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3 .3

 学中医书馆 2013-01-08
第16 讲 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二) 肺的生理特性

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气,二讲了肺朝百肺,三讲了肺主宣肃,三个生理作用。

接着我们想讲讲第四个功能,叫肺主行水。有的表述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这两个术语同义,在现行的术语规范上叫同义。什么叫做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具有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抽象出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用较为精炼的语言就是肺具有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之为肺主行水,又称肺主通调水道。古人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根据肺在人体上、中、下三焦所处的位置,把这个作用又称之为肺为水之上源。肺为水之上源,这样一个原理是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而推断出来的,这是一很重要的中医学的原理。具体肺主行水的机制是什么呢?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来完成的呢?一、请同学们记住,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要靠五脏系统共同来调节才能完成,其中就五脏来说肺和脾、肾关系最密切,我们讲肺主行水是讲肺、脾、肾这三脏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肺发挥什么作用,它是怎样调节水液代谢的。人体的水液,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初步的进行代谢、气化,到达脾,由脾转化为精微津液,在这里理解为精微津液,就是人体内有用的水液,至于怎样定义津液?我们后面在讲气血津液再讲,在这里面理解为这个精微津液是脾接受了经口摄入的水饮,或者水谷,就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以后,经过脾运化,把脾的功能称作运化,什么叫做运化?在这里就理解为经过脾的代谢将这些水谷饮食转化为体内有用的液体,叫精微津液。靠脾的功能,它的转输的功能,将水谷精微送到肺,讲到这里,就是肺参与调节水液代谢,一表现为它接受由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这是第一个环节,接受脾转输的水谷精微之后,又通过肺的行水作用,来输布到全身,而后把水液代谢产物输送出去,完成这样一个体内外水液代谢的调节过程。具体的调节机制是:一、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精微向上向外布散到全身,最终达到皮毛。在全身肌肤、皮毛,将津液充分利用之后供给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将在这里面产生的津液的代谢产物转化为汗,通过皮肤的汗孔排泄出去,这个过程是肺通过宣发这样的机制来完成一次水液代谢的循环,调节了体内代谢的平衡,包括利用有用的精微,排除精微津液代谢产物,表现为汗的形式。通过肃降作用将脾所转输来的精微津液,向下向内输布,到达于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调节膀胱的气化作用,将水液代谢产物转化为尿,最终排出体外,来维持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肺主行水就是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完成调节水液代谢的过程,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要求同学们掌握这两个机制,了解肺是怎样来完成水液代谢的,完成它的主水作用的,行水的作用的。这里面提到一个水道的概念,水道,中医学说三焦为水道,上焦、中焦、下焦,这个概念后续还要进一步讲。这里面学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的机制仅仅知道肺宣发和肺肃降,怎样来调节水液代谢的,最终的代谢产物是什么,就可以了。具体的代谢过程都是通过三焦这个水道来完成的。所以说叫疏通水道,这个水道是指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那肺主宣发,肺主肃降,它在代谢过程中,把精微津液输送到全身体表内脏,到达全身是通过三焦这个通道输送出去的。而新陈代谢产物也是通过三焦这个通道排出去的,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现代不要去追究三焦为何物。从这个机制,我们看肺主水液代谢的意义。它在理论上,我们刚才讲到机制,说明了肺主行水这个原理,为什么?从理论说清楚,理论的意义,除了说明意义之外,它还有个实践的意义。肺主行水这个原理在实践上有什么作用呢?在肺不行水,注意,这个“不”,我们汉字里面这个“不”并不等于完全不行水的意思,它是肺行水功能异常的一种表述,注意汉字这个“不”,中医学理论里面中医学里这个“不”字太多了。说肺主宣发,用“失”和“不”,说肺失宣发,肺不宣发,并不等于不宣发,它是异常功能的代称,要这样来理解。如果肺不行水,宣发和肃降任何一个功能失调,那就会影响水液代谢,所以肺的功能失调一定会出现人体的水液代谢障碍。它可以表现为汗的异常,比如外界的寒邪侵袭到肌表以后,由皮毛侵入到肺,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不仅呼吸功能异常,助心行血功能异常,它也可以表现为水液代谢异常。所以在病理状态下,肺要不宣发,风寒束肺以后,常常没有汗,无汗是什么意思呢?