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官刚正的狄仁杰

 中国生命营养 2013-01-11

                   为 官 刚 正 的 狄 仁 杰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唐朝太原人。其家世代为官。他在年青时便考中明经科(唐代与进士科并列)。一生做过许多州县首长和朝庭重要官吏。武则天称帝前后,政治斗争复杂,朝野官吏明哲保身者多,敢于负责、提出自己政见少,能够刚正不阿、不为私谋者更少。狄仁杰就是这少数人中最突出的一个。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8)狄仁杰任大理丞(最高法院院长),一接手就有1.7万多件积案等候处理。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一一做了妥善处理,竟没有一桩案件上诉,说明执法公允,没有冤案。其中有一桩最难处理。有一个叫权善才的人,是国家的高级军官――武卫大将军,不慎砍了昭陵(唐太宗坟墓)陵园中的柏树,狄仁杰判处免职之罪,唐太宗要他改判为死刑。在古代,君的话就是法律,谁敢不听。唐高宗气得脸色都变了,大叫:“权善才砍了陵上的柏树,朕不处其死罪,是朕对先帝的不孝!”众臣一着龙颜大怒,纷纷给狄仁杰递眼色,让他赶快退朝,狄仁杰不但不退朝,还毫无惧色,奏道:“臣历览古史,深知忤逆皇上是没有好下场的。但也不尽然,如果是夏桀王、商纣王时代,确实没有好下场;如果逢尧。舜之君,就不会这样。今恰值尧舜(指高宗)在位,所以臣才不怕纣主杀忠臣比干的事发生……开明国君在真理面前是能改变错误决定的,忠臣也是不可以用权威吓倒的。如果皇上您不接纳卑臣的意见,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到九泉之下去见古代那些直谏的忠臣?国家大法,公布于天下,何种罪行判何种罪,是分得清清楚楚的。

哪有不够死刑的罪,判成死罪的道理呢?法律如果随意更改,天下百姓便不知什么叫犯法,什么叫合法了。皇上您如果非要改变法律不可,请从卑臣开刀吧!因为不慎砍了昭陵一棵树而杀一将军,千载之后,人们会怎样评价皇上呢?卑臣所以坚决不杀权善才,是为了不陷皇上于不道不仁之地啊!”一席慷慨陈词,使唐高宗无话可说,权善才终于免处死罪。

狄仁杰做宁州(今甘肃东部)刺史(州首长),这里是汉族和吐蕃等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矛盾相当多,在这里做官比在内陆做官,要艰难几倍。可是狄仁杰,以仁爱之心,公正处理所有纠纷,加大民族团结措施,使汉族和吐蕃族亲爱相处,人人欢心。当地人民给他立了一块德政碑。不久,朝廷派御史(检查官吏政绩)郭翰到甘肃一带检查工作,一路上处分了许多不法官吏,可是到了宁州界内,一路所见所闻都为狄仁杰歌功颂德。郭翰在住下后,召集在宁州做地方官的人开会,说:“我一踏进你们宁州地界,所有所闻都是对狄仁杰剌史的颂扬。你们不必再向卑职汇报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郭翰回到朝廷,向武则天奏报后,狄仁杰被提拔为冬官(工部)侍郎(副手,相当于副部长),派往江南做巡扶使。这时江南一带正大肆修建佛寺和各种庙宇,耗费百姓许多财力,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上奏朝廷,销毁了1700多处寺庙,只留下大禹、吴太伯、季札(吴公子)、伍子胥四人的庙宇,以为纪念。老百姓一片欢呼。

狄仁杰在做豫州(今河南)剌史时,正赶上唐皇室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反武则天称帝失败之后,受牵连的有2000余人该判死刑,狄仁杰一到任,负责法律的地方官,要求狄仁杰赶快批准行刑。狄仁杰认为这些人是一时犯错误,迟迟不批准,并密奏武则天,说:“卑臣所以密奏,是怕有人说我为叛逆的人讲情,但如果我就这样处死这些人,又怕违背陛下宽大政策。奏文写了又废,废了又写,真有些拿不准主意啊!卑臣经过详查,证明这些人都是受株连的,并无大罪。希望陛下实行宽大政策。”武则天揽奏之后,同意宽大处理,把这些人流放到丰州(今内蒙河套一带)。这数千人未被杀死,经宁州而去丰州,宁州的老百姓对流放的人说:“是狄大人救了你们的命啊!”流放的人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碑石下大哭失声,吃了三日斋饭后才上路。到了丰州,这些人又为狄仁杰立了一块颂德碑。

