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给孩子制定家规

 阡陌躬耕 2013-01-08

                                          你如何制定家规 

        如何制定家规,预防和约束孩子的不听话行为?这里给你几点建议:

  1、让孩子感受到这是缘于父母的爱。大多数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源于童年时期。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将给其未来造成许多障碍。所以应该给孩子订家规,让他从小就明了是非曲直,以免误入歧途。但在订家规的时候,应该让他感受到这是缘于父母的爱心,要让孩子有安全感,切忌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觉得父母不爱他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孩子爱抚,在他情绪不好时或者哭闹反抗时,父母千万别为了威严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2、父母以身作则守家规。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自由并不是无限的,他必须接受并遵守一些规则。但是,对孩子进行合理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他会失去自由,执行好了,会使父母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尺度。李园长提醒说,大部分家规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且爸爸妈妈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使用文明用语。尽量帮助孩子认识到为什么要守这些规则,使他真正理解原则的意义。

  3、家规制定尽量简单。父母家规制定尽量简单,一段时间内三条左右比较合适,家规表述尽量多用正面语言。在决定给孩子奖励或惩罚时,尽量与他要遵守的规则结合起来,让孩子把规则记在心上。比如,你为孩子制定了“每天只能吃两颗巧克力”和“每天睡觉前都要把玩具整理好”的规则,如果孩子没有遵守,你可以对他说:“如果你不把玩具整理好,那么明天你一颗巧克力都不能吃。”

  4、家规教育应该坚持长期不懈。父母对孩子进行家规教育,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办事,今天想起来了就对孩子教育,明天因为事务繁忙就不教育了,也不能因为情绪好了就教育,情绪不好就不教育,甚至父母还做起违背家规的事情。家规教育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它不同于父母给孩子讲一道数学题,讲完了,孩子听懂了就可以了。也不同于孩子做错了一件事,讲清道理就不用再讲了。家规教育的效果在于坚持。        

  新浪网

 

又:

如何给孩子制定“家规”?

制定有效、合理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您的孩子躺在商场里的玩具柜台前撒泼打滚;和小伙伴生拉硬拽地抢玩具;在家里把玩具撒得满地都是可是又不想收拾……
    在没有受到限制之前,孩子往往通过任性妄为的举动不断地检验自己被允许的行动范围。孩子经常通过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的反应来判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如果家长只是根据情况和心情来把握尺度,或者家长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就会使孩子产生混乱。如果这种混乱重复下去,孩子就会错过了熟悉规则的时期,进而养成一些不利于成长的坏习惯。
    但是,如果在家里制定一些规则,形成家规,便可让孩子逐步养成规则意识。一般来讲,3-6岁幼儿阶段是孩子显意识形成的启蒙阶段,家长在此关键期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心理边界”,对于孩子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则和人际规则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遵守社会和生活中的规则能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让孩子拥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并能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的氛围。具体可行的家规,可以纠正和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能让孩子明确界限,守住自己的界限、尊重别人的界限,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发展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孩子学会自我负责。

    制定“家规”的原则
    怎样制定家规才更加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呢?同时又让孩子更加顺利且愉快地执行“家规”?
    首先,告诉孩子制定家规的目的和意义。家长要明确说明制定和执行规则的理由。不要只是无条件地命令孩子“你要这样做”,而是应该以温和平等的方式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自己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适应社会的要求。
    第二、正确处理遵守规则与发挥孩子自主性之间的关系。家长在制订规则时要给孩子充分选择的自由,以保护他的自主性。可以让孩子逐步参与制订规则的过程,充分表达孩子的想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同时孩子对规则的认可度比较高,执行起来也更加顺利。
    第三、制定的家规必须合理,简明扼要,让孩子能够明白,也能够做到。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理解水平来制定相应的家规,让孩子充分明白怎样去执行规则。同时制定的规则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水平,要有可操作性。
    第四、 根据孩子的特点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定的家规一定不要过于严厉,但也要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对于乖顺听话的孩子,要采用一种启发式、鼓励式的方式让孩子从内心逐渐接受和认同制定的规则;对于任性、淘气、顽劣的孩子则要以限制性方式对其言行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但一定排除暴力方式。
    第五、把持底线。家长必须学会面对孩子在某些情况下不愉快的哭泣。家长要明确孩子可接受的行为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的分界线,让你的孩子明白这条界线是什么,以及跨过界线后会发生的后果。

    家长在制定“家规”时需要注意什么?
    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在给孩子制定家规时,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要让孩子有安全感,不要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觉得父母不爱他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孩子爱抚,在他情绪不好或者哭闹反抗时,父母不要为了威严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2、父母在孩子执行规则面前要保持一致。
    孩子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力是很强的,不要让他利用家长的分歧来“钻空子”。父母之间有分歧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可以事后再做沟通。
    3、父母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大部分家规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父母更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父母不能单方面的要求孩子,自己却做了违背家规的事情,这样在孩子面前就丧失了信誉度和权威感。
    4、在贯彻“家规”时要坚持不懈,监督落实。
    家长不要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情绪好坏来对待孩子是否遵守规则。好的效果在于坚持,家长更不能在监督的过程中不坚持原则,使“家规”变了质,这样家规仅仅流于形式。

 

又:

如何制定家规?

