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静了,则人心不附

 寻觅真我 2013-01-12

人心不附

作者:米鸿宾 

    静心不但是个人的自觉自律,更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重要契合处。

    当年曾国藩28岁中进士进京以后,他的老师唐鉴特别强调一个“静”字。唐鉴当时这样对他讲: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儒程颐、王阳明都强调静字功夫,所以不能动心,若是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一切都是浮的。唐鉴讲的是儒家看重“静”,其实道家、佛家也都看重静。这是因为一切理性的思考,都只能产生于静态。

    《红楼梦》里面讲的“静则灵,灵则慧”,也是这个意思。

 

 

    宋代林逋《省心录》云:“心不清,则无以见道”。

    庄子提倡心灵的宁静。他在《天道》中明确提出,逍遥游并不遥远,它在于我们心灵的修炼,要保持自己心灵的虚静。什么是心灵的虚静呢?就是排除干扰,达致心灵的宁静。提倡虚静,不是为了达到一个功利的目的,而是说参照万物,要尊重万物。他说:“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关键是要做到万物不要干扰你的心灵,这是虚静的本意和境地。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宁静得不起波澜,人才能在水中照见自己的胡须和眉毛。这也是“水平”一词的来源。庄子说水静了之后才能明,才能有水准。你精神不静的话,就不会清醒,就不能达致明白,所以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庄子还在《齐物论》中讲了一个寓言来说明虚静的重要——宋国的国君要找人给他画像,很多画家都来了,毕恭毕敬地立在边上,开始准备笔墨。后来有一个画家来了,大摇大摆地去见国君,他看到很多人在外面等候,也不理会大家,重新回到了自己住的旅馆,国君感到很奇怪,这个人怎么那么不恭敬,怎么那么无所谓?他派一个人去看一下,只见那人在自己的旅馆里面,解开了衣服,盘腿坐着。宋元君知道后,认为这个人是真正可以为我画好像的人,就用他。为什么要这个画家不要别人呢?因为越是虚静的人越能进入画的意境。伴君如伴虎,你画得不像他不喜欢,画得太像了,有的国君长得丑,他也不会高兴。所以大部分的画家都捏着一把汗,在庄子看来,患得患失就是不虚静,越是不虚静,他就不能进入状态,这样的人是画不好的。后来的那个人无所谓,他既不患得患失,也没有把国君当回事,反而能逍遥游。

 

 

    静能生妙心。

    《金刚经》强调“无所住而生其心”,我的理解就是:人心不附人心不附就是心静如水无所依附。只有这样才能让内心不为外物所动,才能保持自己的高度清醒,才会显现有超然的智慧,才会有健明的人生。

    唐代的懒残禅师,长期居住于深山之中,自得其乐,作了一手偈子:“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听到了这首诗之后,非常好奇,就写了圣旨,派使者去请禅师到王宫一叙,使者来到懒残柱的山洞,大声喊道:'圣旨驾到!’懒残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自顾自的拾起身边的一块块石头,放在火上烤,然后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连声说:好吃!好吃!对使者始终不理不睬,使者非常惊讶,但也没办法,只得回去回报去了。

    唐德宗听完后,非常感慨,说:“国有此人,是国家的福气啊。”

    心念不动,即使是贵如天子,硬如卵石,都能处之淡然。这种境界,连皇帝都感到佩服。而这一切的产生都是“人心不附”的结果——静以生慧!

 

    《列子》里面说了一个故事,说齐国有一个人,早上的时候,来到市场上,当着众人的面,把一个人身上的黄金给抢了。最后被捕快抓住了,官吏审他时问他:“你怎么那么大胆呢”?他说:“取金之时只看见金子,没见到人”。他说抢这个金银财宝的时候,只看到这个金银财宝,没有看到人,那个时候的钱财欲,把人心乱成那个样子了。

    你看,你看,这世界满目皆是乱作一团的人心——人心所附之处是何其多也,连自己都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流浪呢……

 

 

    心静则神定,神定则虎蛇不惧。静是最好的熄火方法,郭沫若在其自传中曾说过他年轻时体弱多病,有段时期,他每天打坐一两个小时,结果不药而愈,身体日渐好了。这就是以静熄火。

 

    洁静的心才能导致人生之福。《庄子"人世间》亦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大意为空明的心境能生出光明,福善之事止于宁静之心。可见,静是能生福慧的。

    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等等,所有的事都需要静,心静了,则人心不附,人心不附则必能达致一个视野开阔,气魄宏大的融通境界。

    千载以下,何需印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