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文人们都推荐读些什么书

 山爷wzs0718 2013-01-08

2012年文人们都推荐读些什么书


    2012年的文坛大事,除莫言获得诺奖“为这一年的热点事件带来了一丝亮色,扫除了新世纪以来文化负面新闻独大的尴尬”之外,“站在物欲狂舞的岁末,看一年里文坛掀起的种种波澜,也大多弥漫着娱乐化和商业化的气息。”也就是说,诺奖只是在短时间内,使文学在物欲横流的冲刷中被人猝然忆起,我们的文学甚至文化,依旧是持续的低迷与浮躁。人们最热衷于津津乐道的,依然是那些与文化并无多少关联的折腾,四下里翻飞的,也还是一地鸡毛。

    然而,基于对中国文人2012年所读图书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刚刚降临的2013年,还是满怀憧憬和期待。因为正如诗人于坚所言:“读书没必要跟着时代前进,我的阅读不跟着书店的排行榜。”或许,文人读书与大众的最大不同也正在于此,他们喜欢的书多是可以一读再读的经典,因此,尽管每年出版的新书非常多,但他们推荐的图书却多为早已出版的经典作品。

    众所周知,除了学生与课本,读书乃是一桩相当个人的事情。你读不读书或读什么书,与国际局势无关,与国计民生无关,与宝马香车无关,与锦衣轻裘无关,甚至,与能否一夜爆红也无关,充其量,与个人的内在气质稍微有那么一星半点的关系,而已。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如今早就变成腰缠万贯气自壮了。万幸,总还有那么一些人,不甘心自己的容貌终生都猥琐成了“故事会”和“知音”,于是抛却黄金屋与颜如玉,闲暇时开始了阅读某些具有精神重量和精英意识的书籍。

    倒不是说,你必须读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身上才会流淌传统文化的血液。事实上,任何人读书都是分层次和境界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种层次和境界也会层层递进,大体如此:1、见书就读,什么书都读。2、读一部分你特别喜欢的作家作品。3、只读一本或几本你最最喜欢的书,或者反复阅读你喜欢的一两个作家作品,然后精心研究他的作品,像掘地三尺一样去读某本书。但对绝大多数的读者而言,历经第一重境界之后,他们的读书热情就消失了,不再读书的原因,是之后的生存把他压垮了。能达到第二重境界,已经难能可贵,足够笑傲群氓,而第三重境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太难,几乎也没必要。

  著名作家邱华栋说:“最近这几年,有些人在说读图时代来临了,这成了近年的一个风潮。但只要人类还在使用语言,文字就不会死,由文字引发的人的想象力,也会更丰富,所谓的人们只读图不读文字的时代,永不会存在。”

    不管什么年代,好书都值得我们奔走相告。而综观2012年文人们都读了些什么书,或可让更多的人在逐利之外,还能激发其他一些更旖旎的想象,比如在印刷物无节制泛滥的今天,让读者们也能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端正大方,并由此而生发诸如纯洁、高尚、同情、博爱乃至悲悯的情怀。

一、作家之书

鲁敏(作家)推荐
珍妮弗·伊根的《恶棍来访》
    理由:这是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奖双料得主珍妮弗·伊根的获奖作品。推荐理由有三:第一,作为一个作家,伊根长得蛮有看头。第二,她是乔布斯曾经爱过的女人。当然真正的理由是第三个:此书在结构与时空处理上技术性超强,喜欢快阅读、微阅读的同学最好绕道,因为你看了前面、中间、后面,可能会犯糊涂,因为她真的把时空打得太乱了。但这正是本书最富现代性的特质所在,包括在一些形式上的创新,如音乐唱片般Part A 和Part B的设计,PPT的戏仿、相互独立而又紧密关联的十三个章节等,同时,所有这些形式,都建立在情感真挚的故事之上,建立在“时间”这一恶棍的辛酸流变之上,伊根将带着你一起,眼睁睁看到理想的流逝兴衰、人生的起落幻灭。

