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宗学哲著]

 昵称413468 2013-01-15

    [变成有钱人并不难: 著名理财师手把手教你学理财 / 宗学哲 著 ]
     
    书籍介绍: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私人理财规划师,“全国首届家庭理财方案大赛”冠军(搜狐网、北京娱乐信报

、中国工商银行等联合举办),“雅典奥运冠军理财专家团”成员(负责王义夫、刘春红个案设计),在

搜狐财经、和讯网等全国知名媒体开设理财专栏,具有丰富的理财实践经验,先后为500多位网络和平面

媒体读者设计理财个案,使他们的家财实现了稳妥增值。本书分为“更新你的理财观念”、“利用新的金

融理财工具”、“理财方案量身定做”、“个人理财风险防范”、“家庭创业奔小康”五个篇章,相信此

书会使你的理财观念得到更新,理财技能不断提高,从而踏上家财稳步增值的无忧之旅。

 ------章节内容开始-------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前言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7 本章字数:1309

  <div id="sBffookText">
    有一个故事,说固执人、马大哈、懒惰者和机灵鬼四个人结伴出游,结果在沙漠中迷了路,这时他们

身上带的水已经喝光,正当四人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上帝给了他们四个杯子,并为他们祈来了一场雨。

但这四个杯子中有一个是没有底儿的,有两个盛了半杯脏水,只有一个杯子是拿来就能用的。
    固执人得到的是那个拿来就能用的好杯子,但他当时已经绝望之极,固执地认为即使喝了水,他们也

走不出沙漠,所以下雨的时候,他干脆把杯子口朝下,拒绝接水。马大哈得到的是没有底儿的坏杯子,由

于他做事太马虎,根本就没有发现自己杯子的缺陷。结果,下雨的时候杯子成了漏斗,最终一滴水也没有

接到。懒惰者拿到的是一个盛有脏水的杯子,但他懒得将脏水倒掉,下雨时继续用它接水,虽然很快接满

了,可他把这杯被污染的水喝下后却得了急症,不久便不治而亡。机灵鬼得到的也是一个盛有脏水的杯子

,他首先将脏水倒掉,重新接了一杯干净的雨水,最后只有他自己平安地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不但蕴涵着“性格和智慧决定生存”的哲理,同时也与当前人们的投资理财观念和方式有着

惊人的相似之处。
    有媒体称中国已经进入个人理财时代,拒绝贫穷、做个有钱人成为居民理财的最大追求。但是受传统

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就和故事中的“固执人”一样,认准了银行储蓄一条路,拒绝接受各种新的理财方式

,致使自己的理财收益难以抵御物价上涨,造成了家财的贬值。有的人就和故事中的“马大哈”一样,只

知道不停地赚钱,却忽视了对财富的科学打理,最终因不当炒股、民间借贷等投资失误导致了家财的缩水

甚至血本无归,成了前面挣后面跑的“漏斗式”理财。有的则和故事中的“懒惰者”一样,虽然注重新收

入的打理,但对原有的不良理财方式却懒得重新调整,或者存有侥幸心理,潜在风险没有得到排除,结果

因原有不当理财影响了整体的理财收益。但是,也有许多投资者和故事中的“机灵鬼”一样,他们注重把

家庭中有风险、收益低的投资项目进行整理,也就是先把脏水倒掉,然后把杯子口朝上,积极接受新的理

财方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理财效果。
    “杯子哲理”告诉我们,理财中的固执、马虎和懒惰行为只能使你越来越贫穷。积极借鉴“机灵鬼”

式的理财方式,转变理财观念,调整和优化家庭的投资结构,让新鲜雨水不断注入你的杯子,这样,你才

能离有钱人越来越近。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私人理财规划师,“全国首届家庭理财方案大赛”冠军(搜狐网、北京娱乐信报

、中国工商银行等联合举办),“雅典奥运冠军理财专家团”成员(负责王义夫、刘春红个案设计),在

搜狐财经、和讯网等全国知名媒体开设理财专栏,具有丰富的理财实践经验,先后为500多位网络和平面

媒体读者设计理财个案,使他们的家财实现了稳妥增值。
    本书分为“更新你的理财观念”、“利用新的金融理财工具”、“理财方案量身定做”、“个人理财

风险防范”、“家庭创业奔小康”五个篇章,相信此书会使你的理财观念得到更新,理财技能不断提高,

从而踏上家财稳步增值的无忧之旅。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1.理财:三岁不早,六十不老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7 本章字数:1210

  <div id="sBffookText">
    你认为钱是万恶之源吗?如果回答不是则表明你有科学理财、让钱生钱的愿望。那么接着问,你是从

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理财规划的?许多人会说,当然是在有收入以后了,没钱怎么理财?也有人会说,我现

在退休了,一辈子都是稀里糊涂地挣钱、花钱,现在再谈理财岂不是为时已晚?国内外理财专家的研究和

一些理财实例表明:理财观念是一生一世的事,从三岁顽童,到耄耋老年,只要生命存在,只要你需要生

活,你就不应离开理财。
    小A和小C都是大四学生,二人家庭经济条件相当,每月的家庭供给都是400元。小A的父母从事商业工

作,他们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放权”把买零食、学习用品的

开支交给孩子自己打理,加上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小A的理财能力大大高于一般孩子。上大学以后,小A

每月将400元进行规划,购物货比三家,花钱精打细算,每月竟然渐渐有了结余。后来他见学校鼓励勤工

俭学,便用结余的钱从图书市场批发一些学生喜欢的畅销书,在学校内摆摊出售,从小养成的理财能力和

经济头脑,使他很快成为了学校有名的小书商,此后的大学生活他不但没有再花父母的钱,而且还攒了一

笔不大不小的积蓄。学生小C的父母是公务员,他们对孩子过于溺爱,从小学到升入大学,孩子的各种开

销都是父母一手包办,小C从小基本没有和钱打过交道。上大学以后,这种“全包”的教子方式的缺点逐

渐露出端倪,小C的理财能力很差,将400元花得稀里糊涂,经常寅吃卯粮,有时还要靠借债度日。
    从这两个学生的例子可以看出,从小注重孩子的理财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人对钱产生概念性的

认识大约是在两三岁左右,孩子知道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能换取糖果和玩具,这时应当让孩子区分各种面

额的钞票,并灌输一些钱的概念;六七岁的时候,孩子可以替大人打酱油了,这时不妨将买酱油剩下的零

钱送给孩子作为“收入基金”,引导其正确地进行支配,并且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养成勤俭节

约的良好习惯。总之,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越早越好,家长注重引导,刻意培养,这样,孩子成人后将受益

终生。
    退休之后,人的收入一般不会再增加,而是依靠积蓄和养老保险维持生活。这时,能否将积蓄和养老

保险金进行科学打理会直接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有的老年人觉得理财“高深莫测”,有的人认为投资“

充满风险”,只好把钱存成活期或定期储蓄,而有些精明的老人则不甘于这种“被动”理财,积极涉足一

些既稳妥收益又高的国债、基金、收藏等新投资渠道,比如选择一家好的开放式基金,年收益可能达到

20%以上,是任何储蓄无法比拟的———不注重晚年理财者只能坐吃山空,生活质量难以保证;而积极主

动规划“夕阳理财”则会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使晚年生活迈向富足快乐的健康之路。
    请记住这句话:理财,三岁不早,六十不老。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2.四则运算筹划理财人生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151

  <div id="sBffookText">
    人生路上,真正意义的理财应当说是从有了个人收入开始。这时,多数人会沉浸在积累财富的喜悦中

,虽然手中的现金数额可能很小,但还是要兴冲冲地将它逐月存入银行。如果用四则运算来比喻,这个时

期运用的是加法:一月份的工资是被加数,二月份的是加数,相加后产生一个“和”;第三个月,“和”

又成了被加数,新的工资结余成了加数,以此类推。经过日积月累,这个“和”会不断增大,达到一定数

额后,你可能到了结婚的年龄,对于不能依靠父母的人来说,这笔因“加”而来的积蓄会派上大用场;家

庭经济条件好的,这笔钱则会成为婚后小家庭的第一笔财产积累。
    成家之后的理财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两双手在共同堆积家庭财富的“金字塔”。这时,

两人正年富力强,收入会稳步增长,不知不觉间存折上已经过了五位数甚至六位数。并且,随着人生阅历

的增长,理财观念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收益最大化成为家庭理财的第一目标。于是许多人逐渐对收益高

的投资方式感兴趣,往往不看风险只认收益,炒股、企业集资、民间借贷等让人趋之若鹜,结果有人炒股

赔钱,有人集资被骗……经过这些投资失败的教训,许多人冷静了许多。这时减法派上了用场,一些风险

大的投资方式被逐个减少,炒股、集资等都成为“减数”,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只留了开放式基金、国债或

