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简介
《菩萨蛮》
[1],原为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
中吕宫”,
《张子野词》作“
中吕调”。 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后。但开元时人
菩萨蛮-红色混混
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可能这种舞队前后不止一次输入中国。为
词调中之最古者,属
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通篇两句一韵,凡四易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第一、二句即为七言仄句。第三句为仄起之五言句,换用平韵。第四句为五言拗句。后半第一句为平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二句为仄起仄韵之五言句。第三、四句与前半第三四句同。情调由紧促转低沉,历来名作最多。作者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
杜陵(今中国陕西省长安市附近)人,诗人
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唐初宰相
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
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
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
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到
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
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
李洵聘为书记,同至
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
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
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
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
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
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
成都花林坊。
词牌格律
菩萨蛮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韵 中平平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中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
共四段,每段押不同韵。
各句平仄 |
对照词句 |
用韵规则 |
中平中仄平平仄 |
平林漠漠烟如织 |
仄韵 |
中平中仄平平仄 |
寒山一带伤心碧 |
协仄韵 |
中仄仄平平 |
暝色入高楼 |
换平韵 |
中平平仄平 |
有人楼上愁 |
协平韵 |
中平平仄仄 |
玉梯空伫立 |
三换仄韵 |
中仄平平仄 |
宿鸟归飞急 |
协三仄韵 |
中仄仄平平 |
何处是归程 |
四换平韵 |
中平平仄平 |
长亭连短亭 |
协四平韵 |
词牌来源
唐苏鹗《
杜阳杂编》:“大中(公元847-859年)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见《词谱》卷五引)《唐音癸签》、《南部新书》略同。又《北梦琐言》:“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丞相假飞卿所撰密进之,戒以勿泄。” 所谓“菩萨蛮”,是波斯语Mussulman或其讹形Bussurman的译音,意为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当时教坊,谱作曲词,遂为词名。后杨升庵改蛮为鬘,失其本矣。后人又名为《重叠金》、《子夜歌》、《花间意》、《巫山一片云》等,非特于词名来源无涉,且《子夜歌》另有正调,而《巫山一片云》更易与别调《巫山一段云》相混,殊属无取。
大意就是公元847-859年初,女蛮国的人来访,一个个都穿戴华丽,让人感觉宛如菩萨,所以称为“菩萨蛮”
典范词作
唐·李白《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