庹政(小说家)
推荐杨宇立的《政府太累》
    理由:此书的核心表达是:政府,必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或者说是第一执行人。从计划转向市场,支撑一个社会制度结构的序参量就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压力,从原先只依靠政府公共权利一个因素,转而兼有政府和市场两个因素,单轮车变成双轮车,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主导型经济体制的改革,人性假设与市场体制,腐败,政治文明进程等问题需要我们的各级执政者深思慎行,而本书,刚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解读和有益的探索。此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麦家(作家)推荐
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
    理由:今年我找到了一本书,或者说发现了一个作家,就是写《纠正》和《自由》的美国作家弗兰岑。尤其是《自由》,这本书出中文版时有一条广告,是这样写的:伟大的小说濒临灭绝时代的一部伟大的小说。我觉得这广告语对这本书是真实的。读这本书时,我有种穿越感,仿佛已回到二十多年前,想到的是这些作家: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马克·吐温、福楼拜等。

苏童(作家)推荐
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先人》
    理由:作为读者,我可以看到一个女人的悲剧;作为写作者,我看到了一部学习写作的宝典。它在人物形象、人物命运的塑造上都非常精彩,在人性的情欲、贪婪上可以洞悉得最细致、最深入。

王安忆(作家)推荐
萧红的《呼兰河传》
    理由:在现代生活里,浪漫呈现出反常的状态,这是被民众吞没的精英,奋力从凡俗生活中挣出来怪异形状,但它还是流露出英雄的表情。《呼兰河传》中的英雄便是这一条呼兰河,在它的泛滥与泥淖里,养育着诗情和人性。

莫言(作家)推荐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理由: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从老师那里偷来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物和情节都在脑海里萦绕。读前还是少年,读后就觉得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青春的大门。现在重读,你会发现它能教你一个男人怎么长大。

阿来(作家)推荐
惠特曼的《草叶集》
  理由:一个人要描绘世界,就要满世界行走,走得宽广、自由。当年我读《草叶集》的时候,国人还缺乏行动的自由,比如要从一个县城到另一个县城,还要政府机关开介绍信,所以一生对《草叶集》的境界非常羡慕。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反思,从思想到情感,我们是否真正达到了“自由行走”的境界?

叶兆言(作家)推荐
王小平的《我的兄弟王小波》
    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时,曾让我写推荐语,我写了如下一句:“一本最接近王小波的书稿,往事历历,触手可摸。”过去一年中读过很多好书,但是首先想到了,还是这一本。

沧浪客(作家)推荐
王蒙的《老子的帮助》
    理由:作为一个古老的独立于西方的文明,我们有我们的思想体系、智慧和那些真正的智者。王蒙的小说可以不读,但读他的《老子的帮助》这一类书,可以帮人找到重新进入中国文化的文脉,由他上溯,就会到达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并可以获得思想和智慧的慰藉。

叶舟(作家)推荐
基辛格的《论中国》
    理由:一代美国大家对于中国四十年的交往的记录,也是对于中华文明和中国的来自美国的独特思考。看这书可以了解中美的复杂纠结。他上半部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简述未必有新意,但也理解得很透彻。难得的是从冷战后期一直到今天他和中国打了近四十年的交道,都是和最高层谈,他的意见极有启发性。

二、诗人之书

于坚(诗人)推荐
颜真卿的《颜真卿全集》
    理由:此书我每年都在读,有很多感受。这是其一:颜真卿是作者而不是书法家。他写字就是在写作。竹山堂连句,强烈感受到文章为写字带来的笔势。如果说书法,竹山堂连句的字不太合法,不规范,不正楷,如果从颜真卿曾经写过来比较,可谓丑陋、笨拙,逸出、肥厚……但是非常真挚。连山堂竹句可看见颜真卿在书写中返朴归真的喜悦。“归其真宅”(语出《列子·天瑞》),真是伟大的作品。

杨黎(诗人)推荐
美国作家泰德·安德鲁斯的《前世的秘密》
    理由:有时候我看我的前世比较模糊,他像一个放蜂人,又像一个木匠。当然,不管他是放蜂人还是木匠,他一般都是冬天待在家里,春天才开始四处走动。作为放蜂人他走花多的地方,而作为木匠他喜欢到热闹的集市去。马上又要春天了,我想我也应该出去走走。所以我推荐的书是《前世的秘密》,它是我偶然在机场书店买的书。在许多成功励志、心灵鸡汤、管理大全和诺贝尔的丰乳肥臀之外,它悄无声息、倍感孤独。不过这感觉对我有点意思,它离现实虽然有点远,但离内心却又进了一步。