银行储蓄。
    不知不觉步入了中年门槛,这时已经是三口之家,你的理财智慧也达到了最高境界,并积累了很多“

实战”经验。虽说经历减法之后,你的投资渠道不是很多,但这都是根据个人实际而“浓缩的精华”,并

且你会“一条道走到黑”。炒汇、买基金有了经验,你肯定会倾其所有而“不浪费一分钱的资源”;认准

了比较稳妥的储蓄、国债,你会“翻着跟头往银行存钱”,这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这条适合你的投资渠

道会呈现裂变式的发展———在经历加、减两种运算之后,乘法将你带入了人生理财最辉煌的时期。
    到了老年之后,虽然能按月领取养老保险,但奖金、提成、各种补贴已经与你无缘,你的实际收入可

能只有壮年时的三分之二。对这些养老、保命钱你会非常谨慎,不容有半点风险,所以一些投机性质的理

财方式逐渐淡出,这时除法便进入了你的生活。因为多数老年人会选择银行储蓄作为理财的主渠道,所以

理财收益顶多能达到炒股、炒汇时的三分之一;虽然你的积累不算少,但一场大病就可能使你的资产被除

去一半。如果说,退休前是财富的积累期,退休后就是财富的消费期,也可以说是被除期。由此也让我们

明白一个道理:加、减、乘法是人生理财的关键时期,这时运算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晚年幸福,运算的数额

大了,即使被除去一半你可能还很有实力,但如果本来积累就少,除不了几次就会两手空空了。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3.家庭理财八大新观念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560

  <div id="sBffookText">
    l钱装进口袋不如装进脑袋
    小张和小刘既是同事又是当年的大学同窗。小张脑瓜精明,工作期间做了兼职,并且理财有术,积蓄

颇丰。而小刘似乎有点“败家”,对好友的提醒充耳不闻,工资分文不攒,全花在了买书和参加各种培训

上,并且还举债数万读MBA。后来,他拿到MBA证书跳槽去了一家外企担任高管,工资立马翻跟头,比原来

高出十多倍。而小张则直后悔“把钱放错了地方”。看来,知识就是财富,此言不谬———年轻时把钱装

进口袋不如装进脑袋。
    l勤俭持家不如能挣会花
    过去我们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但在如今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勤俭持家、使劲攒钱的老观念已经落伍了。“能挣会花”日渐成为大城市最流行的理财新观念。发挥个人

特长经商或谋取兼职,广开财源;挣钱后科学打理,积极用于消费,从而尽情享受挣钱和消费带来的人生

乐趣。
    l盲目贷款不如量力而行
    前几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贷款消费曾一度流行,可受还款压力影响,许多贷款家庭常常

捉襟见肘,有的因债务所累还引发家庭矛盾,所以如今提前还贷款的人有增无减,着实把银行愁得够呛。

这也表明现代人对贷款消费越来越理智,特别是还款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是已经量力而行,尽

量不贷款或选择所能承受的小额贷款。
    l手中“捂股”不如经常“晒股”
    买上股票就束之高阁,股民们称之为“捂股”,这种方式曾经让许多人发了大财。但现在,股票市场

瞬息万变,上市公司业绩良莠不齐,买上股票就睡大觉的话,难免会碰上银广夏、世纪中天这样一不留神

就连续跌停的“地雷”。所以,如今股民们买上股票后,会关注其业绩和经营状况,遇到业绩下滑、交易

异常等情况会及时做出止损、换股等处理。
    l给子女攒钱不如在早教上花钱
    如果子女的学习成绩一般,想上好一点的中学要交择校费;高考成绩不理想,“高价生”和上“民办

大学”的开支更大。因此,许多精明的家长从中悟出了窍门,改变只考虑为子女教育攒钱的老办法,而是

注重了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学特长等早教投入,孩子成绩好了,往近了说会节省择校开支,远了说会更

有利于子女将来的就业,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l一人说了算不如夫妻AA制
    按常理说,夫妻双方由于理财观念和掌握的理财知识不同,会精打细算、擅长理财的一方应作为家庭

的“内当家”。但对现代人来说,夫妻收入有高有低,双方属于个人自主性的开支越来越大,因此AA制理

财方式日渐被一些追求时尚的家庭所接受,这种理财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特长,分散家庭投资风险

。同时,财务独立自主也有助于减少矛盾,促进家庭和睦。
    l借给人大钱不如送给人小钱
    别人开口借钱会令多数家庭头疼,不借得罪人,借吧又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许多精明人

士对于还钱把握不大、又怕影响关系的借款人,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你不是说要借钱买房、看病、孩

子上学吗?我实在没有这么多钱,要不嫌,这二百块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看这招儿多阴险,舍卒保车,

还要让对方领情。
    l有病及时治不如提前买健康
    虽然人们的收入在不断增加,但还赶不上看病住院的花费涨得快。当前人们健康观念逐步转变,全民

健身越来越热,家庭用于外出旅游、购买健身器械、合理膳食、接受健康培训等投入呈上升之势。因为大

家明白:这些前期的健康投入增强了体质,减少了生病住院的机会,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理财。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4.家庭理财应忌“三多三少”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956

  <div id="sBffookText">
    l活期存款多定期存款少
    如今,存款利率是历史上较低的时期,扣除利息税,1万元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实际收益只有158元。许

多人因此便产生了“不差这几个小钱”的心理,而随意将工资收入等积蓄放在活期存折和银行卡上,特别

是一些不善理财的青年人,随意储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虽然储蓄利率较低,但时间长了,积蓄的金额大

了,这种损失就会越来越明显。比如,对于长期不用的存款来说,三年定期的年利率为2.52%,是活期储

蓄的3.5倍,存款的实际收益相差很大。目前许多银行开通了定活“一本通”业务,你可以委托银行待活

期存款达到某一个数额后,自动转存为定期存款,从而省却去银行转存的麻烦,最大限度地减少活期存款

太多带来的利息损失。
    l考虑风险多考虑收益少
    虽然当前的理财渠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众多追求绝对稳健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首选的是银行储蓄、国

债等利率较低但收益稳妥的投资方式,而对投资收益考虑较少,更没有考虑当前1.98%的储蓄年收益(一

年定期储蓄利率)能否抵御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因此,接受新鲜事物快的中、青年投资者不

妨突破“考虑风险多,考虑收益少”的传统模式,适当进行一些风险性投资。比如炒股、炒金、炒期货、

购买房产等等,也可以选择从银行即能办理的开放式基金、炒汇、分红保险等投资品种。关于风险性投资

的比重,可以参考国际理财专家推荐的“最佳投资公式”,即:风险类投资比率=100-年龄,比如你今年

35岁,则你购买开放式基金等风险投资的占比最高可以达到65%;到了80岁,风险投资则应控制在20%以内


    l一味攒钱多适当消费少
    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与人们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密不可分。过去一角一分地精打

细算、不敢花钱是因为太穷,但在如今社会不断进步,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的新情况下,一味勤俭持家、使

劲攒钱的老观念已经落伍了。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后,就应改变这

种旧观念,挣钱后科学打理,然后积极用于子女教育、居家旅游、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消费,尽情享受

挣钱和消费带来的人生乐趣,这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理财。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5.巧用逆向思维理家财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832

  <div id="sBffookText">
    有个故事几年前曾广为流传:某证券公司的散户股民几乎人人赔钱,只有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赚了

个钵满釜满,于是大家纷纷向她讨教炒股秘方。她说,门口的自行车就是我炒股的“指数”,自行车少、

股市萧条的时候我就买股票,自行车多、人人都抢着买股票的时候我就清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随大流

不赚钱,反其道而为之才能发财”的道理。实际上,这位老太太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逆向思维。在如今理财

渠道日趋增多,操作难度相对增大的情况下,巧用逆向思维科学理财,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收益。
    l不妨抛弃“绝对稳健”适当“投机倒把”
    目前,储蓄仍然是百姓理财的主渠道。其收益虽然较为稳妥,但当前利率是历史上较低的时期,活期

年利率仅为0.72%(税后仅为0.576%),一年定期仅为1.98%(税后仅为1.58%),如此低的收益很难抵御

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货币贬值风险。因此,接受新鲜事物快的中、青年投资者不妨抛弃传统“钱存银行最稳

