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文西 支书和老农 150×180cm 1964年
![]() 崔振宽 春 雨 144.×75cm 2011年
![]() 王子武 唐人诗意 138 ×69cm 1986年
![]() 徐义生 清漓之秋 138×69cm 2009年
![]() 郭全忠 万语千言 225×133cm 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 中国美术馆收藏
![]() 张之光 花长一丈人寿三千 138×69cm 2007年
![]() 王西京 春 潮 270×700cm 2004年
![]() 王有政 捏扁食 114×190cm 1984年
![]() 王有政 母亲我心中的佛 170 ×170cm 1994年
![]() 陈国勇 西岳华山 124×248cm 2008年
![]() 陈国勇 雁南飞 137×69cm 2003年
![]() 张振学 林茂鸟知归 240×120cm 1999年
![]() 王金岭 芙 蓉 138×69cm 1982年
![]() 江文湛 红梅孔雀图 240×120cm 2007年
![]() 张杲 战地黄花分外香 183×96cm 2001年
![]() 赵振川 山林的回忆
![]() 罗平安 山 水 180×96cm 2011年
![]() 徐义生 树大成荫 20×30cm 2009年 “长安精神画展”后记 ■汪为胜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永远的精神丰碑。早在《山海经》里,远古先民就赋予它“日月出入之所,天帝地上建都,角逐争帝战场。”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它演绎了多少杀戮与征战的悲壮豪情,也传颂着无数苦难而沉重的诗篇。从秦王扫六国到大唐盛世,历经了十三王朝这千年的时间里,在厮杀与争斗中却共同建立一个人类文明的奇迹:青铜、陶俑、书画、织绣、砖刻、剪纸……各种艺术体裁形式。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审美取向于大器浑厚、雄豪壮伟的气势,而表现上又是精致细腻,具体新巧,严格规范于形式之中。在绘画上,唐代长安画家们怀着真挚而又现实的心情描绘着自己世间的现状,进行了多样化全面地开拓与成熟,尽管描绘的像游春、烹茶、凭栏、横笛、揽镜、吹箫等的世俗之态,然不复以姿媚为念,绝无参差扭捏之痕,笔力遒劲,沉着高华。在描绘山水时,峭岩重叠、树木繁复,也呈现出浑厚、宽大的诗境。不待说,长安绘画,达到了此时中国绘画的“鼎盛期”。 然而,这种“鼎盛期”寿命不是太长,“安史之乱”是唐氏由强盛到衰弱的分水岭,此后统治政权一直动荡不安,直到灭亡。到了南宋政权移都江南后,形成了秀美婉约的士人画为导,原有长安汉唐浑厚、宽大之风逐渐湮灭。直至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沉寂千年的长安汉唐艺术之风再度焕发,这时期生活在长安的画家们,他们凭着文化心理和地域情感,继承着长安汉唐艺术所具有的精神气派,发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呐喊,创造出以石鲁为代表的“黄土高原”风格和赵望云为代表的质朴清新乡村风格,震动中国画坛。21世纪的今天,以刘文西为代表的新一代长安画家们,又把对红色根据地和善良农民的情感纳入笔墨之中,要挖掘更深厚长安精神的文化内涵。 此次以“长安精神”为学术主题的“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展览汇集了刘西文、崔振宽、王子武、王西京等16位画家100余幅精品力作。按照展览的宗旨,是以陕西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为根基,集中展示陕西当代名家的艺术风采。应当说,尽管是陕西地域特征,它应该是更大的范畴,在“长安精神”为主题的画家群体中,既有艺术血脉的共性,也有多元的不同性格的艺术个性。参展的每一位画家既是“长安精神”的群体,也是一个个体世界——能独特地、不同角度地揭示“长安精神”新时代赋予的内容。我们从这些画家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们取的精神品格与兼容并蓄的博大气象。 ■参展画家: 刘文西 崔振宽 王子武 张振学 王炎林 王金岭 江文湛 王有政 张 杲 徐义生 郭全忠 赵振川 张之光 罗平安 王西京 陈国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