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浸会国际新闻MA在读感受 申请心得

 goodme 2013-01-14

浸会国际新闻MA在读感受+申请心得

来源: 肖毅?Aaron的日志

大家好,我是去年这个时候申请的浸会国际新闻的MA,最近来寄托看见大家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面试,投简历,我似乎又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的心潮澎湃,想把这半年在浸会读书的感受和当时申请的心得和大家分享,回馈寄托。

先说说在国际新闻读书的感受。

很实用。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所有的任课老师都是各大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如闾丘露薇、如美联社记者、如南华早报记者。他们在上课时把自己活的工作经验和课本上死的理论结合在一块儿,再讲述给大家,很有实战的感觉。课堂更多是鼓励大家互动,读书读的最多的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满脑子问题又常能将自己意见表达出来的更受欢迎。每几周都有很多讲座,听完后要提炼出新闻点写出新闻交给老师批改。几次下来对会议新闻的报道胸有成竹。

全方位训练。从参观各种媒体到普利策新闻工作坊的培训,再到被带到捷克布拉格、日本、柬埔寨拉练,你会发现你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的几个小时,走出教室后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很多同学现在都变得不安分起来,隔一段时间就想约上几个好友到处去走走。这应该得益于老师对我们循序渐及的引导。

时间紧。我发现大家的日历上每天都被画的满满的,今天要听讲座写新闻,明天要参观媒体,后天要见Tutor。就是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非常充实,我们总在一起开玩笑,这就是香港节奏。

机会多。为了毕业后更好的留在香港,系里还会帮忙联系实习。尤其今年的“财经新闻“,实习的机会非常好,国际新闻也没的说。关系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和机遇。

半年的感受先简单的说了这么多,再来说说申请。

面试:浸会是电话面试,这个比面对面的聊天有更多发挥的空间。老师问你的问题,不是想看你答了什么,而是看你怎么答。他们听你够不够自信,听你说话的语音和语气;表达的时候的逻辑性如何等等。怕忘词儿的可以事先把关键词写在纸上,平时常念叨念叨,如果还是紧张那就直接在电面时放在眼前做个提示。没有什么正确答案或者更好的答案,想到什么只管坚定流利的说下去。看到00852的电话,深呼吸2口气,拿起话筒,自如的发挥吧。

关于英语成绩:我的体会是不是越高就越有优势。你只要达到学校要求的分数这关就过了。因为我们上课全部都是英文,学校之所以要你的英语成绩,就是想要保证你在上课时能跟得上听得懂,仅此而已。所以一些担心自己成绩不够高可能会影响申请的同学不必担心。

关于套磁:我去年申请的时候没有和老师套磁。但是要把自己的个人简历和推荐信认真的整理好,学校要求的几项申请资料别遗漏,在细节方面别出现问题,时常关注下申请动态感觉就可以了。

关于跨专业:感觉浸会还是很欢迎不同专业的同学来读新闻的。我们班有很多本科是英语、经济等其他专业的同学。转专业不怕,况且学校还很欢迎。关键是你一定要把你以前的专业和新闻专业做一下关联,说说你以前的专业对学新闻有什么帮助(诸如逻辑思考、批判性思维。。),并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有能力能学好(比如你以前做过相关实习或者选修过新闻课程等等,)千万别只说你有兴趣,因为这个不足以证明为什么你有能力转专业,要用事实证明你行。其实转专业处理好了反倒成为你申请的优势,那在你申请时就要仔细想好你的优势和劣势,甚至劣势是怎么转化为优势的,等等。

关于心态:谁都不能给你真正的自信,唯有你自己真正相信你自己时,其他人你申请的学校,面试你的老师才会相信你行!多想想这个独一无二的你的优势,多想想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还是不能真正自信,那也不难,当你自己一步步的在申请过程进步看到成就时,自信心会一点点建立并最终帮你赢得申请。我当时以为最终进了浸会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可来了以后才发现一切都刚刚开始,实习找工作,面临无数个新的挑战,别把申请当作终极目标,深呼吸,放轻松,把它当作一个过程好好的享受它。最终你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我现在终于慢慢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当你时刻想赢得申请这场战役时恐怕赢不了,那些不怕输的反倒赢了。

祝福所有今年申请的同学都能圆梦。听说08年是个好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