妥”的观念,适当进行一些有风险、但收益相对较高的“投机”类理财。除了炒股、炒金、炒期货、购买

房产等投资方式以外,当前单是可以从银行办理的就有开放式基金、炒汇、分红保险等多个品种,许多银

行和证券公司还联合推出了“保利理财”等委托业务,这些投资方式的综合收益多数会高于银行储蓄。另

外,近年来广大金银币投资者获利也非常丰厚,如果个人具有一定的钱币知识,不妨在价位合适时买入金

银币,等价位上涨时再“倒卖”出手。
    l不妨抛弃“从众心理”而“另辟蹊径”
    多数人在理财中存有“从众心理”,见大家都炒股,不管自己对股票是否了解,便一哄而上,全民皆

“股”。一家公司推出一项高利集资,虽然不是公开办理,但其利率高达8%,并且很多人已经拿到了分红

收益,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在对公司经营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争相参加。相对趋之若鹜的“从众”

者,我的同事小赵则颇有主见,无论炒股的朋友怎么劝,参加集资分红的朋友如何动员,他总是按照自己

的判断,另辟蹊径进行理财。去年,经过分析和衡量,他发现某某开放式基金的投资价值较大,在该基金

无人问津的情况下购买了2万份,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连分红加上基金净值的增长,收益超过了10%,而

盲目参加集资的不但没有拿到8%的收益,差点连本钱也损失了。所以,理财不能盲目随大流,而是应结合

自身的实际制定理财计划,平心静气地理自己的财。
    l不妨抛弃“分散投资”而“孤注一掷”
    经历过炒股赔钱的人往往会对分散投资更加深信不疑。对于风险类的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里”确实能达到分散和减少风险的目的,但如果一味地去刻意“分散”有时会适得其反。老张和老李都是

稳健型的投资者,但老张遵循分散投资的原则,对各种投资方式都感兴趣,朋友承诺以高息向他借款,他

明知有风险,但又怕错过这个发财机会,便借出了1万元,后来朋友的厂子破产倒闭,借款也鸡飞蛋打—

——虽然这1万元只是他“分散投资”的一部分,但与其他国债、储蓄、炒股等方式综合,他理财的年收

益几乎是零。而老李见国债不交纳利息税,并且支取还可以享受相应档次的利率,他认为这种方式既稳妥

,收益又高,便“孤注一掷”,把家中所有的积蓄都买了国债,到期时的年收益接近3%。由此看出,收益

较高、完全稳妥的情况下可以“孤注一掷”,同时,不能像老张这样为了分散而分散,涉入自己没有把握

的高风险投资领域。
    l不妨抛弃“勤俭节约”而“能挣会花”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富人把金子藏在花园的树下,每周挖出来自我陶醉一番,然而有一

天他的金子被一个发现秘密的贼偷走了,此人捶胸顿足,痛不欲生。邻居们都来看他,并询问事情的经过

:你从来没有花过钱吗?他回答:没有,我只是每周挖出来看看而已。邻居告诉他,有没有这些钱对你来

说不都是一样吗?现在,这种“富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全家人的生活

质量不断提高,如果和这位富人一样,只攒钱,不花钱,那即使他的年收益再高,攒的钱再多,也不能算

得上是科学理财,最多只能说他“很能攒钱”。因此,理财计划中要有消费计划,在保证正常家庭开支的

情况下,适当加大旅游、文化、子女教育类的消费。这样,生活质量提高了,投资者才会有更多的精力、

动力和信心去赚更多的钱。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6.按“麦穗哲理”打理家财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282

  <div id="sBffookText">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

,却带徒弟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在麦田行进过程中,每人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

能摘一支。
    其中两个弟子一个刚走几步便摘了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第二个弟子一直

是左顾右盼,东挑西捡,一直到了终点才发现,前面几个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前两位

教训,当他走了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

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
    我的同事老张精于理财,这些年他正是按照苏格拉底的这一“麦穗哲理”,投资不孤注一掷,更不因

循守旧,总是用他的理智和果敢发现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麦穗”。实践证明,老张用“麦穗投资法”的回

报率大大高于了“不加分析盲目型”和“左顾右盼胆小型”投资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时银行存款利率较高,收益又稳妥,所以多数人把钱毫不犹豫地全部存成了银

行定期储蓄。而老张当时只是把三分之一的资金存成了三、五年的定期存款,其他三分之二选择了支取更

为方便、提前支取利息不吃亏的定活两便储蓄(当时定活两便按同档次定期利率打九折),以等待更好的

投资时机。第二年,国家发行国债,利率比银行高出不少,而且带有保值性质,于是他支取了定活两便存

款,购买了国债。这一投资决定,让老张抱上了一个“大金娃娃”———国债利息加上保值贴息,年收益

高达20%以上,五年时间资产翻了一番。
    后来,我国股市异常火暴,连街上卖菜的小贩都在大谈“割肉、建仓、K线、D线……”别人都劝老张

趁机进股市捞一把,而老张却自有他的小算盘。他看到股票一、二级市场差价很大,于是将陆续收回的各

种资金存入证券公司,办理了新股自动申购。一年多的时间下来,孤注一掷的股市投资者因为遇上了大熊

市,股指连续下跌,不但炒股的盈利全赔了进去,原来的成本也缩水了近50%,而老张申购新股的收益算

起来已达到了15%。
    2002年以来,多数投资者见股市一蹶不振,银行储蓄和国债利率连续走低,因此在确定投资方向上左

顾右盼,举棋不定。多数人是把钱放在银行收取0.576%(税后)的活期利息。而老张经过仔细观察和研究

,发现国外投资基金盛行,收益也非常稳妥,入世后我国的开放式基金肯定会有大的发展。当时正值某稳

健成长基金发行,于是他以1元的单价购买了20万份基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已享受了基金公司的两

次每10份基金单位0.25元和0.15元的分红,一年的分红收益达到了4%,而那些举棋不定的投资者同期收益

还不到老张的八分之一。
    这不,听说国内金融机构近来不断推出委托贷款、分红保险、180指数基金等新的投资品种,老张又

天天盯着报纸的理财版进行起了分析研究。他非常有信心地说:虽然现在家庭资产增值越来越难了,但“

最大的麦穗”还是一定要继续捡下去!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7.平民化的投资经:专挑“小西瓜”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074

  <div id="sBffookText">
    一个小女孩拿着三角钱到瓜园买西瓜,瓜农见这点钱连五分之一个西瓜也买不着,便想赶紧糊弄她走

,他顺手指了指瓜地里一个拳头大小、还没有成熟的西瓜说:“三角钱只能买这种小西瓜。”瓜农本以为

女孩会反诘不熟的西瓜怎么吃,而放弃买瓜,谁知女孩略作考虑后竟然答应了,并且接着就把钱递了过来

。瓜农不解:“小西瓜又不能吃,你要它有什么用?”女孩说:“反正交了钱这个小西瓜就是我的了,过

两个月我再来拿。”这回该瓜农傻眼了,因为卖小西瓜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所以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了。

两个月后,小姑娘抱着那个已经瓜熟蒂落的大西瓜高兴而去。
    小女孩买瓜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里面却蕴涵着“超前投资、赚取未来钱”的大智慧。在家庭投资

理财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好这一哲理,善于买“小西瓜”,会使你家庭资产的增值速度始终快于别人。
    居民手中的积蓄越来越多,许多人将房产当成了期求保值增值的投资工具,但现房的价格肯定较高,

而期房的价格则相对便宜。通常楼盘在前期发售时,价格会较为优惠,随着建筑期不同,售价会逐渐提升

,到现楼时价格会达到阶段性的顶峰。这时以较高的房价购买房子,其投资回报率是有限的,而在楼盘进

行内部认购时,就交纳押金订好房子,等到签订正式购房契约或现房出售时,房子已经有了一定幅度的增

值,这就好比当初买的“小西瓜”已经成熟了,你可以将房子转手卖掉,将盈利落袋为安,也可以将房产

进行租赁,获取高于别人的投资回报率。
    原始股或者股市低迷时的潜力股都是极具投资价值的“小西瓜”。有股票的居民不妨到证券公司办理

新股自动配售或自动申购,这样一旦中了号,就等于买上了一个便宜的“小西瓜”,原始股上市时必然会

获利。另外,每年的年末,券商和机构为了盘点盈余一般要调整股票和现金的比率,同时这个时段也往往

是政策的“真空期”,因此这时的股价一般较低,准备进行中长期投资的股民不妨在这个时候选择价位较

低的潜力股,耐心等待升值的机会。
    开放式基金以其“专家理财、收益稳妥”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因基金受股市的影响较大,

股市下跌时,发行完的基金有可能会跌破发行面值,如果这时你看好一只基金,可以采取“申购”的方式

、以低于发行面值0.1元左右的价格买到手,你可别小瞧这一角钱,只要大市转暖、基金净值增加,涨到1

元发行价的时候,别人才刚刚解套,你已经有10%的收益进账了———由此可见,买“大西瓜”的人,不

如善于挑“小西瓜”的人更能赚钱。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8.理财中的“稀释减损法”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998

