲述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也看出来我们中医学,中医理论形态学有相当的基础了,对人的形态有相当的认识。不仅仅是从功能状态来把握的。两性交媾,两精相合,表现为阴阳和合,构成了胎孕,胎孕在胞宫内发育成熟。胎孕形成以后,月经不再因时而下,月经停止,这个时候胞宫里面的血液供给胎儿发育的需要,完成保证胎儿生命发育过程必要的营养物质,直到胎儿发育成熟。以后胞宫的作用,将胎儿娩出体外,新的生命诞生了。由此这个胎儿在娩出之前,作为这个胎儿来说,它是属于先天。胎儿被娩出以后,生命开始,开始了它的生命历程。这个过程,就是由胞宫行使。所以胞宫不仅孕、育,而且要娩出胎儿。把孕、把育、把娩这三个字我们习惯上在中医理论当中概括为孕育。那么胞宫施行这样的生理功能,它和哪些脏腑、经络有关呢?第二个问题,我们讲女子胞和脏腑经络的关系。在《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里面,只要求同学们作个一般了解就可以了。关于女子胞的生理,将来同学们在《妇产科学》里面,中医的《妇科学》会详细地论述。

第一、我们从五脏系统来讲述女子胞和五脏系统之间的关系。女子胞内的月经是血,血是由五脏六腑之精化生而来的。依靠五脏六腑系统的功能活动,在正常状态下它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等转化为血。将来第三章我们讲气血津液,讲血的化生的时候,还会从五脏系统进一步来说明血液的生成过程,讲血和五脏的关系。胞宫里面贮藏经血,血液的化生和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已经讲(的)五脏生理功能,说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肾精化而为血,月经是经血。所以,胞宫里面所贮存的经血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这是第一点,回答了女子胞和五脏的关系。在五脏当中,我们前面讲,说肝为血海,讲到女子以肝为先天,这第一强调了肝对女子胞的功能的影响。(第)二、前面讲脾与胃,就是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与经血的化生关系最为密切,又强调了脾胃与女子胞的关系。三、经血因时而下,标志着在肾精的作用下,女子的天癸充盛,具备了生殖能力。由此又强调了肾与女子胞的关系。既有总体,又有局部,一般与特殊相统一。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女子胞与五脏密切相关,尤以肝、脾、肾为最。这样一种思想,一种理论,贯穿在《妇科学》当中。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妇科学》的时候,讲妇科的生理、病理,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会进一步能够加深理解和进一步体会到这个理论的实践作用。

第二、讲女子胞与经脉的关系。第一点,大家必须明确,经脉经络,将来我们在经络系统进一步讲,它是人体的结构学理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始讲中医学的定义,中医学定义时强调,理论核心是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核心。也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在此不讲经络的定义,只提出这样一个概念。经络学说是从经络的系统来说明人的生命过程,说明人的生理病理,就这个意义来理解,女子胞和全身经络系统都有密切关系。这是第一点,将来在学习经络的时候大家可以进一步来体会。二、它又和经络系统当中某些经络有特殊的关系。我们在这里旨在介绍和哪些经络有特殊关系。在教科书里面提到过奇经八脉,我们这里面没有介绍奇经八脉的全部内容,只点出四个经脉——冲脉、任脉、督脉、带脉,没有把奇经八脉这个概念全都表述出来,将留在学习经络系统的时候再说。这里只要求同学们掌握冲脉、任脉、督脉、带脉,这四个脉和女子胞的功能关系最为密切。一、与冲任二脉的关系,就是(与)冲脉、任脉的关系。我们在讲肝为血海,肝主藏血的时候,肝有调节性生殖能力的功能时曾经提到,说冲为海血,任主胞胎。这两条经脉,同起于一个地点叫胞中,同起于胞中。一、和肾的经脉并行,二、和阳明的经脉相通。至于哪是肾的经脉,哪是阳明经脉,同学们知道这个名词就可以了,将来在经络系统去进一步研究。这个冲脉和任脉,重点记它有什么功能。记住,它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词——十二经脉。在经络系统中,以十二经脉为主体。暂时大家这样记就可以了。十二经脉是运行全身气血的通道。讲到这里,同学们就会问,在讲脏腑生理功能的时候,讲到三焦通行元气,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这里面又讲十二经脉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请大家注意,中医理论,经络学说是从经络系统这个角度来讲述人体气血的运行,讲人的生理。我们讲五脏六腑,讲脏象学说,是从脏腑的生理功能这个角度来论述气血的化生和运行的。至于说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将来在经络学说,甚至同学们在学经络学的时候来进一步去探讨。这里面提到几个新的词——经络、经脉、肾经、阳明经、十二经,这里要求同学们从整体上理解,那么冲脉和任脉的功能能调节十二经的气血。把十二经再省略,就是冲脉和任脉它的功能,调节全身气血。那么全身气血,是生命的物质,在女性的胞宫,表现为月经。也就是说,女性胞宫所贮存的经血源于十二经脉的气血,就这个意义讲,女性的胞宫与十二经脉的气血有关。冲脉和任脉这两个脉,特别是任脉它的功能,有血海的功能。我们在前面讲肝主生殖机能的时候,讲肝主藏血的时候,女子以肝为先天,已经不只一次提到肝为血海、冲为血海。冲脉是经血聚集之处,我们从胞宫来讲,那么聚集在胞宫;从经脉来讲,因为冲脉和胞宫的功能有关,就是冲为血海,就这个意义说,女子胞和冲脉有关。任脉,它的功能,能调节阴的经脉,阴经。什么叫阴经?这是对十二经进行分类,分为阳经和阴经,哪些是阴经,将来经络学说这一章再去论述。这里只要求同学们记住,任脉调节阴经,成为经脉之海。它所起的主要作用,主胞胎,和女性的孕育胎儿有关。正因为它两者有这样的作用,中医学才有一个结论,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把那个冲和任结合起来,就是冲任具有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作用。从经络学说来说,冲脉和任脉有这个作用。而冲脉、任脉能够主持月经,调整月经,孕育胎儿,与女子胞的功能相通。所以女子胞与冲脉、任脉关系非常密切。理解这里面的条件,就是抓住经血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从经络学说来说,冲脉和任脉的功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女性的生理,月经的功能如何,产育如何,胎孕如何。从经络学说来说,冲脉、任脉的功能失常,常常会出现女性的月经功能障碍,出现孕育的功能障碍。

