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大战略失败:诸葛故意失荆州

 物物而化 2013-01-12
三国大战略失败:诸葛故意失荆州
2013-01-12

  人常言关羽大意失荆州,似乎如诸葛唯谨慎即可力保荆州,但荆州却失之必然,其内在原因在于蜀国的重大战略失败,而作为蜀国的战略设计者——诸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兵员粮食的重要基地,且地处平原,而益州易守难攻,是为蜀国的门户,也是魏蜀吴三国主要兵锋所向,因此,刘备在取得益州、汉中后,应主力东移,加强荆州,使其成为牢不可破的前进据点,而不是大部留守成都,在荆州仅留下一支孤军关羽,被魏吴击破,使蜀国由盛而衰,这是诸葛的重大战略失败。

  蜀国当时属于最弱的一方,必须要联合吴国才能制衡强大的魏国,但这种联合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偷奸耍滑,而是要靠正确的战略部署和政治策略,即蜀国北向汉中固守,主力移驻荆州,兵锋东指,一方面震慑东吴对荆州的非分之想;另一方面,与吴国达成协议,协同北攻曹操,帮其拿下合肥,既还了借荆州之情,又消弱了强魏,同时强化了对荆州的控制,且在三国中处于攻势,符合兵法先为不可胜的要领,然后持重进取。

  而这一优势战略失败后,蜀国一是损兵折将,二是丧失荆州要地,也就失去了战略攻击的主动权,其后的蜀国战略选择只能是次优了。

  而次优战略当是攻占长安,因为不攻占长安,蜀国的战略必然是失败的战略。如绕开长安向甘肃发展,那么蜀国面临战略两难:提供粮草兵员,需要保护的成都与前方军队中间相隔千里,好比一根丝线连着两个大铁锤,不断才怪。

  如军队在甘肃屯田自救,那么成都势必空虚,这恰恰是后来蜀国灭亡的原因;如不自行解决粮饷供应,那么则必须依赖成都,但这么漫长虚弱的供给线当然成为魏国的攻击重点,因为只要据守长安,那么蜀国的北伐必然徒劳无功。

  长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刘邦韩信志在天下之师必取长安的道理,至于诸葛排斥魏延兵出斜谷的建议,则说明诸葛本人军事非其所长,毕竟军事不能排除冒险,韩信正是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和背水一战而坚定大汉基业的。由此,李严的押运粮草失误以及马谡的失街亭事在情理。

  《隆中对》设计的蜀国宛、洛,秦川两线作战是个失败的战略,一是蜀国国力尚未强到如此高的程度;二是当时通信、交通条件非常有限,相隔千里,无法完成战略协同;三是即使强大到如二战德国,两线分兵同样是失败的战略。

  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不是一个好的战略家,因为他没有选择制胜的战略,也不是优秀的军事家,因为他拒绝冒险,排斥创见,蜀国的衰败格局由他注定。

  人们约定成俗津津乐道的关羽大意失荆州,马谡失街亭,诸葛妙计安天下应该扭转一下了,期望对当前的中国钓鱼岛战略有所裨益,因为作者一直坚持,1996年的台海军演应为轰炸钓鱼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