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核 1 清瘰汤 【来源】李孔定,《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土茯苓、黄精、夏枯草各30克,连翘、山楂各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将上药纳入陶罐内,用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汁200毫升,水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功用】解毒散结,行气和胃。 【方解】瘰疬以其颈部结核累如串珠状而得名。以结核为第一症状。古人云:“无痰不成核”本病与痰的关系最密切。本病痰之生,是由于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或由瘵毒侵袭少阳之经,均可导致痰凝气结而成瘰疬,因此实证偏多。方中泽漆、土茯苓、夏枯草、连翘解毒化痰,其中泽漆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治结核性瘘管有专长;夏枯草《本经》谓“主寒热,瘰疬、瘿瘤、破癥散瘿结气”,二药堪为专病专药;山楂化瘀消坚开胃;枳壳行气化痰和胃;黄精,甘草益气养阴,扶正祛邪;而黄精一药《本草纲目》称其“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又与本症相符。诸药合用,共奏解毒散结,行气和胃之功。 【主治】瘰疬(淋巴结核)。 【加减】若瘰疬已溃,加黄芪30克,制首乌15克,以补气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未溃则配合外治,用生川乌、生草乌各30克,共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患处,纱布固定,每日1换。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一般一个半月左右可愈。 【附记】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烈之品。 2 消瘰丸 【来源】徐学春,《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玄参500克,象贝母、夏枯草、猫爪草、昆布、海藻、羊乳、地龙、重楼各240克,煅牡蛎500克,僵蚕240克,制乳香、制没药、青皮、柴胡各120克,白芍、当归、梓木草各240克。 【用法】先将夏枯草、煅牡蛎、昆布、海藻、柴胡、地龙、梓木草煎水浓缩(水煎3次、取汁浓缩),余药共研细末,加炼蜜与浓缩剂滚丸如梧桐子大,备用。每次服3~5克,日服2次(儿童酌减)。 【功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方解】淋巴结核及肝郁化火,或肝肾阴虚,虚火内生,灼津生痰,痰火凝结而成,方中玄参,贝母,夏枯草、猫爪草、煅牡蛎冀收滋阴降火,化痰软坚,消核散结之效,但正如《本草求真》云:“瘰疬痰核,多属毒结不化。”,故辅羊乳,重楼,海藻,昆布,僵蚕,梓木草以增强清热解毒,化痰软坚之力,促使毒解结散。佐以青皮,柴胡疏肝郁,泄蕴热;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定痛,散结之功可期。又佐地龙功善清热通络,导诸药入经,直达病所。至若溃破窜注,乃肉腐为脓之故。腐脓因于热胜,本方中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诸药,正可托毒外出,有如断流排浊,蕴热郁毒,一举荡涤无遗。所以用治溃腐不敛的瘰疬痰核,亦乃切证之方,可收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效。 本方系根据《医学心悟》中之消瘰丸,经徐氏儿代临床筛选加味而成,堪称徐氏家传治瘰疬之秘方。 【主治】瘰疬痰核,未溃,已溃各期均可。 【加减】临床运用时也可用此方辨证酌情加减改为汤剂口服。痰火偏盛者,重用象贝母、酌加瓜蒌、海浮石以清热化痰;阴虚火旺者,重用玄参,羊乳,酌加丹皮,知母以滋阴降火;肿块坚硬者,重用牡蛎,梓木草,酌加三棱,莪术,以行气破瘀而使核消;肝气郁结者,重用青皮,酌加玫瑰花,香附以舒肝解郁。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 【附记】方中羊乳,用桔梗科植物四叶参的根,猫爪草,用毛茛科植物毛茛的根;梓木草《中药大辞典》未载,乃民间治瘰疬之秘方用药,如缺,亦可减去不用。 3 清热化痰软坚汤 【来源】程爵棠,《山东中医杂志》(4)1983年 【组成】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龙胆草9克,浙贝母,生牡蛎(先煎)各15克,橘核、橘络、元参、山慈菇、西黄醒消丸(中成药)、丹皮、黑山栀各9克,柴胡、白芥子、防风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方解】下述诸症之作,多因肝郁化火,灼津成痰,痰气交结,壅塞络道,结于隧隙所致。其治之要,疏肝泄热以消生痰之源,理气化痰以祛痰气交结之标,故治宜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方中君以野菊花、夏枯草清热化痰,解毒散结;臣以龙胆草、黑山栀清泻肝胆及三焦之火毒;山慈菇、西黄醒消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牡蛎、浙贝母,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元参滋阴降火,解毒软坚;佐以橘核,橘络通络化痰,理气止痛;白芥子善化顽痰消肿散结;柴胡疏肝热;丹皮凉血活血;防风善祛经络风湿,又能止痛,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主治】瘰疬、痰核、症见颈项瘰疬,或乳房结核,或腋下,或四肢内侧皮下结核立串。舌质红刺,脉弦大而滑。 【加减】临证应用,可根据痰火气滞孰轻孰重而随证加减,效果尤佳。 【疗效】多年使用,屡用屡验,疗效颇著。一般连服5~10剂即可见效,坚持服用,可获痊愈,总有效率可达100%。