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xcel在学校中的应用24-多班级学生单科成绩分数段统计(二)

 甘苦人生2010 2013-01-12

        4.3 多班级学生单科成绩分数段统计(二)

案例背景
    
某中学张教师任教初三1班、2班和3班的数学课,期末考试后,需要统计自己任教的3个班级的学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总评成绩各个分数段成绩分布情况,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本案例通过尝试使用数组公式技术来统计3个班级的学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总评成绩各个分数段成绩分布情况。
    
要实现本案例中的功能,学员应该掌握以下EXCEL技术点。
    ●
基础知识 图表的应用——折线图 图表的编辑
    ●
数组公式的设计与操作
最总效果展示




    
本节是在4.2节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更为简捷的数组公式技术来统计初三1班、2班和3班学生的数学课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期总评成绩各个分数段成绩的人数分布情况,因此在使用数组公式统计各分数段人数前只需将4.2节的原始成绩和分数段统计表复制粘贴过来,然后清除统计数据即可。
4.3.1使用数组公式统计各分数段人数
Step 1
重名工作表
    
4.2节案例多班级单科成绩分数段统计表.xls”工作簿的工作表“sheet2”重命名为数组公式

Step2
复制粘贴原始成绩和分数段统计表
光标单击频率函数工作表标签,工作表左上角单击行列交汇处选中整个工作表,按组合键复制,单击数组公式工作表标签,选中单元格A1,按组合键粘贴。

按键后分别选中单元格区域H3:J7H12:J16H21:J25,按键清除分数段统计数据。

Step3
定义名称
选中1班期中考试成绩单元格区域C2:C56,光标单击名称框输入“_1班期中

选中2班期中考试成绩单元格区域C57:C111,光标单击名称框输入“_2班期中;选中3班期中考试成绩单元格区域C112:C168,光标单击名称框输入“_3班期中

按照上面定义名称的方法分别将单元格区域D2:D56D57:D111D112:D168定义为“_1班期末“_2班期末 “_3班期末
分别将单元格区域E2:E56E57:E111E112:E168定义为“_1班总评“_2班总评 “_3班总评
Step4
统计期中考试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
选中单元格H3,输入公式“=SUM((_1班期中>=0)*(_1班期中<60))”,按组合键确认。


选中单元格H4,输入公式“=SUM((_1班期中>=60)*(_1班期中<70))“,按组合键确认。


选中单元格H5,输入公式“=SUM((_1班期中>=70)*(_1班期中<80))“,按组合键确认,选中单元格H6,输入公式“=SUM((_1班期中>=80)*(_1班期中<90))“,按组合键确认。

选中单元格H7,输入公式“=SUM((_1班期中>=90)*(_1班期中<=100))“,按组合键确认。至此1班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完毕。

选中单元格区域H3:H7,光标移至单元格H7右下角,向右拖曳填充柄至J列松开鼠标。


选中单元格区域I3:I7,单击菜单编辑”→”替换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选项框中输入“1,在替换为选项框中输入“2
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弹出提示对话框,告之用户“Excel已完成搜索并进行了10处替换。单击确定按钮,从而得到2班各分数段的人数的统计。然后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选中单元格区域I3:I7,单击菜单编辑”→”替换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选项框中输入“1,在替换为选项框中输入“3,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弹出提示对话框,告之用户“Excel已完成搜索并进行了10处替换

单击确定按钮,从而得到3班各分数段的人数的统计。然后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Step5
统计期末考试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
选中单元格区域H3:J7,按组合键复制,选中单元格区域H10:J16,按组合键粘贴。

单击菜单编辑”→”替换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选项框中输入期中,在替换为选项框中输入期末

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弹出提示对话框,告之用户“Excel已完成搜索并进行了30处替换

单击确定按钮。得到期末考试成绩各分数段的统计数据,然后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Step6
统计学期总评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
选中单元格区域H3:J7,按组合键复制,选中单元格区域H21:J25,按组合键粘贴。

单击菜单编辑”→”替换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选项框中输入期中,在替换为选项框中输入总评

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弹出提示对话框,告之用户“Excel已完成搜索并进行了30处替换

单击确定按钮。得到学期总评成绩各分数段的统计数据,然后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至此完成了3个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期总评成绩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工作全部完成。

4.3.2创建期中考试分数段统计折线图
图表可以用来表现数据间的某种相对关系,在常规状态下我们一般运用柱形图比较数据间的多少关系; 用饼图表现数据间的比例分配关系;用折线图反映数据间的趋势关系。我们将根据4.3.1统计出的各个班期末考试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创建折线图表来直观的了解该分布所反映的问题。
Step 1
修改分数段分类标准表示方法
在单元格G3G4G5G6G7G8中,分别输入0-6060-7070-8080-9090-100

选中单元格区域G3G8,按组合键复制,光标选中单元格区域G12G16,按组合键粘贴。

Step2
创建折线图表
单击菜单插入“→”图表。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对话框,在选项卡标准类型中的图表类型选项框中选择折线图,在子图表类型选项框中选择默认的第一种折线图

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数据源对话框,单击数据区域选项框右侧的按钮,用光标选中单元格区域G2:J7,再单击该按钮返回。

