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刑法经典试题

 庸庸学馆 2013-01-14

刑法经典试题
2012-04-25 15:03:5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例1】下述案件说法正确的是(B) A.甲与乙没有共谋地同时向被害人开枪,其中一发子弹导致被害人死亡,但查不清楚是谁射出的子弹。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丙与丁共谋杀害被害人,同时向被害人开枪,...
【例1】下述案件说法正确的是(B)
     A.甲与乙没有共谋地同时向被害人开枪,其中一发子弹导致被害人死亡,但查不清楚是谁射出的子弹。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丙与丁共谋杀害被害人,同时向被害人开枪,其中一发子弹导致被害人死亡,但查不清楚是谁射出的子弹。丙丁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张三与李四没有共谋的伤害被害人,导致被害人轻伤。事后证明只有一人的行为导致其轻伤,但查不清楚谁的行为导致其轻伤。张三与李四构成故意伤害罪(未遂)。
     D.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向被害人腹部猛踢一脚,被害人极力抓捕甲,经过现场的乙接受甲的援助请求并知道真相后,也向被害人的腹部猛踢一脚,被害人因脾脏破裂流血过多而死亡,但不能查明谁的行为导致其脾脏破裂。甲乙两人构成抢劫罪共犯,按照抢劫致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节量刑。
     【例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缩小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根据缩小解释方法得出的解释结论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所以,刑法第238条组织他人卖淫罪中的“他人”可以缩小解释为女性。
     B.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和补充法,因此刑法的适用具有谦抑性,即应当遵循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换言之,在解释刑法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从而得出有力于行为人的解释结论。罪刑法定原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等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C.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对明确性的要求。
     D.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不允许在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从而增加犯罪可能性,也不允许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从而事后能够以较少或较简单的证据作为定罪根据。
     【例3】对下列案件,我国不具有刑事管辖权的是(A)
     A.美国人甲乘坐中国国际列车前往俄罗斯,列车进入俄罗斯国境后,该美国人在车上杀死了一个日本人。
     B.一架开往日本的法国航空器飞经中国领空时,机上乘客菲律宾人乙劫持该航空器飞往中东某国。
     C.老挝人丙要杀害越南人,子弹穿越中国领土打死越南人。
     D.A、B、C、D等十人谋划到中国杀人,只有一人入中国境实施犯罪被抓。
     E.美国人丁欲杀死中国人,从美国寄有毒的信件,在美国海关信件被扣。
     F.中国人戊,在美国犯罪,法定最高刑两年。
     G.意大利人汤姆,杀害在该国的中国人。
     H.中国人张三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
     【例4】甲意图杀死将要来访的乙,事先准备毒饮料至于书架,不料在乙来访之前甲女丙误当饮料喝下而死亡。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D)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本案存在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对象错误)
     C.甲的故意杀人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甲的行为触犯故意杀人罪(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定罪量刑
     【例5】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抗税罪要求行为人实施特定的抗税行为,而且不履行纳税义务。所以抗税罪既是作为犯,又是不作为犯。
     B.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犯罪
     C.在押罪犯乙因为表现好获准回家,而无故不返回关押场所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的脱逃罪。
     D.刑法规定的所有作为犯,都可以以不作为方式实施,即构成不真正的不作为犯。考试大收集所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可以由不作为方式实施。
     【例6】甲的过失行为造成了B重伤(已经成立犯罪),同时产生了生命危险。按照当时伤情,如果及时将被害人B送往医院,B不至于死亡。但甲故意不救助因而导致B死亡。对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的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本案应当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的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本案应当认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死亡结果属于意外事件。
     C.甲的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导致死亡结果的原因是甲的不作为行为,所以本案应当认定为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
     D.甲的过失行为与不作为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本案应当认定为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
     【例7】下列关于结果加重犯的认定,说法正确的是(CD)
     A.甲本欲伤害B,但由于发生认识错误而伤害C,导致C死亡。根据结果加重犯的构造,结果加重犯应是对基本犯罪行为对象造成加重结果,所以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的结果加重犯。
     B.乙对被害人实施轻伤行为,被害人在逃跑过程中不慎从二楼窗户掉下摔死的,甲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致死。
     C.丙对他人实施暴力造成重伤后,随手将烟头扔在地上引起火灾将被害人烧死。由于故意伤害的基本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只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与失火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
     D.丁绑架了被害人,结果引起警方的解救行为。警方由于判断失误,误将人质当作犯罪人而射击,导致人质死亡。对于本案,不能认定犯罪人丁的行为成立绑架致人死亡。
     【例8】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
     A.甲明知被害人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次日交付财物的,被害人次日交付了3000元。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所以,本案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既遂),数罪并罚
     B.乙入室抢劫取得财物后,仓皇出逃时,不小心将睡在地上的婴儿踩死。甲的抢劫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本案存在抢劫致人死亡这一加重处罚情节
     C.丙与丁都对A有仇,丙见丁向A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A死亡,遂在丁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A吃下食物后死亡。丙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A死亡,故丙的投毒行为与A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戊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戊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戊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例9】以下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经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的盗窃电力的行为,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只处罚做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行为的责任人员。
     B.单位犯罪形式上表现为单位本身犯罪,但实际上是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的集合。
     C.单位犯罪以刑法明文规定为前提。因此,某种犯罪行为“由单位实施”,但刑法没有将单位规定为行为主体时,应当而且只能对自然人定罪量刑。
     D.对犯罪的单位本身,只能适用有限的刑事责任实现方式,即只能判处罚金,而不能科处其他刑罚。所以,刑法法条如没有对单位规定罚金刑,那么,该法条规定的犯罪就不可能是单位犯罪。
     【例10】关于身份与共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甲是无业人员,乙是非国有公司的人员,两人勾结,盗窃10万元,又放火烧房,造成损失3000多元。甲乙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共犯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共犯。
