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的底线

 谁清斋 2013-01-11

摘自:老木博文

有没有道德的底线?应该有,但不知道在哪里。

将近二十年时间里,这个词的出现频率,跟GDP一样不断攀升。每当有人没心没肺地制造出一场公共惨案,就有人写文章,说是挑战了人类的道德底线。跟许多新鲜的事物一样,“挑战道德底线”这个短语,一开始颇让人振聋发聩,可是时间久了,便日渐趋于平庸。人们发现,那不过是一个表达情绪的形容词,本身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比如说,既然称之为底线,那就意味着不能再低了,用股票市场的术语来说,该触底反弹了。可是期待中的反弹却迟迟没有到来,相反的,确认过的底线还一再被击穿。那怎么能叫“底”呢?

所以到了现在,再有令人发指的事情发生,形容词就开始变了。前不久网上流传广东有餐馆煲“婴儿汤”的照片,很多网友就用了“考验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个说法。道德底线这个词,已经苍白得无力形容。

 

不过,我还是觉得,人类必定有一个道德的底线。——请注意,我不是说应该有,我说的是必定有。

“应该有”是一种价值判断,它真要没有或虽然有但破线了,你不高兴而已,愤怒而已,谴责而已,还能怎么样?但“必定有”就不单是价值判断,它含有某种自然的成分,是一种客观的威慑,过了那个界,种群就要完蛋。

非常奇特的一个现象:在交通和通讯极端落后的上古时代,相互隔绝的人类种群,居然在各自的群落里生长出了大致相似或相近的道德规范,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保存种群的那个“界”,大体是相同的。

道德源于禁忌,禁忌源于恐惧,恐惧来自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又一次的无情的惩罚。人类生存的环境,大体上是相同的,因此从生存经验里得出来的禁忌,进而所形成的道德规范,也便是相同、相似或相近的。

可见,人类不是喜欢道德,才编造出那么个怪物来规范自己、束缚自己,实在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遵从某些基本的规范而已。

 

借助于科学的昌明,人类从自然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并且逐渐发现,祖先对自然的畏惧,很多是无知的产物。现在有知了,可控了,禁忌可以不再成其为禁忌,与之相连的道德规范,也就可以大打折扣,甚至弃之如敝履,例如已经有不少人讨论过的乱伦禁忌。

假定有一天,人类真的穷尽了对自然的认识,并且绝对控制了来自自然的对人类的报复,那么显然,迄今为止的绝大部分道德律令,除了纯粹起源于社会交往的部分,都可以送进博物馆去。可是上述假设并不成立,那一天也永远不可能到来。因为,哲学家们早就有过一个非常天才的洞见:知之愈多,无知愈多。

所以,一方面,道德规范确实随文明而演进,任何无条件恋旧的道学家们一定破产;另一方面,道德无论怎样演进,都不可以空缺。记住,不是不可能空缺(对某些特定时空里的特定群体而言,它已经是空缺);而是不可以空缺。

既然道德不可以空缺,那么道德的底线,必定也还是有的。

 

然而,至少从目前来看,确认我们国人的道德底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那根道德的大阴线,还在一跌再跌。所以我想换个角度,探讨一下“缺德的极限”。真有那么一个极限的话,那大概也就是我们道德的底线。

缺德的极限,问的是:我们还能坏到哪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