肺主行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宣肺,发汗,使汗液能够正常进行调节。正常的发汗对这个指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肺主行水的功能的正常。此其一。第二、水液代谢失调就会在人体当中存在水液停聚,乃至于产生水液的病理产物,中医称之为痰饮,甚至出现水肿。由于肺通过宣发肃降参与调节水液代谢,通过宣发这个机制以汗液的形式把代谢的产物排出去。因此,中医在治疗水肿的时候就有第一个方法,首选的方法,叫发汗法。通过宣肺来发汗。这个原理,这个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肺宣发作用机制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根据)肺主行水理论,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内科的时候,水肿的治疗,治疗方法第一关发汗,第一关就(是)发汗。为什么?就是根据这个机制来的,理论依据,说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肺的肃降,最后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肺主肃降的功能失常,影响到了水液代谢,必然出现尿液排泄的异常,少尿。因此就派生出来,治疗水肿要用利尿的方法排出去,将水排出去。上一节提到麻黄虽然它是发汗解表的一个药物,但是在治疗水肿的时候,使用麻黄既取其发散表邪,最终达到发汗作用,通过调节肺的宣发作用来排除汗液,达到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其二、麻黄还有肃肺的作用,既宣又肃,因此麻黄这个肃肺,通过麻黄的作用,肃肺的作用达到利尿作用。麻黄还有利尿作用,用麻黄来治疗水肿既体现了第一个机制,肺主宣发,通过汗液来调节水液代谢机制,也体现了肺主肃降,通过尿液来调节水液代谢的机制,这就是这个原理在临床实践的作用,它的实践意义。在这里大家注意中间有一个环节肾,将来我们讲肾主水液的时候要进一步讲,肺通过肃降作用通过三焦的水道将水液代谢产物下降到肾,它仅此而已,到此它完成任务了。至于肾形成尿液这个过程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在这里肾的气化是指肾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和我们前面讲到那个气化,气的运动变化的泛称,概念是有区别的,这里是讲肾的气化,仅仅限定为肾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通过这个作用来调节膀胱的气化作用,最终由膀胱形成尿液,通过膀胱的开阖排出体外,维持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就肺调节水液代谢机制而言,通过肺主肃降到肾,仅此而已。由肾再形成尿液,那是由肾的气化作用所形成的。所以治疗水肿,发汗,利尿,发汗法和利尿法,常常是发汗利尿同时进行,既兼顾到肺又兼顾到肾,因为肺主肃降,水液代谢要到肾,要促进肾的气化作用,达到调节水液代谢平衡。大家看将来学习水肿的时候,治疗上焦的水肿,治疗阳水,就分类分腰以上为阳,腰以下为阴,病在肺的时候,就宣肺利尿,或者叫发汗利尿。就脏腑定位来说,既涉及到肺又涉及到肾。这就是肺主行水的调节机制在临床上的应用。一、在辨证上的应用;二、在临床处方遣药上的应用,确定治法的应用。

第五个作用叫肺主治节。什么叫做肺主治节呢?治节是指治理调节的意思,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的作用,什么样的治理调节作用呢?是指肺具有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作用。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在肺的生理功能中讲了肺主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讲到肺朝百脉能够助心行血,讲到肺主行水,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肺主治节这个功能,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了肺主气,肺主呼吸之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和肺主行水的功能。就这个意义讲,肺主治节是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因为传统文献里面有肺主治节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在这里为了同学们学习,我们把这个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来讲述它。虽然它和我们前面讲那个功能在概念上有包含关系,在这里面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肺的生理功能,总的肺的功能那就是治节作用。一提肺主治节,就是肺全部生理功能的概括,站在这个整体的角度来定义肺的功能叫肺主治节,站在具体的角度讲呼吸作用,讲气的作用,主气的作用,讲主行水的作用,讲助心行血作用,分别定义肺主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肺主行水。用这样一个逻辑思维过程来理解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讲肺的生理功能概念之间的关系,就不至于发生逻辑上的混乱。肺主治节的具体生理作用为一、肺司呼吸,就是肺主呼吸的作用,它就是说肺能够治理调节呼吸。二、调节气机,肺具有调节治理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三、它能够治理调节达到助心行血的作用。四、通过它具有治理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这四个内涵,就是肺主治节的具体生理作用,这四个内涵包括了我们前面讲的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肺朝百脉,肺主行水的功能。因此,我们前面讲肺主治节是肺生理功能的概括,从整体来定义肺的生理功能就是肺主治节。

