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时,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见到一幕令我难忘的画面。
一个大约四五岁的男孩,看到他母亲走入登机门时,声嘶力竭地哭喊,在大人们的压制下,顿脚捶胸地哀号,直到孩子被硬拖出机场大厦,我仍然可以听见他不断重复:“妈妈走了!她为什么要走?”
这使我想起不久之前见到的另一个画面。年轻早逝的母亲安详地躺在病床上,当亲友泣不成声地领着孩子离去时,那孩子居然没有哭,只是不解地仰头问:“妈妈还在那里躺着,我们为什么要走?”
前者只是母亲坐飞机离去,后者则是永别,为什么反而是前者的孩子感到无比伤痛呢?某日,我对一个也是四五岁大的孩子,述说这两种情况,并征询那孩子的感想。
孩子毫不考虑地回答:“当然是妈妈走了,我会伤心,因为是她自己走掉了,不管我了!可是妈妈死了,还好了些,因为不是她自己走掉的,她没有丢下我走开,只是死了!”
当您听到这几句话时,能不悸动吗?但是细细想,那孩子的话何尝有错?
亲人的死去,有时反不如他自己离弃我们的伤痛来得大。因为死的人,是不能不死,而不是他要抛弃我们。正如那个丧母的孩子所说:“妈妈还在那里躺着,我们为什么要走?”
对于死者而言,他没有离去,真正离开的,反而是活着的人!
轻轻地告诉你
孤儿,弃儿,一个字的差别,前者是命运,后者是人情,弃儿比孤儿可悲、可怜得多!亲人的离弃,是我们在他们的眼里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人性的可悲之处。作为活着的我们,是给亲人留下无尽的伤痛还是希望,给予我们的是个深沉的话题。“人”字的构成,是相互的扶持和依靠,而人性的可贵也正是靠你我的理解和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