    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何制定家规?
  每个初次来我家的人都会感到新奇,并会仔细地观看贴在客厅墙壁上的“家规(house rule)”。
    家规和家训不同,是所有家庭成员应该遵守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规则。家训接近于对子女一方的“教诲”,而家规则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约定”,即是“你要这样做”和“
我们这样做吧”之间的差异。
    家规没有必要像家训那样大。像“从外面回来要洗手洗脚”这样细小的事隋也可以成为家规。我家的家规也主要是以琐碎的生活小事为主。比如:最晚也要6点50分起床,
7点之前叠好被子、收拾完书包,坐到饭桌前。
    超过14岁的话,平时最晚的回家时间为9点,周末为10点。
    超过16岁的话,平时最晚的回家时间为10点,周末为12点。
    回家时间每超过10分钟,禁止外出一天。
    14岁以前,9点就寝,超过14岁,10点就寝。周末可以晚一个小时。
    超过14岁,要通过帮助洗碗、清扫和洗衣服换取零用钱。
    超过8岁,喝水的杯子要洗净放到干净的地方。
    食物一定要在饭桌上吃,剩下的放到冰箱里,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洗澡后,浴缸里剩下的水要放到洗衣机里,以节约用水。
    外出时,服装整洁,遵守礼仪和公共道德。
    家里的活动一定要参加,帮助招待客人,礼貌待客。
    不可以辱骂、吆喝、威胁家庭成员,或者是朝其扔东西,对其施加暴力。违背这一点、要进房间反省30分钟以上。
    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写一篇日记。
    全家人一起制定和实践
    家规不是父母制定、孩子遵守的规则,而是要全家人共同制定并予以实践的。
    各项家规要在孩子能够理解、实践的范围内合理制定。父母可以提出意见,但是不能强求。
    对于认为无理的条目可以随时提出异议,也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对于需要强化和完善的条目进行定期的检验和更新。
    最好制定适当的赏罚条目,这将有助于引导家庭成员之间的善意的竞争。
    通过制定家规,可以简单、有趣地教育孩子共同生活所必要的基本规则。
    仿佛“令人头疼的7岁”这句一样,孩子在5~7岁期间开始变得固执和任性。这表明孩子应该开始学习一些规则了。
    在这个时期,孩子还不能完全的判断是非。因此,他们开始通过不断的固执和任性检验自己的行动允许范围。就是说,通过父母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的反应来判断“什么是可以做的”和“什么是不能做的”。
    但是,如果父母这时候根据情况和心情把握尺度,或是父母双方的意见不一致的话,就会使孩子产生混乱。
    如果这种混乱重复下去,就会错过了熟悉规则的时期,孩子就会养成坏习惯。而制定家规可以使这种危险最小化。  
    这不仅仅是教给孩子责任和义务。
    像前面提到的,在我家里,按照年龄赋予每个孩子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关的赏罚。刚开始,孩子们是为了得到奖赏和避免受罚而遵守家规。即使没有赏罚,他们也会寻找自己应该做的事,并懂得如果不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会给—起生活的其他人带来不便。
    此外,他们还可以学会怎样合理分配时间。
    父母应该遵守的原则
    为了发挥家规的作用,父母也应该遵守一些原则。
    第一,保持一贯性。
    事实上,我家刚开始制定家规的时候,常常不能遵守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我。
    按规定应该按照指定的时间睡觉并打扫自己的房间。但是,我心情好的时候,孩子们玩到多晚我也争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时常替他们清扫房间。相反,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严格地遵守规则。
    久而久之,孩子们更忙于观察我的情绪,而不是遵守规则。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们就假装遵守规则,心情好的时候,就无视这些规则。
    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自己的心情好坏,我都尽量严格执行规则。渐渐的。家规的效果开始表现出来了,我和孩子们也渐渐意识到,按规定执行其实更加便利。
    第二,应该充分地说明制定规则的理由。
    许多父母不明确地说明执行规则的理由,这样执行起来就会很困难。如果家规里规定, “喝过水的杯子要洗好放在干净的地方”,父母就应该详细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要
这样,“你口渴的时候想喝水,但是杯子都在洗碗池里,你一定不高兴吧?一想到是别人用过的杯子,你却要帮他洗,一定会感到冤枉吧。别人也是一样。所以,喝水之后,要把杯
子洗净,放在干的地方”,这样执行起来就会容易多了。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听过一遍就会照做,但是说不说明理由对孩子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父母不是无条件地命令孩子“你要这样”,而是教育孩子“为什么应该这样”。
    第三,父母应该率先示范。
    这是我大学毕业后做教师的时候,从前辈那里听过的一个故事。前辈的班里面经常有进出教室的时候砰砰关门的学生,无论怎么让他们注意也改不掉。
    有一天,。前辈到一个孩子家里家访,学生家长端着水果和茶砰的一声推门进来。前辈边说这个事情,边笑着说:“正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母无视这些规矩,却强迫孩子遵守,无疑是在说“我可以不这样做,但是你要这样做”。
    但孩子绝对不会尊重言行不一致的父母。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妈妈自己不遵守,为什么要让我遵守!”
    在家里不遵守规矩的人,到了社会上也不会遵守规矩。老师们一致认为,在家里养成的坏习惯,到了学校怎么纠正也难以改掉。
    因此,在责备孩子以前,父母应该首先做出示范。
    第四,充满耐心地反复练习。
    小孩子对自己要遵守的规则会带有很多疑问。比如, “昨天睡觉之前已经刷过牙了,为什么今天还要再刷—遍?”, “不让弟弟在家里面跑来跑去,那么我能在家里面跑
来跑去吗?”等等。
    而且有些孩子喜欢挑战规则,“不可以爬到桌子上”,那么就偏偏要爬到桌子上。很多父母只说了孩子一两次,就认为“这孩子怎么说也不听”,就轻易的放弃了。其实
,这时候对父母的耐心也是一个挑战。父母应该充满耐心,督促孩子不断地练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父母充满爱和关心的监督之下慢慢成长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