到此为止,我们讲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讲完了。李老师你讲肺主治节是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从整体上来定义肺的生理功能叫肺主治节,那还丢了一个肺主宣肃呢?我们前面曾经讲到肺主宣发肃降是从肺的气机运动状态来表述肺的生理功能,肺的宣发的生理功能,肃降的功能,包括呼吸、气机、行水、水液代谢。肺主治节,是从肺作为相辅之官,帮助心的君主之官来治理调节全身的生命功能,生理功能,就这个意义讲来定义肺治节。而肺的宣肃,肺主宣肃是从整体角度,立足点是考察肺的气机运动状态,从运动状态来说明肺的全部生理功能。一个从气的运动状态来考察,来高度概括肺的生理功能,一个从具体的生理功能来看,从整体上来概括肺的具体生理功能,肺主治节和肺主宣发肃降它们之间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搞清楚不同的概念术语,它是从什么角度来定义的,它想说明什么,这样就达到概念清楚,不至于出现肺主肃降和肺主治节什么关系,和肺主气什么关系,和肺主行水是什么关系呢?它们之间是不是关系逻辑上混乱的,不存在逻辑混乱。关键之点就在于同学们学习中医学的概念的时候,学习它的术语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楚,搞清楚这个概念是从什么角度来定义的,它要回答什么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就会做到概念清楚。

下面我们肺的第二个问题,讲肺的生理特性。一、肺为华盖。什么叫做华盖?一、盖是指伞而言而的,华盖它的本义,原本是指古代的封建帝王出行时候坐那辇,那车啊,就四轮车,六轮车啊,那个车称之为辇,它的上面那个盖像一把伞,就车盖。同学们注意现在看这个古装这个历史戏很多,皇帝出行,抬着像轿子,实际用人抬,,有的是用这个马拉的。皇上出行那个车,马拉车叫做辇,那顶上有一个有的是圆的,就像一把伞一样,把那个称之为华盖,汉字的意义华盖是指帝王出行时候坐那个车顶上那个盖,车盖。又因为肺在人体的位置,五脏的位置最上面,就内脏来说它在最上面。它位置称之为在上焦,把它类比为像皇帝出行时车上那个盖,是个类比的结果,说肺类似华盖,表述不能说类华盖,就说肺为华盖,作为脏腑来说它居五脏之上,就这个意义讲类似个华盖,这叫肺为华盖的意义。它有什么作用?有保护脏腑的作用,肺在五脏最上,它覆盖了脏腑,不仅覆盖了心,也覆盖了所有的脏腑。就这个意义讲,称为五脏的外卫,它有抵御外邪的作用。实际上讲肺为华盖,从它的位置,在五脏当中,它的位置而言,它位置最高,它具体的作用,因为它覆盖诸脏之上,所以说具有保护诸脏的作用。保护诸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抵御外邪侵袭于肺,体现出具体的生理功能,叫统领一身之气。就是说肺主一身之气,肺全部功能,表现为它的属性这个生理功能有什么特性呢?有什么属性呢?实际囊括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这从肺的位置,和其他脏腑的关系,类比它是华盖,有覆盖全身脏腑,保护脏腑的作用。抵御外邪的作用,是它因为有覆盖作用,覆盖脏腑的作用,它起到一个墙的作用,所以说它有抵御外邪的作用。实际上肺抵御外邪的作用是通过肺主宣发卫气,发挥屏障作用,来抵御外邪侵袭而实施的。这里面的含义在这,把这个抵御外邪的作用也同样类比为华盖,它都属于华盖派生的,它居高,居脏腑之上。统领一身之气,就是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它在上焦,肺主一身之气,肺调节全身之气机,从上而下气机运行通畅,气的生成运行气化过程是正常的。把这些作用具体的作用抽象出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同皇帝出行的辇上面那个车盖,保护皇上天子君主不受风吹雨淋,不受外界的干扰一样,把肺这个属性,这个生理功能所反应出来的属性定义为肺为华盖。二肺为娇脏。为什么说肺为娇脏呢?一、就肺本身与其他脏腑相比较而言,从形态讲中医认为它是清虚之体,我们现代解剖看解剖肺叶是空虚的,就是肺泡,古人把它形容为叫做清虚之体。既然是有缝隙的清虚之体,邪气就容易侵袭到里,这是一。二、这个清虚之体古人从解剖上已经看到了这个肺是非常娇嫩的,从形态学到它的功能,都认为它是非常娇嫩的,就这个意义讲说肺为清虚之体,称它为娇脏。我们透过它的本来意义如何来理解肺为娇脏呢?一肺直接和外界相通,最容易受到邪气的侵袭。因为肺主皮毛,肺主呼吸,直接和外界相通,外邪侵袭第一道关就要侵袭到肺,这是第一。二不耐寒热,请大家注意,古书上讲说肺不耐寒也不耐热,不耐寒、不耐热。说最容易受邪气侵袭,仅仅提到不耐寒,不耐热,应该说风、寒、暑、湿、燥、火它都不能耐受,都容易侵袭到肺。我们强调不耐寒不耐热是指调节肺脏的时候,一要注意调节用药,处方遣药,要注意寒凉和温热药的,调整它们之间的平衡,既不能够过于苦寒,又不能过于温热,就这个意义讲它不耐寒,不耐热。这就是肺的生理特性第二个特性,肺为娇脏,这是很有名的一个这个命题,一个判断。所以治疗肺的时候,调节肺的功能的时候,功能异常的时候,用药的时候,后世医家总结一个经验,叫做“治上焦如羽”,羽毛的羽,说治上焦病变,主要指肺的病变,提出治上焦如羽。说使用的药物一定是清轻上浮的,偏于升发的药,同时注意不要过于寒凉。过于寒凉,寒凉药物是沉降药物,也会影响肺的宣发。过于辛散,不仅影响肺的宣发,而且也影响肺的肃降,不利于调整肺的宣发和肃降的阴阳平衡。把这个特性,这个特征转换为肺的生理特性,概括出来,抽象出一个概念,就这些科学事实,经过分析加工,由科学事实转化为科学概念,抽象出来,定义它是特性叫肺为娇脏,这个特性,对于我们指导临床治疗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第三生理特性,肺气与秋气相通应,与心气与夏气相通应同样道理,同样的依据,旨在说明肺的生理功能具有什么样的属性呢?它与秋金之气气化相通,所以在秋季的时候肺病多,秋燥之气,肺病为多。也体现了肺脏与四时阴阳的相对应关系。