     B.某公司国有资本仅占百分之三,甲是国有公司派到该公司监管国有资产的人,后被任命为财务主管。乙是副总经理,社会招聘人员。两人相互勾结,乙指使并告知甲如何做假才能得到公司财产,甲按照乙的方法获取30万,乙分得18万。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甲乙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共犯,因为本案中乙是主犯,虽然甲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也要按乙的性质定。
     C.一般公民甲冒充警察,声称取证需要,让邮政工作工人员乙开拆若干信件。考试大收集甲的行为成立私自开拆邮件罪(刑法第253条)的间接正犯。
     D.普通公民A欺骗国家工作人员B,声称自己需要现金购买住房,可以在10天之内归还。B将公款挪给A后,A将该款用于贩卖毒品,10天之内归还公款。A构成挪用公款罪的间接正犯。
     【例11】关于犯罪故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
     A.某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投资40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葡萄新品种,一共种植110株,每株分别编号跟踪研究,品名暂定P一6一2,特点是个大皮薄汁甜无籽,9月份为果实成熟期,对该品种的鉴定、验收定在2003年9月。但4名男子于2003年8月6日晚翻墙进入该研究所内,偷摘了其中20株果实,导致整个研究链断裂。4名男子虽然没有认识到该葡萄的“价值”,但盗窃罪成立条件中的“数额较大”不需要行为人认识,所以4名男子的行为仍然构成盗窃罪。
     B.行为人以为是尸体而实施奸淫行为,但被害人当时并未死亡。行为人没有强奸的故意,所以不构成强奸罪;且客观上被害人并没死亡,即本案不存在尸体,所以也不构成侮辱尸体罪。
     C.行为人钱某明知刑法禁止毁坏他人的财物,但他以为动物不属干刑法上的财物。于是将他人饲养的宠物杀害(价值20余万元)。由于本案中钱某不存在故意毁坏财物的故意,所以其行为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甲明知自己的幼女掉人河中,但认为自己没有救助义务而没有实施救助,后来被害人溺水而死。由于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作为义务,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的作为义务,才成立不作为犯罪。本案中甲由于没有认识到自己负有作为的救助义务,所以没有犯罪故意,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例12】以下关于犯罪主观心理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张某对原单位有仇,想放火烧原单位的建筑,明知建筑物内有人值班仍放火,致值班人员死亡。张某对于损毁财物持直接故意心态,对人员被烧死持间接故意心态。
     B.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黄某对李某的死亡持间接故意心态。
     C.王某是捕猎高手,捕获的猛兽养在家中,某日出门忘记了锁门,其邻居来家中,被猛兽咬成重伤。对王某应定过失致人重伤罪。
     D.李某偷输油管道里面的油,偷回家后放在家里的一个缸里,但此缸漏油,盗回来的汽油流了一地。其母亲半夜起来用火柴点灯,引起大火,其母亲被烧死。李某构成盗窃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并罚。
     【例13】关于过失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村长甲号召农民冒雨抢救粮食,农民A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打死。即使甲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B.行为人乙不慎将烟头扔在仓库里,具有发生火灾的危险,行为人能够及时消除危险,但想通过造成火灾陷害仓库保管员,故意不消除危险,导致火灾发生。这便由一般过失转化为犯罪故意,应认定为放火罪而不是失火罪。
     C.乙的过失行为造成了B重伤(已经成立犯罪),同时产生了生命危险,当时的情形是只要救助就可以避免死亡结果。但乙故意不救助因而导致B死亡的,应认定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司机过失造成了交通事故,导致被害人头盖骨骨折,即使立即送往医院也不能挽救生命,或者被害人将立即死亡时,即使司机没有救助,也仅成立交通肇事罪,而不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例14】关于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单位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有害、是否违法,于是请示某省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正式答复该行为合法。于是,甲单位实施该行为,但该行为实际上违反刑法。甲单位没有犯罪故意,而非有故意但具有不可避免的违法性错误。
     B.某种行为(如捕杀麻雀)历来不被法律禁止,人们历来不认为该行为是危害行为、该行为的结果是危害结果;但后来国家颁布法律宣告禁止实施该行为(将麻雀列人国家保护的鸟类)。行为人由于某种原因确实不知该法律,因此实施了大量捕杀麻雀的行为。该行为人存在故意,但不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所以存在无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这一免责事由。
     C.个体医生黄某到某土产公司其姐姐的租住房玩耍,听其姐说土产公司临时车棚内有一辆摩托车已停放了四五天,一直没人骑走。他们一致推断此车是被人盗来存放于此的赃物。黄某万分兴奋,认为偷了赃车不犯法,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黄某遂叫姐夫彭某买回作案工具,当晚10时许,二人将摩托车推到彭某租住房内,加上油由黄某骑回老家。两天后,被害人店里的工人在送牛奶时发现了被盗的摩托车。当晚9时许,黄某骑着摩托车在街上玩耍时,考试大收集被失主抓住并扭送到公安机关。本案中黄某不存在盗窃的故意,所以不构成盗窃罪。
     D.甲租铺店卖布,地方税务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对其实行定税制,每月缴纳2000元税款,纳税卡背面同时记载着以下内容:“如果实际经营额的应纳税额超过了定额的20%,就必须向税务局申报。否则按偷税处理。”(此为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甲每月缴纳2000元,但其实际经营额的应纳税额却超过了定额的98%。与此同时,该地政府在三年前曾发文,内容之一为:“对个体铺店实行年初定税,全年不变的政策。”即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甲的行为属于偷税,按照地方政府的文件,甲的行为不属于偷税。有证据证明甲知道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而没有证据证明甲知道地方政府的规定(但甲也有知道的可能性,因为地方政策曾要求大力宣传该文件)。本案中甲具有不可避免的违法性错误,所以尽管有偷税的故意,但具有免责事由。
     【例15】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聋哑人甲在狩猎时,误将前方的人当作野兽正在瞄准即将射击;与甲一同狩猎、处在甲身后较远的乙发现了聋哑人的行为,于是向甲开枪,打伤其胳膊,保护了A的生命。乙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属于正当防卫。
     B.对进入自己的住宅、要求其退出而拒不退出的人,使用强力将其推出门外,导致其受轻伤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
     C.三名不法侵害人以暴力轮奸妇女,其中一名侵害人奸淫后,因为担心被他人发现,三名不法侵害人强行将被害人带往另一地点,欲继续实施侵害行为。在不法侵害人将被害人带往另一地点期间,被害人与第三者均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D.绑架犯A绑架了B的儿子,要求B抢劫银行巨额现金,否则杀害其子。B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不得已实施了抢劫银行的行为。但在抢劫过程中,B遭到了银行工作人员C的反击并致重伤。C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例16】关于违法阻却事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乙、丙三人在洞穴探险中,地基崩溃,洞口堵塞,但能与外界进行通讯联系。联系结果表现,挖开洞口需要20天,但三人所带粮食只够生活5天。于是,甲提出,三人抽签决定输赢,二位赢者杀死输者以其肉维持生命。乙、丙表示同意。对应否付诸实行,他们征求了救助人员的意见,但没有得到答复。其后通讯中断,待第20天挖掘成功时,甲由于抽签失败而被杀,乙、丙以其肉维持了生命。乙、丙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
    B.王某与本村的刘某因承包村办企业发生矛盾,2002年4月l日晚王某在刘某屋后用汽油点燃一堆禾草企图烧毁刘的房屋(该房还连着其他房屋),不料当时刮起强劲的北风,将着火物刮向有十米之距的王某自己的住宅及其价值数百万元的粮食加工厂和他人住宅。在众人用水扑救无效的情况下,王某为保全自己的财产,遂从附近建筑工地开来一辆他人的工程车,王开车接连推倒自己的四间房屋才阻止火势,保住了自己住宅的大部分及其加工厂,但将该工程车砸毁,损失五十余万元。王某的行为不成立紧急避险。
    C.酒楼老板长期经营不善,拖欠员工三个月的工资,还欠供货商与物业数十万元。某日老板突然跑了,员工意识到老板为了逃债再也不会回来了,而且听说物业管理部门将封锁酒楼。于是,十余名员工将酒楼所剩烟酒等哄抢一空,以抵作自己的工资。事后查明,他们所抢物资的价值与其应得工资大体相当。员工行为属于自救行为。
    D.甲与其兄丙有仇,便与乙共谋伤害丙。甲与乙前往丙的住处,共同对丙实施暴行。在实施暴行的过程中,甲发现乙有杀害丙的举止和意图,便令乙住手,但乙仍然猛击丙,甲便持刀将乙刺死。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例17】关于被害人的承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欺骗乙说:“如果你让我向你的头打一拳,我给你5万元,但如果打伤了我不负责。”乙表示同意。于是甲向乙的头部猛击一拳,导致乙轻伤。但事后,甲并没有向乙交付5万元。乙的承诺无效,所以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B.乙养了一条狼狗(价值20万元)。某日乙外出后,甲给乙打电话,欺骗乙说:“你饲养的狼狗冲破栅栏逃出来了,可能会咬死他人,情况紧急,可以将其杀死吗?”乙想“人的生命重于狗的生命”,于是说:“那你就将狗杀了吧!”甲杀死了狗。乙的承诺无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C.甲、乙、丙住在宾馆时,打电话叫来卖淫女A,A进房间后发现人多便退出,被甲等人拦住。甲等人不顾A的反抗,对A实施了强奸行为。事后,A向甲索要2000元,并声称:“如果不给就报警。”遭拒绝后,A向警方报案。甲等人的行为因为A索要现金而阻却强奸罪的成立。
    D.甲经过犯罪嫌疑人乙的同意,帮助其毁灭有关的无罪证据,并伪造不利于乙的证据。乙的承诺有效,甲的行为不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例18】关于被害人的承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妇女乙以为与监狱狱警甲发生性关系,对方便可以将其丈夫从监狱释放。但发生关系后甲并没有释放其丈夫。乙的承诺有效,甲的行为不构成强奸罪。
