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阻肺危害大 冬日多发早设防

 洛美lml 2013-01-11

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它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肺部疾病,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属于此病范畴。慢阻肺通常由吸烟或长期处于烟雾或灰尘污染空气环境中所引起。慢阻肺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呼吸短促等。很多患有慢阻肺的人并不知道他们患有此病。一些人认为,他们的症状只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进程。然而,如果患有慢阻肺不加诊治,一旦病情恶化将是一种致命的疾病。

冬春季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季节,并且感冒也是慢阻肺发作的主要诱因,广大的患者朋友应该加强预防的措施!

  1/3以上慢阻肺患者无明显症状

  有调查显示,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率为64.7%,也就是说有1/3以上的慢阻肺患者无明显症状。感冒、冷空气或气候变化和吸烟是慢阻肺患者急性症状发作的主要诱发因素。吸烟者的慢阻肺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13.2%5.2%)。这些都提示我国慢阻肺的流行状况不容忽视,其患病率远高于以往的估计,而且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极易漏诊。

  慢阻肺可以祸及全身

  咳嗽、气喘、呼吸不畅,晚期病人甚至要整天躺在病床上吸氧气……这些都是慢阻肺症状。慢阻肺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它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由于肺部炎症引起全身性炎症,继而引起慢阻肺患者的肺外表现,包括营养不良、体重下降、骨骼肌损耗、骨质疏松以及对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全身影响:

  心血管病发病倾向增高:慢阻肺患者最常见的死因为心血管病。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在慢阻肺全程中也增高。另外,肺内持续性炎症也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而慢性缺氧及炎症反应也易引起心律不稳。

  全身软弱乏力:慢阻肺患者因为缺氧而使肌肉组织供氧不足,呼吸困难又使呼吸肌耗氧增多,骨骼肌强度和耐力降低,所以慢阻肺患者常常会觉得浑身乏力。同时,因为气促而活动受限,也会促使患者的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及丧失功能。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在慢阻肺患者中十分常见,这可能与吸烟、活动少、营养不良、炎症因子的作用及皮质激素治疗等有关。

抑郁症和焦虑症:产生于肺的循环细胞因子对情绪有重要影响。加之患者为疾病所累,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孤独痛苦,也使心情抑郁寡欢。

戒烟是慢阻肺首要预防措施

吸烟是慢阻肺的最大风险因素,而吸烟者们的慢性“吸烟咳嗽”则是慢阻肺的第一个信号。此外,近年来经常出现的阴霾天、暖冬等气候现象,以及流感和感冒的发生都会加重慢阻肺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因此,戒烟是防止患上慢阻肺和减轻此病进一步恶化的最有效措施。此外,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也可有效阻止慢阻肺的入侵。同时,慢阻肺的早期诊断非常关键。专家建议,慢阻肺高危人群——长期吸烟人士、常处于空气污染环境者,以及有家族病史者,应定期到专业医院进行肺功能的常规检查。

目前尚无特效药

慢阻肺病是人们在污染的环境里生存,通过肺部反复感染而引起的,严重的可影响到全身心肺功能病变而致死,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在医学和临床上尚无特效药。

慢阻肺病只能通过药物缓解而不能根治,但若个人在生活中预防发病,或在该病早期时就被发现,虽然无法完全恢复病人的肺功能,但仍可通过戒烟和气管扩张药物控制病情,使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减慢。因此,预防和早发现很关键。目前慢阻肺病的治疗,一是用支气管扩张剂,目前我国的一线用药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的爱全乐,二是激素治疗,三是氧,四是手术。

    病情稳定期也要坚持治疗

    对慢阻肺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咳嗽、咳痰较多,呼吸困难加剧,此时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或住院。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全面治疗,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吸氧等。 病情严重者一旦出现呼吸衰竭,还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当病情得到控制,患者各方面情况趋于稳定后,随即进入疾病稳定期。此时不少患者认为已经痊愈,自行停止治疗。然而季节变化,或受风寒时,病情很有可能会再次急性发作,不得不又一次入院治疗。

    治疗慢阻肺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减少发作。减少发作,就需要患者在慢阻肺早期阶段或在病情稳定期坚持进行积极治疗。积极治疗可预防和改善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活动耐受力,延缓病情恶化。一项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住院患者的研究表明,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11%,六个月及一年内的死亡率分别为33%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