通过这个简表,我们简要地归纳一下肺的主要生理功能,重在理解它的生理意义。它的病理意义,作一般的了解,为学习中医脏腑病机学奠定个基础就可以了。一、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它的作用就是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叫吸清呼浊。肺是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这是一。其二、要理解掌握中医脏象学说对于呼吸过程的调节机制。一、肺主呼,二、肾主纳。在这里至少要记住,在学肺主呼吸的同时,记住仅仅靠肺主呼吸是不能完成呼吸的调节过程的,必须有肾主纳气的作用参与,这才能保证吸清呼浊处于正常状态。二、肺主一身之气,它是通过参与宗气的生成,而执行生成全身之气的作用。二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起到调节全身气机,保证气机升降出入运行正常这样一个作用。在病理情况下,肺主气的功能异常,一它可以表现为呼吸异常,二可以表现为气的生成运行异常。比如,呼吸异常会出现咳嗽、喘,气的生成运行异常就会出现少气,气不足,叫气虚,呼吸无力,这样一些病理变化。把这些变化概括出来,叫做气虚,就是生气的功能低下,那胸闷呢,呼吸时胸闷,咳嗽、喘,因为肺主一身之气,具有调理全身气机的作用,在肺主气的功能失调的情况下,不仅不能够调节自身的气机,也不能够调节全身的气机。那气机运行失常就闷。二、叫肺主行水,一记住它的定义,它具有疏通水道的作用,通过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二记住一个重要的原理,肺为水之上源。在病理情况下,一言以蔽之,就是人体内的水液代谢障碍,具体会出现水湿痰饮这些病理产物,表现为病理状态最容易出现的疾病,就是水肿。三肺朝百脉,它的作用就是助心行血,就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循环,通过肺朝百脉的功能,我们由此也可以联想到它助心行血,联想到肺和心的关系,在生理功能上体现为肺气和心血的关系。这一个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液运行障碍,表现为心肺之间气血关系失调。其三、肺主宣发和肃降,从整体上从肺的气机运动的角度来看肺的生理功能,抽象出来一个概念,叫肺主宣发肃降。肺主宣发,一它能够吸入清气,排出浊气。它主要的任务是排出浊气,实际上吸清呼浊是同时进行的,二能够输布津液,三通过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阖。肺主肃降,一它吸入清气,保证呼和吸的动态平衡,呼吸调匀。二它能够输布水液代谢,参与水液代谢的调节。三它能够通过咳嗽达到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清洁的作用。分而讲之,分为肺主宣发和肺主肃降,实际上宣发和肃降是同时进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为了便于学习,便于分析这个理论如何来指导实践,它的实践意义,把肺主宣发,肺主肃降分别开来,我们学完了以后,要从整体上来认识。我们前面讲阴阳学说,强调阴阳对立互根,那就站在阴阳对立互根,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理解肺主宣发和肃降,从它们的关系来理解,来正确的理解肺主宣发的具体体现的作用。它具体的生理功能,刚才讲了,从整体上,从运动状态的角度,来定义肺的生理功能。因此,它表现出的生理功能,一肺主呼吸,通过呼吸达到主司全身之气的作用。我们前面讲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肺主呼吸。说肺主呼吸是第一位的,肺主一身之气实际上是在肺主呼吸之气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作用。二肺的宣发肃降失常会影响水液代谢的运行,三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失常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就是影响到肺朝百脉的作用.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就在这,这是从肺的气机运动的角度来进一步来阐述肺的生理功能。至于说肺主治节,是高度概括肺的具体生理作用,强调肺与心相比,和其他脏器相比,它在调节全身的功能的时候,它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辅佐心脏,治理调节全身各种功能的作用,在这里讲肺主治节,又把它的定义限定在治理调节肺主呼吸,肺主水液,肺主行水这类功能具体概括它的功能,就把肺称为相辅之官,肺有调节治理作用这个概念,这个含义,本来的含义进一步缩小,缩小到概括肺脏本身的生理功能,定义肺主治节,是肺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具体讲要求同学们记住,说肺主治节,一是肺主要生理功能的概括,从整体对它定义,具体说来它的内涵包括肺主呼吸的作用,包括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包括辅助心脏助心行血的作用,也包括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囊括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至于说我们讲到的肺的生理特性,肺为华盖,旨在说明就心、肝、脾、肺、肾五脏而言,它们的位置而言,肺居于其他脏腑之上,位置最高。肺叶,古书上讲肺叶能够覆盖在诸脏之上。这纯粹是从形态学来看,这就是剖而视之得出的结论,这是事实。就这个意义讲,古人定义这个肺的特点,它表现的特点就像一个华盖一样,对于人体的脏腑具有保护作用。后世医家进一步引申说肺为华盖,它有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的作用,就这个意义讲又得出一个结论,叫“肺为脏之长”。是指肺为华盖这个作用,由这推理出来叫肺为脏之长,肺为五脏之长。肺为脏之长无非强调肺在五脏系统当中它的位置最高,覆盖其他几脏,有保护其他脏器的作用,就这个意义讲它是长,它是兄,它是长。我们今天理解肺为脏长,应该从肺的功能角度来理解肺为脏之长,肺在上焦,肺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第一关,它要呼吸,没有肺的呼吸作用,就无所谓一身之气。