    B.甲欺骗乙说:“我把你关3天,然后给你10000元”。乙表示同意。但一天后,乙无法忍受,要求甲释放自己,甲坚决不同意,继续关押乙2天。由于乙事先作了承诺,所以甲的行为不构成非法拘禁罪。
    C.甲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但长期在乡里为他人治疗,导致一人重伤,多人轻伤。但每次都是患者及其家属要求甲为其诊疗。由于甲的治疗行为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承诺,所以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病人乙身患绝症,自觉极端痛苦,哀求医生甲撤除维生装置。医生同意后随即撤除了病人乙身上的维生装置,2小时后病人乙死亡。由于我国没有对安乐死作合法化的规定,而对生命的承诺绝对无效,所以医生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例19】甲与乙是邻居,某日甲撬开乙的房门进入乙的房间。殴打乙之后向乙要钱。乙打开抽屉拿出一百元交到甲的手里,说:我这里只有这么多了。甲大怒,将一百元扔还给乙。甲见乙颇有姿色,就对乙提出了性要求,并强拉乙。乙说:刚才被你打的头晕,很不舒服,晚上我去你家吧。甲同意,遂返回家中。甲走后乙报案,甲在家中被抓获。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构成抢劫罪中止
    B.构成抢劫罪未遂
    C.构成强奸罪未遂
    D.构成强奸罪中止 
    【例20】以下关于犯罪未遂、预备或者中止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甲携匕首前往王某家,试图杀其报仇,看见王家门口有很多联防队员巡逻经过,某甲害怕受到法律追究,折返家中,但准备第二天再去杀人,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形态
    B.乙试图抢劫出租车司机,事先准备好一把刀,上了司机江某的汽车,考试大收集准备待其开到郊外再行抢劫。但在快到城郊结合部的检查站时,乙准备提前实施抢劫,在对司机使用暴力打击时被发现而被抓获,乙的行为是犯罪预备
    C.丙潜入银行,打开保险柜后发现里面只有300元,丙于是拿走钱后逃离现场。尽管丙取得了300元,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要求,其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未遂)
    D.在共犯的场合,入室盗窃的实行犯自己决定中止并放弃犯罪而自行逃走的,在室外望风的帮助犯自然也成立犯罪中止
    【例21】下列关于故意犯罪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是(BC )
    A.为抢劫财物而诱骗被害人到犯罪场所的,但是被害人识破阴谋未去,行为人构成抢劫罪未遂
    B.行为人在盗窃现场误将走上前来的同伙误认为是巡警,而逃离现场的,成立犯罪未遂
    C.甲抓住妇女乙的肩膀,欲强奸乙。乙无奈只得假装说自己来月经了,甲感到晦气,不得不离开现场,甲成立犯罪中止
    D.犯罪已经既遂,但是危害结果还没有发生的,也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例22】以下关于犯罪中止、既遂和未遂的说法,错误的是(ABCD )
    A.甲到商场盗窃财物,但其举动始终被商场保卫人员在监控录像中掌握。商场保安故意等到甲走出商场大门5米后才上前将其抓住。甲藏在身上的财物价值5千元。甲的行为属于盗窃罪既遂
    B.乙与张三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乙得知张三独自在家,便携带匕首向张三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张某准备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遂约李某帮助他去望风。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张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赵某持刀威胁妇女田某,准备强奸,后者说:“如果你要硬来,我就自杀”。考试大收集赵某见此,就离开现场,属于犯罪未遂
    【例23】B从欧洲旅游归来,送给多年好友A一块金表。A生性多疑,在接受B赠送的金表后,因为该表和在国内销售的同款名表在外观上有极为细小的差别,A便花言巧语欺骗第三人C,将其以名表的价格(20000元)卖给C。事后鉴定,该表是货真价实的名表。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构成诈骗罪既遂
    B.构成诈骗罪未遂
    C.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不构成犯罪
    D.属于民事欺诈行为
    【例24】下列案件中,哪些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ABC)
    A.2005年3月19日10时许,李某(刑满释放人员)因拆迁,想将其户口转入其母亲张某所住的某区大院平房5号内,但遭到其母的拒绝,于是二人发生矛盾。李某扬言“买汽油烧死你们,我也不迁户口了。”随后,李某于16时许携带一桶汽油闯入某区大院平房5号的母亲家中,将汽油泼洒在屋内陆上及正在屋内的弟媳妇马某身上,后欲用打火机点燃汽油时被其弟制止。张某报警后.李某被民警抓获。
    B.王某大摆宴席贺儿子满月,同事纷纷前来捧场,觥筹交错至夜深方散,王某大醉,送同事小张出门。同事小张发现自己骑来的摩托车不见了,到处找也没找到。此时王某见旁边另有几辆摩托车,与小张商量后,回家拿来工具,两人一同将其中一辆摩托车锁撬开,小张将此车骑走。第二天,王某弟弟发现王某的摩托车丢失,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查,王某的摩托车正是被王某、小张前夜盗走。
    C.甲的女儿乙(9岁)睡在床上,甲以为是仇人(前妻丙)而持刀杀乙,共砍9刀。听到是女儿的喊声便立即停止。女儿重伤未死。
    D.胡某在村外一偏僻处看见同村妇女李某路过,顿生歹念。于是胡某用毛巾将自己的脸蒙住,从李某身后抄去。将她按倒在地欲施暴.遭李某奋力反抗,在反抗过程中,将胡某蒙在脸上的毛巾扯下,并抬起上身。胡某忙用手捂住自己的脸,意欲逃避。但被李某认出了他,并拖住胡某大骂。胡某见事己败露,便跪在地上,请求李某宽恕。后李某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胡被抓获归案。  

【例25】甲某日临晨2时骑车从某超市门口经过,发现超市的卷帘门开着(事后无法查明卷帘门打开的原因),甲立即进入超市盗窃财物,30分钟后与甲素不相识的乙进入超市,也开始盗窃。由于甲盗窃的财物数额多(价值2万元),就请乙帮他抬到室外绑到自行车后座上,乙欣然应允。甲离开后,乙自己将价值1万元的财物绑上自行车离开。对本案,正确的说法是(AC )
    A.甲、乙成立盗窃罪共犯
    B.甲、乙是同时犯,不是共犯
    C.甲盗窃数额2万元,乙盗窃3万元
    D.甲盗窃2万元,乙盗窃1万元
    【例26】甲乙丙三人是某公司保安,共谋抢劫公司副总经理的钱。准备了犯罪用的工具,作案前丙感到害怕,退出了犯罪。甲乙遂共同作案,抢劫了副总经理的2万元钱和一张信用卡,并胁迫副总经理说出了密码。随后甲乙二人将副总经理杀害,沉尸江中。两天后,甲乙二人用该信用卡从自动取款机上先后取出35万元。后案件侦破。
    (1)关于甲乙二人杀害被害人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既遂,属于抢劫致人死亡的加重情形
    B.甲乙二人的行为属于抢劫致人死亡的情形,丙只构成普通的抢劫罪
    C.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丙对此不承担责任
    D.甲乙丙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2)关于甲乙二人从自动取款机上先后取出35万元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属于甲乙丙三人的抢劫行为所得
    B.甲乙二人对35万成立抢劫罪,丙对此不承担刑事责任
    C.甲乙二人构成盗窃罪,丙对此不承担刑事责任
    D.甲乙丙三人在盗窃罪范围内成立共犯,甲乙成立盗窃罪,乙成立抢劫罪
    【例27】甲和乙因一时手头缺钱,甲提意去他的外公家借钱,因为他外公家是农村信用社的代办点,家中肯定有钱。乙说:“如果你外公不借钱给咱们,咱俩就用砖头将他打昏,然后偷他的钱。”甲说:“他是我外公,我不能那样做。”乙开着车,和甲一起到了甲的外公家。乙在门外的车上等甲,甲进了屋,甲的外公在家,甲提出借钱,但他外公说:“家里没有钱。”甲便在他外公家吃饭,然后睡觉了。乙在外面等着见甲一直没有出来,便开着车回家了。考试大收集甲一觉醒来,见外公也睡觉了,便用砖头将他外公砸昏,然后勒死了外公。甲因为没有密码,打不开保险柜,便给他小姨打电话,说外公家被人抢劫了。他小姨来后打开保险柜,发现没丢钱,甲趁机在保险柜里拿了5000元钱。关于本案,根据司法解释和刑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构成抢劫罪既遂一罪
    B.甲乙二人构成抢劫罪共犯
    C.甲构成抢劫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
    D.甲乙二人构成盗窃罪共犯
    【例28】甲将A(8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A的父亲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A的父亲己经报案,便打算杀害A。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乙到了甲家,甲将杀A的想法告诉乙,乙帮助甲杀害了A。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乙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乙二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乙二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甲乙二人都构成绑架罪
    D.绑架罪是继续犯,乙参与进来,其行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例29】石某来京打工期间,结识了同是外来人员的龙某、高某与王某,四人多次以“碰瓷”的手段在街头敲诈他人财物。2007年12月24日,高、王、龙再次预谋到前门百万商行前以此手段进行敲诈,由于石某与龙闹矛盾,没有参与预谋。高、王、龙三人来到商行前,将凌某作为敲诈对象,由龙某拿一块手表故意冲撞凌某,然后借口让凌某赔偿。凌拒绝赔偿,三人遂对凌某进行殴打,凌被迫交出100元。高等三人仍不罢休,将凌某推倒在地,高强行夺下凌的手包,凌大声呼喊,龙、王见状匆忙逃走,高持手包欲逃时,被凌抱住腿,高便踢了凌某腹部一脚,并将手包扔在路旁,竭力挣开凌某的手想要逃跑。与此同时,石某恰巧正在现场附近吃东西,其目赌了高等人作案的全过程,当其看到高将手包扔在路旁时,趁凌某与高扭打之机将手包捡起来。当看见高某被凌某抱住,就上前踢了凌某腹部一脚,然后转身跑了。考试大收集到了偏僻处,石某将手包中12100余元中的12000元藏起来,当高等三人追上索要手包时,石将内装100余元、一块新手表、一个手机以及两根金条等物品的手包交与高等人。事后被害人凌某脾脏破裂而死,但查不清楚究竟是高某还是石某造成。
    后来石某等四人找朋友开了一张手机购买发票,然后在二手手机市场将该手机卖与张某(2400元);三天后,石某等四人将手表和金条处理给了龙某的老乡钱某(15000元)。
    (1)龙某、高某与王某夺取凌某手包的行为构成何罪?
