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中除全身结缔组织炎症累及心脏外,以骨关节的炎症为主的一种局部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以7-20岁的儿童、青少年为最多。其发病机理是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所发生变态反应或免疫反应的结果。感冒、气管炎、鼻炎、中耳炎、扁桃体炎患者,特别是本来就有扁桃体肿大、龋齿等病灶的人,更易诱发本病。 有哪些症状?
半数以上的患者发病前1-4周有链球菌感染史,如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等,继而出现关节症状或其他兼见症状。 1.关节症状:起病急,四肢大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或肿胀变形及活动功能受限,其中以膝、踝关节最为多见。临床具有多发性、游走性、对称性、易反复发作等待点。 2.兼见症状:部分病人可伴有轻或中度发热,但多不规则。少数病人皮肤出现红斑,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内侧,消退较快,或可见皮下结节,形如豌豆,质略硬,无触痛,多分布于肘、膝、枕后等处。如病变累及心脏,则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等表现。 如何诊断?
根据关节炎具有多发性、对称性、游走性、多侵犯四肢大关节、不遗留关节畸形等特点,结合X线等辅助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如何治疗?
防风9克,制川乌9克,桂枝9克,当归9克,薏苡仁15克,海风藤12克。 *风盛,加秦艽9克,羌活9克。 *寒盛,加附子9克,干姜9克。 *湿盛,加苍术10克,木瓜9克。 *上肢为主,加片姜黄9克。 *下肢为主,加川牛膝9克。 *腰背痛,加杜仲9克,寄生9克。 *血瘀,加乳香6克,没药6克,红花9克。 *体虚,加黄芪15克,熟地12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1.海风藤30克,宽筋藤30克,忍冬藤30克,丁公藤30克,石楠藤30克,鸡血藤3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2克,每日服用3次,28天为1个疗程。 2.生地300克,加水600毫升,浓煎至30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每口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3.虎杖250克,浸于白酒750毫升内.15天后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特别提示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后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患病关节要防寒防潮,可用护膝等加以保护。 2.急性期患者应多饮水,勤换衣服,勤洗澡,保持身体干燥。 3.减少不必要的患肢活动,必要时可用热敷止痛。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14.风湿·类风湿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