  <div id="sBffookText">
    某地有两家银行,其不良贷款占全行贷款总量的比率都是20%,上级行要求他们在一年之内将不良贷

款降低10%。甲银行由行长亲自挂帅,成立了专门的清欠机构,全行千方百计抓不良贷款清收;乙银行则

没有如此兴师动众地清收不良贷款,而是组织全行大力营销消费贷款。
    到了年底,甲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成效自然比乙银行好,但最后一算账,其不良贷款仅下降了3个百

分点;乙银行却由于贷款营销得力,全行的贷款总量翻了一番,不良贷款所占比例一下子降了10%,圆满

地完成了任务。
    在金融界,乙银行的这种“绝招”叫“稀释减损法”。其实,对于个人理财来说,这种办法也极具借

鉴意义。
    炒股的人可能谁都遇到过亏损,有的人为了减少损失便忍痛进行换股、割肉,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你

今天刚卖出,明天这只股票就开始上涨,而且操作越频繁损失越大,实际上成了“越减越亏”。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用一下“稀释减损法”。假设你手中持有某股票1000股,目前已经从买入时的

10元跌到了5元,经过观察,你发现该股票有企稳迹象,并且认为该股票具有中长期的投资价值,这时你

可以用每股5元的价格再买2000股,增加持仓量,从而“稀释”你持有该股票的成本。这样,该股票上涨

到6.7元的时候你就彻底解套了,此后每上涨1元,你就会有3000元进账。
    除了炒股以外,家庭出现亏损的情况还有不少。如果你的家庭积蓄只有1万元,因盲目参加民间借贷

等不当理财,致使这笔血汗钱打了水漂,这时多数人一定会捶胸顿足,后悔不迭,并且此后很长一段时间

,理财亏损的阴影会笼罩着整个家庭,有时还会引起夫妻不和,甚至会导致家破人亡。
    这和炒股一样,对待亏损的态度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出现了亏损一味地后悔、埋怨和消极会雪上加

霜,使今后的生活更加陷于困境。相反,如果及时吸取教训,以失败为动力,通过为自己充电、开拓其他

生财门路等方式,积极去赚钱,一段时间之后,你的努力取得了成效,你的年收入已达到了10万元以上,

这时再提起你曾遭受的1万元损失,你肯定会不屑一顾地说,毛毛雨啦!———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你

的财富总量增加了,从而使过去的“家庭不良资产”变得微不足道,实际上是成功实现了“稀释减损”。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9.能挣会花,善于投资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877

  <div id="sBffookText">
    ——不妨学学浙江人的理财消费观
    最近,浙江有关部门对全省中等收入家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15800元

的中等收入家庭中,有三成的家庭在未来两年内有购房意向,并且其中多数已经具有了人均20.64平方的

自有住房,购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有两成的家庭有境内外旅游的消费意向,其中45.3%的

家庭准备省内就近出游,68%的家庭计划跨省旅游,16.3%的家庭有出国观光的打算;四成以上的家庭有进

行股票、债券、房产等高收益投资的意向。
    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抽样调查,但如果仔细分析调查结果,就会发现浙江人的消费投资理念较为科

学,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对全国多数省份的居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l挣钱也要会花钱
    浙江人能吃苦、会赚钱是全国闻名的。这项调查显示,善于积累财富的浙江人不但能挣钱,而且会花

钱,尤其是在住房条件的改善上最舍得下本钱。人均居住二十多个平方,对许多省份的居民来说,可能已

非常满足了。但浙江人把改善住房条件作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首要环节,没有住房的家庭首先考虑买房

,房子“落伍”的家庭则考虑有步骤地换更好的房子。他们的理念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从而不断追求先安

居后乐业的家庭梦想。
    调查同时显示,浙江人不单单注重买房,而且比较善于借助信贷手段“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调查中有41.7%的家庭会选择银行按揭,26.4%的家庭选择公积金贷款,27.3%的家庭以积蓄为主,只有

2.5%的家庭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从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浙江人的精明,住房贷款利率相对较低,贷款买

房后可以将家庭积蓄投入到生意或投资中,从而有助于优化家庭财务结构,提高投资收益。在有买房意向

的家庭中,四分之一以上的人知道借助公积金贷款购房,因为公积金贷款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利率比商

业贷款低一大截,所以被众多购房的浙江人看好。但在其他一些欠发达省份,一边是公积金管理部门愁贷

款发不出去,一边是居民为筹集房款而求亲告友四处借钱,或勒紧裤腰带拼命攒钱,却不知道利用个人公

积金资源,成了“端着金碗讨饭吃”。看看人家浙江人,银行借一点,公积金贷一点,自己掏一点,买房

钱就搞定了,生活得多滋润。
    有了钱,除了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还要会“调剂生活”。许多人说,出去玩一趟倒是能调剂生

活,但成千上万的钱没了,太不值得!浙江人就不这么想,调查中有这么多家庭要出省甚至出国旅游,展

示了现代人的消费时尚。实际上,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身体,放松了心情,让你更

加热爱生活,赚钱的动力也就更足,所以旅游消费实际上是物超所值。
    l投资不必太保守
    该调查还显示,未来两年内有投资意向的家庭占调查总户数的43.8%。其中,股票仍是投资者的首选

方式,占投资家庭的42.9%;其次是保险,占投资家庭的38.5%;债券、国库券排在投资的第三位,占投资

家庭的28.8%,另外有16.3%的家庭有投资房产的意向。由此可看出,排在前四位的全是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浙江的中等收入家庭把股市作为投资首选,是因为他们知道持股是分享国民经济增长成果的最好方式

。当前,中国的股市日趋规范,前景应当非常乐观,只要选好有潜力的股票,中、长期的投资回报率会大

大高于普通投资方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人们财富积累的速度加快,但家人一场大病往往就会让人倾家荡产,所

以人们应当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将近40%有投资意向的浙江家庭会考虑购买家庭保险,这是一种增强家庭

保障能力、科学理财的体现。
    “置房置地”是自古以来国人所特有的一种理财传统。面对攀升的房价,多数投资者不敢伸手,但调

查中有16.3%的浙江中等收入家庭看好房产投资,说明他们对当地房产投资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并懂得以

房产投资来规避物价上涨带来的家庭资产贬值。
    考虑国债不征利息税等因素,债券的实际利率较储蓄高出不少,这次调查中28.8%的家庭有投资债券

的意向,也正是说明了“以收益论英雄”的投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浙江居民所接受。
    科学地借鉴浙江人“能挣会花”的消费观,有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借鉴“放弃保守求收益”的

理财观,则会更加有助于家庭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10.合理消费,慎重贷款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237

  <div id="sBffookText">
    ——莫盲目学“外国老太太”
    说起中国人和外国人理财观念的差距,多数人会想起中国、外国两个老太太买房的故事。外国老太太

贷款超前消费,居有定所,生活质量高;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靠一生的积蓄,最终买下房子,却已是风

烛残年,无福享受了———总之一句话:外国老太太的理财方式科学,中国老太太的观念落后。
    在某国企工作的张先生一开始颇羡慕外国老太太的潇洒。当时正巧单位集资建房,他怕重蹈中国老太

太的覆辙,便从银行办理了10万元的住房贷款。一次交清购房款,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一家人当时甭

提多高兴了。可后来,张先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张先生和爱人都是工薪族,两人月工资加起来不到2000元,每月单是偿还贷款本息一项支出就将近千

元,因此,家庭日常开支常常捉襟见肘,以致不得不节衣缩食,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住房条件虽然

改善了,总体生活质量却下降了。同时,父母唠叨,老婆埋怨,张先生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他非常

无奈地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贷款。
    随着各银行对住房、汽车等个人贷款业务的积极推介,先消费,后还款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

时尚。那么,这种超前消费方式是不是人人都适合,哪些人办理消费贷款需要慎重考虑呢?
    l传统观念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不宜贷款
    对于多数人来说,“无债一身轻”、“量入为出”的传统理财观念在短时期内是很难改变的。此观念

根深蒂固的人,就不宜盲目跟风,赶贷款消费的时髦。否则,到时为债务所累,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就

得不偿失了。同时,办理贷款应事先多和家人商量,取得他们的同意和支持,避免日后落下埋怨。
    l要考虑自身还本付息的承受能力
    目前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是同期存款利率的一倍以上,每月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因此,贷款之

前要对自己的收入情况和每月还本付息额进行衡量,仔细测算,以此确定是否贷款,或确定所能够承受的

贷款额。另外,在能够向亲朋借款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贷款。目前存款利率非常低,你可以和出借人协商