而只有一身之气的生成运行正常,人身的脏腑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说肺主呼吸起到决定的作用,就这个意义讲,称为肺为脏之长。关于这样一个原理,古书有许多论述,同学们将来有精力的时候可以专门去探讨。一言以蔽之,无非强调肺作为心脏的辅佐起到治理调节的作用,强调它仅次于君主之官心的作用而已。至于肺为娇脏,更重要的是它这个生理特性告诉人们在调节肺的生理功能异常,病理变化时候,处方遣药,选择药物的性和味的时候,既不能够过于苦寒,更不能够过于辛热,旨在于此。至于说易受邪侵,任何一个脏腑,都是能够受邪侵。古人称它五脏当中唯有肺脏直接和外界相通,而在病因里面,中医学强调的病因,外感病因,外因风、寒、暑、湿、燥、火,直接通过肺,通过肺的呼吸,进入人体内,就这个意义讲它是最容易受邪气侵袭,就这个意义说它最容易被邪气攻击,那说它的抵抗能力差,就这个意义讲它是娇脏,在临床意义上来看,像前面所说的调节它的时候注意不得过犹不及,不得过于苦寒,过于辛温,保护宣和肃的平衡。这是用药和其他脏腑有别的特殊性,这就是肺为娇脏的实践意义。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第17 讲 五脏: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生理特性(一)

三、脾

上一节我们讲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这一节我们接着往下讲,讲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叫脾主运化,运即是转运、输送,化有消化、吸收的含义。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这个定义包括两个要素,一、将水谷转化为精微;二、吸收精微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脾主运化的功能可以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我们首先讲它的运化水谷的功能,什么叫做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所谓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水谷精微的转输作用。脾运化水谷的具体作用,饮食水谷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的受纳和腐熟作用,在此基础上靠脾的运化作用,将水谷化为精微,通过脾的升清、转输和温煦作用完成化和运的过程,化是指将水谷转化为精微,脾将水谷转化为精微,具体的地点是在小肠,为什么在小肠?我们后面在讲六腑的时候再进一步讲,在完成了在把水谷化为精微之后,通过它的转输作用——运,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将精微物质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上输给心肺化为气血而后输布全身,这就是脾运化水谷的具体机制和作用。通过脾运化水谷的作用和机制,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来:一、脾为后天之本;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这是中医学著名的两个原理,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这两个原理就是根据脾主运化的功能推理出来的。第一、我们讲脾为后天之本,这个原理涉及到的概念:一、脾;二、后天;三、水谷精微;四、气血。通过这些概念经过逻辑推理后得出的结论为后天之本。我们来看中医学是怎样推理得出这个结论的呢?首先,我们(看)后天,后天是指人从出生之后到死亡这一段生命历程。人出生以后,必须摄取食物,通过食物转化为精微,由水谷精微转化为生命必须的物质气和血,这是第一。第一点讲的就是后天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精微,一个是气血。精微是指水谷精微。后天,他生存的必要条件:一、要有水谷;二、水谷必须转化为精微;三、精微转化为气血,才能构成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脾主运化,水谷只有通过脾的运化作用才能转化成精微。在脾运化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水谷不断地转化为精微,为化生生命的基本物质——气血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以维持后天的生命历程。第三、将水谷化为精微,这个过程是由脾来完成的。就这个意义讲,脾称之为后天之本。这就是中医学一个著名的原理,脾为后天之本。这样一个原理不仅有它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它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前面在讲绪论的时候,讲到了李东垣称之为补土派,也叫补脾派,他有一个著名的著作叫做《脾胃论》,强调“脾胃一伤,百病由生”。那么脾为后天之本,在后天的生命历程当中,脾在维持正常的生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脾的功能一旦异常,就会使后天的生命历程从正常过程转化为异常过程,就是说从生理转化为病理。正因为这样,李东垣才提出来“脾胃一伤,百病由生”的著名论断。这一原理对指导我们在临床实践、养生、防病、治疗疾病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比如,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运用中医中药来延缓衰老,期望人们能够永保青春。调理脾胃,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重要的延缓衰老的手段,它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第一个问题讲脾为后天之本这样一个原理是怎样得出来的。