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庙淘书记

 镜面荆芥 2013-01-09
12年的夏天毕业了,也开始工作了。平时总是窝在办公室里,总被朋友们说周末再不出去走走真的要发霉了。于是想着该如何打发自己的时间。我不是一个很喜欢热闹的人,一个人走在街上只可能是越走越快,就别说逛街了。随意地在网上逛逛,忽然想起,在魔都生活了四年多,竟然还没去过上海的卖书的地方。
网上很多人推荐了不少地方。最后选定了两处。一个是福州路,一个是文庙旧书市场。就这样背着包,一个人兴冲冲地出去了。
第一次去文庙,是一个阴天。因为之前有在网上查资料,说文庙旧书市场下雨天是不会开的。早早从松江出发,路上转换车、再慢慢找路,等到了文庙已经是中午。但我并没意识到这点。因为,因为我看到好多好多的动漫周边啊!虽说已经年过二十,也老大不小了,还是很迷动漫,看到喵咪先生、赛巴斯,还有最近很萌的黑子,我能不激动吗?很悲催的我一条路逛过去竟没发现文庙,现在想来也不知道自己的眼睛究竟是长哪儿了,又或许当时大部分心思放在了那些周边上。等快到尽头的时候才反应过来。不过路边还是有几个卖旧书的小摊,站着看了一会儿就走了。有些失望,自己看到的并没有网上的照片那么热闹。正好旁边有一家书店,书密密麻麻的排挤在一起,于是就走了进去,里面有两人,一个中年男子,一个五旬老者。
我就像自己平时逛图书馆那样慢慢看着,不一会儿那个中年男人选好了书走了,就剩下老人。说实话我还真不善于和这样一看就很有学问的老者独处,感觉空气甚是压抑。挑了两本书,现在也不记得是什么名字了,正准备结账时,看到旁边的三言两拍。于是抽出来看看。封面是我非常喜欢的风格,蓝底金边,花纹很有古韵,里面是竖版的排版,当下就爱不释手,和老者讨价还价之下用60元买下了一整套。在和老者聊天的过程中,知悉现在的文庙没以前那么火爆了。我想,估计是现在的人都喜欢用电子产品看书了。其实用电子产品确实很方便,我也常常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看书,不过看的都是没正经的小说,要说有底蕴有价值的我还是喜欢看实体书。就像看史记、读楚辞,用手机看就没了那个味道。
拎着重重的书准备打道回府,却意外找到了文庙。真是,我不知道用那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不是恰当的了,但当时就是这种心情。这里再说个比较囧的,当时去买旧书市场的门票,那个小小的售票口让我不由联想起了旧社会的探监,偏偏我去买票的时候,那个女售票员正和她的爱人亲昵,想起来我当时的神情一定是相当尴尬的,不过那两人倒是神态自若。想来我们都不过是彼此的路人,没必要放在心上。
捏着那张小小的粉粉的门票进了旧书市场。第一眼的感觉就像小时候过年时在奶奶家看到的晒馒头片的情景,一个个书摊连成一排,那些书或整齐或杂乱地铺陈在摊上或地下。人还是蛮多的,一想到刚刚在外面书店遇到的老者说以前要比现在繁荣地多的时候,不由敬佩以前的人是多么爱看书啊。也不得不感慨现代人精神匮乏还是与缺乏读书有一些关系的。
在第一个书摊淘到了两本书,一本罗素的道德哲学一本叔本华的人生哲学。由于工作与人格等有关,最近对人性、道德这些东西兴趣也渐长。我也希望自己不是一个精神匮乏之人。后来又买了三本书,一本鬼谷子,一本般若花,一本小王子。一本讲智谋,一本讲佛性,还有一本是讲纯真。购买这样奇特组合的我还真是奇怪。不过,佛学里真的有很多东西是很值得研究的。以前一直认为佛即是迷信,对此虽说不上深恶痛绝但也没什么好感。偏偏这个夏天发生了一些事,让我从生死边缘走了一回,有很多事也看开了。无意间读到《心经》,还有其他的一些佛学吉光片羽,深有感慨。但我毕竟资历尚浅,如果能有前人的感悟借鉴,倒也不失为好事。
第一次就买了这几本书。光是三言两拍,就让我够呛。因为接下来还有差不多两小时的地铁和公交。在地铁上一下子把小王子的中文版看完了,正准备看英文版的时候,到底了。说起来,这本小王子还是蛮划算的,8元,中英法三个版本都有。