第二、和督脉密切相关。督脉,是经络系统之一,又是奇经八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在经脉系统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系统叫奇经八脉,它属于奇经八脉之一。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记住这样一个概念就可以了。督脉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前面提到,任脉为阴经之海,阴脉之海,它的任务,调节全身属阴的经脉。督脉,督和任相比较,任属阴,督属阳。督脉调节全身的阳经的气血。它也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月经和全身气血密切相关,就这个意义讲,督脉的功能与胞宫的功能密切相关,就这个意义上说,女子胞与督脉有关。将来在学习《经络学》的时候,学习经脉的循行,会进一步来理解。我们这里从督脉的功能来论述它和女子胞的关系。冲脉、任脉、督脉讲到此,三者合起来,来执行调节全身气血(的功能)。就经脉而言,叫做调节全身十二经脉气血。调节的结果,为胞宫主持月经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保证胞宫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月经因时而下,胎、孕、娩正常。从经络学说来说,进一步来说明胞宫的功能,最终回答了女子胞和经络的关系。除此之处,还与带脉相关,奇经八脉的带脉。为什么又和带脉相关呢?“带”,这一个单音字,在中医学里面,(第)一是指女性正常的阴道分泌物,维持胞宫的功能,维持其正常生理环境,必须具有这种分泌物,中医学把它理解为胞宫的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第一(个)含义。第二、是指奇经八脉的带脉而言。第三个含义,这个带,是指女性阴道的分泌物发生了病理改变,称之为带下,或者叫带下病。我们在这里面取它的含义,是指带脉对女性阴道的正常分泌物的关系,从这而言的。带脉的循行特点,就像我们系的腰带一样,绕身一周。这个也不需要大家背,就是说将来学习经脉的时候进一步(解释)。这里强调带脉和什么有关?一、带脉将我们上面讲的任脉、督脉、冲脉三条经脉联系起来,这是它第一个作用。第二、它有固护胎儿的作用,保护胎儿在胞宫内完成正常的发育过程,把这个作用叫做固护胎儿的作用。因此说带脉与女子胞的功能有关。女子胞的功能——孕育胎儿,那么孕育胎儿这样一个功能,要从经脉学说来说,需要带脉参与,以固护(胎儿)。固,使它不能过早地娩出,早产;护,保护胎儿生长发育正常的内外环境,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这就是带脉和女子胞的关系。在这里面,我们讲女子胞和经络的关系,一、讲述它与全身经络气血都密切相关。二、着重讲,在奇经八脉当中,冲任督带四条经脉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经络学》的时候,将学习《针灸学》,用针刺来治疗(妇科)疾病的时候,比如,治疗经、带、胎、产,(经,是指月经;带,是指带下;胎,指胚胎、胎儿;产,指娩出)。女性疾病的概称,就叫经、带、胎、产四个字。那么治疗经、带、胎、产的疾患,从针灸学来说,既调节十二经,又注重调节奇经八脉的冲、任、督、带。这是从针灸学、经络学,从理论到实践来考察女子胞的生理、病理。

在奇恒之腑,我们讲到女子胞,大家看最后附一个精室。精室这个概念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在我们的课程里面已是第二次出现了。在讲肝主疏泄的功能,最后一个具体生理作用,调节性生殖的功能,调节男性的性与生殖的功能,提到一个“精室”和“精关”。女性叫月经,男性由天癸发育成熟以后所产生的物质,叫精液,也叫男精。这个男精贮存在什么地方呢?给它起一个名字,叫精室。精室又称精藏、精宫、精房,也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我们现在取精室作为它的本称。中医理论认为,精室是男性的奇恒之腑之一,女性的奇恒之腑叫女子胞,男性的就叫精室。精室的位置,在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将来学习《针灸学》的时候,讲穴位的时候,会讲两个穴位,叫关元、气海,(精室)在关元、气海穴之间。现在大家就记住,它在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它有什么功能呢?一、化生精液。在天癸的作用之下,转化男性的精液。在哪呢?在精室。注意,它是在肾的作用下,通过天癸转化而来的,产生了天癸,通过肾的气化,将天癸转化为精液,这是第一。第二、精液化生以后,贮藏在精室。那么精室有什么功能?就是它的基本功能是,主持生育繁衍。换句话说,就是生殖机能,性与生殖的机能。因此说,精室是男性的生殖器官之一。我们讲女子胞是女性的生殖器官,那么精室就是男性的生殖器官。第三、精室的生理功能和哪些脏腑有密切关系呢?第一、精室和五脏系统都有密切关系。精室里面所贮藏的精液,虽然是直接由天癸所化生而来,但天癸源于肾精,而肾精是由先天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相结合而化生的。因此,精室所化生的精液,所贮藏的精液,与五脏系统密切相关。二、尤以肾关系最为密切。因为精液源于天癸,天癸直接由肾精所化生。因此说,它虽与五脏系统都有密切关系,其中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样一个理论,决定了在传统上、在习惯上,在调整男性的性和生殖功能的时候,人们的思维方式首先想到肾,其次再想到其它脏。这也就符合作为一门科学认识事物先是由具体、特殊,然后再到一般、普遍这样一个原理,思维规律。男性的性和生殖功能,一、和全身都有关,和全身五脏系统的生命机能密切相关;二、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在调节男性的性和生殖机能的时候,也就是说,调节精室的功能的时候,既要从整体上来调节,还要突出强调调节肾。那么精室和奇经八脉有什么关系呢?女性的女子胞和冲、任、督、带都有关,和十二经脉都有关,尤其是和冲、任、督、带有关。注意,男的精室与冲脉、督脉、任脉有密切的关系。在历代文献上提到精室这个概念,它和脏腑的关系,和经络的关系,没有提带脉这个概念。带,是女性阴道的正常分泌物,女性所专有。所以带脉和女性女子胞的功能有关。因此在男性的精室,仅仅提到与冲脉、任脉和督脉密切相关。所以从针灸学这个角度考虑,从经络学说来看,调节男性的性和生殖功能,一、是从十二经脉着手来进行调节,二、突出强调冲脉、任脉、督脉对男性性与生殖的作用。我们讲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从脏腑系统讲,人的性和生殖功能的关系,这里又联系到经脉,讲到奇恒之腑的女子胞和精室,又联系到经脉,从经络系统角度来考察、来认识、来说明人的性和生殖机能。那么这两种理论,后者——经络学说,将来同学们在基础课里面的《经络学》,特别是研究针灸的人,针灸系的学生,在临床学里面有《针灸学》,都会进一步来阐明经络和人的性和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内科学》着重从脏腑来论述,从脏腑、从药物手段来进行调节。《针灸学》着重从经络学说来论述,着重使用针刺按摩,用这样的手段来调节人的性与生殖功能。运用不同的学说,采用不同的方法,殊途同归,都在调整人的性与生殖的功能。那么中医学的理论,虽然我们前面定义,中医学的理论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而脏腑和经络尤其强调脏腑的作用。这就是中医理论当中,为什么讲人的生理病理重在从脏腑生理来说,从脏腑角度去讲人的生理病理的道理。

到此为止,我们从总体上已讲完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按照脏腑的分类,讲述了脏、腑、奇恒之腑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分别地讲述他们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同学们在理解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的时候,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这样逐一地去理解、去掌握。在此基础上,要记住从总体上把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当作一个整体来理解、来认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每一个生理功能。为什么要这样来认识呢?因为中医学它一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叫整体观念,考察生命过程中任何一个生理功能是在整体调节的基础之上来考察每个脏、每个腑、每个奇恒之腑当中的每一个生命功能和生命特性。比如,我们强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举这样一个例子。我们说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主要责之于脾胃,我们突出强调了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那么脾胃要想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在五脏、六腑、奇恒之腑都处于正常状态下,在这个整体正常情况下,脾胃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正常生理作用。从五行的生克制化的角度理解,这个土居于中,与其它脏腑木火金水都有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个土要想处于正常状态,意味着它和其它四行的关系处于一个协调关系。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其它四行处于正常的协调状态,才能够维持土处于正常协调状态,土才能够正常执行它的功能。所以中医理论有一个叫“土主四脏,以灌四方”,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其它脏腑提供生命物质。反过来,它要想主土以灌溉四方,主四脏,必须是在四脏都处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体现了中医学这个整体观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讲这里,旨在强调在学习掌握,进一步加深理解中医学脏腑每一个生理功能,它在生命过程中执行每一项任务都是在整体调节下来完成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就是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同学们将来学习现代生理学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

