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叙文如何做到具体、形象、生动

 廖shengquan 2013-01-09

记叙文如何做到具体、形象、生动

    具体、形象、生动,这是对记叙性文章写人叙事摹形状物的一般要求。三者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写人叙事摹形状物越具体,所记叙的对象就越形象,最后的效果也就越生动感人。所以在记叙性文章的写作过程中,特别强调所写的人或所写的事要具体、形象、生动。

  那么在具体写作中应该如何落实这样的要求呢?

  首先,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情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的细胞,没有了它们,文章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会失去血肉和神采。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里,作者用“吮”这一细节揭示了人物瞬间复杂微妙的情感活动:突然听说丈夫参军了,水生嫂没有思想准备,心里既高兴,又有点舍不得,多种感情一起涌上心头。作者用“吮”这个动作,给水生嫂设计了生动的造型,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人物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看过《祝福》的人,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尤其是她的那双眼睛。“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段肖像描写给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象,原因就在于“木刻”“间或一轮”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把祥林嫂精神上的麻木十分准确地刻画出来了,也因此抓住了读者的心。

  可以说,好文章之所以能感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要想使所写的人或事给读者留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深刻印象,就必须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

  其次,动词、形容词的准确运用也必不可少。

  《水浒传》中有一个“武松打虎”的场面,老虎的威风、武松的气势,写得何等的痛快淋漓!老虎的那“一扑”、“一掀”、“一剪”,还有武松那机智灵巧的“一闪”、“一躲”、又“一闪”,就是这几个动词的运用,把“武松打虎”这场戏写得活灵活现。

  第三,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水浒传》中有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场景: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这段文字,读后真是令人觉得过瘾!这除了得力于准确到位的动词运用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比喻手法的运用。你看,鲁提辖这三拳打的:第一拳,因为有个形象的比喻——“油酱铺”,使读者不仅看到了镇关西的鼻子流血且歪到了一边,而且似乎还能体会到镇关西当时的感受,明白他因为鼻子出了问题而味觉也出了问题。这是从味觉的角度设喻。第二拳,又从视觉的角度设喻。因为打出了眼珠子,镇关西的视觉出现了故障,所以作者说像“开了个彩帛铺”,五彩缤纷。第三拳,镇关西被打晕了。作者又从听觉的角度设喻,说“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以此来描绘镇关西被打死之前脑袋里的反应。为什么鲁提辖打了三拳,镇关西受了三拳,我们仿佛都能够体会得出、感觉得到,好像我们自己就在经历这些事情一样呢?这就是比喻的功效。

  第四,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状物摹形,写人叙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事物,仰视俯视,近看远观,因为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一样。

  如上文提到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作者就是从多个角度来凸显“打”的效果的。这三拳,作者从味觉写到视觉,再写到听觉,从多个角度设喻,调动了三种感觉器官,充分发挥了它们的功用,因此说这三拳打的可谓是“有形有声有色”。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段文字不仅刻画出了一个除恶济困的英雄形象,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运用比喻手法使所写的人或事具体、形象、生动的精彩范例。

可见,记叙性文章要想生动形象,内容充实,多层次、多角度地写人叙事、状物摹形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