,按照银行存款利率为其支付利息。这样,出借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你又避免了沉重的贷款还息负担。
    l有条件提前还贷
    按有关规定,银行允许借款人提前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提前全部归还本息的,按合同利率一次结清

还本付息额;部分提前归还的,以后每月还本付息额按剩余本金和剩余还款期数重新计算。这样,如果你

办理消费贷款后,手中余钱积攒到了一定数额,这时可考虑提前偿还贷款或部分还贷款。因为日常积蓄一

般是存成银行储蓄,如果不及时偿还贷款的话,一方面你的存款年收益不足2%,另一方面要支付着5%以上

的高额贷款利息,3%的差额就白白流失了。因此,提前还贷是减轻利息支出的好办法。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11.巴菲特的“三要三不要”理财法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006

  <div id="sBffookText">
    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投资家,但二人的投资风格各异,索罗斯喜欢激进和冒险,崇尚“

要么赚很多钱,要么赔很多钱”;而巴菲特则看中稳健投资,绝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中国人受传统

观念影响,一般不喜欢冒险,且多数人不具备索罗斯那样超乎寻常的承受力和判断力,所以,堪称巴菲特

投资理念精华的“三要三不要”理财法更适合中国工薪族投资者。
    l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
    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此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

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l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
    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

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
    l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
    巴菲特与人们只注重概念、板块、市盈率的投资方式不同,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

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
    l不要贪婪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股市牛气冲天,到了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每个人都希望手

中已经涨了数倍的股票一直涨下去。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

静地悉数全抛。后来,股票出现大幅下跌,贪婪的投资者有的血本无归,有的倾家荡产。
    l不要跟风
    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一些亏损、市盈率极高的股票一沾上网络的边便立即

鸡犬升天。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他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一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

,人们这才明白“不懂高科技”只不过是他不盲目跟风的借口。
    l不要投机
    巴菲特的“投资不投机”是出了名的,他购买一种股票绝不在意来年就能赚多少钱,而是在意它是不

是有投资价值,更看中未来5~10年能赚多少钱。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

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12.女性理财五大误区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159

  <div id="sBffookText">
    l能挣钱不如嫁个好老公
    许多女性往往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找个有钱老公,平时把精力都用在了穿衣打扮和美容上,却忽视了

个人创造、积累财富能力的提高。俗话说,伸手要钱,矮人三分。许多女性凡事都依赖老公,认为养家糊

口是男人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受制于人,女性在家里的“半边天”地位也就会发生动摇

。所以,作为现代女性,应当依靠为自己充电、掌握理财和生存技能等方式,自尊自强,在立业持家上展

现“巾帼不让须眉”的现代女性风采。
    l家财求稳可以不看收益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女性不喜欢冒险,她们的理财渠道多以银行储蓄为主。这种理财方式虽然相

对稳妥,但是现在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存在银行里的钱弄不好就会“贬值”。所以在新形势下,女性们

应更新观念,转变只求稳定不看收益的传统理财观念,积极寻求既相对稳妥、收益又高的多样化投资渠道

,比如开放式基金、炒汇、各种债券、集合理财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的理财收益。
    l随大流能避免理财损失
    许多女性在理财和消费上喜欢随大流,常常跟随亲朋好友进行相似的投资理财活动。比如,听别人说

参加某某集资收益高,便不顾自己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而盲目参加,结果造成了家庭资产流失,影响了生

活质量和夫妻感情;有的女性见别人都给孩子买钢琴或让孩子参加某某高价培训,于是不看孩子是否具备

潜质和是否爱好,便盲目效仿,结果最终收效甚微,花了冤枉钱。
    l会员卡消费能节省开支
    女性们对各种会员卡、打折卡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人的包里都能掏出一大把各种各样的卡。许多情

况下用卡消费确实会省钱,但有些时候用卡不但不能省钱,还会适得其反。有的商家规定必须消费达到一

定金额后才能取得会员资格,如果单单是为了办卡而突击消费的话,就不一定省钱了;有时商家推出一些

所谓的“回报会员”优惠活动,实际上也并不一定比其他普通商家省钱;还有一些美容、减肥的会员卡,

他们以超低价吸引你交足年费,可事后要么服务打了折扣,要么干脆人去楼空,让你的会员卡变成废纸一

张。
    l女性最适合“当家作主”
    中国人的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也就是说女人应当掌握家庭的财务大权。不过,从科学理财的

角度来说,夫妻双方由于理财观念和掌握的理财知识不同,两人的理财水平肯定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论

男女,不论工资收入高低,谁擅长理财,谁就应成为家庭的“内当家”。如果两人互不服气,不妨来一个

“擂台赛”,将现金类资产一分为二,夫妻分别理财,一年之后谁的理财收益高,谁就可以理直气壮地“

当家作主”。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13.老年人理财“四项原则”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249

  <div id="sBffookText">
    l一是安全的原则
    老年朋友的积蓄是自己多年积攒的血汗钱,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生病住院等开支,是晚年生活的“保

命钱”,因此,老年朋友理财原则首先应考虑安全。一般来讲,理财的规律是收益和安全成反比,收益越

大,安全性相对越小。当前适合广大居民的理财渠道有储蓄、国债、企业债券、股市、民间借贷等等,股

市等投资方式虽然收益高,但相对风险也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理财的思维和判断力必然下降

,对股市跌宕起伏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减弱。因此,老年人尽量不要参与炒股、炒汇等风险类投资。国

债和储蓄是各种投资渠道中最稳妥的,不用操心费力便会有一笔稳妥的利息收入,比较适合求稳的老年朋

友。
    l二是方便的原则
    有位老年朋友因看到储蓄存款的存期越长利率越高,便把平时不用的钱全存成了三年和五年定期储蓄

。前段时间,因老伴住院,手头没有现款,赶忙找出存折,但一看离到期日最近的也得一年多,最后经过

一番衡量,为了避免利息损失,只好费尽周折,东借西凑总算凑足了住院款。从这一事例看,老年朋友因

生病、住院等急需用钱的概率相对较高,这就要求老年朋友在存钱的时候应适当考虑支取的方便性。滚动

储蓄法是适合老年朋友的理财方式之一,如果你手头有2000元积蓄属于短期用途或支取时间无法预期,这

时可先存一个一年或二年定期,隔段时间再把手中积蓄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存成一年或二年的定期存单

,以此类推。这样一年后,每隔一、两个月就有一张存单到期,用钱很方便,不用可继续转存。
    l三是最大限度增值的原则
    对老年朋友理财来说,收入已经是基本固定,在考虑安全和方便的前提下,应当最大限度地保证现有

存款的保值和增值。一是要少存活期,多存中、短期相结合的定期,当前活期利率仅为年息0.72%,而三

个月和半年的定期利率为分别为1.71%和1.89%,均大大高于活期利率,所以应尽量减少活期存款的比率;

二是要注意及时转存定期,有的老年朋友图省事或因遗忘,常常使已到期的定期存款不能及时转存,造成

了利息损失,因此要关注存款的到期日或到银行办理预约自动转存,以避免因不能及时转存造成的利息损

失;三是可适当购买一些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具有“专家理财、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随着我国

证券和基金市场的不断规范,开放式基金必然会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分红收益。
    l四是适度消费的原则
    有的老年人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不舍得消费,只考虑如何为子女攒钱。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儿女过得好了,他不需要你的帮助;如果子女过得不好,给他一些资助也只能应付一时,管不了长远,

弄不好还会培养子女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因此,老年朋友要摈弃陈旧的消费观念,积极将积蓄用于改善

生活、参加文体活动、身体保健和疾病治疗等用途,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尽享幸福晚年。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14.上班族的炒股经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341

  <div id="sBffookText">
    李先生是上班一族,也是一个准股民,但他的炒股方式和一般专业股民不一样,用他的话说,这叫“

捂”股。自去年买了几只股票,已经一年多了,他只是偶尔留意一下股票的价格,其他的股票信息很少去

管,证券公司更是一趟也没去。后来,经朋友提醒,他到证券公司一查,原来,自己已经白白错过了一次

低价配股的机会。同时,深沪股市实行了根据市值配售新股,他的这位朋友靠新股配售,年收益达到了4%

以上,而他由于信息不灵,无数次配售新股均自动放弃了。李先生最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只知道炒股

是赚取差价,真没想到如今股市上还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股市资源,提

高炒股效率或避免损失呢?
    l到证券公司办理自动配售新股业务
    目前,新股配售的信息虽然公布得非常及时,但广大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媒体的信息,并且要到证券