第二个原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论证这样一个命题,论证这样一个原理,它所涉及到的概念,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一、气血;二、源,就是源泉;三、水谷、精微;四、脾。中医学是通过这些概念,通过推理得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这样一个判断。第一、气血,中医学认为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基本物质。也就是说人要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气血作为物质基础。二、中医学认为水谷精微是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来源。第三、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水谷转化为精微是通过脾的运化功能来完成的,因此得出结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这两个命题或者说这两个原理,它们使用共同的概念,它的根据:一、最根本的就是脾主运化的功能。在这个条件下,前提下,涉及到水谷、精微、气血、后天这样几个概念。中医学应用中医的科学概念,按照中医学的思维逻辑,推断出来这样的结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这样一个原理,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的理论意义在于中医强调脾在化生生命物质当中的重要作用。气血化生匮乏,中医在治疗上首先想到是脾。这就是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重要实践意义。

下面我们讲脾主运化水液。运化水液,又称运化水湿。什么叫做运化水液?脾主运化水液就是指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换言之,就是脾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脾运化水液和运化水谷是同时进行的。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分别讲运化水谷的作用机制、过程,讲运化水液的作用、机制和过程,两者是同时进行的。脾运化水谷、运化水液的具体机制、过程是什么呢?大家看这个示意图,这里面的水饮是饮食物的同义词,就是水。饮和水,我们喝的饮料,水液进入胃以后,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将饮食物当中的水饮转输,运输到脾。换句话说,脾接受了由胃传送来的,经过胃初步消化的水饮,通过它的转输作用,将有用部分的水液,我们可以称之为清。在这里面讲水液的清浊,清是指对机体有用这一部分的水液,我们称之为津液,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上输于肺,而后通过肺主行水的作用来敷布全身经脉系统。脾到肺这是它第一个机制,通过脾的升清作用、转输作用,将经过脾的运化以后,这个水液,这个水湿,将其有用那部分,我们称之为清,有营养作用的部分,通过它的升清转输作用上输给心肺,上输给肺,脾的作用到此结束。由肺主行水的作用,那是我们上一节讲肺主行水是靠肺发挥它的作用,通过它的机制来进行调节。这是第一。它的机制,第二、通过脾的转输作用,在它运化以后,那个水液,经过运化的水液,其中有一部分是暂时不能为机体所利用的,我们称之为水液的代谢产物。如果说清是有用的,那我们这里称这部分代谢产物暂时不能对机体被利用的,无用的,与有用的那个清相比较而言,我们可以称这部分水液叫做浊。这部分水液通过脾的转输作用,通过三焦的水道,这又一次提到水道,脾到肺也要通过水道作用,脾到肾也要通过水道作用,也就是说省略了三焦水道这个概念,这里面包含了水道的概念,省略了这个,那就是脾通过它的转输作用,将经过它代谢以后暂时不能被机体利用的代谢产物称之为浊,下输到肾。到此结束它的功能。至于说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促进膀胱的气化作用,将这部分产物转化为尿液排出体外,维持机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那是肾和膀胱的作用。脾的作用过程和机制,就在于它接受了胃所传输给它的水液,经过运化以后分为清和浊,清通过它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肺,到此结束;浊,通过它的转输作用下输于肾,到此结束。那么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相当于一个枢纽,上至上焦的肺,下至下焦的肾。这就是脾调节水液代谢的过程和机制。这样一个理论,一、它回答了脾为什么能够调节水液代谢,就是说脾在水液代谢的机制和过程。第二、它回答了脾在水液代谢当中的重要作用,起个枢纽作用。现在我们讲到肺为水之上源,现在讲脾主运化水液,我们下一节还要讲肾对水液代谢中的作用。如果说,它在中医理论里面说,肺是在上焦,脾是在中焦,肾是在下焦。那么脾在上、中、下三焦,它居中焦,称为连接上下的枢纽。就这个意义讲,中医文献称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脾为中流砥柱,这一个理论在指导临床实践,中医学在治疗水液代谢异常,水湿痰饮水肿这一类疾病,就是水液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的病理变化。治脾,健脾燥湿,治脾,治疗方法有健脾燥湿,是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二个,脾的第二个生理功能,脾能够生血统血。第一、脾生血,脾生血是脾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为什么脾能够化生血液呢?它是由它的机制——由脾运化功能所决定的。