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蓝皮书: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低于农村

 大唐民风 2013-01-10
中科院蓝皮书: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低于农村
作者:记者 王茜 发布时间: 2013年01月08日 10:00

 

 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了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这也是我国首部有关社会心态研究的年度报告。

  该蓝皮书指出,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不错,活力四射、昂扬向上。这种生活状态的形成,背后有着强大的生活动力,其中,最主要的9个生活动力按强度排序依次为:子女发展期望;个人利益追求;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际优势;追求一生平安;尽力做好本分;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追求生活情趣。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迟毓凯认为,这一排名比较明显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心态的影响。将“子女发展期望”排在首位,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从来都有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观念;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人们的一个普遍状态:认为自己还不够成功,因此要将渴望成功的欲望寄托到子女身上。对此现状,迟毓凯笑称,不好论断是好是坏,但他认为应该提醒家长和社会注意,这可能让孩子承受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于现在广大的独生子女。

  “个人利益追求”位列排行榜的第二位,说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动力已经有了鲜明的个人自主意识。但纵观整个排序,“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和“追求生活情趣”位列最后,也反映出人们立足生活必需的家庭、工作、身体之余,在追求更高层面的物质、精神生活方面还有所不足。迟毓凯认为,这与当今社会还有很多不理想之处有关,特别是买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现实问题,导致人们的压力较大,无暇且无力追逐并满足更优质的需求。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人的这种心态确实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我们把传统的心态养护好,是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稳定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室主任杨宜音说。(张 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