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張大千的關門弟子趙一荻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3-01-10

張大千的關門弟子趙一荻

(2013-01-09 11:22:36)

張大千的關門弟子趙一荻

張大千的關門弟子趙一荻

張大千的關門弟子趙一荻

張大千的關門弟子趙一荻

張大千的關門弟子趙一荻

張大千的關門弟子趙一荻

張大千的關門弟子趙一荻

   張學良與張大千的相識要從1925年直奉戰爭勝利開始說起,東北軍打了勝仗進軍天津及北平(現在的北京),大伯張學良在奉天(現在瀋陽)時就對中國字畫有興趣,因此入關之後在北平字畫市場買了不少字畫,而因此為一假畫與張大千成為六十年的好朋友。 1929年初,張學良在東北易幟,由奉軍少帥被調到北平,出任國軍海陸空三軍副司令。翌年,張大千北遊故都,寄居長安客棧。

    張學良聽說後,便柬邀張大千吃便飯。當時友人們,都提醒張大千,說這恐怕是“鴻門宴”,要小心張學良來算假石濤畫的這筆賬。可是張大千考慮後,還是赴宴了,不過他臨出門時,已囑咐過家人,如果逾時不歸,就要托人打聽關照了。

    宴席上,有不少北平書畫界的名流,當時張學良對張大千,頗有禮賢下士的謙恭之風,於是在張大千心裏,便逐漸消除了鴻門宴的顧慮。只見酒席間,張學良談笑風生,也不問假石濤的事,這才令張大千真正放下心中的石頭。

    不過張學良還是點了張大千一下,他曾拍著張大千的肩頭,對著其它客人,以介紹的語氣說:“這位便是仿石濤的專家,鼎鼎大名的張大千,在我的收藏中,就有好多是他的‘傑作’。”

    這是張大千與張學良,第一次帶有戲劇性的相識情景。從此,他們兩人就交上了朋友。後來,張大千曾以石濤的筆法,畫了一幅《黃山九龍潭》,贈送給張學良,畫中還題了一首借景寓意,頌揚張學良雄才大略的詩:

    天紳亭望天垂紳,智如亭見智能水。

    風卷泉水九疊飛,如龍各自從潭起。

    有一次,張大千逛北平琉璃廠,在古玩店中,發現一幅《紅梅圖》,構圖新穎、形象生動、敷色鮮明,秀逸明快,在仔細鑒賞一番後,認定是真跡,便問價錢,古玩商要價四百元大洋,但是這時的張大千,正鬧“饑荒”,囊中羞澀,只好與古玩商講明,此畫保留三天,三天內等他拿錢來取。

    真是巧得很,張大千剛走了不久,張學良就帶著衛隊,也來到這家琉璃廠,他一眼就看上了那幅《紅梅圖》,因為古玩商唯利是圖,不守信用,以六百元大洋,賣給了張學良。張大千事後得知,只有連聲嘆氣的份。

    一九三五年十月,張大千應楊虎城之邀,赴西安小住,數日後,正要準備回北平,這時張學良卻特地來拜訪他和索畫,張大千因急于成行,允日後補贈,但是張學良卻婉言道:“你先畫吧,之後我將用專機送你回北平。”

    於是張大千欲拒不能,只好又留了下來,精心繪制一幅《華山山水圖》,畫成後,張大千提著畫,在爐邊烘烤。因距爐火太近,不慎被燒著起火,連張大千的胡須也燒了。當時天色已晚,大千為了答謝張學良,遂秉燭重新再畫,畫出一幅更為壯麗的《華山山水圖》,張學良聞之,非常感動。

    七○年代初期,張大千從美國到臺灣,經多方的努力,才獲當局批準,去採訪還在禁見中的張學良,當時張學良送給張大千一卷東西,並說:“一點小禮物,不成敬意,不過你一定要回家後,才能打開來看。”

    張大千回到美國後,打開這卷東西一看,原來正是他們三十多年前,在北平琉璃廠,“暗中爭奪”的新羅山人的《紅梅圖》,張大千不由感慨萬千,于是他欣然提筆,畫了一幅《臘梅圖》,寄贈給張學良,以報知遇之恩。

   大伯母趙一荻是在1926年與大伯相識的,那時只有14歲,因為雙方家長的反對只能以情人秘書的身分交往而不能結婚,因為民國已執行一夫一妻制了。但兩人的愛情已讓原配于鳳致不悅,但已深感和大伯越來越疏遠,畢竟當年的婚姻是父母的安排沒人敢反抗大帥的決定。因此1931年大伯母趙一荻生下私生子張閭琳後只能送到香港扶養,因為當時大帥府內是不允許進門的。包含趙一荻本人也是不能隨便進帥府的。因此在瀋陽有了小姐樓及同澤俱樂部做為兩人相聚的場所。一直到西安事變後1937年趙一荻想去南京陪伴大伯張學良,但被政府拒絕。1940年于鳳致因癌症須往美國就醫,政府同意趙一荻的申請陪伴大伯張學良照顧生活起居。同時也把兒子張閭琳送往美國託友人扶養。1964年國民政府不滿于鳳致在美國的言論,張學良也藉此提出離婚申請書由五弟張學森帶往美國解除婚姻關係,同年在台北與趙一荻結婚成為正式夫妻關係。

    大伯母趙一荻在1930年代初期就與張大千見過面,到1970年代再聚已是四十年後,在張大千台北外雙溪的居所中大伯母提出學畫的想法,很快地得到三張(張學良、張大千、張群)的認同,一直到1980年代張大千的身體情況不好才慢慢減少了聚會。但教學時的四十多幅畫作被後人保留了下來,做為這五十多年友誼的記憶。

   大伯母趙一荻(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又名綺霞。出生於香港,人稱「趙四小姐」,為大伯張學良第二任妻子。由於其父親為民國初年交通部高級官員,可能自幼天津成長時代家中聘請老師教授國畫,1928年後隨大伯張學良轉往瀋陽居住,在當時瀋陽知名畫社"湖社"繼續習畫 ,而『湖社』中有教導過張家的當代大師有齊白石  陳師曾  黃賓虹 和張大千等人,四十年後的師生相遇就更加令人珍惜此關係。張大千先生在大伯張學良到台灣後都陸續有去探望,但一直到大伯搬到台北北投並結束看管後就更常連絡,1970年後期由 張群 、張大千、 張學良、 王新衡 發起了 『三張一王轉轉會 』更加深了幾個人的感情 , 此間張大千先生的畫工和張群先生的書法工筆又再次教授給大伯母趙一荻了。大伯張學良與當時中國畫壇的 渡海三家  除張大千外 黃君璧 及溥心畬也都有往來私交, 雖說沒有拜師的說法但也都有指導四小姐畫國畫的可能性。大伯張學良先生也曾任故宮博物院 理事 一職 , 其所收藏的「定遠齋」為畫壇及收藏家所肯定因而往來的書畫家者眾,更加深了大伯母趙一荻的書畫造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