血液,血气,气血,它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是由水谷化生而来的,脾通过运化水谷的功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为血液的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就这个意义讲,脾具有生血作用,具体的生血机制,脾化生血液的机制,是脾将水谷精微上输至心肺,由心肺化赤而为血。因此中医文献称,说血液源源而来,化生于脾。也就是说脾是化生血液的重要源泉,是指脾通过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的化生,为血的化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这一个理论来说明脾在化生血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上中医认识脾化生不足的病理变化和治疗血液不足的疾病,补脾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它的理论依据就是脾能够生血。

脾不仅能够生血而且还能够统血。第二个功能,脾统血。脾统血是指脾统摄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的作用。古书把这个功能叫做脾能摄血。中医学认为脾所以能够统血,它的作用机制是脾气的固摄作用。至于说气对血的固摄作用,我们将来在气血津液这一章要进一步讲。这里面涉及到气本身的功能之一,它有固摄作用。那么它的机制是通过脾气的固摄作用来完成的。在理论上这一功能解释了脾是参与血液运行的调节。我们前面讲了血液运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一、心气充沛——心的阳气充沛;二、血液充盈;三、脉道通利。脾统摄血液,它涉及到了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条件。其中,一、保证脉道通利,一是保证脉道完好无损,使血液不溢于脉外。脾统摄血液,另外还有一个含义,通过它的生血作用保证血液充盈。它在血液的运行过程中,它参与了这样一个过程。它在实践上对于出血性疾患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脾不能够统血,病理状态下,我们称脾的统血功能失常,用一个高度概括的语言叫做脾不统血。脾不能统血就会出现血液溢于脉外,出现各种各样的出血性病理改变。一般说来,脾不统血所表现的出血性病理改变,多为慢性的出血性改变,少有急性出血性改变。它出血的特点:一、慢性的;二、量少。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出血量多,表现急。在那个时候就不叫脾不统血,将来我们在病理上还进一步讲,还有另外的概念来表述。这就是脾生血的功能,脾统血的功能,它的理论意义,它的实践意义。我们上面讲,回答为什么说脾能够生血,为什么说脾能统血。生血和统血都是在脾主运化的基础上所产生的。

第三、脾的功能有脾主升清,脾主升清这样一个概念,在现行中医理论中讲脏象学说的时候,两种处理方法,我们昨天讲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提到,一、这个概念把它定为生理功能概念。二、把它定为生理特性的概念。在我们这本教材里面,仍然是延续五版教材的传统,把它定为生理功能概念。何为升呢?升有上升、升举的意思。清是指轻清的精微物质。到此为止,我们多次提到清浊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讲气的清浊,轻清之气,有上升趋势这样的气,我们称为清。那么有沉降、向下作用趋势的气,为浊。从气的运动趋势来说,我们称这个清浊是气分的清浊。我们上面又讲到人体的水液,经过脾的运化以后化生为有用的部分,也代谢出无用的部分。在水液代谢中有用和暂时不能利用这一部分,有用的就称之为水液的清,暂时不能利用的代谢产物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水液之浊。再一次告诉我们理解清浊这个概念要充分的考察它的语言环境来界定这个清浊的内涵。在这里面的清是从脾运化水谷精微定义来说,是指脾所运化的精微物质。那么脾怎样升清的呢?也就是说它的升清作用到底发生了什么作用呢?一、是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通过转输作用上输到心肺,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实际上它的升清作用只在于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由心肺作用以后,化生气血来敷布到全身。讲到升清这个过程就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肺。至于说通过转输作用到达全身,不仅仅是靠脾这一个作用。它经过心肺化生气血以后,就涉及到心和肺的作用,不仅仅是脾本身的作用。这是第一个作用,升清作用。第二、脾通过升清作用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这是一个重要的题目,也是我们学习这一节里面一个难点。人体内脏位置的恒定,中医学从气机学说来说,这样来认识;一、气机,通过学习它的升降出入作用,五脏系统的气机都各自维持正常的升降出入,才能保证人体各脏腑的位置相对恒定,这是第一。第二、中医的气机学说认为,上焦、中焦、下焦,就五脏系统来说,气机的运动形式虽然各有升降出入,但是它们之间相比较而言各有侧重。它的一般规律是:在上者宜降,就是上焦心肺,它的气机升降的作用,虽然它本身有升有降,它的主要趋势应该向下。而在下焦肝肾,说在下者宜升,就是说在下的脏器,它的气机升降的趋势,应该是以升为主。那么中焦的呢?中医学认为,脾胃居中焦,能升能降,在中焦的脏腑既有升也有降,那么脾胃,中焦的脾胃能升能降才能保证上焦的脏腑下,下焦脏腑升,维持机体五脏系统正常的上下升降出入动态平衡。这是中医从气机学说,提到了一个气机学说,就讲升降出入,这已经反复讲了几次了。气机运动形式,从脏腑的气机运动形式来考察,它们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够正常呢?生理功能正常呢?只有在上、中、下三焦所属的脏腑它们维持各自的本身升降出入,处于和谐状态。二、脏腑之间上、下,上焦、中焦、下焦之间的升降出入也必须维持和谐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意味着五脏系统的生理功能正常。