我们现在讲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回过头来,同学们来想、来回忆五行事物属性的分类表,说五脏系统,就是按照五行来分类,分成五脏系统,除了脏和腑之外,还有形体,还有官窍。比如,目对应的脏是肝,对应的腑是胆,对应的体是筋,对应的窍是目,把筋、目,这个体和窍,中医称之为形体官窍。如果说脏和腑是内的话,那么窍(和)体见之于外。人体的脏腑系统,体现为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形体官窍,它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学习中医的脏象学,不能仅仅着眼于脏、腑、奇恒之腑,必须把形体官窍联系起来。形体官窍表现出来的生命表征就是五脏六腑生命活动表征于外的现象,它们密切相关。不仅在生理上它们是一个系统,在病理上也是一个系统。中医学在考察脏腑的生理功能的时候,建立脏象学说方法我们曾提到,内外相袭,司外揣内,司内揣外。我们前面讲的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其中这个理论,这个概念的建立,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考察形体官窍表现于外的生命表征,然后按照五行学说给我们提供系统整体的思维方法,观物、取象、类比、运术、求道而得出来的规律。换句话说,具体的就是从形体官窍所表现出的生命征象,然后按照五行的归属,五行的归类方法判断这个生命表征、这个生命现象属于哪一系统。在此基础上,看这些形体官窍和哪些脏、哪些腑处于同一个系统,从而把整体、局部,内和外联系起来。用这样一个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内外相袭的方法建立起中医的脏象学理论。这是同学们在学习脏象学的时候必须时刻注意的,这就是中医的思维。它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在前面讲辨证论治的时候,反复讲四诊合参靠人们的感观去观察在疾病状态下各种各样的(异常的)生命过程,又提出同学们在学习中医的时候,要养成严密的观察、仔细观察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旨在从形体官窍它所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作为分析、判断的资料和依据,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完成辨证的过程。这就是脏象学为我们提供的思维方法,也是中医学难能可贵的思维方法。回到我们前面第一章讲的,中医的科学思维,这就是中医的科学思维。为什么在这里反复强调学习脏象要用这个方法呢?我们在讲脏象的时候,同学们会容易按照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的思维方式来学习中医的脏象学,把一个整体的理论分割为互不相连的若干部分,从而只注意地去研究脏腑的每一个生理功能,每一个生理特性,然后按照每一个生理功能、每一个生理特性用线性的方法去推导它们的病理变化,去指导将来认识疾病,那么把中医的思维方式就全都抛在脑外了。我们在学习中用近代科学的分析的、还原的思维方式来学习,那就建立不起来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节课到这里。

第27 讲 形体官窍:五体(脉,皮,肉)

同学们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曾经讲到人的形体官窍和脏腑共同组成人体的脏腑系统。

第四节 形体官窍

我们下面讲第四节形体官窍。首先讲形体官窍的概念。什么叫形体官窍?形体官窍是人体躯干、四肢、头面等组织结构或器官的统称。请同学们注意,讲脏腑我反复强调,脏腑与脏器不同。为什么这里面出现了组织、器官来定义形体官窍呢?形体官窍用中医话说叫形体官窍,这里面讲述了它的形态学实质,就是解剖学的,所以现代中医理论用组织结构和器官来定义形体官窍。

一、形体

第一、讲形体。首先讲形体的含义。它的广义意义,泛指躯体,包括头面、颈项、躯干、四肢、脏腑等,通称为形体。就是“形”,中医学的生命观,形与神相对,生命征象谓之“神”,与生命相对的物质基础统统称为“形”。狭义的是指皮、肉、筋、骨、脉,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因为皮、肉、筋、骨、脉分别隶属于五脏系统。皮隶属于肺系统,肉隶属于脾系统,筋隶属于肝系统,骨隶属于肾系统,脉隶属于心系统。从五行而言,称之为“五体”。狭义的定义就是指“五体”而言。

首先讲脉。什么叫做脉?定义脉。一、先定它的范畴,属于“五体”之一,即血脉,又称脉道、脉管、血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这样一个科学术语,在中医理论当中也是一个多义词,我们在这里面仅仅从“五体”的角度来做定义,称“五体”之一,是指血脉、脉管、脉道而言。在《诊断学》里,(脉)是指脉象、脉搏而言;它第二个义项,同学们将来在《诊断学》里去进一步学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注意脉特殊的含义,将来同学们在学临床课的时候去讲去,特别是在《妇科学》里面去讲。《妇科学》里面,在讲述女性的生殖器官的形态学异常,有一种疾病称之为“五不女”。这种疾病影响女性的月经、影响女性的性和生殖功能。它从形态学来讲,谈女性的生殖器官畸形。脉是生殖器官畸形之一,叫“螺、纹、鼓、角、脉”,最后一个脉。至于什么叫做螺?什么叫做纹?什么叫做鼓?什么叫(做)角?同学们将来学习《妇产科学》的时候才去研究去。这里仅仅要了解中医学术语里的脉,还有一种含义是指疾病而言,我们在中医基础里面仅仅在“五体”范畴来定义这个脉。

第一、讲脉的生理功能。我们前面讲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所以它第一个功能叫运行气血。我们讲五脏生理功能第一个讲心,说“心主血脉”,说心、血、脉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系统,那个脉就是指“五体”这个脉。说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不已的运行,说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那里面已经提过一次了。这里面我们从“五体”来说,强调脉的功能,它能运行气血。因此,古书又称脉叫“血之隧道”。隧道大家看现在修这个铁路,钻成洞叫隧道。那无非是想要通行啊,讲个通利,隧道。脉运行气血的功能要想维持正常:(一)脉管本身完好无损;(二)脉本身气机通畅,保证完成气血运行通道这样一个生理功能。脉本身不能完好无损,就是脉避损伤,或者是脉本身气机通畅发生异常,就会发生血行障碍。

二、脉的作用不仅运行气血,它还能够约束气血。所谓约束气血,脉具有控制血液在脉道中循环不已,而不至于逸出脉外这样的作用。脉完成约束血液的作用是与五脏的功能有关的。我们前面讲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时候,提到脾能统血。脾统血是通过脾气的固摄作用,保证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讲肝藏血的时候,提到“肝,摄血者也”,肝也参与约束脉、脉道,保证血液不外出的作用。至少上面我们提到了两个脏府,也就是说,脉从“五体”来说,它与五脏都相关,它保证约束血液在脉内运行,而不至于出血。我们前面提到了一个肝和脾,特别是脾。将来学习气血津液的时候,讲气的功能,要提到气的固摄作用,其中之一就固摄血液在脉内运行。换言之,就是约束气血在脉内运行。具体通过谁来执行的呢?是通过“五体”的脉来执行的。