    (2)石某将手包拿走的行为如何处理?
    承继的共犯,抢劫罪。
    (3)对于被害人凌某死亡的结果,应当如何处理?
    按照部分实行全部责任,龙某、高某与王某对死亡结果负责,即抢劫致人死亡。石某属于承继共犯,按照承继共犯的处理原则以及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石某对死亡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4)石某将手包中的12000元藏起来行为如何处理?
    无罪。本犯不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
    (5)石某等出售手机的行为如何处理?
    构成诈骗罪,因为对于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所以张某存在损失。
    (6)石某等出售手表、金条的行为如何处理?
    无罪。本犯不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钱某明知是赃物,不存在损失,所以石某等不构成诈骗罪。
    (7)张某购买手机的行为和钱某收购手表、金条的行为如何处理?
    张某无罪,钱某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
    【例30】根据罪数以及刑法相关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甲盗窃乙价值8000元的财物后,主动与乙讲条件:“如果拿2000元来,就退还价值8000元的财物,否则不退还。”甲构成盗窃罪与敲诈勒索罪,并罚。
    B.甲盗窃乙8000元现金后,主动与乙讲条件:如果同意让自己得2000元,则余款返还给乙,否则分文不退。甲的行为只构成盗窃罪
    C.甲将盗窃的文物仿真品(价值数额较大)冒充文物卖给他人,获取较大数额财物。甲构成盗窃罪与诈骗罪,并罚。
    D.甲将盗窃的文物仿真品(价值数额较大)卖给他人,并说明其是现代仿品,获取较大数额财物。甲构成盗窃罪一罪。

     【例31】李某为实施诈骗犯罪,采用虚假出资的手段,骗取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后,谎称购买铝锭若干吨,与被害人约定货到付款。货到后,李某连夜将铝锭运走。其支付对方的转帐支票经银行核查系空头支票。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李某的行为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与票据诈骗罪,属于牵连犯,应以其中的重罪票据诈骗罪对其定罪量刑。
     B.李某的行为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与票据诈骗罪,其中虚报注册资本成立假公司系票据诈骗的预备行为,为票据诈骗的实行行为所吸收,属于吸收犯。
     C.李某的行为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与票据诈骗罪,应当数罪并罚。
     D.李某的行为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与票据诈骗罪,属于想象竞合,应以其中的重罪票据诈骗罪对其定罪量刑。
     【例32】关于剥夺政治权利,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C)
     A.甲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法院在判处主刑的同时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B.甲犯抢劫罪,虽然刑法典第263条中没有规定可以剥夺政治权利,法院也可以对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C.甲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甲在执行主刑的10年内有选举权,在主刑执行完毕之后5年内没有选举权
     D.甲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年,在主刑考试大收集执行4年后被假释,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间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例33】杨某(男,17岁)伙同黄某盗窃电脑等价值1万余元的物品。杨某在公安机关已掌握其犯罪事实但未对其传唤时由其母陪同到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伙同黄某盗窃的事实,但没有如实交待自己的年龄,而谎称自己作案时不满16周岁,公安机关未对其进行处理。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报捕黄某后,检察机关通过调查取证,发现杨某作案时己满16周岁,杨某被追诉。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杨某的行为构成自首
     B.杨某的行为构成坦白
     C.杨某的行为不构成自首
     D.对杨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例34】对自首和立功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
     A.甲犯盗窃罪,自首后,揭发了李某抢夺3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李某可能隐匿的地点,协助司法机关顺利将李某追捕归案,对甲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乙犯抢劫罪,自首后,揭发了王某保险诈骗12万元的犯罪事实,对乙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丙犯盗窃罪自首,揭发A诈骗他人财物19万元,经查证属实。对丙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自动投案后翻供,在二审期间又能如实供述的,仍然是自首。
     【例35】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做法与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BC)
     A.甲犯A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和7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18年。甲执行8年后,又犯C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对此,法院应在14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范围内决定合并执行的刑期,然后,减去已经执行的8年刑期
     B.乙犯A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和11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20年;在执行2年后,法院发现乙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没有判决的C罪,并就C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这样,乙实际执行的有期徒刑必然超过20年
     C.丙犯AB罪,分别被法院判处14年和11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20年;在执行2年后,丙又犯C罪,法院就C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由于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不得超过20年,故丙实际上不可能执行C罪的刑罚
     D.丁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有ABCD四罪,但法院只判决A罪8年有期徒刑、B罪12年有期徒刑,决定合并执行18年有期徒刑。执行5年后发现C罪与D罪,法院判处C罪5年有期徒刑、D罪7年 有期徒刑。此次并罚的“数刑中的最高刑期”应是18年,而不是12年 
     【例3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BC)
     A.罪犯甲犯盗窃罪,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缓刑考验期内,考试大收集甲又犯抢劫罪,应判7年。处理时应该按先减后并处罚。
     B.罪犯乙犯盗窃罪,判3年,服刑两年后假释,假释考验期内犯抢劫罪,应判7年。处理时应该按先减后并处罚。
     C.罪犯丙1990年犯盗窃罪,判10年,98年假释,假释考验期满后,于2001年犯抢劫罪,是累犯。
     D.罪犯丁2000年犯盗窃罪判3年,缓刑4年,2003年犯抢劫罪,应判7年。是累犯。
     【例37】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
     A.甲驾驶车辆时违章导致乙昏迷不醒。甲下车后观察乙,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逃避刑事责任,甲将乙搬到自己的车上,行驶20余公里后,将乙沉入水中。后查明,乙系溺水死亡。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张某驾驶车辆时违反交通规则,导致李某重伤;现场的围观者要求张某将李某送至医院,恰在此时,与张某相识的王某驾车经过此地,并将车停在张某身边,打开车门,让张某卜车,后一同逃走。李四因无人救助而死亡。按照司法解释,王某与张某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共犯。
     C.农民甲承包了100余亩农田,在病虫害发生之际,因为没有资金购买农药,便盗窃某农场的剧毒农药30余瓶。甲的行为构成盗窃危险物质罪。
     D.农民乙为了开垦荒地,盗窃雷管等爆炸物品100余个。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爆炸物罪。
     【例38】下列哪些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D)
     A.甲酒后驾驶车辆出行,但其酒量较大,并未导致驾驶能力减退或者丧失。在过十字路口时,由于车辆出现了驾驶者不能预见的刹车故障而造成交通事故,撞死行人1人,撞伤2人。
     B.《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行为人乙白天将货车停在马路边后下车小便,后面的小客车飞速驶来,撞到货车尾部,司机当场死亡。行为人乙拨打“110”后迅速逃离。
     C.行为人丙驾驶没有年检的车辆,但该车并无故障,而是由于被害人横穿高速公路造成了交通事故,从而被撞死。
     D.丁在驾驶机动车追杀B的途中,违反交通规则将C撞成重伤;丁为了继续追杀B而没有救助C,导致C流血过多而死亡。
     【例39】下列哪些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BCD)
     A.甲明知是变造的货币仍然加以使用,在某商场大量购物(8万余元)。
     B.乙为成立一家公司,用假币做工商认资。
     C.丙使用大量一元钱的假硬币在自动售货机上购物。
     D.丁把10万元假币放在公文包里去跟人进行商业谈判,把10万元拿出放在桌子上说:我还是很有实力的。对方说那你把这钱放在我这里做担保,丁同意。
     【例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
