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迷纠错系列

 江苏常熟老李 2013-01-09

巴迷纠错系列(微光破晓)(2012-12-26 16:50:54)


今年,是我皈依价值投资的第五个年头。五年中接触了巴迷无数,发现大家对投资的理解,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极端与偏执,姑且称之为“巴迷的傲慢”。据此,打算写一个《巴迷纠错系列》,细数一下那些我和伙伴们曾经犯过的错误。


巴迷纠错系列之一:你研究了,那又如何?

很多巴迷对自己重仓持有的股票信心满满,问其原因,答曰:我已经对这家公司做了深入的研究。问题是,你的研究与真理的转换率是%多少?董事长整天都在研究战略,CEO整天都在研究管理,如果研究都是有效的,就不会改朝换代了。

研究是必要的,但巴迷的错误在于太过重视自己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考虑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没有站在世界顶端的多数人,其眼界必然是受限的,最优策略,不是寻找大杀器,而是追求大概率下的平均赢。主次顺序为:低估(规律)——分散(概率)——成长(研究)。

在锤子的眼里,全世界都是钉子.

很有道理。

我也常常考虑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正确的事物,是否真的正确?市场是否买账?

楼主说的,分散(概率),我认为很正确。

但我的顺序和楼主有些不同。

主次顺序为:低估(规律)——成长(研究))——分散(概率)。

我的理解是:
1.低估是安全边际的运用,保证本金安全,属防守
2.成长研究是让利润自由奔跑,属于进攻范畴
3.分散是风险控制
其时,低估和成长可合二为一,成长的股票也可能被低估,只是计算上面和纯粹的价值股票不同而以。

我们能把握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所有的分析,只是分析! 都是建立在一种“合理”的假设上。

有的人爱思考,勤用功,不时有点感悟,便以为自己是天才。。。所以楼主说,研究了又咋样

 

巴迷纠错系列之二:不要参与高手的对决

电商之争,在投资圈内沸沸扬扬,我这个看热闹的,想对上桌押宝的英雄们说句肺腑之言:不要参与高手的对决!刘强东、张近东、马云这些人的高度,不是你我可以企及的,更别说擂台之外还有个洋巨头虎视眈眈。

商战,分为纳什均衡型(双汇VS雨润、可乐VS可乐)和拔刀见血型(电商混战、券商死斗)。而我们可爱的市场先生,并非在任何时刻都给予前者更高的估值。

更何况,市场中还有很多“英雄联盟”等待你的参与,最典型的如民生银行(中外富豪VS中国股民)、沪深300(郭主席、QFII VS中国股民)。

意思就是两个高手打,难分伯仲,势均力敌,不是鸡蛋与石头的关系,确定性小,赌错的可能性大,即使胜利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等分出高下了,我们再打扫战场!

 

巴迷纠错系列之三:别太看重自己的经验

多数投资者都有总结自己投资经验(教训)的习惯,我认为这不是提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大家是否想过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而不是河北省涞水县三里埔村杨大爷的经验呢?这里面隐含了一个无比傲慢的假设,即:“我的经验比别人的更重要!(我知道你心里没这么想,但效果是相同的)”而事实上,你和杨大爷在股市中,是同一概率样本下的两个点,两个同等重要的点(或者说,两个根本就不重要的点)。

自身经验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障碍。根据自身经历总结经验,是我们祖先在原始丛林中的迫不得已。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引入了更加科学的方法——统计,它可以帮我们过滤掉样本的偏差。

一个手术,有30%的死亡率,患者死了,能表明一个医生的水平吗?一笔投资,期望值为正,但结果为负,能说明一笔投资的对错吗?

换一个角度说,即使总结自身经验的方法长期看是有效的,但通过经验教训来一点一点修正自己的投资体系,这本身也是一条弯路。正确的方法是:1、找到正确的模式(通过概率统计);2、执行。

相信我,你的经验,你的感受,一点儿都不重要。

股民重视自已的经验,是因为自已对自身的教训远比其他人的错误感受深刻。

完全否定自身的经历是不可取的。

但是,如大人物说的,聪明人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

呵呵,我就完全否定。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了,还要经验干什么?

楼主文章出发点并不错误,但忽视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我的经验为什么比别人的更重要?理由同4楼。

同时,实际上也许人们并不关注正确的结果,而是更关注或说更享受追寻正确方法和结果这个过程中的一切。

股民重视自已的经验,是因为自已对自身的教训远比其他人的错误感受深刻。——这种感觉是不利的,我们要修正它,而不是适应它。你对某一种并不特殊的事物,却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这就会对认识客观世界造成障碍。

实际上也许人们并不关注正确的结果,而是更关注或说更享受追寻正确方法和结果这个过程中的一切。——我说的是挣钱的问题,你说的是精神享受或投资意义的问题,这个没法讨论,不是一回事。

换个角度来看,你的想法是正确的.

个体样本也只是统计样本总数中的一个.

