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类诈骗找上门 老年人很受伤

 東泰山人 2013-01-15

各类诈骗找上门 老年人很受伤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01-02 来源: 老人报

 

 

  近期,屡屡接到各种关于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投诉。骗子能屡屡得手,大多是利用了老年人的同情心理。专家建议老年朋友要多留点心,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更不要轻易泄露自己及家人的信息。

  在众多群体中,为什么老年群体特别容易受骗?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这些老年人都富有同情心,却缺乏分辨好人和骗子的能力。正是因为他们富有同情心,成全了骗子的骗术。

  案例:看他哭得可怜,就买了他20斤茶油。

  80多岁的杨伯近日向记者诉说,前段时间,他80多岁的老伴与几个邻居在小区花坛边聊天。当时,有个中年男子走来,自称是桃源的农民,有自家的茶油要卖。老伴当时并没说要,但这中年男子跟着老伴到家里来了,说自己家里很困难,要为两个孩子筹学费。他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我见他哭得可怜,就答应他买了20斤茶油,花了300元。杨伯说,他后来把中年男子卖的茶油给邻居看了,但邻居说没有一点茶油气味,估计是别的什么油甚至会是潲水油。现在那20斤油都没敢吃。

  记者从一家茶油生产企业的高管那里了解到,就以价格论,市面上绝不可能买到15元一斤的茶油,更不会以这种上门推销求人买的情况出现。

  心理专家:勿贪小便宜,当心被忽悠

  湖南省长沙市心理学会心理专家刘立京认为,骗子能屡屡得手是利用了老年人的同情心理。首先,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遇到别人忽悠和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其次,家里人和亲戚朋友,要经常对老年人进行提醒,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第三,老年人要避免陷入别人的圈套,不要贪小便宜。

  案例:自称是其女儿好友,骗走老人钱财

  金盆岭附近的彭奶奶近日在农贸市场买了菜正准备回家,这时一个中年妇女上来跟彭奶奶搭腔,自称是彭奶奶女儿的同学,好久没见到老同学了。一听说是女儿的同学,彭奶奶也热情起来了,两人聊着聊着就到了彭奶奶的家门口。彭奶奶礼节性的邀请这位女儿的同学到家里坐坐,这名中年妇女就毫不客气地进了彭奶奶的家,然后向彭奶奶3000元钱,又把彭奶奶女儿价值数千元的首饰也走了。她说是我女儿的朋友,我就相信了她。彭奶奶对于自己轻信导致的损失很后悔。

  律师: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

  湖南一星律师事务所叶翔锋建议老年朋友要多留点心眼,少接触陌生人,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更不要轻易泄露自己及家人的信息。尤其是涉及熟人借钱借物等事,要注意与子女联系核实。如果出现了被骗的情况,要及时报警。

  案例:阿姨喊得心甜,借到钱后就消失

  73岁的女士日前告诉记者,以前她去听免费的老年保健课,认识了一个叫谢某明的业务员。谢某明每次见面总是嘘寒问暖,有时还主动给女士打电话问候她的身体状况,女士对他很有好感,不知不觉就经他的手买了两万多元的保健品。那些保健品起码四五百元一盒,现在想起来真觉得不值。有一天,谢某明跟王女士诉苦说,手头资金周转不过来,想向王女士借点钱。女士觉得谢某明人很好,而且都很熟了,就没有犹豫半点,借了3000元给他。谢某明还打了张借条。然而从那以后,女士就再没见到过谢某明,打电话也不通。女士到保健品公司去问,别人告诉她谢某明早就不在这里干了。

  社会学者:老年人需要社会更多的保护

  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学教授史铁尔认为,老年人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社会信息不够,加上老年人自身智力的退化,一些人正是利用这些从事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而老年人也很容易被骗。这一方面需要媒体加大宣传,让老年人知道这些骗子的伎俩;民政、社区等机构要多派义工深入到老年人当中,普及知识,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据《长沙晚报》 作者:谢春年 漫画:吴志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