脉的第三个作用,要反映信息,就是反映全身的信息。在这里面,首先,大家要掌握一个名词“脉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动的那个脉搏。在中医学里面定义“脉搏”,怎样定义的呢?脉搏是指心脏推动血液在脉中流动时产生的搏动,称之为“脉搏”。我们在讲“心主血脉”的时候,心、血、脉,那么心推动血液在脉中正常循环不已的运行,所产生那个搏动叫做“脉搏”。此其一、脉搏的定义。其二、脉搏有什么作用?脉搏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中医学认为,脉搏所产生的搏动形成了一个形象,称之为“脉象”,又出现了第二个词。讲到脉象的具体的定义,同学们在四诊当中去学习,就是在《诊断学》当中去学习。由脉搏而产生了脉象,我们中医学依靠脉的象来判断生命现象、判断生命的正常过程,或者是异常过程。概言之,我们把机体正常生命过程和异常生命过程,通过脉和反映出那个现象,用现代语言说,叫做生命的信息。因此,我们说脉的功能具有反映全身信息的作用。为什么贯以全身信息呢?因为脉里面运行不已的是气血,这个气血是人体生命物质的基础之一,换句话说,是生命两大物质系统之一。血的化生、运行如何?血的功能如何?反映了全身五脏六腑经络(的信息)。换句话说,反映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脏系统的生命现象;反映了以五脏为系统的生命的信息。就这样一个意义说,脉具有反映全身信息的作用。基于这样一个理论,中医学在《诊断学》当中,虽然强调望、闻、问、切,就是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突出强调“脉诊”,就是诊察脉搏获取脉象,把它称之为“脉诊”。强调脉诊在判断生命过程正常与否上是一个重要手段。

第二、我们讲脉与脏腑的关系。我们从形体、从局部讲脉的生理功能,它和脏腑是一个系统。它和哪些脏腑关系最为密切呢?第一、叫“心主脉”。中医学历代文献都指出,说“心主一身之脉”,我们今天把它简化称为“心主脉”。为什么心能主脉?我们在讲心主血脉的时候讲到,心、脉结构相连,与血构成一个封闭系统,它们息息相通,所以在功能上,心依靠其阳气的充沛推动血液在脉中循环不已的正常运行,心是血液循行的枢纽,而脉表现为血液运行的通道,二者密切相关。两者谁是决定因素呢?心应是决定因素。没有心的阳气充沛,血就难以在脉中正常运行,从而维持脉的正常生理功能,就这个意义讲,叫“心主脉”。那么脏与形体,形体从属于脏。

二、脉与肺、与肝、与脾的关系。我们前面讲肺的生理功能的时候,讲到肺的生理功能之一,叫脉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要汇聚于肺。怎么样来汇聚于肺呢?全身的血液是经过脉而汇聚于肺的。大家注意,这怎么又多了一个字呢?经脉呢?将来在学习《经络学》的时候,定义经脉的时候,说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脉和脉相比,经脉是个大概念,脉是经脉范畴当中一个,注意我们这里面讲的“五体”的脉和经脉的脉,不能是一个同义词,就是大概念、小概念,要把它区别开来,全身血液经过经脉,我们在这里把经去掉,只留“五体”的脉,是经过脉汇聚于肺,在肺吸清呼浊的作用下,再通过脉输送到全身,这就是肺与脉的关系。肝不仅能够藏血,调节血量,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血液量,而且它还有摄血作用。它的摄血作用就是通过脉的约束作用,保证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至于出血。脾,我们在前面讲过,脾通过脾气的统摄,使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那么肺、肝、脾和脉本身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还需要指出,大家要注意,我们这儿讲了,脉的生理与心、肺、肝的作用。首先讲心主脉,是因为脉和心,这个脉是“五体”之一,它与心是一个系统,按五行分类;二、又从整体角度说,任何一个生理功能都与五脏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又讲它与肺、肝、脾密切相关。那么为什么没有讲脉和肾有关呢?我们定义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主要从血行的调节机制来说,在五脏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尤其是和心、肺、肝、脾有关,并不意味着肾不参与脉的生理调节过程。怎样来理解肾对脉执行生理功能的作用呢?我讲脉为血之府,要求血液运行,一、血液充盈。血液充盈才保证脉道运行正常,脉除有约束力之外,它运行气血,它所运行的这个气血,必须充盈,而血液的充盈就和肾有关系,那就是说从血液化生那个角度为脉执行正常的功能,运行气血提供物质保证,那么和肾也有关。但是它是通过化生血液,使血液充盈,保证脉道正常运行的角度,可以间接地说明肾与它的关系。我们讲心、肺、肝、脾,这四者是直接参与调节脉约束血液运行,运行血液的主要机制。

  第二、讲皮。在中医学理论里面,皮是皮肤的简称。注意这几个概念,皮是皮肤的简称,它们是同义词。与之相关,还有一个皮毛,皮毛是指皮肤和附着于皮肤之上的毫毛的合称。大家注意,皮、皮肤、皮毛。皮和皮肤是同义词,而皮肤和皮毛不是一个概念。那么皮毛都包括哪些内容呢?包括皮肤、附着于皮肤之上的汗孔和毫毛等。皮,我们在这“五体”当中讲到皮,是作为“五体”之一的皮。注意不仅仅是指皮肤,是指皮毛而言的。这几个概念,请同学们记住。

  下面讲它的生理功能。一、护卫肌体。中医学认为皮主一身之表。大家知道,皮包括皮肤,从解剖学来说,包括皮肤和附着于皮肤之上的毫毛,叫皮毛。它是人体的屏障的,处于人体最表层,所以说皮主一身之表,是人体的屏障。那么屏障有什么作用呢?它保护肌体不受损伤,所以说它有护卫肌体的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皮毛为什么能够行使屏障作用?我们在讲肺的时候,讲肺宣发肃降的时候,曾经讲宣发的第三个功能,叫宣发卫气。在讲到那个时候,曾经提到过卫气执行抵御外邪,保护人体不受损伤这样一个作用。那皮毛发挥护卫肌体作用机制是通过卫气来实现的。