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适用于痰火交结所致之诸症,若痰气偏重,方中少用或减去清肝泻火之品,加减得当,药切病机,疗效颇佳。在服药期间,戒烟酒,忌食辛辣油炸及油腻之品。 4.中医药方,猫爪草10克,大蜈蚣一条,全虫3克,穿山甲3克,僵蚕3克,象贝母3克,黄药子1克 使用方法,共研面,上为一日量,于早上饭前空腹,儿童减半服用。 临床疗效,共治疗496例,痊愈488例,无效8例,疗程快者25天,慢者90天,痊愈。 病例1,吴昌礼,男,35岁,重庆人,左颈淋巴结核,肿大如红枣大4个,右颈部有一个瘘管,流米样浓液9年,服此方68天,肿大淋巴结核消失,瘘管愈合, 病例2,田成芳,女,32岁,重庆人,颈和颈下淋巴结核肿大3年余,大如鸡蛋一个,红枣大3个,服此方61天痊愈 5.颈部淋巴结核食疗方 【归芪炖母鸡】 配方: 见冻疮。 制法: 见冻疮。 功效: 见冻疮。 用法: 见冻疮。 【八宝芡实粥】 配方: 芡实、薏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克,梗米150克。 制法: 前八味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再加入粳米,煮熬成粥。 功效: 益气补血。 用法: 早晚食用。 【川贝甲鱼】 配方: 甲鱼1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000克。 制法: 将甲鱼洗净切块放入蒸钵中,入鸡汤、川贝母、料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 滋阴补肺。 用法: 佐餐食用。 【桂圆参蜜膏】 配方: 党参250克,沙参125克,桂圆120克,蜂蜜适量。 制法: 将以上三味以适量水透发后,加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将3次煎液混合,再用文火煎熬浓缔至稠黏如膏时,加蜂蜜至沸停火,冷却备用。 功效: 补元气,滋肾阴,清肺热。 用法: 每次1汤匙,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香附栀子粥】 配方: 香附6克,栀子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把香附、栀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药汁与粳米一起煮粥。 功效: 舒肝理气,清热泻火。 用法: 早晚分食。 【郁金膏】 配方: 郁金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o克。 制法: 将郁金、虎杖水煎取汁,共2次,加蜂蜜再入锅,用小火煎沸5分钟离火,冷却,装瓶备用。 功效: 舒肝解郁,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开水冲服,2个月为1个疗程。 【陈皮炒肉丝】 配方: 陈橘皮10克,猪瘦肉100克。 制法: 猪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锅内油烧至七成热时,下肉丝、陈皮丝一起翻炒几下,再加入少许盐、黄酒炒至香,添水焖烧5~6分钟,放入香葱即成。 功效: 理气化痰。 用法: 佐餐食用。 【梅花粥】 配方: 白梅花5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将成时,加入白梅花,再略煮几沸即可。 功效: 舒肝理气解郁。 用法: 每日1次,顿食。宜常食。 【海带肉冻】 配方: 海带、猪肉皮等量。 制法: 将海带泡软洗净切细丝,猪肉皮洗净切细小块,共放锅内。加适量水,放入八角茴香等调味品,用文火将海带、猪肉皮煨酥,加适量食盐调味,盛入盘中,晾冷成冻。 功效: 疏肝解郁,软坚化痰。 用法: 佐餐食用。 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 1.将鲜荔枝10枚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可生津益血、理气止痛,治疗淋巴结核、红肿疔毒。 2.将蝗虫焙干研末,每服5克,每日2次。可清热散结,治疗小儿颈淋巴结核。 3.将甘草适量研末,用蜂蜜调成糊状,涂在淋巴结核疙瘩上,然后用纱布包好,每2天更换1次,10次即可。可和中缓急、清热解毒,治疗淋巴结核有良好效果。 颈淋巴结核: a.廖有业以夏枯草治疗颈淋巴结核患者50例,全部获得治愈。治疗方法:夏枯草50g,水煎或沸水浸泡当茶饮服,病程长伴破溃不愈反复发作者,可加白头翁100g,陈皮10g。另有人用夏枯草为主治疗颈部淋巴结核溃患者100例,经用药11-60天,全部获得治愈 b.颈淋巴结核秘方 中医药方,猫爪草10克,大蜈蚣一条,全虫3克,穿山甲3克,僵蚕3克,象贝母3克,黄药子1克 使用方法,共研面,上为一日量,于早上饭前空腹,儿童减半服用。临床疗效,共治疗496例,痊愈488例,无效8例,疗程快者25天,慢者90天,痊愈。 淋巴结核偏方 中药处方(一)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一。 【组成】夏枯草60克柴胡6克鲜鸡蛋14枚(煮熟)。 【用法】先以水5碗,煮草药成汁,去渣,再将熟鸡蛋去壳,放入药汁内同煮,以汁尽为 度。每次吃1枚,每日服2次,饭后用温水送下,连服7日为1疗程,1~3个疗程。 【治法】软坚散结。 【主治】颈部淋巴结结核,无论男女、新久皆宜。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二。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20克当归20克丹皮10克红花10克金银花15克黄芪15克昆布30克海藻 30克牡蛎20克地丁2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服1丸,白水送服。 【主治】瘰疬(淋巴结结核)。 【加减】若瘰疬已经溃破,则可用本方再加桔梗、连翘、百部各10克,以增解毒祛痰排脓之 效。 【备注】适用于瘰疬初起或日久未溃破者。一般一料即愈。必要时可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 确诊断。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鱼腥等物。 |
|