二、意味着就人体脏腑的位置而言,意味着它们位置相对恒定。为什么说脾主升清,特别强调它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呢?刚才我们讲脾胃居中焦,它能上能下,这里面讲是脾气要升,因此有脾气主升这样一个原理。胃和脾相比较而言,胃宜降,就是脾和胃的升和降构成一对矛盾,脾胃就气机的运动形式升降而言,构成了一升一降,那么用阴阳学说来解释,既相互对立,又要互根,两者维持和谐状态。说明什么呢?一、脾胃的功能正常。二、脾胃的位置恒定。脾胃的位置恒定,居中它才能成为枢纽,使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保证全身五脏系统气机升降运动正常,从而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从这个原理,这个功能,它的理论依据是根据中医的气机学说而来,这是从五脏系统气机运动的状态,升降出入的关系来论述的。这一个原理,我们将来在讲气血津液的时候,在进一步讲气机的概念、气机运动形式的时候还要进一步论述,在此同学们只要作一般了解可以。那么抓住它一个重点,强调是脾升和胃降构成一个和谐的矛盾,是升降的统一体,意味着脾才能正常的升。脾正常的升就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一个重要机制。就这个意义讲脾气主升,抓住这一个命题的基本机制就可以了,从这样来理解。它有什么实践意义呢?脾气主升这一个原理和脾主升清作用这样一个原理。它有什么实践意义呢?中医学认为人体内脏位置失去相对的恒定,是指向下,有称之为下垂,就是下移,中医的术语叫做下垂,不叫内脏下移叫做内脏下垂,人体的脏腑内脏下垂,责之于脾气不升,责之于脾主升清作用功能失常。因此,中医治疗人体内脏下垂常常治脾,通过脾的作用来升举中气,脾在中焦称之为中,就是通过调节脾的升清作用,保证脾气主升,使脾气主升的度回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来和胃的降保持和谐状态,达到治疗内脏下垂的目的。在临床上,将来同学们在学内科的时候,有个著名的方叫补中益气汤,它能补中益气。子宫脱垂,脱肛,都称之为内脏下垂,那么首先想到的就是补中益气,就是根据脾主升清这个作用来的。主要是指脾气主升的原理所决定的,是从气机运动的形式,气机运动的学说来说明它的作用。

下面第二个问题我们来讲脾的生理特性。一、脾宜升则健。这个结论也可以说是一个原理。这样一个原理,这句话是一个判断句,脾升则健,是用判断。这个原理的理论依据脾气主升,从脏腑的运动形式来考察它。那么脾在什么情况下考察它?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它才能够充分发挥我们刚才所讲到的脾主运化、脾主生血、统血等,它才能够成为气血生化之源,才能够行使后天之本作用呢?从脏腑的运动状态,气机运动状态来考察它,那么它必须始终保持升这样一个状态。既不能够太过,升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所谓“过犹不及谓之平”,这个升必须是平,(匀)平。在这种状态下意味着脾的功能正常,就这个意义讲脾为气机升降的枢纽。那么我们前面讲脾要升,讲到维持人体内脏系统位置相对恒定的时候,讲到脾要升,胃要降,两者构成一对矛盾,相互对立,互为根本,维持着和谐状态。这个时候才能够保持脾和胃的功能各自正常。我们在这里强调脾宜升则健,一是从脾本身,从它的气机运动状态来考察它,它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它才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它必须是升而且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过,取其平。二它是和胃相比较而言的,那么胃必须也是降,既不能太过又不能不及,才能保证脾的升既不太过又无不及。也就是说维持脾气宜升,一、我们强调脾的作用趋向,脾的气运状态要升,它是以胃气宜降为前提。所以两者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宜升宜降。在这种意义下,就脾和胃相比较而言,我们强调它以上升为主。从这个意义讲说脾气主升。由脾气主升,这个结论,最终得出脾宜升则健。那么脾气宜升,脾宜升则健,脾气主升是指从它的升清作用而言。这个作用,得出来宜升则健。因为它有这样的作用,它这样一个状态,才能维持脾的正常的生理功能。从不同角度回答一个问题,脾宜升则健,脾气主升,都旨在说明从气机运动,脏腑的气机运动状态来说明脾的正常功能,维持正常功能它的必要条件。这样一个结论,或者说这样一个原理,对于我们考察脾的生理病理有重要的意义,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生理上,在理论上,我们必须强调脾气始终保持升的适度,才能够与胃的适度的降构成一对和谐的矛盾,既矛盾又统一、在这种条件下就能够保证人体五脏系统,上焦、下焦升降出入正常,才完成它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这样的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它才能发挥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样一个功能、作用。就这样一个理论,从脏腑的气机运动这样的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这是从脏腑气机的角度,脾胃这个中焦的轴,枢纽,维持正常状态,全身脏腑系统都处于正常状态。全身脏腑处于正常状态,生命物质就源源不断而来,后天的生命历程就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正常状态。这里起决定因素强调是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从这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论证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这样一个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