  二、调节津液代谢。换言之,皮毛也是调节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它通过什么形式?我们在讲肺主行水的时候,讲肺通过宣发将津液向上向外输敷,到达肌肤、到达皮肤,经过皮肤的气化,将有用部分吸收,维持皮肤功能的需要;将无用部分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孔排出体外。这里面又提出一个概念,汗,在中医理论当中,中医学认为汗是由津液所化生的,又提出来个津液的概念。在此暂时理解为津液为人体正常的水液,理解到这个程度就行了,将来在气血津液里面,再进一步严密去定义它。那么人体正常的水液经代谢以后转化为汗,以汗作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是第一。什么是汗?出汗是人体调节水液代谢的正常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说来,是排泄水液代谢产物的重要途径。出汗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去呢?出汗呢?汗液通过什么途径排出呢?是通过皮毛上的汗孔排出去。我们定义皮毛的时候,它在结构上包括皮肤、汗孔,是通过皮毛上的汗孔作为汗液排泄的通道,排出体内的水液代谢产物,所以说皮具有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这样一个作用,就是通过发汗法来调节水液代谢的理论依据。我们在前面讲,肺主行水里面的肺主宣发提到过一句,发汗法。在这里,通过皮毛、汗孔,汗来进一步说明发汗法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三、调节体温。为什么说皮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呢?我们前面讲皮毛上有汗孔,汗孔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通过汗液的排泄来调节人体内阴阳的平衡,把这个作用叫做“调和营卫”,又出了个新的术语,营卫。我们在这里就理解为阴阳。出汗,汗是津液所化,属阴,调节阴和阳相和谐。调和营卫,将来再进一步去学习,什么叫营卫?皮肤、汗孔的开与阖来调节津液的代谢,达到调节体内外阴阳平衡的作用,从而维持人的正常体温,达到调节营卫和谐,就是阴阳匀平,和谐的状态,保证人的体温维持在正常的、恒定的状态下。这个机制是通过卫气来执行的,将来我们讲卫气的作用的时候再进一步讲它。也就是说,卫气宣发于皮毛,就是说皮毛通过卫气的调节来调节汗孔的开阖,调节体内外阴阳的平衡,达到阴阳匀平,以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因此,人体的体温发生改变,发冷、发烧,中医学责之于卫气功能异常。这个发冷、发烧,还可以通过有汗和没汗表现出来。太冷,冬天非常冷,很少有汗;高烧的时候,常常多出汗。汗的多寡、有无是体温调节一个重要标志;是卫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表现皮毛功能的重要标志。就这个意义来理解,皮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病机学》的时候,首先就要讲到,说外界的致病因子作用到机体第一道防线皮毛,侵袭皮毛的时候,那皮毛的卫外功能发生失常,常常表现为发冷发烧、有汗没汗,其道理就是和皮调节体温、调节津液代谢密切相关。

  第四、调节呼吸的作用。呼吸,我们讲肺主呼吸的时候已经定义过了。呼吸,肺主呼吸的过程就是吸清呼浊,中医古书上也叫吐纳。将来大家练气功,练气的时候,有吐有纳。为什么说皮毛具有调节呼吸的作用呢?在中医学当中,汗孔还有一个名,叫“气门”。皮毛属于肺,说肺主呼吸。肺主呼吸的功能通过皮毛这个“气门”,也可以反映出它功能正常与否。换言之,“气门”是调节呼吸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说皮具有调节呼吸的作用。这个功能是在明清末期,近代中医学家明确提出来的,在《内经》也有,但真正明确提出来,肺通过皮毛调节呼吸,定义汗孔又称“气门”,与呼吸密切相关,是在《内经》以后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结果。我们前面说皮毛是调节呼吸的重要途径,它和肺主呼吸来比较,谁主谁从啊?它起到辅助肺调节呼吸的作用。在实践上有重要的意义的,比如,在病理状态下,外界的致病因子侵袭到肌表的那个屏障,皮毛。如果这个皮毛非常致密,汗孔闭塞。比如,感冒,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会感到胸闷。为什么胸闷呢?胸闷,呼吸不通畅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这样呢?那首先是皮毛那个汗孔,“气门”关闭,影响了呼吸的调节,所以中医治疗呼吸功能异常,宣发卫气用辛宣的药物,它本身就有调节皮肤的作用,发表。将来同学们在学习《药物学》的时候讲,辛温发表药的时候,会进一步来理解,肺主皮毛,通过皮毛来辅助肺调节呼吸的作用,才进一步去理解气孔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

  第二、讲皮与脏腑的关系。中医学有一个最著名的结论,叫肺主皮毛。最早《内经》称“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讲肺合皮毛,概括出来。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肺主皮毛”这样一个术语。由此可以看出,肺和皮毛的关系。肺怎样去主皮毛呢?一、从形体上、从结构上,皮毛和肺处于同一系统;二、从功能上,肺通过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敷布津液,为皮毛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这个过程是通过肺的宣发作用来完成的。就这样一个意义讲“肺主皮毛”。就是说五脏,和肺关系最密切。皮毛从属于肺。它的功能,就五脏来说决定于肺。反之,皮毛还有保护肺功能的作用,我们前面讲肺为“娇脏”,其中机制之一就是指五脏当中唯有肺可以直接和外界环境相通。前面我们曾经讲了通过呼吸,通过鼻和外界相通,这又提到通过皮毛直接和外界相通,再一次进一步来理解肺为“娇脏”。皮毛是人体的屏障,最先,也是最容易受外邪的侵袭,皮毛隶属于肺,所以外邪侵袭人体,通过第一道屏障,首先侵袭到肺。肺在受到邪气的侵袭,它的机率来说,与其他五脏相比,它最多,它首当其冲。就这个意义讲,肺最怕邪侵,不耐寒热,称之为“娇脏”,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肺为“娇脏”的机制。皮毛除了和肺关系最密切之外,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关系,其中和脾的关系较为密切。脾和形体来说,主什么?主肉。从中医的解剖学来说,皮毛下面叫腠理。腠理虽然属于皮毛的范畴,它又属于肉的范畴,界于皮毛和肉之间。因此,肉与皮有关,所以皮毛的功能,与脾也有关系。靠脾胃所化生的精微,通过肺的宣发输送到皮毛,保证皮毛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五脏当中:一、皮毛与肺关系最为密切;二、与五脏皆相关,其中和脾的关系为最(密切)。所以看一个人,说皮肤,表现为异常的状态,中医调整它的时候,除想到与肺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讲脾,从脾肺两脏来进行调节,这就是第二。

  第三、讲肉。肉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当中,在中医学术语概念系统当中,又称肌肉;古代文献当中,称其为“分肉”、“赤肉”、“白肉”。在这里同学们只掌握,说肉是指肌肉而言的,这是其一;其二、在这个前提下,再掌握一个叫“肌腠”,肌腠的概念。肌肉的纹理称为“肌腠”。前面我曾经提到一个“腠理”,肌腠又称腠理。掌握这两个概念就可以了。因为在皮毛之下是腠理,腠理之下是肉。

  肉的生理功能。一、主司运动。在人体的正常运动状态下,也就是说人的正常运动,需要肌肉、筋膜、骨骼的骨节的协同作用。主要靠肉的舒与缩,筋的舒与缩来完成。就这个意义讲,肉具有主司运动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肉的形态发生改变就影响肉的功能,从而导致运动发生异常。比如,中医学有一个痿证,就是两腿不用,步履艰难,甚至不能行走,叫瘫,表现为肢体肌肉瘦削,中医称之“肉痿”。这个时候就影响了运动,影响了肢体的运动。那么通过这样一个例证,就说明了肉和运动有关。将来同学们学习《解剖学》,从《解剖学》的角度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医解释肉和运动的关系,就肉它所具有的营养物质充分与否,它通过筋、骨之间的关系来协调动作,肉的病理改变就会出现运动障碍。

