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年孤独

 郑书斋 2013-01-11

宁舟浩 图/文

试想一下,如果你老了你会最怕什么?

我的答案是孤独。在孤独中忍受病痛的折磨直至孤独的死去无疑是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

老李今年七十岁,已经在老年公寓住了整两年。他最盼望的就是月底,因为到时孩子们会来这里交费并看望他。老李理解孩子们工作太忙没法在家里照顾他,但他最大的心愿还是住在家里,能天天见到孩子们……

养老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必将面对的问题。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家庭结构由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转变为现代的父母加子女结构的小家庭。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大部分家庭将逐步演变为“124”结构,也就是一对夫妻,两个家庭、四位老人.这种家庭结构意味着我们将面对更加严峻的养老问题。

含饴弄孙、安享天伦几乎是所有老人晚年的理想生活。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一对城市中年夫妻必须同时面对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应对激烈社会竞争的局面。时间和精力便成了一种稀缺资源。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迫放弃了传统的家庭养老转而寻求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各种各样的社会养老机构应运而生,伴随着高低不等的收费,入住的老人衣食无忧。当我们自以为老人可以安享晚年时,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们不仅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心理需要。

老年人的生活大都只要求最基本的生活和医疗条件,决大多数社会化养老机构均能予以满足;然而在心理需求方面这些机构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现代社会中家庭对老人赡养方面的经济职能已渐渐被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所替代。老人逐渐从家庭生产者变为依赖者,从家庭庇护者、给予者、承担者逐渐成为家庭物质地位上的弱者。多数老人在退休之后面临着无事可干、丧偶、丧友、行动不便、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得不到以往的重视和尊敬等局面,容易导致心理变异。产生诸如情绪低落不稳、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由此而带来的老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痛苦对家庭、社会及本人均是相当严重的问题,而且这并不是简单的用金钱可以解决的。老人的孤独感并不是依靠昂贵的娱乐和健身设施所能排解。现代化社会赋予老年人更多生活方式的选择。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虽然可以在制度上、经济上或设施上满足老年人的部分需要,但却难以取代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亲情联系。子女和家人的关心照顾,是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失落感,以积极的姿态度过人生晚年的最好方式之一。家庭是老年人心理寄托、享受天伦之乐的主要场所,因而家人的关怀也就构成了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重要条件。家人的关心照料和这种关心照料所含的浓浓亲情,是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替代的。家庭成员在生活上的互相关心、精神上的互相安慰,也不会因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而过时。

在拍摄过程中,我经常会问我周围的老人 “你感到寂寞吗?”,他们大多数会机械地回答“已经习惯了”;就连很多孝顺的子女也很少能意识乃至顾及到年迈父母的精神问题,在很多人的心中,孝顺似乎只是衣食饱暖方面的事情。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老年人在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掩盖下的是他们孤独寂寞的精神生活。在拍摄这组照片的过程中令我感到难过的不是镜头前的老人一个个离开这个世界,而是很多老人早已习惯了孤独寂寞的生活,并将在孤独和寂寞中结束生命历程。有时我甚至会觉得死亡对他们是一种不错的解脱。

简单意义上的养老是"给生命以时间",而让老人从更高层次上实现精神慰藉则是"给时间以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位老人都是一个英雄。在历经了青春的流逝、悲欢离合、社会变革、动乱乃至战争之后,他们依然搏动着的脉搏不啻为一种生命的终极胜利。

背景资料:

世界上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于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的国家称为老年型国家。中国1999年就成为老年型的国家,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欧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完成的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转变,中国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到1.3亿,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0%,相当于英国、法国、瑞典、挪威4国(全国)人口的总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高达1100万,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4亿,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6%,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

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经成为"老龄化城市",是我国的第一个"老龄化城市"。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3户家庭中就有一户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后,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辽宁、广西和四川等省市相继进入老年型。而地处边远的青海、西藏等欠发达省区则到2010-2020年前后也即将跨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