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湿秘的治疗体会

 刘曦谦 2013-01-13
湿秘的治疗体会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曹众毅(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杭州 311200)
  湿秘,是指由湿邪所引起的便秘。笔者按症型分为湿阻胃肠、湿热阻滞胃肠及气虚湿阻胃肠3种。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湿阻胃肠
  方某,女,38岁,1998年3月8日初诊。因便秘半年,在当地医院治疗疗效欠佳而来本院门诊。症见大便秘结不通,如不服泻药则5~8d方能解出少量烂便,伴肢体困倦,胸闷,腹胀,口淡粘腻,舌苔白腻,脉濡。辨证属湿邪阻滞胃肠,肠道传导受阻,治宜燥湿行气通便。以平胃散加减:苍朮30g,姜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0g,姜半夏10g,炒槟榔10g,菜菔子15g,薤白10g,炒枳壳10g。服7剂后大便已通,且成形,余症均减轻。以上方加减连服20余剂,大便每日一行,成形,诸症悉除,遂予健脾化湿之剂以资巩固。

  按:本例为湿邪阻滞胃肠,阻遏气机,导致升降失常,肠道传导受阻,糟粕内停,不得下行,从而产生便秘。治当燥湿通便,故以平胃散燥湿。因湿阻气机,故加槟榔、薤白、菜菔子、枳壳等行气化湿。湿邪袪除,气机升降自如,则大便通畅无阻。

2 湿热阻滞胃肠
  孙某,男,55岁,于2001年5月8日初诊。患者嗜烟酒,近1年来便秘,曾服通便之剂而少效,目前靠服泻药维持。症见时有便意,但排不出,有时5~6d方解出少量烂便,粘滞不爽,秽臭不堪,便后仍有急滞感,伴口苦口干,不欲饮,溲赤,诊见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辨症属湿热阻滞胃肠,治宜袪热利湿、行气通便。以连朴饮加减:炒川连5g,姜厚朴10g,焦山栀9g,姜半夏9g,干芦根15g,石菖蒲9g,炒枳壳10g,炒槟榔10g,菜菔子15g。服3剂后大便已解1次,口苦口干已除,再以上方加减连服15剂,大便每日1次,通畅成形,无急滞感,余症均瘥。

  按:本例患者嗜烟酒,易滋生湿热,湿热阻滞胃肠,肠道传导受阻而致便秘。故以连朴饮加减清热化湿,以枳壳、槟榔、菜菔子行气化湿通便,湿化热清,气机通畅,则大便自通。

3 气虚湿阻胃肠
  张某,女,60岁,于2001年6月7日初诊。患者1年前因胃癌行胃切除术,术后恢复尚可,3个月前出现大便不畅,曾服麻仁丸、苁蓉通便液等疗效不佳,乃来本院门诊。症见大便不畅,临厕努挣,有时可有少量烂便,便后疲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软。辨症属气虚湿阻胃肠,治宜益气化湿通便。以香砂六君汤加减:党参12g,生白朮30g,茯苓15g,姜半夏9g,陈皮9g,砂仁5g,薤白10g,炒槟榔10g。服5剂后大便较前通畅,即以上方加减,调理月余,大便恢复正常。

  按:该患者因胃切除术后,气虚脾弱,健运失司,湿邪内生,阻滞胃肠,传导受阻。故以党参、白朮益气健脾,而白朮大剂量生用有较好的通便之功,以陈皮、半夏、茯苓、砂仁化湿,佐以槟榔、薤白行气通便,从而使中气充足,脾胃强健,湿邪化除,故大便通畅。

4 体会
  笔者认为,对湿秘病的治疗,首先要突出一个“湿”字。根据中医“湿性重浊”、“湿性粘滞”的理论,要针对湿秘之特征,即大便秘结,或时有便意,而排出艰难,大便不干燥及烂,不成形,且肛门周围不易被手纸擦净。拟定治疗原则,当以化湿为先。用药方面,不论何种症型,笔者均加行气通便之品,如槟榔、枳壳、薤白、菜菔子等,因其能畅通气机,有利化湿,故能收到较好疗效。。
(收稿日期:2002-05-13)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11月 第9卷 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