  二、具有保护内脏的作用。中医学形容肉像墙壁一样,叫“肉为墙”。在人体的结构当中,肉是墙壁,肌肉附着于骨骼,那么人体的内脏严格来说都属于肉的范畴。而作为躯干,外部表现出来,首先除了皮毛,第二层就是肌肉,它所起的作用,起到保护人体内脏的作用,就这个意义讲,称作“肉为墙”,这是第一点。再一点,体现“肉为墙”,保护内脏的作用,肌肉的纹理,就那个肌腠,在正常状态下,肉处于生理状态下,叫做“肌腠固密”。肌腠另外一个作用,什么作用?就是邪气进入体内的通道。肉处于正常状态下,肌腠固密,邪气就不易侵入人体内部,这是从肌肉和皮肤之间那个肌腠就它所执行的功能,从这个方面又进一步的理解“肉为墙”,肉具有保护人体内脏的作用。

  肉与脏腑的关系。肉作为“五体”之一,它属于脾的系统,所以中医讲叫“脾主肉”,或者叫“脾主肌肉”、“脾主身之肌肉”。我们简单地说来,就是“脾主肌肉”。中医在理论(上)阐述它,为什么“脾主肌肉”?是从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为肌肉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保证肌肉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这个角度,来阐述脾主肌肉的作用机制。因此,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认为肌肉的病理变化虽然与五脏相关,首先责之于脾。刚才我提到一个痿证,就是痿,肉痿是痿证当中一个类型。中医学在《内经》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治疗痿证的原理,叫“治痿独取阳明”。这个阳明,就是指脾胃而言的。将来讲经络的时候,进一步继续讲阳明,在此来理解,从脏腑来理解,这个阳明指经络而言的。说“治痿证独取脾胃”,为什么呢?脾主肌肉。为什么脾主肌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肉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肌肉的功能正常。肉痿,表现为脾胃不能够为肌肉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发生了瘦削、痿弱、不能正常的舒缩,影响了运动,出现了痿证。这就是“脾主肌肉”它的重要的实践意义。肉除了与脾有关之外,肉它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充足的气血和五脏都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脾主肌肉”与五脏相关,以脾为最。从整体到局部的统一来理解形体的肉与五脏之间的关系。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第28 讲 形体官窍:五体(筋、骨) 官窍(舌、鼻、口、喉)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形体的脉、皮毛、肉,分别讲述了它们的定义、主要生理功能和脏腑的关系。再次强调形体和脏腑的关系,第一、首先要明确认识到,按照五行属性的分类,按照脏腑系统,分别牢牢地记住心与脉、皮与肺、肉与脾,同时必须记住,它和五脏都相关,把整体和局部统一起来,这也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下面我们接着往下讲,讲第四个,讲筋。首先讲筋的定义,在中医学中,筋是形体中一类刚劲有力的条束状组织,为大筋、小筋、筋膜的统称。习惯上,中医学把筋又称之为筋膜。中医所说的这个筋,在五体当中的筋,包括了现代解剖学所称谓的肌腱、韧带和筋膜。

  接下来我们讲筋的主要生理功能。筋的第一个生理功能,能够连接关节。为什么说筋能够连接关节呢?因为筋在解剖上,中医认为它附于骨而联于关节。筋连接着骨与肉,加强了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发挥保护和辅助肌肉收缩的运动。就这个意义说,它能够通过连接关节而辅助运动。筋连接关节的生理作用从《内经》开始,就已知道它们在解剖上有密切的联系。二、具有协助运动的作用。机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运动屈伸、转侧、运动自如才能保证人体能够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因为筋附着于关节,保证了关节能够正常进行运动,就这个意义说,筋它能够协助关节和肌肉行使运动的功能。所以《内经》有句话,叫宗筋。将来在后面我们再讲什么叫宗筋?筋,宗筋,在此可以理解为筋之泛称,“主束骨而利关节也”,它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运动。从筋这个角度来看运动不利的症状,这个疾病和症状,中医学常常认为这些运动的异常和筋有关,无论是痿或者是痉挛,都责之于筋的运动异常。

  第二个问题讲筋与五脏的关系。筋在五行的分类上属于肝系统,因此,中医强调筋和五脏的关系,首先强调叫肝主筋。肝主筋的理论依据,一、就五行系统而言,它们属于同一系统。二、讲肝主筋,从肝的生理功能,肝主藏血,为筋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肝血能够濡养筋,使筋发生正常的作用,就这个意义说,肝主筋。因此,在筋的功能异常,中医学首先强调与肝有关。比如,小孩感冒以后发高烧,突然印堂发青,抽搐,任何一个医生都会立即判断肝风内动。抽搐、痉挛属于筋的运动异常,那么这个判断就是根据肝主筋这样一个原理来(判断的)。

  下面讲骨。首先讲骨的定义,什么叫做骨?在中医学五体当中,骨泛指人体的骨骼。

  接下来我们讲骨的生理功能。一、具有支撑人体的作用。传统文献把骨支撑人体的作用概括为“骨为干”,也就是说,骨是支撑躯体,维持形体的支架。凡是人的躯体、形体、骨骼发生异常,比如,行、立、骨骼的畸形,这些病理改变,中医都认为是骨的功能发生异常。二、骨具有保护内脏的作用。人体的所有重要器官,比如心、肺、大脑等等,它的外面,中医从《内经》开始就记载,从形态学来说,外面都有相应的骨骼连接,构成一个壳。因此,由骨来保护,避免外力的损伤对这些重要脏器的侵袭。比如头部,解剖学的顶骨,中医学叫天灵盖。脑,脑为髓海,脑髓外面有头骨在包围。所以说骨具有保护内脏的作用。第三、它还有协同运动的作用。它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协同运动呢?是通过前面讲的肉、筋,把三者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运动的机制,而使机体能够行使各种运动,出现各种运动状态。

  第二个问题我们讲骨与脏腑的关系。一、中医学叫肾主骨。肾主骨的机制:一、骨在五行分类上,它属于肾系统,就这个意义说,肾主骨;二、从生理上来解释肾主骨,因为骨腔内含有丰富的髓,称之为骨髓,骨髓化生于肾精,就这个意义说,肾主骨。一是从五行属性上分类它属于同一系统,二从生理上来论述肾主骨的机制。因此,骨骼的生长发育,它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或者异常的病理变化,中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与肾有关。正如前面我们在讲肾的生理功能的时候曾经讲过,比如骨折,中医首先想到治疗骨折除了手法之外,内服药物,还是外敷药,都从肾入手的道理。其次,骨不仅仅和肾有关,同理,我们前面讲形体每个部分的时候都强调,除了它分别属于五脏系统哪个系统之外,一定要强调它和五脏都相关。因为肾精源于先天之精和后天五脏六腑之精,肾精转化为髓,髓与先后天都有关,那么髓能养骨,因此骨与先天、后天都有关。只是强调作为一个分类的系统而言,肾主骨,将整体和局部统一起来。二、在中医文献里面,我们将来学习奇经八脉的时候,那个督脉和脊椎有关,脊椎是中医骨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这里讲骨还与督脉有关。这里并不意味着骨的生理病理与其他经脉无关。我们中国的中医学的文献,在讲奇经八脉这里面,它的生理病理的时候,重点提了督脉和骨的关系。大家看这个示意图,髓聚于脑为脑髓,藏于脊椎称为脊髓,藏于骨腔称为骨髓,我们这讲肾主骨,髓能够养骨,使骨发挥正常的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协同运动的作用。