     A.甲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产品销售金额350万,100多人使用,导致十多人轻伤。甲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按照特殊法条优先的原则,应当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B.乙在一次走私活动中,经缉私人员检查,发现有汽车3辆、大量无法组装并使用的各种弹药的弹头、弹壳。乙的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与走私弹药罪,数罪并罚。
     C.银行工作人员丙知道某人有盗窃销赃得来的10万元,告诉其存到本行考试大收集最安全。丙的行为构成洗钱罪,
     D.丁偶然拣到一张图纸,发现是某产品的图纸资料,于是按照此图纸开工生产,获利几百万。丁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例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甲以伪造的票据作抵押进行贷款,构成票据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B.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
     C.乙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表面上将该部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但将自有资金高利借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
     D.丙以欺骗方法骗取贷款之后,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改变贷款用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无法偿还贷款。丙的行为构成骗取贷款罪。
     【例42】关于金融诈骗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某银行大堂经理甲,以假冒他人名义或者虚构姓名等方式骗取本银行贷款归个人占有的,应认定为贪污罪或者职务侵占罪。
     B.一般公民乙与金融机构相关全部人员串通,使用伪造的票据从银行取得财产的,不成立票据诈骗罪,应认定为贪污、职务侵占等罪的共同犯罪。
     C.一般公民丙与保险公司保险理赔的最终决定者串通,虽然欺骗了业务员与部门审核人员,但做出保险决定的人并没有陷人认识错误,故不成立保险诈骗罪,应认定为贪污罪或者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
     D.一般公民丁与金融机构的信贷员或者部门审核人员串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共同欺骗分管领导等具有处分决定权的人员,使后者产生认识错误并核准贷款的,触犯了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与贷款诈骗罪,应以重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例43】甲将一张伪造的现金支票(票面金额5万元)递给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乙,乙虽然发现是伪造的现金支票,但由于某种原因(与领导有矛盾),仍然为甲付款,将5万元现金交付给甲。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构成票据诈骗罪(既遂),乙构成票据诈骗罪共犯(片面共犯)
     B.甲构成票据诈骗罪(未遂),乙构成票据诈骗罪共犯(片面共犯)
     C.甲构成票据诈骗罪(未遂),乙构成贪污罪(既遂),不构成共犯
     D.甲构成票据诈骗罪(既遂),乙构成贪污罪(未遂),不构成共犯
     【例43】关于信用卡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甲盗窃他人真实的信用卡后,到商场频繁刷卡消费(3万余元)。卡上余额消费完毕后又恶意透支(15000元)。甲的行为应按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实行数罪并罚。
     B.乙盗窃信用卡后到自动款机取款10000万,后又到商场刷卡消费12000元。但事后证明,该卡是一张作废的信用卡。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C.特约商户职员丙捡拾一张信用卡,在接收到发卡银行止付通知后,丙假冒他人签名,自己向自己购物12000元。丙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或贪污罪。
     D.丁抢劫信用卡后仍然控制着被害人,知情的戊帮助取款的。丁与戊成立盗窃罪共犯,丁成立抢劫罪,戊成立盗窃罪。
     【例45】关于保险诈骗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租用某建筑公司场地开舞厅,并为舞厅财产投了30余万元保险。后因甲无力支付租金,场地被建筑公司封锁。甲决定放火烧毁歌舞厅:一来可以解对建筑公司之恨,二来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取保险赔偿金。甲在放火后败露,未到保险公司索赔即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归案。甲构成保险诈骗罪(预备)与放火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断。
     B.投保人乙为自己的宝马轿车投了盗抢险,宝马轿车确实被抢后,投保人为了避免说明义务,编造宝马车被盗的原因,最后领取了50万元的保险金。乙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
     C.丙为骗取巨额保险赔偿金,先后在多家保险公司为自己投保了8份保单,考试大收集涉及保险金额150万元。之后,丙聘用与自己相貌相似的王某为保姆,精心打扮王某,使其与自己尽量相似。某日,丙杀害王某,并制造了王某撞车死亡的事故现场,随之潜逃。丙的行为保险诈骗罪(预备)与故意杀人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断。
     D.A公司出资50万设立B工厂(独立法人),并派丁担任厂长。为工作便利,A公司购买一辆别克汽车交给丁使用,同时办理了车险(A公司为投保人和受益人)。后来,由于B工厂欠某单位20万元,该车被某单位开走。丁向A公司谎称该车被盗,于是A公司向保险公司理赔,获取保险金12万元。丁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的间接正犯。 

【60】下列案件,构成诈骗罪的是(ACD)
     A.甲陪同乙到某商店购物,乙购买了大量商品,但不知凭发票可以参加摸奖。甲便哄乙说:“发票没用,扔掉吧”。乙扔掉发票后,甲持该发票摸奖,获得价值3万元的奖品。
     B.刘某,以招工为诱饵,将被害人董某骗至某美发厅,让董理发后又以手机没电为由,向董借打手机,并以信号不好不由走出美发厅,然后逃走
     C.甲在某银行实习。某日,甲在柜面办理客户储蓄业务时,从客户乙填好的取款单上记录下乙的借记卡卡号及余额,再从该银行电脑中查得该卡的客户号,并于次日上午至该银行在本市的另一分理处,冒用乙的身份在该银行存款单上填写客户号,办理了活期存折,考试大收集然后通过电话银行将乙借记卡内的人民币1.9万元划入活期存折内,再到银行柜台提款占为己有。
     D.保险公司职员甲在银行偷看了乙的存折名、账号与密码,然后向保险公司声称乙投保,从银行将乙的存折上划拨40万元至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与银行有此协议),并从保险公司提存12万元。案发生,保险公司退还乙40万元。
     【61】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甲明知被害人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次日交付财物。次日,被害人按时交付甲3000元。甲的暴力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其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
     B.乙为了抢劫而实施的暴力行为虽然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但实际上没有抑制对方的反抗,对方基于怜悯心而交付财物。乙的行为只成立抢劫未遂。
     C.丙携带管制刀具尾随他人,乘他人不注意时,使用管制刀具将他人背着的背包带划断,进而取得了他人背包及其中财物的。丙的行为属于携带凶器抢夺,构成抢劫罪。
     D.丁在抢劫的过程中偶然遇见以前的仇人而将其杀害的,属于抢劫致人死亡,适用加重法定刑。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甲以强奸故意使用暴力,在被害妇女昏迷后发现了财物进而取得该财物的,不管强奸行为是否既遂,均应认定为强奸罪与盗窃罪。
     B.乙在张某家盗窃了财物,刚出门时遇到王某,乙以为王某是失主,担心其会抓捕自己,于是对王某实施暴力。由于王某不是失主,没有认识到甲的盗窃行为,也没有抓捕甲的想法与行为,故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C.丙为了取得B的戒指而杀害B,在摘取戒指后发现了钱包,一并将钱包取走。丙的行为只构成抢劫罪
     D.丁为了取得李四的戒指而杀害李四,在取得戒指一周后,为了湮灭尸体来到杀人现场,发现钱包而将钱包取走的,对取得钱包的行为,因为属于暴力行为彻底压制被害人反抗后取得的,所以对丁的行为统一评价为一个抢劫罪。
     【63】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为了抢劫普通财物,而对X实施暴力,在强取财物时,发现X的提包内不仅有财物而且有枪支,便使用强力仅夺取了枪支。甲的行为成立抢劫中止与抢劫枪支既遂(并罚)。
     B.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与甲共同当场对他人实施暴力。因为乙没有犯盗窃罪,所以乙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C.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而对抓捕者实施暴力。但甲对此并不知情。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则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与窝藏罪的想象竟合犯。
     D.甲基于报复心理杀害了被害人张某,张某死亡后,甲产生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进而取走张某身上钱包以及其他财物。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侵占罪(并罚)。
     【64】关于敲诈勒索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得知张某犯了抢劫罪后,为了不法取得张某所抢劫的财物,以向警察告发相胁迫,乙产生恐惧心理,将所抢劫的财物一部或者全部交付给甲的,对甲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B.乙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李某行贿10万元,但乙事先就想好以后再“弄回”这10万元。在获取了不正当利益之后,乙威胁李某:“把钱退给我,否则我要到检察院举报你受贿。”李某害怕乙告发自己,于是将10万元退给乙。乙的行为构成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考试大收集属于牵连犯。