在股市里,这次总结的经验,往往是下次亏损的根源。

我说白了你就是瞎思考,经验当然要亲身体验了才是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和参考。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别人的因素很难跟你所处的事件和自身条件相匹配。投资经验很重要,别人说一千次,不如自己亲身体验一次。 我实话跟你说这么多也是浪费时间,呵呵。这个题目没什么意义,人与人不同,能力和态度也不同。但投资必须要时间和经验,而且是亲身的经验。

标新立异,自作聪明。

何谓经验?百度所得“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否定经验的人就必定否定了实践的价值。

科学理论或者方法提出都有其实践基础,即便有所假设,我们也会用其他实践相关因素去验证它。凡理论最终要过实践这一关,这也是它存在的价值。进过实践的理论具化以后就是经验。怎么能剥离经验谈科学呢?

我们不能做片面的经验主义者,那是因为不深入思考和研究是无法面对复杂的问题。而提到深入思考和研究所成的理论知识技能都是经验的产物,即便是爱因斯坦对经验也是顶礼膜拜。楼主对经验有多少鄙视,我就以十倍的鄙视鄙视你。没有经验你什么都不是。不会吃饭,不会睡觉,不会上茅房,不会哭爹喊娘。

讲得有道理!

投资人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自身的实践。

同时从“概率统计”这一点来看,“概率统计”本身就没有准确答案。

你根本没懂我的意思。不是经验不重要,而是“自身经验”不重要。统计,是经验的集合。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探讨吧。

概率统计当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否则人类就不需要思考了。文本的目的,旨在强调“概率统计”相对于“自身经验”的优越性。

借用芒格的思想,一个人的意识形态问题。

楼主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假想一个绝对的犯他假想的问题的极端股民在那里。然后一顿乱批。写这个个人经验的时候就是假想那样一些只看涨几天跌几天这样来总结经验的股民。这是他说的个人经验!

那杰西利佛莫尔在做报价员的时候小本子上记载的不是他个人的经验吗?不重要又如何得到抢钱小子的称号。如果说很重要为什么又会输得一塌糊涂,再次借钱发家呢?还有楼主巴菲特给你的考勤卡上那几个洞洞你能统计些什么东西出来?

说到底,还是孔子的那句话“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个思考问题的极端主义者,和对实际问题片面抽象化的人。是个现实主义者吗?懂得现实问题,现实思考吗?

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从纯经验中跳出来钻进了纯逻辑的陷阱。概率这个数学工具是什么?你知道股市到底需要多少样本才能统计出其基本规律?中国的股市和美国的相似性有多少?100年前的美国股市和现在的有多少相似。历史在变迁,政治经济在发展,这些一过性的因素,如何支持你的统计。你的统计可靠吗?

在你选用一种方法的时候你可有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思考过它的适用范围。亦或者是仅仅因为你憎恶没有这种方法作为支持的另一个极端,而你就选择用这种方法。

一种非理性的行为,算是科学的吗?不要简单的以为拿着科学工具就是讲科学。恰如,写着数学公式就能精确的算出价值的量。

姑且认为我看不懂你的意思,你是否能反思一下我的言论。

高度提炼的经验可以为哲理,哲理无价值,粗暴的数学公式当真能解析万物?到这里我所思感非你所能及。一笑而过。

正确的方法是:1、找到正确的模式(通过概率统计);2、执行。

这个正确的方法难道不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教训总结而来的?楼主有点矛盾啊!

如果不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教训修正偏差的话,根据别人的经验教训修正就靠得住?

弯路只有走过后才知道那是弯路,没走过如何得知?

 

巴迷纠错系列之四:高管想骗你还不容易?

巴神多次强调管理层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巴迷便热衷于研究管理团队。甚至很多人基于对创业者或管理团队的认可,就重仓购买了尚未体现出竞争优势且估值奇高的创业板公司。下面就此探讨两个问题:

1、管理层的水平如何体现:优秀的管理要反映在财务数据上。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最直观,也是最终极的体现,就是优秀的财务数据。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单纯通过在股东会、交流会上与高管的沟通,就对管理层的好坏下了结论。绕过财报看高管,这是标准的舍近求远、本末倒置!要知道,人格魅力,不等于经营能力。说句难听的,人家见过多大世面,经历过多少沉浮!想骗你还不容易?罗永浩说:成功的企业家,通常具有邪教教主的潜质。此话绝对不假。一个能领导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人的人,必是人杰!(此处忽略道德因素)在他们强大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我等凡人很容易不小心从股东变成信徒。

2、管理层优秀的公司是否应有溢价:很多人愿意为了优秀的管理团队支付更高的估值,这一倾向在巴迷群体中尤为严重。但你是否想过,优秀的管理水平,其实已经反映在比同行更高的利润率上!所以,我们不应为优秀的团队支付溢价。请记住巴神的教诲:迟早会有个傻瓜爬到总裁的位置上。你可能会反驳,那管理层恶劣的公司也不该折价了?不是的,坏企业很难变好,但好企业迟早变坏。在这个问题上,要遵循死亡定律,而不是均值回归。

从价值投资的确定论者到怀疑,再明白一切的未来均是概率论者,朋友的进步神速,可喜可贺!

