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刘备未得天下是诸葛亮失误

 xcaq 2013-01-14

揭秘:刘备未得天下是诸葛亮失误  

安道然

三国初期,刘备势单力薄,只有皇室后裔的名义,而无建功立业的资本。诸葛亮却认为他是一个正宗的明主,名正言顺跟着他干,还给他搞了一个复兴汉室,完成帝业并被后人称之为“隆中对” 的完美策划案。而恰是这个策划案的战略失误,导致了刘备始终未能夺得天下。


诸葛亮“隆中对”策划案的要点是:曹操在北方势力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眼下惹不得;孙权占据江东已达三代之久,而且民心归顺,能人很多,也不能得罪他,只能合作。因此,你刘备只能占据荆洲,作为创业资本,然后再占据益洲作为后方,求得发展,这样就可以建成帝业,复兴汉室了。荆洲的首脑叫刘表,益洲的首脑叫刘璋。这二个人都头脑简单,昏庸无能,凭刘备的智商完全能骗得了,而且又与刘备同宗同族,可以利用这层亲戚关系。有了这二条,刘备便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运作。否则,刘备是万不敢在曹操、孙权的合力夹围之中开辟根据地的。


但毛泽东则对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划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三国时的蜀汉始终不能夺取天下,首先是因为诸葛亮初出茅庐时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本身有错误。他看出了这个战略的弊端是使本来兵力有限的刘备又分散兵力,故说:蜀汉之误,“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毛泽东的评定判断是很有史家见地与预见性的。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刘备占据荆州这块虽然重要却是是非之地后,要前去取西川,便只好让派关羽领重兵把守,这是毛泽东说的“二分兵力”。占了汉中、成都后,诸葛亮又长期领兵经营汉中,这是毛泽东所说的“三分兵力”。最终结果是,关羽失掉了荆州,刘备倾全国之兵攻吴,又大败而归,如此一来,蜀汉的鼎盛期就过去了,夺取天下的机遇也丧失了。后来,尽管诸葛亮六出祁山,结果也都是劳而无功,只能勉强维持蜀汉罢了。


如此分析,可能有朋友又问了,刘备未得天下是因诸葛亮策划案失误之过,那么,曹操兵多势大地广,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也未能统一中国呢,我说,曹操未能统一中国只因一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张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