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货币智库——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发布《黄金、人民币和多币种储备体系》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央行和主权基金所持有的主要官方资产——美元和欧元的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世界正向着多币种储备体系过渡,这一趋势很可能导致黄金需求的攀升。 “黄金不会取代法定货币,也不会成为该体系的主导‘货币’。但是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将越来越多地扮演全新的角色,吸引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市场从业者的更多关注。”上述报告指出。 OMFIF认为,目前世界对主权债券的弹性充满怀疑,黄金作为独立于政府和政府借款条件之外的资产,对官方储备持有者具有格外的吸引力。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政府开始放宽在海外交易和投资中对人民币的使用限制,人民币有望逐渐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但它不太可能立即威胁到美元的地位。由于对全球货币安排的整体优势缺乏信心,人民币上升为储备货币的过程中遇到任何挫折,都可能会使黄金受益。 此外,中国希望在世界政治与经济舞台上更有作为,这将促使中国政府以非他国债务的资产形式来储备其财富。 报告指出,不管世界是否随着欧元的终结陷入全面经济危机,还是经济走向复苏,抑或介于这两种情形之间:所有道路都会通向多币种体系,而黄金在其中的作用很可能会愈加重要。 相关阅读:全球储备体系变化或推高黄金需求 鉴于未来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储备货币之间的过渡,对全球货币安排的整体优势缺乏信心,各国央行对黄金的兴趣有望上升。多国央行已经增加了黄金在官方储备中的比例,各国央行角色由黄金纯粹的卖方向买方转变,这一趋势正在加速。 美元和欧元是全球央行和主权基金所持有的主要官方资产,由于美元和欧元的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世界正向着多币种储备体系过渡,这一趋势很可能导致黄金需求的攀升。1月11日,在北京发布的《黄金、人民币和多币种储备体系》报告提出上述观点。据悉,该报告由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受世界黄金协会委托撰写而成。 报告表示,中国希望提升其在全球的金融影响力。受此推动,中国开始放宽在海外交易和投资中对人民币的使用限制,人民币有望逐渐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在向持久的多币种储备体系过渡中,美元将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多种货币共同扮演关键角色。在这一阶段,储备持有者将在相对广泛的资产类别和投资领域分散其投资。 报告认为,鉴于未来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储备货币之间的过渡,由于对全球货币安排的整体优势缺乏信心,各国央行的资产管理者对黄金的兴趣有望上升。 世界黄金协会政府事务总监娜塔莉·邓普斯特表示,多国央行已经增加了黄金在官方储备中的比例。而且各国央行角色在发生变化,由黄金纯粹的卖方向买方转变,这种转变在未来还将继续。 据了解,在2010年,各国央行已经成为黄金纯粹的购买者,2011年这一趋势得以加速。过去几年,墨西哥、泰国、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央行不断增加对于黄金的持有。 娜塔莉·邓普斯特认为,背后的推动力就是亚洲和拉丁美洲新兴市场对于黄金的需求在增长。同时,黄金市场的吸引力也很大,现在黄金市场每日的交易量达到了2400亿美元。“各个国家储备资产的管理者在增加对于黄金的持有,从而使其储备的资产更加多元化。”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顾问委员会主席梅格纳德·德赛表示,黄金作为一种官方资产,虽未在货币体系中拥有正式的地位,却也从未真正脱离过货币体系。 报告认为,在储备体系的变化中,黄金将是一个“安全港”,也能成为另一种可选“货币”。不过,黄金不会取代法定货币,也不会成为多币种储备体系的主导“货币”。但是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将越来越多地扮演全新的角色,吸引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市场从业者的更多关注。 世界黄金协会远东区董事总经理郑良豪认为,过去10年,中国黄金市场与世界黄金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目前其黄金需求已经占到全球黄金需求的约22%。在过去5年,中国黄金市场的需求增加了1倍。中国黄金需求在全球黄金需求中的主导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全球黄金需求增长的重要引擎。伴随中国居民财富持续积累,中国黄金需求的增长也将延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