     C.丙胁迫被害人汪某交付10万元,汪某产生恐惧心理后报案。警察为了逮捕行为人而让汪某前往约定地点交付财物,警察埋伏在周围。但后来丙拿走了财物,警察却没能抓住丙。丙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未遂)。
     D.丁、戊合谋后,由与张某相识的丁将张某骗往外地游玩,戊给张某的家属打电话,声称已经“绑架”了张某,借以要求“赎金”。丁、戊的行为不成立绑架罪,而成立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在某著名旅游景点,许多游人出于娱乐,向该公园内的一个水池投掷了大量硬币。每天下午,该公园售票人员甲在下班后都要捞取水池中的硬币,累计捞走1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B.旅客张某将手机(价值3000元)遗忘在旅馆房间。乙随后住入该旅馆,在床下发现该手机,并据为己有。乙的行为构成侵占(遗忘物)罪。
     C.被害人A不慎从阳台上将钱包掉在公共人行道路上后,一直在4楼阳台上看着该钱包。丙发现A不敢下来捡拾,知道只有A一个人在家。于是上前捡起钱包扬长而去。丙的行为属于公然取走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D.丁准备了盗窃工具前往银行盗窃金库,将保险柜撬开后,发现其中只有200元人民币,没有其他财物;张某取走200元现金后逃走。丁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
     【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实施抢劫行为,发现被害人身上只有5元钱,于是把钱递还给被害人,说:“也许你比我更需要这5元钱。”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中止)。
     B.乙在公共汽车上明知其他乘客(包括被害人)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而“公然”实施扒窃行为。乙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C.丙跑上三楼对被害人说:“有人拿着铁棍在砸你的车。”被害人来不及锁门,慌忙跑下楼去,同时对丙说:“非常感谢你,你帮我看一下家,我下去看看。”丙乘机进人室内取走大量财物。丙的行为成立侵占罪。
     D.丁伪装成顾客,到商店试穿高档西服,趁服务员接待其他顾客之际,穿着衣服然后逃走。丁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67】下列案件,应当认定为抢夺罪的是(A)
     A.甲用绳子套住被害人自行车后轮,趁被害人下车查看时,迅速拿走其放在自行车车筐中的提包。
     B.被害人手拿钱包去银行取款的途中,考试大收集因为不小心被路边的铁链绊倒,钱包也随之落在离其身边3米多远的地上。此时,尽管被害人眼看着自己的钱包,但由于其脚摔伤不能行走,不能捡回钱包。看到这一情形的乙拾起钱包后逃走。
     C.26岁的男青年刘某深夜偷偷进人76岁的孤寡老太太王某房中,企图窃取财物。刘某翻找财物时,声响惊醒了王某,王某不敢阻拦,只是苦苦哀求不要拿走她的财物。刘某见状对王某置之不理,继续翻找钱物,最后找出现金2000元拿走。
     D.丁假装走路不稳,撞向迎面走来的张某,在身体接触的瞬间,迅速掏走张某裤兜里面的钱包。
     【68】王某将盗窃的摩托车推到刘某的摩托车修理店修理时,刘某发现该车上有被撬动的痕迹,怀疑该车为王某盗窃所得,便产生了将摩托车占为己有的念头。次日,王某去刘某的修理店取车时,刘某谎称该摩托车已被失主认出,王某未吭声,也未将车取走。刘某后将摩托车出卖,获利6000元。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构成诈骗罪
     B.构成侵占罪
     C.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构成敲诈勒索罪
     【69】下列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
     A.张某将堆在院子里的煤炭卖给李某,约定次日早上8点李某开货车前来拉走煤炭。甲知道此事后,装成李某雇请的工人于次日8点开车前来搬运煤炭(李某有事耽搁),张某看到甲搬运煤炭,以为是李某雇请的工人,于是默认甲搬走煤炭。
     B.乙入室盗窃张某家价值4000元的彩电一台。刚出门就被张妻发现,张妻认识乙,问乙为何搬走她家的彩电,乙谎称张某欠他4000元未还。张妻说,如果张某欠了钱,等张某回来说,为什么搬走彩电呢?乙不理睬,当着张妻的面将彩电拿走。
     C.丙与张某一起乘车旅行。在A车站,丙欺骗张某说“停车时间很长”,使得张某临时下车,其间火车发车了。丙在下一站将张某的财物拿下车后逃走。
     D.卖主丁超过合同履行期限仍未履行合同,买方敦促卖主丁时,丁欺骗买主,让买主看到已经装上货车的标的物,从而使买主安心回家,但事实上丁并没有履行义务。
     【70】下列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C)
     A.广告经营者甲明知不存在真实的商品,仍然进行虚假宣传,获取财物2万余元。
     B.乙伪造张某向自己借款5万元的借条,以签名纪念为名,使对方在借条上签字。
     C.A与B事先潜入物资公司就行勘查,考试大收集并在地磅上拴上绳子或者支上支架。次日再到勘查好的物资公司购买钢材,通过事先在地磅上做好的“机关”控制计量,多装钢材,少计数量。AB二人通过该方法从不同单位非法获得价值50多万元的钢材。
     D.AB谎称让CD外出拍摄广告片,CD携带手提袋坐上AB的面包车前往海边。到达地点后,AB让CD将手提袋放在面包车内,并往海边方向走。待CD往海边方向行走离开面包车大约200米的时候,AB开着面把车离开,非法占有了CD的手提袋及其包内财物。 
     【71】下列案件,构成诈骗罪的是(AB)
     A.甲在超市内撕下低档次数码相机的条形码,贴到高档数码相机的包装盒上,拿到收款台后一声不吭,收银员只收取了低档相机的货款。
     B.乙将超市内的两个照相机盒打开,将其中的一个照相机盒中的塑料泡沫取出,将两个照相机装入一个盒内,拿到收款台后一声不吭,收银员只收取了一个照相机的货款。
     C.丙在超市内的方便面箱子打开后,拿出两袋方便面,装入一台照面机,拿到收款台一声不吭,收银员只收取了一箱方便面的货款。
     D.丁在B家作客时,发现B书架上名为《诈骗罪研究》的一书中夹有一张清代邮票,丁便声称将该书借给自己看几天。B忘记了该书中夹有清代邮票,便将该书借给丁。丁把该书拿回家后,将清代邮票取走,第三大将书还给B。
     【72】下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CD)
     A.乙无偿将名画借给甲观赏,后来,当乙要求甲返还名画时,甲使用欺骗手段使乙免除名画的返还。
     B.行为人在高档酒店吃完后,产生了不支付费用的意思,于是声称送走朋友后回来付款,但在将朋友送出酒店后乘机逃走。
     C.甲用电1万度,为了少缴电费,在电表上动了手脚,使其仅仅显示3000度,从而少缴电费3000余元。
     D.A将房屋出售给B并登记在B的名下,随后A又将该房屋出卖给C,C将房价交付给A。
     【73】何某经营小商店。刘某以无偿帮助何某卖电话卡为名,从何某处拿走面值100元的17908IP卡100张。刘某将卡拿回家后,用刀片将卡上的密码条割开,记下密码后将封条恢复原状。刘某将其中80张17908IP卡内的话费8000元转入其正在使用的IP卡内,考试大收集然后将该80张17908IP卡退回给何某,声称只卖了20张卡(将20张卡的销售款交给何某,该20张卡的密码封条刮割痕迹明显,未拿去退还)。何某将刘某退回的卡陆续售出,买卡人发现所购IP卡为空额后赵何某退货。何某报案后,公安机关将刘某抓获。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构成侵占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诈骗罪
     D.构成诈骗罪与盗窃罪,并罚
     【74】下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B)
     A.C作为B的代理人,就B的货物买卖与A进行洽谈,A欺骗C,使C处分了B的货物,从而导致B遭受财产损失。
     B.乙上班后,其保姆丙在家做家务;甲敲门后欺骗保姆说:“乙让我上门取他的西服去干洗。”丙信以为真,将乙的西服交给甲。乙回家后才知保姆被骗。
     C.行为人将被害人约在某餐厅吃饭时.声称需要借打被害人的手机。被害人将手机递给行为人后.行为人假装拨打电话,并谎称信号不好,一边与“电话中的对方”通话,一边往餐厅外走,然后乘机逃走。
     D.洗衣店店主A上班时发现C家的一楼阳台上晾着三套西服。到了洗衣店后,A对员工B说:“C要洗西服,但没有时间送来,特意晾在阳台上,让我们自己取,你去取来吧。”B信以为真,将C的西服取来后交给A,A将西服据为己有。
     【75】宋某因欠外债,经常被债主催要,遂想利用其岳父、岳母疼爱外孙的心理,假称自己的儿子被人绑架,从他们手中骗取“赎金”。2003年1月3日,宋某的姐姐按照宋某的要求.将宋某的儿子带到保定,宋某随后告诉自己的岳父、岳母说:“儿子被人绑架了,绑匪索要8万元现金赎人。但我只筹得4万元,无法筹集余款,你们能不能筹集4万元?”其岳父、岳母听后非常着急,便四处筹钱。这时,有人提出报警,宋某的岳母怕外孙出事而不同意。宋某怕出意外,忙掏出事先已定好闹铃的手机,假装与绑匪通话,并对岳母说绑匪又在催钱。宋某的岳母救外孙心切,马上筹集4万元钱交给宋某。宋某得款后,将儿子接回并将4万元据为己有。对于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B)
     A.构成绑架罪
     B.构成诈骗罪
     C.构成敲诈勒索罪
     D.构成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
     【76】下列行为构成侵占罪的是(BD)
     A.张某将其盗窃的财物(价值1万元)委托甲代为销售,甲知道真相却将该财物据为己有。
     B.张某将其盗窃的财物(价值1万元)委托乙代为销售,乙不知道是赃物而据为己有。
     C.张某将现金2万元委托给丙保管,丙将该现金用于自己炒股。
     D.丁以毁坏的意思取得他人彩电后,并不毁坏而是积极加以利用该财物的。
     【7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知道邻居肖某的8岁小孩被他人绑架,肖某可能会按照歹徒的要求交付赎金,即终日悄悄跟随在肖某身后。某日,见肖某将一塑料口袋塞入某桥洞下,即在肖某离开10分钟后,将口袋挖出,取得现金20万元。甲构成侵占罪。
     B.张某到某装饰城购买价值2万元的装修材料,委托三轮车夫乙代为运输。乙骑三轮车在前面走,张某骑自行车跟在后面。在经过一路口时,乙见张某被警察拦住检查自行车证,即将装修材料拉走倒卖,获款4000元。乙构成盗窃罪。
     C.丙将粪便投入他人餐具,使他人不再使用餐具。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丁从长途公共汽车上下车时,顺手将钱某的一个新铝锅(价值12元)拿走;回家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铝锅中有6万元现金。丁吓得浑身发抖,于是带着铝锅与6万元现金到乡政府找到公安局特派员孙某,请孙某通过公安局寻找被害人。孙某却说:“你怎么这么傻呢?这样吧,你我各分3万,咱们谁也不将此事说出去就行了。”丁同意了,并按孙某所说处理。丁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未遂)与侵占罪(并罚)。
     【7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在被监守期间,认识了看管的干警乙,并声称家里有人是某某大官,能帮助调动工作,甲出去后,声称帮助乙能调动工作需要活动经费,先后多次从乙手中拿走10000多元,又自买警服警号等标志,声称自己是某某治安大队的副队长,与某一电游室女老板在一起生活,后乙没有调动工作事发。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并罚)
     B.乙在火车上盗窃了声称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张某身上携带的公文多份,但事后鉴定全是伪造的公文。乙的行为构成盗窃公文罪未遂。