  中医还有个原理,牙齿,叫齿为骨之余。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肾与牙齿有关。这样一个理论,用它来判断人生长、发育、衰老的生命历程,从牙齿作为判断,这是我们人类学,我们中医学,人类学是如此,中医学也是如此,从牙齿的生长发育情况来判断人生长壮老这样一个生命历程。大家都知道,人衰老的时候首先是牙活动了,用一个术语说叫齿摇,齿摇以后可以牙齿脱落。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肾精衰竭,至少是衰少,衰老的征象之一。为什么牙齿脱落责之于肾呢?就是用肾主骨来解释。小孩出牙晚,五迟之一,中医讲了,说先天肾气不足,就这个结论,这样一个原理,有它的实践意义。

  再看髓与血。我们前面讲过肾精的功能,精髓可以化而为血。在这一点上,骨髓是造血器官,《内经》已经建立起来。《内经》只是讲精髓可以化而为血,没有讲骨髓造血。那么髓化为血,还有一句话,也是一个原理,叫发为血之余。人们的头发称为血之余。什么意思呢?就是发的生理病理(与)由骨髓所化生这个血关系密切。发通过血和骨髓联系起来,骨髓通过精和肾联系起来,所以肾与发又发生了密切关系。头发的生长状况与它的颜色、功能都反映了人的生长发育状态,反映了人生历程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因此,小孩先天肾气不足,也可以表现为头发稀疏;人到衰老的时候,除了齿摇之外还有一个词叫发脱,就是头发脱落,用它来判断衰老。那么为什么呢?它和肾精发生了关系,是通过血,中医从理论上是通过血这个机制来阐述的。由于发和肾发生关系,后面我们讲五华,说肾其华在发,就是发反映了肾的生理病理。通过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肾,一和脑髓有关,二和骨有关,三和血有关。将肾和脑髓、血、骨、齿把它们联系起来,就是从肾藏精这个功能,可以比较完整地系统地解释了肾与骨、肾与齿、肾与血、肾与发的关系,那么齿、发、骨都属于外在形体的范畴,反映了形体与内在脏腑的同一性,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仅就这一个示意图,反映出:一、肾藏精,第一个原理;二、精化为髓,第二个原理;第三、肾精与脑髓,髓聚为海,脑为髓海。脑为髓海这个原理意味着肾和脑髓的关系。脊髓,髓能养骨,它意味着肾与骨髓的关系。肾与脊髓的关系,髓藏于骨腔中,那么脊髓也好,骨髓也好,与肾发生了密切关系。说齿为骨之余,这样一个命题,这样一个原理,意味着齿与骨,齿与肾发生了密切关系。发为血之余,发是通过肾精,通过血这个环节,通过髓、血这个环节与肾发生关系。仅就这一个示意图,包含了这么多的中医学的最基本的原理。每一个原理,它不仅有理论意义,解释了它们的发生机制,回答了为什么,而且更重要的,这些有了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中医临床医生认识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官窍

  五体我们到此已经讲完了,下面讲官窍。首先讲几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官窍。什么叫做官窍?官窍是五官九窍的统称。一、五官。五官是指目、舌、口、鼻、耳的统称,或者说是目、舌、口、鼻、耳的合称。官是机体有特定功能,而又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器官。窍分七窍和九窍。七窍是指目、耳、鼻孔和口,目两个(孔),耳朵两个孔,鼻孔两个孔,口算一个孔,就一窍,合称七窍。在七窍的基础上,加上前阴、后阴二窍,称之为九窍。什么叫做窍?窍有孔穴、苗窍的意思,是人体与外界直接相连通的门户和窗口。中医学里面的舌,舌本并非窍,但是在中医五脏开窍理论中,舌也作为一个窍。中医学有个原理,叫舌为心之苗窍,或者舌为心之苗。这是第一、讲官与窍的定义,概念。二、讲一讲官窍的共同生理功能。(一)官窍是人体内外信息交换的窗口,也就是说,这些官窍直接和外界相通,人体内的生理状态,可以通过这些官窍反映出来。(二)是体内外物资交换的门户。比如鼻孔的呼吸,肺通过鼻孔来吸清呼浊,实现体内外气的交换。比如二便,通过二便的排泄来完成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三)官窍还是致病邪气入侵和外出的通道。(1)它是邪气入侵的通道。各种邪气,外界的邪气可以通过官窍,由窍进入人体。(2)人体内的邪气,通过治疗以后祛邪外出。(3)官窍也是邪气排出的通道。比如,前阴而言,在病理上出现尿道灼热,尿液混浊,中医说这有湿热,其中清热利湿,利尿,通过小便排出湿热之邪,是中医治疗膀胱湿热一个重要的手段。那么这样一个治疗手段,它源于中医学对官窍的认识。这个窍它是邪气排出的通道。这是官窍总体来说,它们有这三个生理功能。下面我们分别讲每一个官窍。

  一、讲舌。在中医文献里面,舌又称之为灵根。中医学这个舌,官窍这个舌,是一个灵活的肌性器官,和现代解剖学那个舌是同一个器官,使用同一个词、术语、定义、语言符号。但对它的认识,理论的解释和解剖学不同。将来同学们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时候,学习望舌的时候,会进一步学习舌的分布,就是部位的划分,就是前、中、后、旁。舌与脏腑之间的关系,详细的内容将来在诊断学里面讲,我们这里面仅仅讲舌它的主要生理功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舌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已经明确地认识到舌的生理功能,它有味觉的功能,它有参与咀嚼的功能,它有吞咽的功能,它有发音的功能。从《内经》开始,已经认识到,经过历代学术的发展,将《内经》所建立起来的这个概念进一步完善,用于指导临床。将来同学们在学习临床课的耳鼻喉科的时候,五官科的时候,会进一步地来学习舌的生理病理,在这里仅要求同学们掌握舌的基本生理功能有味觉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发音功能就可以了。