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3-图表选项对话框,在标题选项卡的图表标题框中输入期中考试成绩分数段人数分布图;在分类(x)轴框中输入分数段;在数值(y)轴框中输入人数

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对话框,在将图表选项框中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

单击完成按钮即可初步得到期中考试成绩分数段人数分布图图表。

4.3.3 编辑期中考试分数段统计折线图表
Step 1
移动图表
光标单击图标的白色图表区,当鼠标指针变为双箭头十字图标时,拖动图表到合适的位置。

Step 2
调整图表大小
单击图表的边框,图表边框出现8个黑色方块,然后将鼠标移到需要调整的方块上,待鼠标指针变成双向箭头时拖动到合适的大小即可。

Step 3
为图表区设置图案
右键单击图表区任意处,从弹出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图表区格式

弹出图表区格式对话框,在图案选项卡的边框选项框中勾选阴影圆角选项,在区域选项框中选择浅蓝色

单击填充效果按钮,弹出填充效果对话框,在颜色选项框中单击双色按钮,在颜色2” 选项框中选择浅绿色,在底纹样式选项框中单击斜下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图表区格式对话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图表区图案的设置。

Step 4
修饰分类轴标题和数值轴标题
左键单击分类轴标题分数段,用鼠标将其拖动到合适位置。

右键单击数值轴标题人数,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单击坐标轴标题格式,弹出坐标轴标题格式对话框。

切换到对齐选项卡,在方向选项框下面的选项框输入0”,这时文本指针框的文本指针由原来的指向90度垂直方向变为指向0度水平方向。

单击确定按钮。

左键单击数值轴标题人数,用鼠标将其拖动到合适位置。

Step 5
图例设置图案
右键单击图例”“人数,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单击图例格式,弹出图例格式对话框,切换到图案选项卡。

图例格式对话框的区域选项框中单击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图例的修饰。

Step 6
为数据折线设置图案
左键单击图表中代表“1的数据折线,选中“1蓝色折线,单击右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单击数据系列格式

在弹出的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的线形选项框中单击平滑线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1班数据折线的图案设置。

按照将“1数据折线设置成平滑线的方法,陆续将2班和3班数据折线设置成平滑线。

4.3.4创建、美化期末考试分数段统计折线图
Step1
创建折线图表
选中准备插入图表的单元格区域G11:J16
单击菜单插入“→”图表。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对话框,在选项卡标准类型中的图表类型选项框中选择折线图,在子图表类型选项框中选择数据点折线图

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数据源对话框。


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3-图表选项对话框,在标题选项卡的图表标题框中输入期末考试成绩分数段人数分布图;在分类(x)轴框中输入分数段;在数值(y)轴框中输入人数

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对话框,在将图表选项框中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

单击完成按钮即可初步得到期末考试成绩分数段人数分布图图表。

Step2
美化折线图表
参照期中考试成绩分数段统计折线图的图表位置、大小将图表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和位置。

参照期中考试成绩分数段统计折线图的图表区图案的设置方法为图表区添加图案。

陆续将3个班的数据折线设置为平滑线形式。

图例的颜色设置为

右键单击绘图区任意处,从弹出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绘图区格式

从弹出的绘图区格式对话框中单击填充效果按钮,在弹出的填充效果对话框的颜色选项框中单击预设按钮,在左边随后弹出的预设颜色选项框中选择您认为合适的配色效果,在这里不妨选择雨后初晴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绘图区格式对话框,再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绘图区的修饰。

至此初三1班,2班和3班数学课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数学课成绩分数段统计图表的创建与修设美化任务全部完成。

关键知识点讲解:
1.
逻辑值与数值的关系
Excel中,逻辑值只有TRUEFALSE两个,它们与数值的关系为:
在数值运算中,TRUE=1FALSE=0
在逻辑运算中,0= FALSE,所有非0数值= TRUE
这两条准则非常重要,在Excel函数公式的简化级计算中用途很广。
2.
逻辑关系运算

以上9种计算简单列举了常用逻辑运算的结果,这也是在数组公式运算中常见的、最常用的理论关系。
3.
应用示例

统计A1:D1数据区域中大于0”的数值个数,其公式可设计为:“=SUM((A1:D1>0)*1)“
    
了解了以上的运算后,我们知道由于SUM函数的参数是数组,而且这个数组是由逻辑值组成的,那么要对这些逻辑值求和,就必须首先将逻辑值进行运算(*1+0),也就是首先将有逻辑值组成的数组(TRUEFALSEFALSETRUE)通过*1,先转化成数值数组(1001SUM函数才能够正确求和。
案例公式解析:
    
单元格H4统计的是“1期中考试成绩在”60—70“之间的学生数,单元格H4中的公式为:
“=SUM((_1班期中>=60)*(_1班期中<70)) “
    
因为1班有55名学生,因此,公式中的数组(_1班期中>=60)为一个由55个逻辑值TRUEFALSE组成的一维数组(TRUETRUETRUETRUE……)(_1班期中<70)也是一个由55个逻辑值TRUEFALSE组成的一维数组(FALSEFALSETRUETRUE……),而(_1班期中>=60)*(_1班期中<70)得运算结果为一个由55个数值组成的一维数组:
0011…….),这是数组公式简化为:
“=SUM(( 0011…….)) “
按组合键,在单元格H4返回统计结果为“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