     C.盗窃、抢夺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的,成立盗窃、抢夺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罪,但毁灭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的,成立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D.盗窃、抢夺、毁灭民事案件当事人持有的民事判决书的,不构成犯罪。
     【7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伪造某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大量学历、学位证明的行为,构成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
     B.乙在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之后,又非法提供给境外机构、组织或人员。乙的行为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实行数罪并罚。
     C.丙为了到某工厂工作,提供自己的照片给制假者并花500元购买了伪造的居民身份证。丙的行为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教唆犯。
     D.丁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引起社会严重恐慌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80】下列行为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是(ACD)
     A.甲伪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事务部”的印章并使用。
     B.乙是民事案件胜诉一方,由于法院执行不力,乙到法院门口公开叫卖其胜诉的民事判决书。
     C.丙将某公文的复印件进行篡改之后大量复印。
     D.国家机关保管印章的丙出具“张某系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虚假证明(事实上不是)。
     【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在刑事诉讼作证过程中,将耳闻的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事实陈述为目睹的事实,且所陈述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甲的行为构成伪证罪。
     B.乙主观上主要为了共同犯罪的同案犯张某而毁灭、伪造证据,由于乙也是本案当事人之一,其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C.丙与案件当事人丁共同毁灭、伪造证据。丙与丁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共犯。
     D.戊为案件当事人张某毁灭、伪造证据提供齐种便利条件或者唆使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戊是帮助犯或者教唆犯,张某是正犯。由于张某的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不负刑事责任。
     【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经当事人同意,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毁灭有利于当事人的证据、伪造不利于当事人的证据的,不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B.当事人教唆第三者为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第三者接受教唆实施了毁灭、伪造证据行为的,第三者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当事人不成立犯罪。
     C.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指使他人帮助当事人毁灭、考试大收集伪造证据的,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应认定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罪,他人成立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二者在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
     D.行为人帮助犯罪人伪造无罪、罪轻的证据的,同时触犯了包庇罪与帮助伪造证据罪的,应按想象竟合犯处理。
     【83】下列行为构成窝藏、包庇罪的是(ACD)
     A.甲明知张某已被公安、司法机关依法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成为侦查、起诉的对象,为使其逃避刑事追究而予以窝藏、包庇,但事后张某被法院认定无罪。
     B.乙明知朋友的儿子王某(12周岁)杀害了张三,为使其逃避刑事追究而予以窝藏、包庇,但该案事实清楚,公安机关也清楚王某只有12周岁。
     C.犯罪人张某犯罪之后本没有打算逃匿,也没有逃匿行为,但丙把张某打昏后将其送至外地。
     D.在司法机关追捕犯罪人张某的过程中,丁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张某逃匿,而自己冒充张某向司法机关投案。
     【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成立窝藏、包庇罪。
     B.在共同犯罪中,犯罪人既为了本人也为了共犯人逃避法律责任而窝藏、包庇共犯人的,成立窝藏、包庇罪。。
     C.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成立窝藏、包庇罪。
     D.知道犯罪事实,在公安、司法机关调查取证时,单纯不提供证言的,不构成窝藏、包庇罪;如果拒不提供间谍犯罪证据,则成立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85】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教唆王某实施盗窃行为,王某盗窃财物后,甲又窝藏王某所盗窃的财物的,甲只成立盗窃罪,而不成立赃物犯罪。
     B.张某收买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乙为了考试大收集帮助张某避免国家机关解救,而窝藏妇女、儿童的,属于窝藏“犯罪所得”。
     C.李某为了制作标本贩卖牟利而盗窃尸体后,丙窝藏该尸体的,应认定为窝藏赃物。
     D.丁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所得的机动车而修改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号的,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86】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A、B、C、D四人分别盗窃400元左右的财物,由于四人各自都认识甲,事后四人将自己盗窃的财物交给甲代为销售。由于甲总共窝藏的数额超过盗窃罪数额较大起点的,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B.甲得知乙受委托占有丙的财物,乙与甲共谋将该财物出卖给他人的,乙与甲构成侵占罪的共犯,甲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C.A为了抢劫财物而对C实施暴力并致C昏迷,B知道真相并与A共同取得C的财物。B成立抢劫罪的共犯,而不成立赃物罪。
     D.代为销售赃物的甲,隐瞒真相向第三人出售赃物的,同时触犯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与诈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
     【8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赵某为某公司经理,为了营利,超出经营范围为他人办理签证。赵某制作虚假公司文书,证明7名出境人员为其公司人员,并出具财产(担保)证明,为7名出境人员办理旅游签证,使7名人员得以出境。赵某的行为构成骗取出境证件罪。
     B.李某盗窃珍贵文物后出售的,成立盗窃罪与倒卖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C.张某盗窃属于国家秘密的国家档案,其行为触犯了窃取国有档案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应属于想象竞合,从一重罪论处。
     D.某卫生行政管理机关的负责人王某(具有医生执业资格),明知乙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而且以前因非法行医致人死亡,仍然雇请乙到本医院行医。王某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乙构成非法行医罪。
     【88】关于毒品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行为人居住在甲地,在乙地出差期间为了自己吸食而购买了数量较大的毒品,然后长途汽车将毒品带回甲地,其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既遂)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想象竞合犯。
     B.甲明知张某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做假证明掩盖其罪行,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甲的行为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C.某火锅店老板乙将罂粟壳掺入火锅底料中,以招揽顾客、吸引回头客,扩大生意。乙的行为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
     D.丙在1999年1月因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000年2月刑满释放。2003年1月12日又犯强迫他人吸毒罪,被判出有期徒刑8年,根据刑法第356条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由于丙服刑期间表现良好,于2008年3月假释出狱。
     【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行为人强迫妇女仅与自己发生性交,并支付性行为对价的,应认定为强奸罪与强迫卖淫罪的想象竞合犯。
     B.张某知道甲乙等人意欲嫖娼,就向其推荐某某“夜总会”,但张某根本不熟悉该夜总会的情况。张某成立介绍卖淫罪。
     C.在嫖宿幼女时,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手段强制与卖淫幼女发生性行为,虽然支付嫖资,也不构成嫖宿幼女罪,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D.李某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幼女卖淫的,应认定为引诱幼女卖淫罪与容留、介绍卖淫罪,实行数罪并罚。 
   【90】下列案件构成贪污罪的是(AB)