 

巴迷纠错系列之五:林奇之害

喜欢巴神的人,对林奇必不陌生,林奇书中的教诲,也被多数巴迷奉为圭臬。但我认为,从指导投资的角度,林奇的两本书与《时间的玫瑰》一样,是有较强的误导性的。

我读林奇的书,当时也热血沸腾。后来想想,他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哥去超市买东西,找到一个十倍股;哥去理发,找到一个十倍股;哥倍老婆买衣服,找到一个十倍股……

林奇任麦哲伦基金经理的13年,是美国股市的大牛市,在他的任期内道指曲线基本是向上的。我非常想看看林奇在大萧条中的净值表现,可历史就是历史。也许是职业生涯太过风顺,也许是为了作品的畅销(传说第二作者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林奇的书中较少谈及风控,更没有像格老一样歇斯底里般强调高估值的危害,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是:任何超过40倍PE的股票都是有风险的,无论它有多高的成长。这句话实在不适合说给散户听,40倍,见过熊市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不可否认,林奇是一位超一流的基金经理,只是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在阅读他的大作时,不要忘记祖师爷的教诲。

 

巴迷纠错系列之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许多价值投资者,在接受巴神的洗礼之后,便对其他流派的投资方法不屑一顾。在许多价值投资名家的文章中,也流露出对“做空”、“对冲”、“量化”等方法的鄙夷之情。

2010年福布斯金融行业排行榜,第一名是巴神,第二名约翰· 保尔森(John Paulson)、第三名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第四名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第五名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前五名中,有四名不是“价值投资者”哦。

巴神无疑是光辉的,他的方法无疑是正确的。我只是想说,不要被任何一种投资方法绑住手脚。很多人,就是陷在安全边际的窠臼中无自拔,才限制了自己的“边际”。

价值投资不是什么信仰,它是我们手中的剑。就算你有游龙剑,也别看不起小李飞刀。就算“游龙一出,万剑臣服”,学两手暗器又有什么不好?千万别以为巴神只会舞剑哦,透骨钉、蒙汗药、石灰粉,老人家可是来者不拒的。

投资的核心是追求大概率下的平均赢,把手段当成信仰,是本末倒置。我们用剑,不祭剑。

我觉得巴老主要解决的是选股问题,观点比较清晰.

对于何时买,何时卖比较含糊,要么难以掌握,要么就是真理性的费话.

 

巴迷纠错系列之七:跪在大师脚下的人,比独立思考者更加高大!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巴菲特成了你的对手盘,你该怎么办?大多数“独立思考者”可能会说:我会重新深入研究,如果研究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我将坚持自己的看法,哪怕对手是巴菲特。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这样的“独立思考者”最终会是什么下场?“只要我分析清楚了,就不考虑别人的态度,哪怕他是大师”。这种想法在年轻的巴迷中最为严重。独立思考与刚愎自用,只有一线之隔。

 

如果是我,当发现巴神出现在“敌营”里,我将毫不犹豫地逃离战场。也许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我永远不做他的敌人。其实这是个简单的概率问题,让我们跳出自我意识,当某个名叫“我自己”的轻年,在投资的问题上,与巴神产生了分歧,如果必须下注,你赌谁赢?

另外,在这类事情上,我们只看行为,不问动机。巴神卖中石油,我不会去分析,他卖中石油是不是因为政治因素,更不会去考虑中石油A股上市之类的“中国国情”。我只知道,巴神是空头,我就绝不能是多头。

独立思考,也分不同的境界。最低境界是对事物的分析,最高境界叫做“自知之明”。

再次重申一遍我那挨砖的观点:跪在大师脚下的人,比独立思考者更加高大!

不能下这种绝对的结论,需要分层级来看待这个问题。比如跪在上帝面前就很好,我们可以以此来对抗世俗的陈规,获得相对的自由,但跪在世俗、时髦面前就不太好了,这就是丧失自我,此这时恰恰需要独立思考。

你是担心因为独立思考会陷入刚愎自用。可如果不独立思考,何以自立?

如果害怕跟大师成为对手,那只能是失败者。

跪在大师脚下,永远站不起来!

大师在没有成为大师之前,是否跪在上任大师脚下?

如果是,那上任大师死后,此大师依靠谁成为大师?

也许独立思考比跟随大师的脚步出错率更高吧。

这个贴子依然延续着楼主的观点:自已的经验或者思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概率。

多年坚持打新股的人,平均收益估计比99%的股民高。打新股的很多是对自己选股没有自信的人,他们只敢待在新股这样狭小的能力圈。但仅仅这样,已经足够他们收获15+的收益率了。

你看得真准。其实整个纠错系列,核心就是在讲“降低自信,尊重概率”。

多数巴迷都是唐僧,有坚持,有信仰,却总出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