第二次是最近去的,松江第一场雪的第二天。原本希望那天醒来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哪知拉开窗帘却看到阳光灿烂。什么打算都没有,干脆拎上包又踏上了地铁。这次是熟门熟路,直奔文庙售票口。
尽管已是冬天,但人比上次来还要多。看时间很多,就慢慢晃着。老实说,旧书市场真的很适合那些收藏家,这里有很多的旧书籍、旧杂志、邮票、纪念章、书信文件。我看到最多的是小人书,就是我们小时候看到的那种巴掌大小的连环画。想来我的启蒙书籍就是这些小人书呢,那时爸爸妈妈没空管我,我就整天赖在邻居爷爷家,他家虽然很乱,但有好多好多的书,在当时的新华书店都买不到。我就从早到晚赖在他家,几乎把他家的小人书都看遍了。什么孙悟空、杨戬、济公,都是从那里知道的。现在看到这些小人书,真是倍感亲切。不过我是真的没心思买它们了,虽然充满了童年的回忆。这样的我是不是有些奇怪呢?毕竟,我真的没什么收藏的爱好。
第二次来买的书很多。
先是用30元买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哲学三百题》两本书。其中《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一次来时就很买,当时是在另一个摊位上看到了,要价20元,我表示嫌贵时被卖书的老人严重地鄙视了,还很生气地说“不想买就别买。”虽然当时自己也很不舒服,但现在想来,或许我真的是伤害了一个老人对书的感情。也许在真正爱书人的心目中,书是无价的,不允许被亵渎。像我这样的半吊子多半在他们眼中是很不成熟的吧。不过那次事导致我这次真的不敢去那个老人的摊位了,好在在另一个摊位也看到这本书,还是要价20,不过我又拿了哲学三百题,压价到了30,还算可以。记得当时付款时,我说了声“谢谢”,摊主摆摆手说“该感谢的应该是我,书在我手上没什么价值。”莫名地很感动,似乎被人信任了。
接着又用5元淘到了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10元淘到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说实话,当时听到摊主说这两本共10元的时候,我真是吓了一跳。书真的不像是盗版书,只是真的很久,看来前任主人看了不止一遍。另外还有两本《性格地图》《东周列国志》,现在也不记得价钱了,但还是物超所值。最后要走时,看到一本《稼轩长短句》,不是现在的装订,更接近于爷爷爸爸那个年代,淡黄的封面,里面的书页也是发黄了,但很干净,竖版排版,原文旁加注释,就像古籍那样,很是喜欢。貌似我很喜欢竖的排版。看封底标价,更确定了我的想法:0.46元。这真的是很久之前的书吧!而且从初中时就很喜欢辛弃疾,不知为什么,明明是一个女孩子家却很喜欢豪放派词人,婉约派的词虽然很美却无法让我共鸣,就算是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我最为欣赏的还是她的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本长短句,摊主要价20,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表示嫌贵,被压到了10元。后来在路上才想起来,我还真把书后的标价当做现在的了,也不想想当年物价多少现在物价多少,而且这本书更多也在于它的收藏价值了吧。也难怪那个摊主最后无奈又无语的神情。
不管怎么说,这两次淘书经历还是蛮有趣的,见识到不少有意思的人,也从那些爱书人身上看到自己欠缺的部分。许多人乐于淘书,大概也在于此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