     A.国有公司的出纳甲,没有使用自己所保管的保险柜钥匙与密码,而是在半夜利用铁丝、螺丝刀等作案工具打开保险柜后取走现金3万元。
     B.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2万元归自己所有。
     C.国家工作人员丙出差后报销差旅费时,利用出差时购买的有关单据,多报出差费骗取了公款12000元。
     D.国家工作人员丁将自己使用的办公电脑(价值1万元)搬出办公室后加以毁坏。
     【91】关于贪污贿赂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在甲单位征用土地的过程中,土地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乙与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丙相勾结,由丙多报土地上的庄稼数,乙加盖土地管理局的印章予以证实,进而从甲单位多领补偿款2万元。乙、丙成立贪污罪的共犯。
     B.国有保险公司职员甲在银行偷看了乙的存折名、账号与密码,然后向保险公司声称乙投保,从银行将乙的存折上划拨40万元至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与银行有此协议),并从保险公司提存12万元。案发后,保险公司退还乙4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与贪污罪的牵连犯。
     C.赵、顾是某建委正副主任,1998年单位建设办公楼,某工程队为了承包该工程,送给赵2万元、顾5万元。第二年完工之后,赵知道顾得的钱比自己多,就找到顾,顾只好答应再向工程队要3万元。但是工程队不答应。后来顾以追加工程款为名,由工程队签字以表考试大收集明收取了5万元。顾将其中的3万元交给了赵。顾构成受贿罪、贪污罪、行贿罪,赵构成受贿罪。
     D.甲是国家工作人员,收到了乙单位行贿的一支转帐支票(20万元),该转帐支票只能按事先签订的假合同,到丙单位提取现金。甲收到转帐支票后交给A,并将真相告诉A,由A从丙单位提取现金。A将10万元据为己有,剩下10万交给甲,甲也没有向A索回10万元(甲与A妻存在不正当关系)。A与甲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92】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国家工作人员甲将公款划入自己的私人存折,准备日后购买个人住房,4个月后案发。由于甲尚未使用该公款购买住房,所以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未遂)。
     B.没有经过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只是由其中的少数领导违反决策程序决定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由于不属于“个人决定”,所以少数领导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C.国家工作人员乙原本打算挪出公款炒股,但一直没有利用公款(5万元)进行炒股这一营利活动,2个月后案发,乙退还了挪用的公款5万元。乙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D.明知他人使用公款用于贩卖毒品,而将公款挪用给他人的,成立挪用公款罪的正犯与贩卖毒品罪的帮助犯,实行数罪并罚。
     【93】根据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以5000元为定罪标准,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其他活动以l万元为定罪标准。按照这一规定,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ABD)
     A.甲挪用公款4000元用于非法活动,挪用公款5000元进行营利活动,挪用公款6000元进行其他活动,而且均超过3个月未还。
     B.乙挪用公款4000元进行非法活动,挪用公款8000元进行营利活动。
     C.丙挪用公款4000元用于非法活动,3个月内归还;挪用公款5000元进行营利活动,3个月内归还;挪用公款6000元进行其他活动,超过3个月未还。
     C.丁挪用公款4000元用于非法活动,3个月内归还;挪用公款7000元进行营利活动,3个月内归还;挪用公款16000元进行其他活动,3个月内归还。
     【94】关于受贿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甲有求于国家工作人员乙的职务行为,于是向乙行贿,但苦于没有金钱,于是将面值10万元的假币交付给乙,乙将其作为真币收受。乙成立受贿罪(未遂)。
     B.无业人员甲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某县工商局副局长的职位。在该局股级干部竞争上岗时,甲向干部乙声称:"如果不给我2万元,你这次绝对没有机会。"乙为获得岗位,只好送甲2万元。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
     C.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丙谋取利益,事后丙欲向甲提供作为职务行为的不正当报酬的财物时,甲要求或者暗示丙将财物提供给乙,乙知道情况后收下了该财物。甲、乙成立受贿罪的共犯。
     D.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业余时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为企业服务,,进而获得报酬的,成立受贿罪。
     【95】关于贿赂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甲请国家工作人员乙向国家工作人员丙(税务工作人员)说情,为其非法减免税款,乙利用自己的职权与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使丙为甲减免税款。乙为此收受甲的财物的,成立介绍贿赂罪。
     B.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的行为同时对行贿、受贿起帮助作用,则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应从一重处罚。
     D.行贿人虽然符合晋级、晋升的条件,但为了使自己优于他人晋级、晋升而给予有关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应认定为行贿罪。
     【96】下列行为构成受贿罪的是(ABCD)
     A.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请托人购买汽车。
     B.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由请托人出资,“合作”开办公司。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要求请托人以给考试大收集国家工作人员的情妇安排工作为名,使其情妇不实际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的。
     D.国家工作人员在他人有求于自己的职务行为时,在接受财物后,作出虚假承诺的。
     【97】关于贿赂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行为人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对方有求于他的事项与其职务行为没有关系,行为人利用对方的困境,以此相要挟,索取财物的,成立敲诈勒索罪。
     B.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了他人交付的转账支票后,还没有提取现金的,应认定为受贿罪(既遂)。
     C.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收受他人贿赂后,私自将公司的公款挪用给他人使用的,成立受贿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牵连犯。
     D.甲为了获取某项工程,向国家工作人员乙交付20万元,打算获取工程后再索回。乙收受20万元后,将工程交给甲。甲完工后,以告发相要挟,要求乙退回20万元。乙担心甲告发.将贿赂款退还给甲。甲的行为成立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牵连犯。 
     【98】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滥用职权罪?(ABCD)
     A.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及其亲属的解救要求或者接到其他人的举报,而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不进行解救,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B.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C.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D.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放纵走私,情节严重的行为。
     【9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明知是不应当判处死刑的人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是徇私枉法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竟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
     B.一般公民以威胁方法指使司法工作人员作虚假勘验笔录、虚假检查笔录,司法工作人员因此而徇私枉法的,司法工作人员构成徇私枉法罪,一般公民构成妨害作证罪。
     C.司法工作人员为了使无罪的人受追诉,或者为了使有罪的人不受追诉,或者为了枉法裁判,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属于想象竞合犯,应定为徇私枉法罪。
     D.具体承办案件和指示、指挥承办案件的司法工作人员通过毁灭、伪造证据的方法实施枉法行为的,同时触犯了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应认定为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徇私枉法罪)论处。
     【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而私放在押人员的,构成受贿罪与私放在押人员罪,实行数罪并罚。
     B.司法工作人员犯徇私枉法等罪后,明知对方的财物是自己违法的职务行为的不正当报酬而收受该财物的,构成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应当数罪并罚。
     C.司法工作人员主动私放在押人员时,司法工作人员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被释放的在押人员成立脱逃罪与私放在押人员罪(共犯)的想象竞合犯。
     D.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对明知是正在且应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枉法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成立私放在押人员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