公司办理申购手续,这对多数上班族来说,时间上恐怕难以允许。现在各证券公司均开办了自动配售新股

业务,你只需携股票账户和身份证件到证券公司签订“自动配售新股”协议,即可消除不能按时认购新股

的顾虑和麻烦。此后,每当有新股发行,证券公司会根据你的有效市值,自动进行新股申购;如果申购成

功,证券公司会按你留的联系方式,及时通知你办理存入资金或交割事宜。
    l关注持有股票的分红、配股信息
    像李先生这样只关注股票价格,不关注上市公司动态的股民绝非少数:股票配股不知道,错过了低价

配股的时机;股票送股不知道,卖出时还是填写原股数;股票分红更是不知道,资金闲置在账户上,不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因此,投资者要通过媒体或采取拨打证券公司服务电话等形式,关注所持有股票的

相关信息,及时掌握配股和送派信息。如果分得了现金红利,生活中急需用钱时可以及时支取,也可以将

红利进行再投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l开办银证转账,节省宝贵时间
    目前,许多股民特别是年龄稍大些的股民,还习惯于到证券公司存取现金,如此携带大量现金来往于

股市和银行间,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资源。为了方便股民,各证券公司一般都开设了

银证转账业务,你只需到证券公司或银行开通银证转账,即可利用证券公司或银行的服务电话进行股市和

银行资金间的转账,也可以用银行卡直接提取或消费转账后的资金,减少了资金周转环节,避免了不必要

的麻烦。
    l利用网上炒股提高操作水平
    如今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券商大多开办了网上炒股业务,上网者只需到证券公司开通此项业务,就相

当于把大户室搬到了家里。通过网络可以买卖股票,也可以利用网上分析系统进行走势分析;还可以通过

“网上个人理财”程序,对自己的股票进行自定义,以随时查看各股的保本价、盈利价、盈亏率、股票市

值以及股票资产分布、净资产盈利分布等情况;也可以通过网上炒股程序设立每只股票止损点和获利卖出

点,利用涨跌报警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过卖出机会。另外,网上炒股为证券公司节省了人工操作

费用,因此有的券商对网上炒股者还有一定优惠措施,网上炒股可谓一举多得。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15.应对升息的七大理财举措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1938

  <div id="sBffookText">
    进入2004年以来,关于提高存贷款利率的讨论和猜测不时见诸各大媒体。经济专家说许多行业的过热

现象需要用提高贷款利率来控制;普通老百姓也在说持续负利率挫伤储蓄积极性……虽然央行不断出来辟

谣,但中国有句老话叫“无风不起浪”,各方面都出现了加息的呼声,这最起码说明调息的条件正在日趋

成熟。
    近十年来,我国的利率调整都是一次接一次降息,提升存贷款利率对广大投资者特别是年轻投资者来

说毕竟还很“陌生”。真正升息来临的时候,许多人还可能会有点措手不及。比如,住房贷款晚办了一天

就要执行调高后的新利率;刚买了国债,可升息后一算,储蓄存款比国债合算……所以,作为一个精明的

投资者,不应在升息之后手忙脚乱或后悔不迭,而是应在升息之前就未雨绸缪、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或者

在升息之后立即有条不紊地开始家庭财务调整。
    1.尽早办理住房、消费贷款
    银行贷款利率执行的是一年一定的政策,如果你有购房、消费等信贷需求,这时不妨提早办理贷款手

续。贷款办完之后,如果央行提高了存贷款利率,这时你可以在一年合同期内享受升息前的低利率,从而

占银行的便宜。2004年4月末,各商业银行曾被要求“五一”之前尚未出账的贷款一律不得出账,这个消

息被认为是央行升息在即,而又想保护商业银行利益的行为。所以,如果升息来临,有信贷需求的居民应

立即办理贷款手续,尽早把贷款拿到手。
    2.暂缓购买国债
    国债执行的是合同利率,也就是说今天买了国债,明天如果利率上调,你也只能按购买时约定的利率

计息。并且,凭证式国债的提前兑付要蒙受一定损失,持有期不满半年兑付的不计利息,满半年不满一年

的只能享受相当于活期的存款利率,另外提前兑付还要交纳千分之一的手续费,这样,购买国债后不久如

果存款税后利率调整后高于了同期国债,那你就等于被“套牢”了。所以,如果你认为升息条件已经具备

,不妨暂时把钱存在银行,然后根据利率的变化再决定后期的投资意向。
    3.考虑将外币转成人民币储蓄
    目前美元、日元、港币、欧元等常见外币的存款利率均低于同期人民币存款,如果遇到人民币存款利

率调高,这时存外币会更不合算。如果不考虑汇率的变化因素,单单为存款得利息的话,遇到人民币升息

,可以将手中的外币通过正当途径转换成人民币储蓄,从而享受升息后的高利息收益。
    4.用好通知存款的特殊计息规定
    通知存款是指存款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一个存款

种类。个人通知存款最低起存额为5万元,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长短分为一天、七天通知存款两个品

种。通知存款的存单上不注明存期和利率,银行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利率和实际存期计息。也就是说

,如果升息前存入通知存款,利率提升以后办理支取时,这笔存款可以享受调高后的新利率。充分利用通

知存款的这一特殊规定,可以让临时无法决定投资意向的存款最大限度地生息。
    5.谨慎购买保险
    投资型寿险和分红类寿险占到了目前整个保险品种的绝大多数份额,许多投保者是看中了此类保险的

投资功能而将其当成了储蓄的替代产品。这样,存款利率上调后,这种产品的现金回报率可能会不如银行

,加上近来分红保险的实际分红不太理想,所以,单纯追求现金回报率的投资者可以将收益低的保险改为

收益高的银行储蓄。不过,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投资者对投资分红型保险的其他保障功能也应充分考虑


    6.把握好升息后的炒股思路
    加息向来被理解为股市的利空,因为较高的利率会吸引部分股市资金。但这些年来,股市与利率的关

系已经日趋淡化,自1996年以来股市经历了8次减息,按说这应当是大利好,但是每次减息的结果都让市

场走出一根高开大阴线,并一蹶不振。所以有关专家分析,升息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同样是有限的。并且,

一般情况下利率升降的幅度不会太大,零点几乃至一个百分点的升幅不会成为铁杆股民们撤资的理由。
    7.以消费来分享升息抑制通胀的成果
    利率上调之后,对通货膨胀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存钱的人多了,消费的人少了,一些相对价格

较高的商品就会跌价,消费者这时购物会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理财效果。另外,理财的最终目标是

为了生活得更好,只有适度消费、提高生活质量才符合理财的初衷,否则,见利率涨了就只存钱不消费,

这样攒的钱再多也不能算科学理财,最多只能算科学攒钱。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16.打理家财:怎样选择理财师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2605

  <div id="sBffookText">
    张先生是某公司的销售主管,虽然收入不菲,但却不善打理自己的积蓄。见如今银行都建起了理财中

心,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理财方案,于是他便想让专业理财师出谋划策,将自己的积蓄点石成金。
    他先来到甲银行理财中心,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女理财师热情接待了他。一番交流之后,根据他月收

入和积蓄情况,理财师出具了一份理财建议书:n万元购买该行发行的某某开放式基金;n万元存成定期一

年期储蓄;外币n万元参加该行刚推出的“某某赢”外汇理财。张先生虽然觉得这份理财建议有一定道理

,但美中不足的是过于简单,于是他决定货比三家,经过一番衡量之后再做决定。
    第二天,他来到了乙银行理财超市,一位戴眼镜的男理财师给他出具了一份与甲银行理财师截然不同

的建议书:n万元购买该银行发行的记账式国债;n万元参加该银行推出的“**钱”人民币理财产品;n万

元购买该行代售的分红型保险。看到同样是银行理财师,但理财方案却差异较大,并且乙银行没有投资开

放式基金的建议,张先生便谈了自己看好开放式基金的个人观点。这位理财师解释说,他们银行目前暂时

没有代理开放式基金,并说“**钱”理财产品比开放式基金更稳妥,某某分红型保险是储蓄的替代产品云

云。
    张先生一琢磨才明白,敢情理财师给客户理财的前提首先是推销自己的产品,其次才是考虑客户家财

增值呀。为此,他又陆续接触了一些保险公司、证券等行业的理财师,但理财建议的内容均离不开自己的

产品。这就和在农贸市场买菜一样,商贩们都说自己的菜好,即使别人的菜比自己的好,他们也不会推荐

顾客去买别人的。这么一想,他不敢再找理财师了,直到现在,张先生的几十万积蓄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