  讲舌与五脏的关系。一、舌为心之苗,舌在五行上与心是为同一系统,它属于官窍范畴之内,属于苗窍,通过舌反映了心的生理病理。中医学考察舌的生理功能,考察心的生理功能首先是看舌它的生理病理状态,来考察心,内在的心它的生理病理状态。从思维上是如此,在五行分类上它是同一系统,要解释舌为心之苗的机制,第一、它在五行上属于心系统,所以称舌为心之苗窍。苗窍在外,也就是舌在外,心在内,同一系统。第二、从理论上解释,说心主血脉,为舌的正常生理功能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这仅仅是阐述它的理论依据之一。二、舌与五脏都密切相关。在这一点请同学们要特别地注意,在强调舌为心之苗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舌与五脏密切相关。将来在学习诊断学的望舌的时候,就从舌的形态、舌质、色、苔(来观察)。什么叫做舌质?什么叫舌苔?将来在诊断学继续学习。就是观察人的舌就可以判断五脏的生理病理状态。望舌是中医四诊当中一个特色,有别于西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看舌这个局部的官窍,判断了五脏系统的生理病理状况,可以决定五脏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的寒热虚实。因此,学到舌为心之苗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舌仅仅反映了心的生理和病理,重要的是反映了五脏系统的功能状态,反映了五脏系统正常生命过程和异常生命过程。这也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个特色决定于中医的理论,它在实践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舌为心之苗在实践意义上还有个意义,人在神明发生病理变化的时候,除了意识的改变之外,常常在舌也会发生改变。那么神志发生改变的时候,常常可以出现舌强制,语言不清,那舌具有发音的作用,参与语言的(功能),那么在心神发生异常的时候,也可以出现舌的改变,人们常常从舌来判定心的异常状态。前面提到这个小孩发烧以后,出现了肝风内动,抽搐,小孩会发生一个症状,舌缩,全身肌肉抽搐,僵直,舌也僵直,中医取个名叫舌本僵直,就是舌伸缩不灵活。人到死了,临死之前舌头就缩回去了,把看舌头作为判断死亡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在这里介绍一下,将来我们在讲发病的时候进一步讲,死亡,我们国家正在立法脑死亡的标准,等到后面讲发病学的时候再给同学们讲死亡的定义。

  接下来讲鼻。第二、讲鼻。首先讲它的定义。鼻在中医文献里面又称之为明堂。在中医学里面,对鼻的解剖部位,各个部分的名称,将来同学们在学习临床课耳鼻喉科的时候进一步学习。我们在教材里面把这些资料给同学们提供了,仅供同学们参考。其次,讲一讲鼻的生理功能。鼻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为气体出入的门户。为什么说鼻是气体出入的门户呢?因为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内联于喉,通过气管与肺相通,这在中医学中从《内经》开始,在解剖学上,在历代文献上,都说得非常清楚。它作为一个呼吸系统一个起始部,就这个意义说,肺开窍于鼻。(二)它具有嗅觉的功能。它能够辨别气味,所以中医文献里面称鼻为司嗅之窍。(三)它具有协助发音的作用。因为鼻在解剖上与喉相通,能够帮助喉来发音。正因为鼻具有呼吸、嗅觉、发音的功能,所以在临床上出现呼吸、嗅觉、发音功能异常的时候,首先想到与鼻密切相关。鼻与脏腑的关系:(一)鼻为肺之窍。这是一个重要的原理,解释这样一个原理的理论,(1)这个鼻在五行分类上属于肺系统。(2)从解剖上,它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从结构上属于呼吸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始部,它与内在的肺在结构上相连,因此通过鼻孔的运动状态,鼻翼的状态,生理病理状态来判断内在的肺的生理病理状态。外邪侵袭机体以后,出现咳嗽、发烧,影响了肺的宣肃功能,所以会出现鼻孔(煽动),鼻翼的运动,称为鼻翼,鼻翼的运动状态异常。其三、鼻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一)鼻作为机体的一个局部,和五脏系统都密切相关,其中,与之相关联比较密切的,一是脾,二是胆。将来同学们在学五官科的时候会进一步来学习,我们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了解,鼻除为肺之窍之外,还与脾有关,还与胆有关。比如,咱们现在比较多的是过敏性鼻炎,就是鼻孔呼吸不畅,鼻子不通气,流鼻涕多半是黄鼻涕,甚至有嗅味,在中医学称之为鼻渊,中医认为与肺有关。那个黄色的鼻孔分泌物,中医把它称之为痰,有湿有热。那么这个痰,说脾为生痰之源,从理论上首先想到是脾。在这里从它的功能、病理来说的,将来大家学习五官科的时候进一步讲,就是这一个鼻,从鼻翼、鼻尖到鼻根这几个部分,分别与五脏密切相关,这个鼻的鼻尖,叫准头或鼻准和脾密切相关。(二)和胆有关。胆有关除了用经脉来解释之外,主要是从鼻孔分泌那个分泌物,从痰,从热来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是从经络来解释。要求同学们了解的,那个鼻除了为肺之窍之外,重要的是掌握那个脾和它之间的关系,至于胆这个解释就是通过间接的推理得出来的。一个是经脉,将来学习经络的时候,和经脉有关系。从生理上解释,从胆汁,胆汁叫精气,在《内经》里已经提到了,这个精气通于脑,脑通过頞和鼻相连,用这样一句话,这个判断来解释。这两者都解释了鼻和胆的关系。我认为同学们将来学习的时候,重在从经络这个角度来解释就可以了。前面讲有肺热,脾有湿热,那个鼻渊,流黄鼻涕,很有学问。从另一个角度讲,称之为胆有热。从这两种学说来解释胆与鼻的关系,给同学们介绍这两种解释,这两种学说的解释胆与鼻的关系,这两个学说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讲口。中医学所说的口与解剖学所说的口腔是一致的。所以中医的口就是口腔,包括了口腔内所有的结构,比如唇、齿、龈、舌、颚、牙、咽等等,我们在讲六腑的时候,曾经提到口唇为飞门,它是消化道的最上端。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口腔科学的时候,再进一步学习中医从形态学怎么来认识口腔的结构,从生理学、病理学怎样来认识口腔的生理病理。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一、记住口的概念,二、记住口唇又叫做四白,也就是唇四白,四白,记住两个词可以了。第三、知道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

  接下来讲口腔的生理功能。我们在前面讲五脏生理功能的时候已经反复提到多次,讲脾主运化,讲了脾接受由口腔摄入的水谷,在胃进行初步腐熟受纳的基础上进行运化。讲这句话的时候那就表达了口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它参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这样一个过程。把这个概括为,用现代语言讲,就是消化的功能。用咱们中医的术语讲,就是运化的功能。它是运化之始,摄取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为胃受纳腐熟奠定基础。就这个意义讲,口具有消化作用,注意它为消化之始,为水谷消化第一关。(二)口腔参与呼吸,口唇为声音之扇。口参与呼吸功能的调节。从《内经》开始认识到口呼吸,用口呼吸。讲到呼吸的时候,我们前面讲皮肤、皮毛可以呼吸,这讲了口可以呼吸。二、口与五脏的关系。(一)口为脾之窍,首先想到它为脾之窍。解释它,(1)五脏,它在五脏系统当中,口唇在五脏系统中属于口系统。(2)刚才讲了四白,上唇、下唇就是肉啊,属于肉的范畴。那么脾主肌肉,前面我们讲了脾主肉的机制,就是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够为肉的生理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从生理功能上来解释脾和口唇的关系。大家注意,不是整个口腔,这里讲口唇为脾之窍,重点强调这个部位。(二)口腔不仅和脾相关,还和五脏密切相关,这也体现了中医整体和局部相统一这样一个整体观点。它提示我们什么呢?治口腔疾患不是仅仅治脾,前面讲过齿和肾有关,就是口腔的生理病理,与五脏相关,又与脾的关系最密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