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毁灭中华文明的元凶巨恶罪魁祸首

 飞天保龄 2013-01-14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369050#p=1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369050#p=2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已死、古巴比伦文明已死、古印度文明已死,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古印度人早已被屠杀殆尽亡国灭种,而独中华文明传承至今从不间断,延续华夏文化香火的大功臣属于中华历代书籍。书籍,作为记载一个民族文明精萃的载体,作为一代文化生成的结晶,历来为帝王文士所倚重。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此等天意,再加上附庸风雅者良多,历朝历代书籍之盛可谓风尚,然而,即便如此,流传至今的古籍却屈指可数,而其背后原因,桩桩皆叫历史沉叹。

 

    中国虽在汉出现了造纸术,但其时碍于技术,仍以竹简居多,而竹简因质地保存不易,不仅不方便携带,更会在短时间里散佚枯朽,因而能保存至今的汉简几乎全是残片,所幸的是敦煌由于地理气候保存得一批完整汉简,奈何清末被法国人斯坦因抢先一步,掳掠而去。尤其到了五代末宋初,更是大印特印,其中大部分为历书、韵书以及佛教经文。只有到了宋代,才广泛印刷经史子集,自此之后,元金明清都尚抄刻书籍。然而,中国朝代更替的命运也牵连到了书籍,在一场场大火之中,成部成部的书籍化为灰烬,孤本善本成为后代文人争先恐后抢购的对象,更成为宫廷搜罗的宝物,大量的珍本善本被藏书家与朝廷收入囊中,汇聚在一起,朝廷更是以盛世修典名义让江浙各大藏书家奉上传世孤本,朝廷焚毁掉其中思想不纯正之书,留下大部分藏之内府,为修一部盛世大典做准备,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能将散佚各地的善本汇聚并修出一部全书,可谓是大功德一件,然而倘若遭遇一场大火,那焚毁的,将是几代文化的具象。就这样,历史嘲弄起了世人,一代人收集,一场火烧尽,如此更迭,前朝的文苑英华,后人难窥其富。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历史的记录与见证,自有文字以来,书籍成为人类传承文明的最主要载体。现时大约很少有人会对此持有异议。在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历代传承下来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书籍之于人类文明既是如此重要,但自古以来,却屡遭浩劫。古来书有六厄,然纵观历史的毁书事件,不外天灾与人祸,而以人祸尤为惨烈。

 

    书之六厄:

 

    秦皇驭宇,吞灭诸侯,任用威力,事不师古,始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先王坟籍,扫地皆尽。本既先亡,从而颠覆。以图谶言之,经典盛衰,信有徵数。此则书之一厄也。

 

    汉兴,改秦之弊,敦尚儒术,建藏书之策,置校书之官,屋壁山岩,往往间出。外有太常、太史之藏,内有延阁、秘书之府。至孝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父子雠校篇籍。汉之典文,于斯为盛。及王莽之末,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则书之二厄也。

 

    光武嗣兴,尤重经诰,未及下车,先求文雅。于是鸿生巨儒,继踵而集,怀经负帙,不远斯至。肃宗亲临讲肄,和帝数幸书林,其兰台、石室,鸿都、东观,秘牒填委,更倍于前。及孝献移都,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裁七十余乘。属西京大乱,一时燔荡。此则书之三厄也。

 

    魏文代汉,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遣秘书郎郑默删定旧文。时之论者,美其朱紫有别。晋氏承之,文籍尤广。晋秘书监荀勖定魏《内经》,更著《新簿》。虽古文旧简,犹云有缺,新章后录,鸠集已多,足得恢弘正道,训范当世。属刘、石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则书之四厄也。

 

    永嘉之后,寇窃竞兴。因河据洛,跨秦带赵。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灭无闻。刘裕平姚,收其图籍,五经子史,才四千卷,皆赤轴青纸,文字古拙。僭伪之盛,莫过二秦,以此而论,足可明矣。故知衣冠轨物,图画记注,播迁之余,皆归江左。晋、宋之际,学艺为多,齐、梁之间,经史弥盛。宋秘书丞王俭,依刘氏《七略》,撰为《七志》。梁人阮孝绪,亦为《七录》。总其书数,三万余卷。及侯景渡江,破灭梁室,秘省经籍,虽从兵火,其文德殿内书史,宛然犹存。萧绎据有江陵,遣将破平侯景,收文德之书,及公私典籍,重本七万余卷,悉送荆州。故江表图书,因斯尽萃于绎矣。及周师入郢,绎悉焚之于外城,所收十才一二。此则书之五厄也。

 

    满清入关后,大量剿毁前朝的文学和历史书籍,甚至不惜大兴文字狱。1782~1787年,乾隆诏谕编修成的《四库全书》。全书虽广收中国古籍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但凡与清代统治者利益有些许相左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著作遭到大量删毁,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斗争的文字几被完全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尤其明清之际的文人,如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等人的著作,均于例禁。为编写《四库全书》,朝廷查缴禁书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就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不利愚民而遭禁毁。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朱子素的《嘉定屠城记略》以及吴三桂的“反满檄文”等,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后才流返中国。文字狱如此之彻底,实属中外罕见。是以有言:“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此则书之六厄也。

 

    毁灭中华文明的元凶巨恶罪魁祸首已经说完了,再看看谁是保护中华文明的史上最伟大民族英雄。

 

    大隋开皇初年,散骑常侍、秘书监牛弘以典籍遗逸,上表请大隋高祖文皇帝开献书之路,曰:经籍所兴,由来尚矣。爻画肇于庖羲,文字生于苍颉。圣人所以弘宣教导,博通古今,扬于王庭,肆于时夏。故尧称至圣,犹考古道而言;舜其大智,尚观古人之象。《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及四方之志。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太公曰:“在《丹书》。”是知握符御历,有国有家者,曷尝不以《诗》、《书》而为教,因礼乐而成功也。昔周德既衰,旧经紊弃。

    ............................

    兴集之期,属膺圣世。伏惟陛下受天明命,君临区宇,功无与二,德冠往初。自华夏分离,彝伦攸斁,其间虽霸王递起,而世难未夷,欲崇儒业,时或未可。今土宇迈于三王,民黎盛于两汉,有人有时,正在今日。方当大弘文教,纳俗升平,而天下图书,尚有遗逸,非所以仰协圣情,流训无穷者也。臣史籍是司,寝兴怀惧。昔陆贾奏汉祖云“天下不可马上治之”,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谟矣。为国之本,莫此攸先。今秘藏见书,亦足披览,但一时载籍,须令大备。不可王府所无,私家乃有。然士民殷杂,求访难知,纵有知者,多怀吝惜,必须勒之以天威,引之以微利。若猥发明诏,兼开购赏,则异典必臻,观阁斯积,重道之风,超于前世,不亦善乎!伏愿天鉴,少垂照察。

 

    从谏如流的圣明天子大隋高祖文皇帝立刻纳之准奏,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匹。一二年间,篇籍稍备。大隋高祖文皇帝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导致“民间异书,往往间出”,大隋高祖文皇帝拯救了汉文化,造就了一代文化盛世。大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大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为历朝历代之最,大隋是把中华文明发扬光大至登峰造极的书籍黄金期,中华历代书籍,于斯为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