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伦敦是如何除掉“雾都”之名

 東泰山人 2013-01-15

伦敦是如何除掉“雾都”之名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3-01/15/content_2115172.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01-15 来源: 信息时报

  2012年4月10日,在英国首都伦敦观光摩天轮“伦敦眼”上俯瞰伦敦。
  一对年轻情侣戴着自制口罩走过伦敦街头。
  汽车在白天也要打开车头灯才能行驶。
  一艘拖船停靠在泰晤士河畔,附近的伦敦塔桥陷于迷雾之中。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连日来,中国京津冀等地爆发了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而60年前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可以提醒中国吸取新教训,摆脱“新雾都”的难堪。

  大文豪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让全球读者对伦敦的“雾都”之名印象深刻。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推动了采煤业和制造业,煤烟造成了“可以与日全食相比的黑暗”。这种空气污染在1952年的“雾都劫难”中达到巅峰。这一年的12月5日,天气异常寒冷,伦敦居民燃起煤炉,大量粉尘颗粒聚集在伦敦上空无法散去,使市中心一度连续48小时能见度不足50米。更严重的是,约1.2万人因这次空气污染事件吸入污染物而死亡,患病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进入20世纪中期,英国人用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今日的伦敦,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都市。

  出台《清洁空气法》

  1952年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1956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

  抑制交通污染

  上世纪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巨额罚款强制达标

  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新华 王裳

  美国 民众可查阅空气质量

  美国国会早在1955年就通过了《空气污染管制法》,明确联邦政府将为控制空气污染提供研究资金。1963年国会通过了首部《清洁空气法案》,之后又分别在1970年、1977年和1990年进行了修订。197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署, 并颁布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前,美国环保署所采用是PM2.5的标准。美国的民众可以通过环保署的网站随时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环保署网站的首页就有一个“我的环境”的链接,只要输入自己的地址或是邮政编码,就可以查出当天的空气质量。

  德国 对工业企业减排改造

  德国虽然现在的环境非常好,但在上世纪中叶,鲁尔工业区也曾有过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鲁尔是德国当时著名的煤矿工业区,炼焦厂、电厂和钢铁厂排出的废气使该区空气质量远远低于德国其它地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德国联邦政府开始重视空气质量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并对鲁尔工业区发电厂、工业企业等实施大规模减排改造,关停一些污染物排放超标工厂。最终鲁尔工业区于八十年代正式结束工业生产,成功转型为如今的文化产业园。如今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已经与德国其他地区没有差别。

  世界著名空气污染事件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至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河谷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1943年洛杉矶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分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20多人死亡。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