狄仁杰做河北安扶大使,任务是驱逐深入到河北境内的突厥族势力。突厥贵族在河北境内大肆杀掠百姓,退回漠北时,许多汉族人迫于威胁,不敢不从突厥,有的还被迫绐突厥人做过事。当狄仁杰收复失地时,那些被突厥胁从的汊人,害怕判罪,便逃进深山躲避起来。是把这些人当成罪人呢,还是当成可教育好的犯错误人呢?狄仁杰认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于是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仔佃分析这些人跟随突厥均是迫于无奈,完全可以教育成良民。他说:“老百姓如同水一样。堵塞,便形成了深渊;疏导,便畅流无害。汉未,董卓之乱时,有的人跟随董卓,董卓被杀后,那些跟随过他的人,一个未赦免,结果流毒无穷,京城大乱。现在潜逃的人,赦免其罪,便会从山泽中出来而为良民;不赦免,便会铤而走险。”朝廷同意狄仁杰的见解,赦免了曾被突厥胁从的人。

在驱逐突厥的战斗中有两员大将立了功,一个叫李楷固,一个叫骆务整。这两员大将原为突厥将军,曾攻打过唐朝军队,战败投降。当时唐朝大臣们都主张把这两人杀掉。只有狄仁杰不同意。他认为:李、骆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如果赦了他们以前的罪恶,必将对唐朝感恩效力。经过激烈争辩,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的意见。事突证明,狄仁杰的意见是正确的。武则天在庆功宴上尝赐了狄仁杰,也为李楷固、骆务整加官进爵。

狄仁杰做魏州刺史时,正赶上契丹贵族攻陷冀州,河北震动。狄仁杰的前任刺史,害怕契丹进攻,把四乡百姓都聚集到魏州,修城守卫。狄仁杰到任后,经过调查研究,便对前刺史说:“契丹离我们还远着呢,何必劳苦百姓?万一契丹来到,我有办法击退,你们不要这等兴师动众了。”接着把征调来的四乡百姓都解散回家种田。契丹看到狄仁杰不劳苦百姓,又有信心打垮他们,便不敢深入侵略,从冀州撤退了,老百姓更加敬爱狄仁杰,修了一座寺庙,向狄仁杰的塑像烧香膜拜。武则天提升他为幽州都督,尝赐紫袍龟带,亲自在狄仁杰的战袍上绣了12个金字,以示表彰。

狄仁杰对皇帝的不正当要求,也敢驳斥。

有一年,唐高宗要到山西祭奠汾阳宫(隋朝所建),途经女石女祠。并州刺史李冲玄上奏说:如果华衣美服路过女石女祠,就会打劈雷,刮狂风,请示皇上改道而行,可是要改道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发动几万民工重开一条驰道。?高宗派狄仁杰为知顿使(提前安排皇帝起居的负责人)。狄仁杰来到并州,一看数万民工己动员起来,认为这样劳民伤财不应该,便对李冲玄说:“天子出行,风神扫尘,雨神洒水,不怕风雨,还怕什么女石女?”于是,不上奏皇帝,决定停止修驰道,还走原来的道路。皇帝经过女石女祠没发生任何不测之事。事后,高宗皇帝才知是按旧路走过来的,对狄仁杰不但未治罪,还升了他的官。

武则天信佛,要造一尊大佛像,估计要费数百万两银子,国库无钱开销,武则天便下了一道诏书,让僧侣们每人每天节约一文钱资助此事。狄仁杰当着武则天面提出反对意见,说:“工程是由人干的,不能靠鬼神;物产不是上帝送来的,而是土地生产的,虽说是让僧侣资助,那也必转嫁到百姓身上。如今边境太平,国家应少向百姓摊派,宽省民力。即使是国家出钱雇工,那么雇工一来,必然影响农业生产。再说,无伦如何政府也要有所耗费,否则佛像是建不成的,既费官钱又耗民力,一旦边境有警,可就没钱支持边防了。”武则天觉得有理,接受了狄仁杰的谏议。

狄仁杰从河南调到朝廷作官,当了宰相。武则天召见他时说:“爱卿在河南时工作不错,我才调你到朝廷上来的。可是你知道河南也上奏过许多告发你罪名的奏章吗?”狄仁杰回答:“陛下指出卑臣有何错误,卑臣一定改正;陛下如果认为卑臣无错,是卑臣三生有幸。卑臣在河南与同僚相处友善,没听人当面反对过我。”武则天拿出几封告密倍,说:“爱卿是否看看这些?”狄仁杰摇头说:“?不看不看!”武则天对狄仁杰如此大度,深为叹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