舒婷(诗人)推荐
美国作家托马斯·穆尔的《享受每日生活》
    理由:这本书提醒我们在每天枯燥、紧张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寻找快乐和安慰:在早餐的时候就要怀着感恩的心情,上班的路上要能感受到桂花开始飘香……这可以让人的精神得到放松、按摩与享受。

李亚伟(诗人)推荐
奥尔罕·帕慕克《别样的色彩》
    理由:这是帕慕克的随笔集,涉及艺术——他是一个美术鉴赏家,来中国的时候在琉璃厂买了四万元的中国美术书;城市——他大学学习的是建筑学;书籍——毫无疑问,他还是一个收藏了大量书籍的人;生活——他结婚、生女,离婚,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世俗生活的全面观察。一本有线索可循的美妙的书。

三、评论家之书

朱国华(评论家)
推荐《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
    理由:如今能够读到好玩而不失深度的学术著作,是比较难了。在我看来,两位瑞典人类学家洛夫格伦与弗雷克曼撰写的《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本书通过大量回忆录、传记、信件和日记的钩沉提炼,饶有趣味地描述了中产阶级的许多生活观念是如何逐渐被发明出来的,并与农民相对立。这些极其琐屑的日常实践范围包括时间,例如农民不会用钟表来标识时间,他们会说“我出生时正播种黑麦”;包括自然,例如中产阶级视为度假、审美的所在,而农民则当成生产领域,而且还到处有神仙出没;还包括动物观、房间陈设、舞会、性、儿童教育、身体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透过现代卫生观的视野去观察农民的相关习俗,我们从中得知,农民认为跟牲畜住在一起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其性行为通常是“野合”,也就是发生在牛棚或者干草堆一类地方,绝非室内。此书北大出版社出版,赵丙祥等译。

李敬泽(文学评论家)推荐
冉平的《蒙古往事》
    理由:有些书在市场上很热闹,但我想推荐一本寂寞的书——冉平的《蒙古往事》。写成吉思汗的。成吉思汗是野的,是大草原上的风,根本不入规范,这本书就写了这样一个我们的想象和意识之外的成吉思汗。
    《蒙古往事》的语言好,是从少数民族的汉语书写传承下来的,是十分偏僻、不被我们留意的语言资源,天真、硬朗、透彻,有一种令人震惊的表现力。
    这两年市场上关于草原、关于狼啊狗啊之类的书特别多,我觉得,都是按我们自己的禀性、习惯和问题去想象草原,相当于照镜子。看《蒙古往事》,就是把镜子拿掉,睁开眼看另一个草原。

谢有顺(文学评论家):
推荐求路内的《少年巴比伦》
    理由:《少年巴比伦》是现在时的,它的叙事速度像青春一样富有生命的节律,同时还有一种青春般的透彻——忧伤,但不残酷,更不绝望。当我们看着那些刚刚流逝的时代细节,一点点地在路内的小说中重现,并由此完成一个少年心灵的塑造,从中我们能读出作者对时代和人性所怀有的那种痛惜之情。爱可以稀释痛苦,笑可以包裹悲伤,生命里的那一份执着与热爱,也能在人生的瞬间绽放出孤独而绚丽的色彩。正是从这种人心的细微处出发,路内为这个正在变化中的广大世界作出了生动的个人注释。

张颐武(文学评论家)推荐
莫言作品系列
    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无论如何有其重要的意义,值得关切。我觉得首先可以读《红高粱系列》和《生死疲劳》。莫言的写作当然有其不可忽视的特色,他的诡异的想象力和对于本土中国生活的发掘都让他再全球纯文学中有重要地位。

三、编辑之书

程永新(《收获》杂志执行主编》)推荐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理由:我的推荐语就一句话:最有精神重量与精英意识的小说。

叶开(《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推荐
张辛欣的《我·ME》
    理由:《我·ME》不受意识形态语言羁绊,心灵自由叙事广博,超越了土著作家的乡土味、泥巴味、苦涩味、受难味。张辛欣是华语文学圈中少有的拥有世界性视野的作家,她阅读广泛,思考深挚,横贯东西,深味历史,豁达生死。本书带有自传色彩,叙事语言弹性十足,句法紧凑,调子高扬,深思慎拓,生死爱恨,自在自由。这样的好作品调拨心弦,然而在这喧嚣时代,被埋没久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