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面“霾”伏

 昵称11487257 2013-01-15

  “往年还能忍受,今年这么严重的雾霾真是少见,工作、生活都被搅得一团糟。”前两天刚从海南旅游回到北京的白领郭红霞“吐槽”,这天气真倒胃口。听说大家都在抢购口罩,自己家里也是人手一个,看家里有老人孩子又从网上淘了个昂贵的空气净化器。

  根据有关部门14日通报,北京地区空气重污染持续时间达到了5天。造成此次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是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也不只是北京,连日来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大范围的污染。

  “大气污染严重到什么程度?在外面稍待久点儿,鼻孔就黑乎乎的。”住在北京朝阳区芍药居的郭红霞平时坐公交上班,这两天为了少呼吸点污浊空气,只好打车上班。粗略一算,真是“大出血”了:5个PM2.5口罩160元,一个空气净化器3000多元,原本一天公交费仅需8毛钱,打车得花七八十元,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

  郭红霞是从事金融工作,14日早盘股市冲破“阴霾”大幅上涨,环保板块强势领涨。截至收盘,有PM2.5检测概念的上市公司创元科技、空气检测概念的先河环保、抗菌口罩概念的龙头股份均强势涨停。

  郭红霞认为,上市公司在IPO时,都有上市环评这个环节,但上市后对其生产过程的环保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如前两年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对称,地方政府相关人员也成了“保护伞”,其实资本市场是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一些引导的。

  “往年冬季也常出现类似大范围雾霾天气,只是这次因为一些外部原因(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导致这么严重的污染。”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也让民众和有关部门深刻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年法律顾问高尚涛表示,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环境立法相对来说较为先进,也比较周全,但法律法规并没有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主要是观念问题。口头上喊环保,但实际上大多是“先污染、后治理”,GDP等数字是政府官员考核体系的主要指标。“不能说公民和政府没有环保意识,只是公民环保意识方面落实得比政府好。现在中国处于一个转型期,官员考核体系应该尽快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