的理财方式。
    l银行理财师名副其实吗
    时下,理财中心、理财超市、理财工作室不断亮相街头,并都说“由资深专家为客户量身定做理财方

案”,但实际却并非完全如此。和这位张先生遇到的情况一样,多数理财中心的理财师们总是建议你购买

他们的理财产品或建议用该行的某某卡、某某网上银行等所谓“超值服务”,客户表面上拿到是一份理财

规划书,实际上还不如说是一份产品推销书。同时,理财毕竟是一项新业务,各银行理财师的资质和水平

也参差不齐。目前银行理财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外一般都统称理财师,但实际上这些人仅仅是过去的储蓄员

或信贷员,在经过系统内的短期培训之后,便摇身一变成了理财师。由于受银行经营观念和人员素质等因

素影响,目前银行理财师们提供的服务存在一定局限,只能算是原来传统存贷款业务的拓展。而按国际惯

例,理财师不但要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还应熟悉保险、证券、信托等投资专业知识,并且还要经过国

际权威部门统一认证后才能从事理财工作。目前,全世界持有财务规划师资质的专业人员仅有64000名,

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北美地区。目前在我国出现的主要是来自香港的注册财务策划师(RFP),但数量极

为有限,这部分人主要是从事理财研究和高层管理工作,能到银行前台接待客户的可以说微乎其微。
    以上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了银行前台理财师的实际理财水平暂时还很难与国际接轨,自然,客户接受的

理财服务也很难谈得上是完美服务。
    l怎样科学选择理财师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人们理财观念的转变,让专家为家庭理财出谋划策无疑是大势所趋,并且诸多

国际理财师培训机构也相继登陆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国内各金融机构也加大了系统内理财师的

培训力度;一大批具有资质和专业技能的理财师将逐步走入百姓生活,让优秀理财师为你点石成金的梦想

即将变成现实。不过,有关专家提醒,选择理财师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是尽量选择知名度高的“品牌”理财师
    张先生遇到的两位理财师可能受阅历、知识水平、营销观念等因素影响,其设计的理财方案带有一定

的局限性,给客户带来的实际理财效果可能不甚理想。所以,客户应尽量选择知名度高、有一定影响力的

理财中心或理财工作室,因为这里一般汇集了银行的精英理财师,他们会在推销理财产品的同时,最大限

度地考虑客户的财务规划,指导客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最终实现稳妥增值的投资目标。另外,选择理

财师还可以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市一级的理财中心要比区县一级的水平高,员工收入

高的外资银行理财师水平会高于一般银行,因为高薪是留住和吸引理财精英的重要条件。
    二是有条件可以选择独立理财顾问
    与专属某一银行、保险公司的理财师不同,独立理财顾问不属于任何单一金融机构,其出发点是站在

客户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客户家财增值着想,理财方案往往会涉及基金、保险、债券、信托、税务等多项

内容。找这种理财师需要支付一定咨询费用,但如果独立理财顾问的方案非常优秀,让你的家财实现了快

速增值,那么你花的咨询费也是物超所值。独立理财顾问适合积蓄较多,增值愿望强烈的客户。
    三是可以参考媒体特约理财师设计的方案
    与理财相关的媒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火暴,报纸有理财版,多数大网站均开设有理财栏目,各种理

财杂志也不断面世,这些媒体一般会邀请全国知名的理财规划师,根据读者的需求定期设计理财方案。这

些方案一般不带有广告性质,会最大限度地考虑个人的综合保障。虽然不能实现真正的量身定做,但可以

对号入座,参考一些与自己财务状况相近的方案,这样可达到不花钱也能享受知名理财师服务的效果。
    四是学会和理财师沟通
    和理财师打交道,几乎每位客户见面就问:“你们能让我的钱实现百分之多少的年收益?”显得非常

急功近利。其实,理财并不是投机,而是按照稳健、增值的原则,合理地将收入进行综合配置,其内涵并

不单单是一年收益百分之几,而是增值、保险、子女教育、养老等多项内容的综合规划,所以和理财师打

交道要注重说明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远期理财需求,好让理财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规划。另外,相信理财

师,但不能迷信理财师,其理财建议仅是家庭理财的参考,个人可以根据理财师的建议适当做一些调整。

最科学的理财方式是自己掌握理财知识,自己给自己当理财师。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个案分享:我家的理财故事(1)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3266

  <div id="sBffookText">
    l我家的“理财专家”
    多数家庭都是太太或先生一人独揽财政大权,但在这方面我们家却非常民主。我们夫妻二人各自经济

独立,包括上小学的女儿在内,三口人按照西方的三A制各理各的财,渠道不同,方式各异,并且谁也不

服谁,都认为自己的理财思路最科学,家庭“理财专家”称号非己莫属。
    我是学经济的,又在银行工作,所以青睐于风险高、收益大的投资项目。前几年股市红火的时候,我

的理财收益曾一度让全家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后来股市一路低迷,不但把俺炒股赚的钱全赔了进去,原

来的本钱也损失了不少。最可气的是“屋漏偏遇连阴雨”,俺为追求高收益而参加的民间借贷也因借款人

破产而血本无归。为这些事儿老婆孩子没少挖苦俺。所以从那时起,俺就再也不敢提“理财专家”这茬儿

。只能不断深刻反思,并卧薪尝胆,偷偷地苦练理财的基本功。
    太太的投资观念比较传统,属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所以一直是按照她的“四四法则”进行投资:四分

之一存成银行储蓄,四分之一购买凭证式国债,四分之一认购开放式基金,另外四分之一办理分红保险。

这些投资方式不用操心费力,总体的平均年收益在2.5%左右,她常常为自己的稳健投资而沾沾自喜。有时

,为了让她向激进型理财思路靠近,我没少给她泼冷水,说现在是负利率时代,2.5%的“毛毛雨”根本抵

挡不了通胀造成的家财缩水,可话刚出口便被太太堵了回来:还说毛毛雨,你不连本钱也赔进去了吗?
    女儿上小学后,我们就注重培养和锻炼她的理财能力。学习用品、午餐费等开支全部按月一次性“拨

付”,超支不补,结余归己,以此引导女儿有计划地花钱。加上耳濡目染,受两个自封“理财专家”的影

响,女儿把自己的开支安排得井井有条,常常月有结余,季有积蓄。在老师指导下,她把日常攒的钱加上

压岁钱到银行办理了教育储蓄。因为教育储蓄不纳税,其年收益实际上已经高出了太太的“四四投资法”


    看到她们理财卓有成效,我也“知耻而后勇”,在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的基础上,于2003年及时调整

了投资策略。
    当时,我看到许多开放式基金的净值跌破了发行价,我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开放式基金

的专家理财效应会逐步显现,基金净值低于发行价的现象肯定不会长久。于是便把股市上没有前景的股票

全部“割肉”,又把存折积攒的钱提了出来,以0.91元/份的价格一次申购了50000单位的开放式基金。我

知道投资基金是放长线,钓大鱼,所以买上后便不去管它。
    有一天我在网上瞎逛,偶然从工商银行网站上发现我买的那只基金已经稳稳地站到了1.18元以上。正

所谓是“买的早不如买的巧”,我0.91元的申购价成为该基金的历史最低。一算收益,我欣喜若狂,才不

到一年,我的理财收益就达到25%,这也总算让我又找回了一点“理财专家”的感觉。
    要是单从理财“业绩”来说,“理财专家”我应该是当之无愧。这不,女儿也见风使舵,非要和我签

订“委托理财协议”,把她今年收的600元压岁钱委托给我,并且要求年收益不低于25%。我说你这是只看

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呀!但为了树立我“理财专家”的威信,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随着我的

后续投资,追加了开放式基金。
    前几天,我见购买的那只基金稳步上涨,便学首长的样子拍着女儿的肩膀:“放心吧,你那600单位

的基金已经上涨5%,赶上你妈两年的收益了!”见女儿一副崇拜的样子,我便接着问:“你说单凭理财的

贡献度,谁应当是咱家的理财专家?”女儿笑眯眯地说:“那还用问,基金公司呗!”
    不说了,就此打住,太伤俺自尊了。
    l“会计出纳制”———我家的理财法宝
    三A制理财法的实施,使我们尝到了一些独立理财的好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渐渐暴露出了许

多弊端:一是资金分散管理,并且两人的理财水平“良莠不齐”,造成了理财效率低下;二是整天你的钱

、我的钱,一家人净说两家话,严重影响了家庭安定团结的大局。但是如果从三A制再回到单A制的“原始

”办法上似乎也不可行,所以,在经过多次商议之后,我们决定采取一种企业式的财务管理模式———“

会计出纳”制。
    我上大学时学的是财会专业,毕业后又一直从事金融工作,理财能力应当比太太略胜一筹,因此我毛

遂自荐当上了这个“会计”。“会计”可不是简单地记账、核算,而是负责制定家庭的收支计划,进行理

财预算和决算,实际上也就是“家庭理财顾问”。而太太则是负责具体管钱的“出纳”,女人嘛,就得让

她见到钱、摸到存折,这样她心里才踏实,但实际上呢,她是“丫鬟挂钥匙,当家不作主”,呵呵!至于

家里的钱如何操作,还不是履行会计职责的“理财顾问”———我先下单子,形成“理财建议书”,然后

她再按图索骥?
    不过,刚开始担任这个“理财顾问”的时候,自己还真有点儿惭愧。这两年赶上了大“熊市”,我给

她推荐的几只股票均被深度套牢,买进的开放式基金也跌破了发行价。太太对我的理财能力产生了怀疑,

说我是眼高手低,徒有虚名,并且一个劲儿地要恢复单A制的“集中式”管理,取消我的“家庭理财顾问

”一职。
    面对这一危机,我只好发奋自强,努力进行理财知识的再充电。我订阅了《私人理财》等大量的经济

和生活类报刊,天天盯着理财版和栏目进行研究,并参加了多家银行举办的理财学习班。“功夫不负有心

人”,经过一番努力,我顺利通过了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不但拿到了本本,同时也提

高了自己理财的实际操作水平。
    去年年初,我注意到单位附近的一个房地产公司正在发售沿街商铺,价格比较合理。并且经过一番分

析研究,我发现过去动不动就有某某楼盘隆重开盘的大幅广告越来越少,仔细一打听,原来是国家对乱占

耕地进行清理,土地的审批手续越来越严格,许多房产开发商“无米下锅”了。“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经

济最简单的理论,本来我们当地的房产价格就一直偏低,我断定这回的房产市场肯定会抬头。于是,我立

即向太太提交了《不当股东当房东———抓住房产升值机遇提高理财收益》的建议书。
    太太对我这份内容翔实,有根有据的《理财建议书》十分信服,接着就把资金的运作权放给了我,要

求我全面认真执行“房产增值计划”。
    不过,房产毕竟和其他投资方式有区别,单凭家庭的积蓄是肯定不行的。我首先到推出沿街房的这家

房产公司咨询“融资之道”,他们建议我办理某银行刚刚推出的沿街商铺按揭业务,并且答应代办各种手

续。于是我当即拍板选好了铺位,交纳了购房的首付款,然后就忙着签合同,开收入证明,以及提供各种

相关资料。你不服不行,现在的银行工作效率就是高,不到一周的时间房产公司就帮我办妥了20万元的沿

街商用房按揭贷款。不久就拿到了那套80平方米沿街房的钥匙。
    房子到手后,我们正琢磨往外招租的时候,我们当地的房地产价格果然开始上涨了,我立即四处张贴

招租启事,以月租2500元的价格租了出去。后来我这个“会计”一算账,除了支付贷款利息,我租房的年

净收益会达到5%,并且,预计全年房产升值会达到20%,这样,今年我的这项投资房产的建议能够给家庭

带来25%的理财收益。
    同时,我当初购买的股票已快要解套,开放式基金也开始扭亏为盈,基金净值稳稳地站到1.2元以上

———我们家的现金类资产在不断增值,家庭理财事业红红火火,如日中天。
    从此,太太对我这个“理财顾问”刮目相看。以后给她提出一些增加基金投资、调整现金流量、控制

消费支出等理财建议她均言听计从。并用“好好当理财顾问、家里什么活也不用问”来对我进行奖赏,使

得俺顿生了许多“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就之感。呵呵!

 

 

    第一部分 更新你的理财观念 个案分享:我家的理财故事(2)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22 11:55:08 本章字数:5640

  <div id="sBffookText">
    l我看股评
    刚刚开始炒股的时候,我对报刊证券版的股评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天不看股评,就好像什么重要

事没做似的,食饮无味,夜不成寐。以致一年下来,用于买证券报的开支大大高于了炒股的实际收益,还

引得收破烂的天天在楼下大喊“收报纸”,严重影响了四邻休息。
    总结这几年来的经验,我看要是指望跟着股评发财,门儿都没有!
    都说股评家是“见了爹不敢叫妈”。意思是说股评家见跌不敢说涨,见涨不敢说跌。我认为此言一语

中的。不信你仔细看看报纸,如果今天指数涨了,股评必然说要“惯性上涨”,或“人气恢复”,或“宏

观形势向好”,或“即将挑战新高……”最不济也得来句“中线看好”、“中长线看好”。哪只股票居于

涨幅榜前列,那么你看吧,这只股票必然是黑马变白马,各家股评争相推荐。如果明天继续涨,就算说对

了;如果跌了就说蓄势回调;如果再回调,便说一通“建议逢低吸纳,逢高派发”之类的废话。前段时间

,几乎是所有的股评都在推荐一个叫**电子的股票,什么庄家大资金介入了,什么这个题材那个题材了,

可我按照他们的推荐买上后,不到四天便跌了20%,最后越赔越多,只好“割肉”出局。
    记得年初的时候,某报纸开了一个模拟炒股栏目。一开始是10万元“炒股基金”,最后,让“投资专

家”折腾得还剩下6万元多一点,只好草草收场。当初,妻子执意要跟着专家基金炒作,多亏了我极力劝

阻,不然非让他们给带沟里去不可。由此看来,股市好的时候,买什么涨什么,傻子也能赚钱;要是大盘

不行了,专家没准还不如小股民赚钱呢。
    依我之见,这就和在菜市场买菜一样,就是随意捡个便宜股票买上,一年下来,说不定比跟着股评“

政策面,技术面”,不停地“吸纳,减榜,派发”强得多。反正,我是再也不相信股评家们的“鸟语”了


    l夫妻炒股记
    虽说我也算是个老股民了,但却一直没能把妻子拉进股民的队伍里。这几年,看电视股评也好,看证

券报纸也好,她倒是没少受我的感染,可是再感染也没有用,那些枯燥的数字怎么也提不起她的兴趣。
    真正使妻子走上“炒股之路”的原因,应当说是“大环境”的影响。身边的同事,一天到晚谈论的话

题总是离不开炒股,人家在一起“建仓、放货、K线、D线”地聊得很热闹,她却一句话也插不上。据说,

她们单位一百来号人,就烧锅炉的大老王一人不炒股。妻子因为有1000股当地发行未上市的原始股,所以

有幸被划入了准股民之列,不然的话,这堂堂学经济管理的大学生,就和大老王画等号了。
    去年,银行到单位统一办理住房贷款,妻子也报了名。我问她:“咱们房子也买了,你贷款干吗?”

妻子诡秘地说:“保密。”
    后来,妻子渐渐地开始关注起了电视和报刊的股评。我说:“是不是想炒股了?你把贷的款给我,我

给你炒,怎么说咱也算是一个股海中的老江湖了。”
    妻子满脸不屑:“炒了这么多年了,没见你这老股民挣的钱在哪里。”
    她揭了我的“伤疤”,我一气之下,说:“好,你自己炒吧,不赔点钱,买点教训你是不甘心的。”
    有一天,妻子回来说买了一个叫“大显股份”的股票,我问:“你买的是什么板块?市盈率是多少?

多大的盘子?”几句行话把她问懵了,便说:“一概不知,我只是看到这个股票很便宜。”
    “你以为这是在农贸市场买菜呀。”之后,我打开微机,接通实时分析系统,对妻子说:“你看,

KDJ指标出现死叉,估计还会下跌。”
    第二天,我买了张有个股点评的报纸一看:大显股份,弱势股,不介入。
    正当我要拿起电话告诉妻子赶快割肉出局的时候,一看传呼上的开盘行情:大显股份,涨停板!
    从那以后,我们虽然有时在一起谈“股”论“金”,但个人买什么股票,谁也不管谁。只是我对股票

近乎“痴迷”,用妻子的话说,看我的表情就知道今天收盘是多少点,我的表情就是股市的“晴雨表”。

而妻子则看上去多了几分洒脱,涨也好,跌也好,很少去刻意地关注,直到有一天偶然发现手中的股票涨

够10%了,就立马出货,从来不贪。
    年底算账,我忙忙活活弄了个不赔不赚(不含买证券报和上网看盘的开支),算是白白给证券公司打

了一年工,而妻子账户上的收益则超过了30%。看着依然对股市术语懵懵懂懂的妻子,我不禁调侃道:“

真是专家不如炒家,炒家不如傻瓜呀!”
    l网上买卖二手房
    父母远在东北的鞍山,年老体弱,身边无人照应,便想把他们接过来住。但父母不愿给子女添麻烦,

执意不肯答应。后来经过亲朋好友一番说服,总算勉强同意,但前提是不与儿女住一起,把鞍山的房子处

理掉,我们帮忙在当地买套旧房单门独过。
    说起买房子,总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